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行裝,向著詩和遠方再出發
——永川區作協成立30周年紀念活動紀略
本報記者 龍遠信 /文 特約通訊員 魯思剛 /圖
文苑群英匯聚
會場情景
舞蹈《鈺河灣》
情傾人民,文苑群英喜團聚;筆底生春,鈺河風情迎客來!
5月26日,永川區作協成立30周年紀念會暨2018全委(擴大)會在來蘇鎮鈺河灣農耕風情公園舉行。
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劉運勇,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永川區政協副主席、永川區文聯主席鍾代華,重慶市詩詞學會主席凌澤欣,江津、璧山、榮昌、大足等區作協代表,永川區美協、書協等協會的負責人及永川區作協會員參加了紀念活動。
「這是一次文學的盛會,也是一次詩意的聚會,讓我們感受到了永川文學的繁盛,感受到了永川山清水秀的美麗。」江津區作協副主席施迎合說。
「四個有」,引領永川文學一路高歌
重慶市作協副主席、永川區政協副主席鍾代華在講話中,用「四個有」概括了永川文學走過的歷程和取得的成績。
他說,永川文學有滋養。石天河老先生生活工作在永川,最受益的是永川文學,一大批詩人正是在天河的滋養、呵護下,成長起來的。永川文學有關懷。永川文學成立30年來,離不開市作協的關注,離不開市詩詞學會的關注,離不開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的重視,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永川文學有擔當。30年來,永川文學為永川城市人文品質的提升,文化內涵的豐富,作出了應有的文學貢獻、文化擔當。實現「興業興城、強區富民」總任務,離不開作家詩人的支持。以文興城、以文化人,需要作家詩人妙筆生花。永川文學有願景。鍾代華勉勵作家、詩人們,重整行裝,向著詩和遠方,再出發,創作出更多具有永川元素的精品力作。
陽光路上放聲歌
區作協主要負責人在區作協成立30周年獻詞中說,30年來,永川區作協不斷發展壯大,產生了一大批具有影響的作家詩人及優秀作品。區作協會員由成立之初的15人,發展到今天的156人。其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4名,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48名。會員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作品1.38萬件,公開出版專著116部。
合川區文聯主席、作協主席龐國翔在發言中說,永川人文厚重,永川文學走在了重慶各區縣的前列,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94歲高齡的全國著名詩人、詩歌理論家、重慶文理學院副教授石天河,成為永川區作協成立30周年的「熱詞」。可以說,永川作協成立的30年,乃至永川文學發展的歷程,離不開石天河的關注關心。正是在他的影響下,永川文學才更加枝繁葉茂。
紀念會上,石天河榮獲「終身名譽主席」稱號。
同時受到表彰的還有「功勳作家」稱號獲得者鍾代華、小橋老樹(張兵),「特別奉獻獎」獲得者吳海歌、鄧澤環。夏明宇、蔡世偉、馮澤堯、趙厚慶等9名作家獲得「優秀作家」稱號。
小橋老樹、鄧澤環、龍遠信等代表獲獎者發表了獲獎感言。
永川元素成亮點
「彎凼河的碧波,梳妝檯的雲霧,仙女傳說留下浪漫的腳步;塔元寺的斜塔,浪門灘的瀑布,關門山湧出了生命的甘露……」由徐小波、周桂英演唱,李倫、胡明華、張勇共同演繹的《魅力來蘇》,讓人流連來蘇這片神奇美麗的土地。
萱花中學音樂教師易英丹演唱的《永川秀芽——中國茶》,優美的旋律、甜美的歌喉,給人一種品茗永川秀芽而口舌生津的感受。
梨花一枝春帶雨。由區作協朗誦專委會成員朱樺演唱的新編歷史京劇《大唐貴妃》主題曲《梨花頌》,委婉大氣,韻味綿長,贏得了陣陣掌聲。
原解放軍二炮文工團專業舞蹈演員、青年舞蹈家侯玥的舞蹈《鈺河灣》,柔美妙曼,舉手投足間讓人感受到了永川山水之美、人文之美。
區作協成立30周年紀念會活動總監陶佳平介紹說,紀念會穿插了歌曲及舞蹈節目,這些「插曲」揉入了諸多永川元素,讓與會者在分享作協成立30周年盛會榮光的同時,也獲得了充滿著永川元素、永川色彩的視聽享受。
霏霏細雨助興「曼水輕山、詩意來蘇」採風活動
5月26日上午,細雨霏霏。按照組委會的安排,原定的採風活動取消。
午飯後,雨停了,天空仍是灰濛濛的,但絲毫沒有擋住來自大足、璧山及我區部分作家、詩人們採風的腳步。
作家詩人們在來蘇鎮政府主要負責人的帶領下,先後深入鈺河灣、梳妝檯、伍家壩民宿文化村、關門山水庫等地進行創作採風。
一路上,作家、詩人們興致勃勃,紛紛拿起手機,把美麗的鏡田風光拍下來,把蜿蜒的來蘇河拍下來,把滿目青山綠水拍下來。在伍家壩民宿文化村,作家、詩人們為來蘇鎮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城郊鄉村旅遊,建設「曼水輕山、詩意來蘇」的理念和實踐點讚,祝福來蘇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