繪聲繪色 | 香港流行歌曲黑膠唱片 的價值與版本初探(下)

2021-12-17 視聽至前線

一張粵語流行歌曲黑膠唱片的價值由什麼因素決定呢?恐怕多數樂迷都不會去深究,也很少有人去撰寫此類文章。我們遇到了一位多年用心研究的作者「馬鳳鍚」,他從唱片的詞曲作者、歌手,到黑膠唱片的製作上進行多方位的分析,以客觀理性的視角來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上兩期雜誌,刊登了作者馬鳳鍚的前四個觀點,本期繼續在他的文字指引下尋找問題的答案。

  [ 五是黑膠唱片價值的數量因素 ]  

客觀地說,黑膠唱片可以再生,但歌手本身存在生老病死的可能,歌藝不能同日而語。有人說,憑現代科技完全可以復刻。即使無限接近,但已非原物,也顯然違背了「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時空局限。如果說,詞曲錄唱及精良製作決定了黑膠唱片的內在價值,那麼,懂欣賞且購買得起原版黑膠唱片的人越來越多,但其存世數量本來就少的客觀事實,直接決定了其外在價值。

一是技術進步與高級音響器材的普及,使人們重新認識了黑膠唱片的聲音。

據老一輩音響發燒友介紹,當時播放黑膠唱片MM唱頭當道,且基本上是集成唱頭放大器,人們聽到的大多是「雞仔聲」,大部分未能發揮黑膠唱片的音效,更談不上音質了;到後來,MC唱頭從發明到普及,此間唱頭放大器由集成逐漸變為獨立,加上搭配現代的高級前後級功率放大器,音效比較容易地得到質的提升,人們開始在與CD音效的對比中,重新認識和定位了黑膠的聲音。

二是自然滅失使保存完好的原版流行音樂黑膠唱片數量有限。

普羅大眾在MM唱頭搭配集成唱放聽「雞仔聲」的年代,CD的聲音自然遠勝黑膠唱片清晰通透。因此,流行了一個多世紀的黑膠唱片紛紛從神壇跌入地獄,據說香港和臺灣於1992年開始停止發售黑膠唱片,有人說,大量黑膠唱片被香港市民充當垃圾用來填海,或用作常見的鍋墊,「保守估計,1992年,600萬香港市民中如有1/3的人每人扔掉10張黑膠,那至少有2000萬張黑膠唱片現在『埋』在海裡」。上述說法雖未能考證,但難怪有人說,目前香港市場的原版流行黑膠唱片大多都是填海剩下的,尤為珍貴!

三是人們生活水平與欣賞水平提高且願意投入更多金錢進行購買收藏或投資。

一張唱片的歌曲從製作到出版,從一時傳唱並經歷史積澱,時隔數十年仍然被人們所懷念,一定有其內在價值與社會價值,自然有了投資價值;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前後,正是香港流行音樂興起之時,並趁此而入,部分歌曲如《勇敢的中國人》《我的中國心》《上海灘》等承載了一代人的集體記憶;黑膠唱片播放雖比CD、磁帶繁瑣,但偏有人認為充滿莊重的儀式感,只要輕取輕放,不刮碰扭曲,便不會出現像CD、磁帶及開盤帶等那樣過幾十年就會透光、消磁失效等問題,可以永久保存。加上黑膠唱片的封套大頭照設計已被人們視作文化及藝術象徵,甚至上升為生活情懷與人生態度的高度,於是出現有人將保存完整的熱門貴价黑膠唱片當作高檔禮品就不足為奇了;目前聆聽欣賞、購買、收藏或投資的人,不但有粵語區的廣東人,還有非粵語區的北方人,近年來還加入了東南亞新馬泰華人。市場上曾傳言,有人花幾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只為收購某位歌手的黑膠唱片,意欲壟斷「控股」,市場多了炒作的成份,自然推升了黑膠唱片的價格。

《勇敢的中國人》《我的中國心》《上海灘》等承載了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綜上所述,正如黃霑說,「香港因為歷史遺留的現實,地理環境的配合,經濟條件的繁榮,政治因素的因緣際會,和人才的巧合匯聚,滋生了這種糅合中西的音樂元素,承前啟後的現代聲音」。縱觀世界各地華語樂壇特別是粵語樂壇,香港因為這些條件產生的時代聲音,似具有唯一性。因此,香港流行曲唱片的價值是時代賦予的,也是歷史發展的結果,具有必然性。這些條件一旦消失,這種優勢就不復存在,而且難有奇蹟出現。換句話說,香港流行曲黑膠唱片時代,可以說是「空前絕後」。這樣就不難理解,張國榮、梅豔芳、羅文等逝世後,其黑膠唱片價格翻升數倍,自然是對歌星的懷念,更是對其唱片的價值再發現。借用黃霑的話說:不信人間盡耳聾!只要是有價值的東西,終究會被人們所發現,並最終在歷史中留存下來,香港流行曲黑膠唱片作為那個年代的產物,作為文化產品,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與內在價值,甚至等同文物,值得我們珍惜和擁有。

張國榮、梅豔芳、羅文等逝世後,其黑膠唱片價格翻升數倍,自然是對歌星的懷念,更是對其唱片的價值再發現

以上論述,是基於本人多年來從不同地區市場、不同渠道購買、收集與研究香港流行曲黑膠唱片,並從部分從事黑膠唱片買賣多年的商家、音響發燒友、黑膠唱片收藏愛好者交流、總結的部分經驗。由於時間跨度大,涉及地域廣,且部分商家還對部分信息視為商業秘密的前提下,本文只聊作拋磚引玉之用,特別是版本與版次問題,肯定還有不妥甚至錯誤之處,希望有識之士加以研究完善,共同發掘香港流行曲黑膠唱片的應有價值。隨著全社會對香港流行曲黑膠唱片認識的不斷深入,肯定有新發現,若是如此,本文初衷即已達(全文完)。

相關焦點

  • 香港流行歌曲黑膠唱片 的價值與版本初探 (中)
    他們為香港流行音樂唱片業的繁榮作出突出貢獻,留下了不可多得的靚聲黑膠唱片,如黎小田錄音「哥哥」的唱片《為你鍾情》黑白膠版本、陳慧嫻的《幾時再相見演唱會》,張學友《smile》《遙遠的她》《相愛》《真情流露》等,都是詞曲與演繹俱佳且錄音靚聲又製作精良的優秀作品。
  • 香港流行歌曲黑膠唱片 的價值與版本初探 (上)
    上世紀70年代,香港粵語流行歌曲開始興起,造就了大批歌手與詞曲作者之外,也推動了唱片業的發 展,除了CD之外,其中發行的大碟(黑膠唱片)的數量也頗為龐大
  • 黑膠老唱片的收藏價值
    幾十塊錢或一兩百塊錢的黑膠唱片似乎還比較容易接受,上千上萬就讓人匪夷所思了。其實,黑膠與CD相比,音質與味道還在其次,重要的是它所承載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1997年有媒體報導,一張1934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出品的《金蛇狂舞》和《彩追月》,在香港分別以1.2萬港元和0.5港元拍賣成交。
  • 黑膠唱片的收藏價值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張黑膠唱片十多塊錢可以買到,一轉眼,當年十多塊買到的黑膠唱片如今漲到了幾千塊。這是近年來各大媒體對黑膠唱片現狀的描述,黑膠唱片到底有沒有升值空間?怎麼選擇有升值價值的唱片?版本決定價值首先是第一刻板,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頭版,頭版的LP,通常都是由開盤母帶,通過製作直錄成黑膠母帶,再壓膜批量生產的,音質最好。
  • 什麼樣的黑膠唱片具有升值價值?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張黑膠唱片十多塊錢可以買到,一轉眼,當年十多塊買到的黑膠唱片如今漲到了幾千塊。這是近年來各大媒體對黑膠唱片現狀的描述,那麼黑膠唱片到底有沒有升值空間?怎麼選擇有升值價值的唱片?今天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1絕版唱片唱片是實體物件,只要是公開銷售的,最開始的計價都是一樣的,能升值的最直接原因無非是絕版了。
  • 幾張必藏的黑膠唱片和收藏價值
    這是近年來各大媒體對黑膠唱片現狀的描述,黑膠唱片到底有沒有升值空間?怎麼選擇有升值價值的唱片?版本決定價值首先是第一版,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頭版,頭版的LP,通常是由開盤母帶,直錄成黑膠母帶,再壓膜批量生產的,音質最好。
  • 承載一代人回憶的黑膠唱片收藏價值這麼高?
    1998年國內最後一條黑膠生產線關閉,目前國內市場的黑膠唱片都是引進海外的,或者二手的。現在在廣州的陶街,最便宜的黑膠唱片要六七十元錢,珍藏版本的可以上千。2015年12月,黑膠唱片生產正式回歸國內,第一條黑膠生產線在番禺正式投產並獲得國家相關機構產品驗收,填補了我國黑膠唱片生產的空白,縮短了供應時間及避免進口成本。特別注意1、黑膠唱片一定是黑色的嗎?
  • 黑膠唱片收藏回歸潮流
    然而,由於黑膠唱片是小眾收藏,回購、變現市場遠不如書畫等藏品成熟,目前要變現主要還是私下轉售為主;而一些版本稀少的黑膠唱片目前基本上是有價無市,收藏者要注意風險。  小眾收藏或王者歸來  黑膠唱片產生於半個世紀前,許多不朽的音樂被永久銘刻在黑色的密紋膠木盤上。
  • 「0元換購」價值¥168的黑膠唱片免費贈送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收藏黑膠唱片。唱片藝術對於一些發燒友來說是快樂源泉,無論是作為音樂播放器還是收藏品,黑膠唱片都有無法磨滅的情懷和致敬。該系列黑膠唱片均為歌手在麗風時期錄音產品,經典金曲重現!單個訂單滿5張,即可挑選一張價值¥168的黑膠唱片0元換購!
  • 價值79萬美元!這張黑膠唱片為何這麼值錢?
    在過去,欣賞音樂的最佳方式是租賃或購買一張黑膠。幸運的是,現在的年輕一代對這種老式的可愛物件也有了興趣。由于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對黑膠的興趣,黑膠的銷量開始增長。一般來說,黑膠越稀有就越有價值。是時候檢查一下你藏在車庫裡的東西了~注意這些黑膠,你可能已經因此擁有了一大筆財富!來看看這10張最有價值的黑膠吧!10.
  • 黑膠唱片
    這種新唱片被稱為Long-Playing,現在通行的唱片幾乎都是33轉,所以黑膠唱片就被直接稱為「LP」其實,黑膠唱片正確的稱呼是Vinyl (乙烯基),這是各種規格唱片的總稱早期壓制黑膠唱片的母盤是用蠟膜刻成的,發展早期的黑膠唱片因此被稱為Wax ,現在很少有人會這樣稱呼黑膠唱片Records也是黑膠唱片的一種習慣稱呼。
  • 頭版黑膠唱片的價值
    和朋友聊天,那種買一萬一張唱片的都是什麼人?
  • 黑膠樂緣 | 由黑膠唱片談到 麗磁的AS-129P膽唱放(上)
    33.3轉的唱片在整個黑膠唱片的發展歷程中持續的時間最長,發行的數量最大,聲音品質也最好,應該說33.3轉的唱片是黑膠唱片的發展的頂峰。當然黑膠唱片除了78和33.3轉還有45和16又2/3轉,現在更多的是33.3轉。45轉唱片通常用於灌錄流行歌曲,每面一曲。當然也有少數錄有古典小品的45轉唱片。唱片製造商給45轉唱片定義為 Extended Playing,縮寫為「EP」。
  • 逆流而上的黑膠唱片 數位趨勢下的一支奇兵?
    1888年,德國移民埃米爾·柏林納(Emile Berliner)利用蟲膠(Shellac)做出了最早的唱片-SP唱片,又稱膠木唱片或粗紋唱片(Standard-playing Record,78-rpm Record)。受技術所限,每分鐘78轉的SP唱片一面只能錄不到4分鐘,限制了當時流行歌曲的時長。
  • 逆流而上的黑膠唱片 數位趨勢下的一支奇兵?
    1888年,德國移民埃米爾·柏林納(Emile Berliner)利用蟲膠(Shellac)做出了最早的唱片-SP唱片,又稱膠木唱片或粗紋唱片(Standard-playing Record,78-rpm Record)。受技術所限,每分鐘78轉的SP唱片一面只能錄不到4分鐘,限制了當時流行歌曲的時長。
  • 分享 香港一市民收藏上萬張黑膠唱片
    當Philip知道記者喜歡聽The Beatles的音樂時,他從柜子裡找出一張樂隊的唱片,然後放進唱機。就這樣,唱頭劃出的音樂帶著他回到過去。Philip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今年53歲,他收集了1萬多張黑膠唱片,從搖滾樂披頭四到爵士樂Chet Baker, 從流行樂Michael Jackson到鄉村樂John Denver。
  • 那個買黑膠唱片買到破產的香港高官,今天出獄了
    據《大公報》18日最新消息稱,因貪汙罪被判七年半的香港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今早提前出獄。以下是當年許仕仁入獄時,《中國新聞網》的一篇報導引用,請大家賞析:中新網9月13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涉貪汙案續審,許仕仁12日首度出庭自辯。
  • 【談黑膠】我們身邊的黑膠收藏故事-香港三大黑膠唱片店小貼士
    以下的介紹願能為各位引路,盼望大家尋到心頭好的同時,亦為黑膠唱片帶來真正欣賞她們的好主人。01 易手寶黑膠唱片店,易手寶。這間二手店除了有數之不盡的圖書丶唱片和影碟,還有不少黑膠唱片,由粵語金曲丶古典音樂,以至Pink Floyd和David Bowie的唱片都可以找到。
  • 高人初探「香港碟店」
    去臺灣是隨團旅遊,團的結束地在香港機場,所以順道在香港逗留幾天是出發前就做好的計劃。隨團走的弊病是時間及路線不自由,因此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各地找碟市。但到了香港就是我和夫人的自由行,時間和行程完全自己說了算。
  • 十大天價黑膠唱片一覽
    單曲唱片壓制完成後,五位團員輪流持有,每人聽一個星期,最後交到Duff Lowe手上,結果一放就是二十三年,後來才被McCartney以不明價格買下。根據英國Record Collector雜誌保守估計,這張雙面單曲的價格約在34萬美元,堪稱是史上最稀奇的黑膠唱片。1966年,早已厭倦了刻板形象包裝的Beatles,在攝影師Robert Whitaker的建議下,拍攝了一組概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