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樂緣 | 由黑膠唱片談到 麗磁的AS-129P膽唱放(上)

2021-02-25 視聽至前線

      黑膠唱片的簡單介紹 

在愛迪生發明滾筒唱片後的10年,也就是1887年,德國發明家愛米爾·貝利納(Emile Berliner)設計出一種供留聲機使用的薄形錄音圓盤,並很快取代了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在十年前發明的滾筒唱片而風行於世,從此唱片這個名稱誕生了。而現在很多音樂愛好者或者是音響發燒友都把黑膠唱片稱為LP,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起碼是不準確的。LP只是黑膠唱片的一種記錄格式,並非指黑膠唱片。黑膠唱片正確的稱呼是Vinyl(乙烯基),這是各種規格唱片的總稱。Wax 是黑膠唱片發展早期的一種稱呼,因為早期壓制黑膠唱片的母盤是用蠟膜刻成,但現在已很少有人這樣稱呼。Records也是黑膠唱片的一種習慣稱呼。在國外,黑膠迷認為只有賣黑膠唱片的店才算是Record Store(唱片商店),而賣CD的商店,則稱其為CD Store。

對於很多音樂愛好者或者音響發燒友來說,黑膠唱片的常規轉速有78轉、45轉和33.3轉;黑膠唱片的常規尺寸有7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黑膠唱片的厚度由0.8mm至2.2mm;黑膠唱片的重量在80-220g;黑膠唱片使用的材料主要是Vinyl (乙烯基);黑膠唱片的顏色通常為黑色,不過也有彩色的製作。 我們現在常用的轉速為33.3轉,新的黑膠唱片多為180g。

黑膠唱片,於我了解並不多,也是近一年多來才開始逐步了解並學會一些知識和操作。首先就是轉速,在黑膠唱片的規格中對音質影響最大的是轉速。這是因為在唱片發展初期唱頭的製作和唱片刻紋技術還不是很發達,只有以提高轉速增長音軌來保證唱片的頻率響應,黑膠唱片轉速定為每分鐘78轉,這是當時一個標準,因此英文叫做Standard-Playing,縮寫為「SP」。由於78轉的高轉速,可錄音時間非常有限,78轉的SP唱片每面只能記錄5分鐘左右的音頻信息,一首約30分鐘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灌錄78轉的SP唱片需要3-4張。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唱頭的製作和唱片刻紋技術不斷提高,從1948年開始,33.3轉速的唱片開始投放市場,單面記錄時間比78轉唱片提高了好幾倍,記錄時間已可容納30分鐘左右,所以那時的唱片經銷商就將此類唱片稱為「Long-Playing」,縮寫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LP」!33.3轉的唱片在整個黑膠唱片的發展歷程中持續的時間最長,發行的數量最大,聲音品質也最好,應該說33.3轉的唱片是黑膠唱片的發展的頂峰。當然黑膠唱片除了78和33.3轉還有45和16又2/3轉,現在更多的是33.3轉。45轉唱片通常用於灌錄流行歌曲,每面一曲。當然也有少數錄有古典小品的45轉唱片。唱片製造商給45轉唱片定義為 Extended Playing,縮寫為「EP」。這個「延長」的概念是相對78轉而言的,確認是否EP唱片有兩個特徵可尋,一是EP唱片的直徑是7英寸(約180mm),二是唱片的中心孔徑為1.5英寸(約38mm),16又2/3轉的唱片問世,目的是希望在12寸的唱片上錄製更多音樂。但由於轉速太慢,音頻信號記錄密度很低,它的頻率響應、動態範圍、信噪比等指標均很不理想,雖然一度被用在語言教學中,最終還是很快被淘汰。

時間到了20世紀80年代,數字錄音技術得到迅速發展,CD唱片開始走進人們視線,並很快佔領音樂市場,這對傳統的模擬唱片是一個無情的挑戰,尤其是90年代SACD的出現,使得數字系統在頻寬、動態和靜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有超越模擬系統之勢。這時的黑膠唱片製造商為了與CD、SACD唱片抗衡,開始不斷研製開發技術,提高刻紋技術的同時,把33.3的轉速提高到45轉,各位要留意的是這時的45轉唱片的定義已不是過去的「EP」,而是LP的極致規格,它的尺寸與33.3唱片完全相同,唱片軸孔徑也與33.3唱片一樣,唯一不同之處就是轉速,唱片轉速的提高與開盤錄音機提高帶速有著相同的目的,就是提高單位時間內記錄密度,從而獲得更高的聲音品質,通過實際比較聆聽新的45轉的黑膠唱片的確在頻寬、動態和靜噪各方面提高到空前的水準。如果各位讀者是黑膠唱片的愛家,就會發現近幾年黑膠唱片廠家推出的唱片,一張內容完全相同的唱片同時發行33.3轉和45轉兩個版本,不同的是45轉版由4張唱片組成,每張唱片只錄一面,反面是光板,據廠家說這樣可保證有唱紋的一面平整性。若聽了45轉後,就會覺得33.3轉的唱片似乎有點「營養不良」之感。 

黑膠唱片除了重要的轉速外,尺寸也是我們必須了解的。7英寸唱片的中心孔徑為38.20mm(這個38.20mm的中心孔徑的唱片是專門為自動換片唱機設計的,普通唱機使用時需要給唱軸套上45轉定位器)、8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唱片的中心孔徑都是7.24mm。當然還有一些特殊尺寸的唱片,美國曾經有一張流行歌曲的唱片,直徑有16英寸;1924年英國出了一張英國國歌的唱片,直徑只有35mm,還不足1.5英寸,限量發行250張。如今這張世界上最小的微型唱片已成為收藏家的追逐搜尋的寶貝,在少數博物館裡或許你能看到這件珍品。早期黑膠唱片的厚度一般在0.8-1.5mm之間,為了提高刻紋深度和唱片的剛性,增加唱片厚度是一個好辦法,因此唱片製造商將唱片的厚度提高到1.8至2mm,極少數唱片製造商竟加到2.2mm(美國MFSL的UHQR唱片就是2.2mm厚,TELARC炮製的《1812》序曲,有德國壓片140克的普通版DG-10041,也有日本JVC壓片240克的超重量高品質的UHQR限量版DGQR-10041)。

黑膠唱片,既然是黑膠,那麼這個黑膠究竟是什麼材料呢?黑膠唱片的材料化學名稱叫Vinyl (乙烯基),近幾年發行的180-220克唱片所用的乙烯基純度更高,也有用特殊材料製作的唱片,比如金屬壓制的唱片表面鍍金,這樣的唱片都是用作獎狀或裝飾,1941年美國格倫·米拉樂團的一張專輯僅幾個月就售出100萬張,為此,美國無線電公司特別製作了一張鍍金唱片贈給格倫·米拉樂團。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張鍍金唱片。 各位讀者一定要注意的是黑膠唱片在播放過程中是有磨損的,只要系統調整到最好,磨損程度也就會降低到最小。那麼說,黑膠唱片有沒有可以聽不壞的呢,以前還真從未聽說過,直到前些時間和一個很喜歡聽黑膠唱片的朋友聊天才知道,還是有一輩子聽不壞的唱片,不過也只有唯一,似乎也是歷史了,這就是1977年8月20日從美國甘迺迪宇航中心發射的「旅行者1號」宇宙飛船上所用的一張用特殊材料製作的噴金唱片,唱片內記錄了地球上自然界的聲響有35種,如風雨雷電、鳥鳴獸叫等等。唱片中還收錄了人類60多種不同語言的問候語。另外有四分之三錄製了地球上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樂共27首之多,其中有中國的古琴曲《流水》。這張唱片的使用壽命長達10億年以上,是世界上最耐用最長壽的唱片。 

       封面的藝術性    

提到黑膠唱片的封面,應該說黑膠唱片的封面就是另一種藝術的延伸,這就是繪畫藝術。我們在拿到唱片的那一刻其實不一定關注的是它的內容,倒是更關注也看重它的封面,因為封面上不僅印有唱片品牌和唱片系列與編號,還印有音樂內容、段落、放唱時間、演奏者、演唱者以及錄音年代、轉速以及立體聲/單聲道的識別標記等,當然最重要的是還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漂亮的黑膠封面,它把各類信息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從字體到人物唯妙唯俏。不過據說市場上有種唱片收藏價值極高,這就是被人們稱為「白板片」的唱片,這種唱片屬非賣品,品質極高,數量奇少,即便偶有交易,也是價格高昂。對於唱片,我們都知道因為發行年代的不同,有各種不同的版本,其實這也是收藏中的最大樂趣之一。很多音樂愛好者或音響發燒友常會就一首音樂購買不同的版本,因為這些版本錄音可以說是各不相同,從晶片、唱片厚度、唱紋寬窄、深淺、排序都有自己的方式,甚至因為母帶也會出現聲音的表現不同。比如《阿姐鼓》就因為母帶的問題,幾個版本出現聲音各不相同。Decca唱片就有英國DECCA黑寬標版、紅寬標版、黑窄標版、紫窄標版、黑、紅、蘭、紫、橙、墨綠方標版;DECCA唱片的另一品牌London同樣有各種版別。如果各位有意了解唱片,可以到音樂圖書商店或去專業的音樂網站了解有關唱片版本知識,這類書籍收集了世界最著名的唱片品牌,圖文並茂,黑膠收藏指南乃至唱片片芯中的品牌標誌、圖案以及色彩屬於VIS範疇(企業形象識別系統)等。另外有點要注意,唱片包裝通常有內外兩層。外包裝有單封套,雙摺封套和盒裝三種。它們的封面、封底與唱片片芯都記錄有唱片相關的信息,而且對於這個封面不光是實用性還有一定的裝飾性,如果設計精緻典雅,還會給人極大的視覺享受,完全可以作為相當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來收藏。內包裝主要作用就是保護唱片唱紋免受磨損。

 

       唱放的介紹    

對於很多初次接觸黑膠唱片的人來說,他們首先就會關心現在還有那麼多的黑膠唱片嗎?現在不都是CD和網絡播放嗎?隨著社會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們總想在工作之餘能夠給自己一個放鬆,有K歌放鬆的,也有品茗、喝咖啡放鬆的,但無論怎樣,這些都離不開音樂,特別是後兩者,僅僅坐在那裡品茗、喝咖啡並不能帶來多少休息,他需要一種靜養,而靜養的最好方式就是音樂,而音樂的重播很重要,如果音響不好,肯定會適得其反,所以現在不光有CD和網絡播放,還有流媒體播放,隨著要求的提高,黑膠唱片再次走進我們的視野並成為我們音樂重播的一部分,而且已經開始大規模的佔據市場,有顛覆CD的可能性。當然對於黑膠唱片的播放,我們不能忽視幾個重點,第一就是我們的黑膠唱片,一張好的黑膠唱片會讓我們聽到最優美也最乾淨的音樂(這也正是開篇為什麼介紹唱片);第二就是黑膠唱盤,黑膠唱盤對於有些用家來說考慮得更多是實用性,所以會因此選擇價格並不高的黑膠唱盤,這樣的唱盤多為動磁式(MM)唱頭,而用家也僅僅是為了感受到曾經的兒時記憶。稍微有些要求的用家就會選擇動圈式(MC)唱頭,這樣的唱頭不光能帶給我們好聲音,如果配合製作精良的黑膠唱盤,更能將聲音推向一個極致,所以很多喜歡音樂並又講究的用家往往會選擇能夠自己選配唱頭的黑膠唱盤;第三就是必須的設備,沒有這個設備,無論再好的黑膠唱盤也不可能把黑膠唱片重播出來,這就是唱放,全稱唱頭放大器。唱頭放大器有兩個主要功能,一個是RIAA等化曲線之等化,另一個就是放大。

那麼為什麼播放黑膠唱片一定要使用唱放呢?應該說這與當下數字時代有很大關係,因為在CD播放機、流媒體播放機為主流的今天,功放在設計上更多的是考慮到此類機器的「高電平輸出」(CD、流媒體播放機等的輸出大約2V上下),對於黑膠唱片一般未能考慮進來,或者說為了讓用家玩的盡興,就根據唱頭的輸出專門設計了唱放。諸如MM唱頭大約才3mV上下,所以必須先經由一次放大,把唱頭的輸出提升到高電平水準,才能回放出來。如果使用的是MC唱頭,那麼輸出將更低,有些在0.3mV上下,有些甚至已經到了0.2mV上下,大約才只有MM唱頭的1/10,故MC唱頭必須經過兩級放大,將MC唱頭輸出電平提升到MM唱頭水準才可以正常供給功放。這也就是為什麼播放黑膠唱片必須使用唱放的原因。

當然目前市面上的唱放從類型上分為電晶體唱放和電子管唱放。麗磁的AS-129P就是一款膽唱放,就目前很多膽唱放來說,大多設計的是採用小膽,諸如6V6、ECC83、6N6、EH6922等,這類小膽唱放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噪音小,對整個系統沒有太大影響,相反如果採用大膽來製作,則很可能出現因為與唱頭不匹配,再加上與系統之間的磨合不足而導致的噪音較大。但對於當下的很多唱放而言要想真正將黑膠唱片的重播回到曾經的味道,卻極少能夠做到(即便是國外售價堪稱天價的器材也難以將真正的黑膠唱片帶回來,更多的是一種高解析、高層次或者說密度感),如此一來就將很多音響發燒友、音樂愛好者帶進了一個誤區,黑膠唱片的表現就是比CD、流媒體播放機好,卻沒有曾經的兒時回憶,唯美,收音機聲音,朦朧美缺失。應該說就這點而言,真正能夠做到回到從前的我以為當屬電子管唱放,特別是「大膽」唱放。而麗磁的AS-129P可以說是當下為數極少的「大膽」唱放之一。下期就為各位讀者介紹AS-129P,無論從外觀上還是聲音上都可稱為復古的「大膽」唱放。(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黑膠唱片
    這種新唱片被稱為Long-Playing,現在通行的唱片幾乎都是33轉,所以黑膠唱片就被直接稱為「LP」其實,黑膠唱片正確的稱呼是Vinyl (乙烯基),這是各種規格唱片的總稱早期壓制黑膠唱片的母盤是用蠟膜刻成的,發展早期的黑膠唱片因此被稱為Wax ,現在很少有人會這樣稱呼黑膠唱片Records也是黑膠唱片的一種習慣稱呼。
  • 資深黑膠「發燒友」陸善存:23年收藏3萬張黑膠唱片
    一套完整的黑膠唱機由唱盤、唱臂、唱放(功放)等組成。1997年,剛入門黑膠唱片的老陸,花2000元買了一臺二手設備,邊玩邊研究。2000年後,音響行業又發展到了一個小高潮。2003年,他又花了2萬元買了一臺國內歐博品牌的唱盤,搭配丹麥morch唱臂,高度風royal唱頭,DIY自製了一臺唱機。
  • 黑膠薈 | 重磅黑膠唱片音質比較好嗎?
    我們來看一下中國黑膠唱片界大拿中唱上海公司總工程師李寶善先生的論述,摘自1985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李寶善先生編著的《組合式家用放音設備》中第四章「各種節目源性能的分析」。雖然是上世紀80年代的普及讀物,但其中的技術性論述直到今天都沒有過時。
  • 中國唱片重啟黑膠唱片生產線 生產「中國製造」的黑膠唱片
    據新華網上海消息,5月9日,剛剛完成從中國唱片總公司整體改制更名的「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在滬宣布,推出中國唱片黑膠復興計劃,時隔20年後在上海重建黑膠唱片生產線,正式生產「中國製造」的黑膠唱片。中唱集團總經理樊國賓介紹說,在上海市文創資金的支持之下,中唱集團從德國引進了一條由全自動黑膠唱片壓片機、刻紋聲學系統及母版製版系統組成的生產線。5月9日,這條黑膠生產線在上海虹漕路421號正式投入生產運行。中國黑膠復興計劃也隨之啟動。
  • 分享 黑膠唱片復興回潮
    此外,黑膠還給人一種參與感,它不是點擊播放按鈕就萬事大吉了,而是由淘碟、挑片、打開包裝、放上點唱機、播放、翻面、收片、清潔…整個過程有一種神聖的儀式感,這種優雅的賞樂方式,讓人沉醉。黑膠文藝復興風潮是世界性的,也就是說,它不僅發生在美國、英國,它還發生在中國。黑膠復興在英國:隨著唱機與黑膠唱片銷量再起,英國正在重新回歸那個屬於實體唱片的年代。
  • 黑膠唱片的工作原理
    黑膠唱片現在玩的人越來越多,聲音確實很好聽,它是理想的音樂重播介質。我們首先簡單說一下黑膠唱片是如何刻出來的,音樂是如何附著在唱片的溝槽中的。可見,製作黑膠唱片沒有任何添油加醋,音質是否還原度高直接和母帶有關,當然和刻片的角度也會有一定的關係,越精準的刻片聲音也是越好的。而在重播黑膠唱片時,其實是儘可能還原了刻片的過程,例如唱頭的唱針在溝槽中循軌摩擦,模仿刻片頭讀取音樂信息,經過唱頭轉換成電壓電流的形態,然後通過後端唱放、升壓牛和功放進行信號放大,最後使得音箱單元震動發出聲音,這就是我們聽到的音樂了。
  • LP黑膠唱片入門——一個黑膠人的自白
    回想開始之時,有一日,無意中經過一個黑膠唱片店,播的是張國榮先生「童年時」SALUTE專集。我自己收藏了一張這專集的CD,但一聽之下,驚覺效果完全不同。這黑膠唱片的聲音溫軟纏綿,聲聲切切,讓人難捨難離,兼唱片包裝精美,封套31釐米見方,視覺效果不同CD之小巧,內裡之大本歌書,哥哥風採躍然眼前,更是讓人愛不釋手。
  • 【談黑膠】黑膠唱片的「顏值」
    例如16英寸的超常規大唱片,也有眾多收藏夾追逐的世界上最小的微型唱片。那是1924年由英國的一家唱片公司出品,錄製的是英國國歌。其直徑只有35毫米,一共只製作了250張。而在2013年,Paramore 發行了限量7寸的黑膠碟《The Holiday Sessions》,限量七百份。除了尺寸較小,顏色和形狀也是與眾不同。
  • 逆流而上的黑膠唱片 數位趨勢下的一支奇兵?
    淘寶上許多店鋪也推出多款黑膠唱片及配套播放設備作為雙十一特惠活動的主打產品。天貓的雙十一優惠主要體現在黑膠唱片播放器上,Audio Technica、Fennessy等品牌紛紛祭出六到八折不等的優惠價。各大電商一系列的「黑膠優惠」代表中國黑膠唱片及相關設備在電商平臺的銷量已達到一定規模。
  • 逆流而上的黑膠唱片 數位趨勢下的一支奇兵?
    文/黃康瑄來源/智能相對論(ID:aixdlun)10月28日,京東文娛為音樂發燒友打造的首個「黑膠日」活動正式上線,推出古典、爵士、藍調、搖滾、流行等各類風格近千張黑膠唱片的專屬優惠。淘寶上許多店鋪也推出多款黑膠唱片及配套播放設備作為雙十一特惠活動的主打產品。
  • 你見過「白金」黑膠唱片嗎?奈米鍍膜掀起黑膠革命!
    據說這張黑膠應用了一個劃時代的新技術,可以讓黑膠防刮、防靜電、防潮、大幅提升保存年限,還可以讓聲音更好,直到展會開幕謎底終於揭曉,竟然是在黑膠唱片上鍍一層鉬,讓黑膠變成名副其實的「白金唱片」,令人無比驚嘆。 在圓山音響展瑩聲音響展間舉辦的鍍膜黑膠發表會由黃裕昌親自主持,現場並請到鋼琴家顏華容親自解說所收錄的曲目— 柴可夫斯基鋼琴曲「四季」。
  • 【樂說音響】黑膠唱片有你想不到的六個秘密
    【樂說音響】黑膠唱片有你想不到的六個秘密
  • 新品 | 黑膠唱片新玩法 SONY PS-HX500 黑膠唱機
    而Sony最新推出的PS-HX500黑膠唱機,不僅具備黑膠唱機、唱放的功能,而且還能夠接駁電腦進行即時翻錄工作,使用數字文件永久保存珍貴錄音。只需要將唱盤安裝在底座,然後將皮帶套在底座的馬達轉軸上,蓋上膠墊並啟動電源,整部唱機就能夠使用了。PS-HX500選用皮帶驅動的結構是有效消除直接驅動結構中馬達的振動,對聲音的平穩度以及降低噪聲的效果有著顯著的改善,而且皮帶驅動也是很多Hi-End唱盤首選的。而作為讀取黑膠的唱頭和唱臂是採用一體型的結構,其穩定性能夠提高讀取黑膠時的精確以及優化共振的影響,亦有助於音質的提升。
  • 黑膠唱片的回歸
    披頭四和鮑勃·馬利的永恆經典音樂如同如今的流行明星拉娜·德雷(Lana Del Rey,美國歌手)、Deichkind(德國電聲樂隊)或北極猴子(Arctic Monkeys,英國搖滾樂隊)的專輯一樣銷量喜人。 「在一首歌曲可以被隨心所欲地多次複製、一鍵刪除的時代,黑膠唱片又贏得了新價值。」來自柏林工業大學的社會學家多米尼克·巴爾特曼斯基說。
  • 黑膠唱片咖啡廳復活
    記者 張瑜杭州和睦路2號元谷創意園內有家咖啡店,咖啡口味不好說,但二樓一間40多平方米的小房間卻非常獨特——一套專業的黑膠唱片播放器、2000多張黑膠唱片,是一間地道的黑膠唱片聽音室。黑膠唱片是在20世紀風靡全球的音樂格式,但唱片不易保存、攜帶,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慢慢消失。
  • 黑膠唱片入門手冊
  • 「黑膠唱片」到底是啥?
    上一期入門三十三問,我們講述了黑膠唱片是不是有錢人的遊戲。在後臺留言中,我們發現不少朋友對黑膠唱片有著極其模糊的認知,比如把膠木唱片與乙烯基唱片、SP與LP混為一談。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黑膠唱片」到底指的什麼?
  • 周杰倫也要出黑膠唱片了,黑膠真的回潮了?
    甲殼蟲樂隊唱片    上世紀90年代,在CD的衝擊下,黑膠唱片銷量急速下滑。1998年,國內最後一條黑膠唱片生產線停產。在全球黑膠回潮的環境下,中國唱片(上海)有限公司從德國購入黑膠唱片生產線,2018年投入生產。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等流媒體平臺也都設立了黑膠服務專區。    上海黑膠文化研究會成立的同時,「時光流轉120年黑膠文化展」也在藝倉美術館拉開帷幕。黑膠唱片已誕生150年,在中國也走過了120年。1897年,南京路上的謀得利洋行開始銷售蠟筒留聲機和蠟筒唱片。
  • 【談黑膠】我們身邊的黑膠收藏故事-香港三大黑膠唱片店小貼士
    以下的介紹願能為各位引路,盼望大家尋到心頭好的同時,亦為黑膠唱片帶來真正欣賞她們的好主人。01 易手寶黑膠唱片店,易手寶。這間二手店除了有數之不盡的圖書丶唱片和影碟,還有不少黑膠唱片,由粵語金曲丶古典音樂,以至Pink Floyd和David Bowie的唱片都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