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玉不琢不成器,而木不斫不成琴。良木經千鑿萬磨始成琴,發出好聽的聲音。
一般的弦樂器的面板都是木材本色,如古箏,琵琶,像小提琴,吉他的面板也只是塗薄薄的一層漆片。而古琴不但要裹布,還要刮一到兩毫米的膩子,表面還要上幾十道大漆。這樣做會抑制古琴箱體的振動,影響他的發出較大的音量,但正是這種適當抑制振動的工藝,使古琴的聲音變小,但更乾淨更有韻味,控制裹布和膩子的工藝也是考驗斫琴師的水平之一。大漆工藝是古琴的重要特色,精湛的大漆工藝不但使古琴成為一件名貴的樂器,還是一件可以流傳千年的大漆工藝品。
古琴的特殊音色與古琴的特殊構造息息相關,例如古琴只有面板和底板,沒有側板,他使古琴的腔體的體積小。古琴的嶽山和龍齦是在面板和底板的兩端的實木處,不在面板上的空處,這樣的構造,使古琴的有效弦長更長,低音更豐富,有效弦長更長也使琴弦的振動時間更長,古琴特有吟猱綽注更有韻味。
由於古琴的種種特殊構造,使得古琴有了與眾不同的音色,他的音色低沉,渾厚,含蓄,內斂,讓歷代文人雅士備受推崇,甚至把古琴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
古琴不但音美,形制也美,優美的線條讓人賞心悅目,掛在牆上是一件美器,撫琴時猶如觸摸一件美玉,發出的聲音是陣陣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