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有人會問起關於閾值心率、靜息心率的問題,我的閾值心率170算高嗎?我的靜息心率50了耶,這算好嗎?閾值心率高點好呀,還是低點好呀?等等各種問題。
說這個之前,咱們先看一下心臟的運行機制,心臟是由兩個心房和兩個心室構成,血液從右心房進入右心室,右心室將血液送入肺動脈,進而輸送到肺進行氧合;氧合後,血液經肺靜脈運回左心房,再進入左心室,左心室用強大的收縮力,將血液泵入主動脈,輸送到身體各個組織內。
身體無時無刻都需要氧,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身體氧的需求會變高,相應的,心臟需要在單位時間內,輸出更多的血液來保證氧的需求。
有一個概念叫心輸出量,即每分鐘心室泵出的總血量。
計算公式為:心輸出量=HR*SV,HR即心率,SV即搏出量。
通過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到,想提高心輸出量,就要提高心率或者搏出量,或者兩者同時提高。
有了這個公式,後面會更容易理解個體心率的變化。
心臟的肌肉統稱心肌,心肌的厚度會因位置與承受壓力程度而不同。左心室是四個腔室中最有力的,左心室利用收縮產生足夠的壓力,將血液輸送到全身。決定左心室每次收縮輸出的血量多少,一個是心室的體積,一個是心肌壁的強度。隨著不同強度的有氧訓練以後,左心室會逐漸產生變化,改變心室的體積和泵血能力,這類似於骨骼肌對運動訓練的適應,屬於積極性適應。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新手剛開始訓練一段時間後,你的基礎心率會變低,隨著你心室的體積增大,還有心肌的變強,你心臟每次搏動,輸出的血量增多,供氧就增多,同樣的運動強度下,同樣的心輸出量,搏出量的增加,相應的心率就變低。
這是基礎心率的變化,而閾值心率也同樣受基礎心率變化的影響,在基礎心率因為訓練變低的同時,閾值心率也會在數字上表現為降低。
那麼,閾值心率只有這一種變化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在說閾值心率之前,我想問一下,什麼是閾值心率?
很多人會說,就是乳酸閾值心率啊。
超過這個乳酸閾值,乳酸大量堆積,身體不能維持當前的運動強度。
這算是一個常見的錯誤觀念吧。
乳酸只是代謝的表現物,並不是引起機體疲勞的主要原因,疲勞的主要原因還是能量供應不足引起的。
能量來自ATP,而ATP主要來源於CP、糖、脂肪,其中尤以糖最為重要。在無氧糖酵解中,會產生大量的乳酸和氫離子,氫離子會降低細胞內的PH值,當細胞內PH值低於6.9時,會抑制糖酵解酶的活性,降低糖酵解速率和ATP的產生,當PH值達到6.4時,氫離子會終止任何糖原的進一步分解,引起ATP的急速下降而終至衰竭。同時大量的氫離子,還會降低肌肉的收縮力量。這也是造成肌肉疲勞的主要原因。
同時,糖和脂肪的氧化過程中也依賴肌糖原,如果糖原耗竭,基本上身體供能會急速下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運動一段時間後會發生「撞牆」。
在糖酵解過程中,氧氣的參與,會讓原本變成乳酸的丙酮酸轉變成乙醯輔酶A,經過一系列複雜的過程,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這其中就包括氫離子),並產生額外的ATP。
那現在來看,這個閾值心率,不是乳酸閾值心率,而更類似於能量供應閾值心率。
超過這個心率範圍一段時間,大量產生的氫離子降低細胞內PH值,同時抑制糖酵解酶的活性,也就抑制了ATP的產生。
而訓練呢,就是要提高你能量供應的水平。
提高酶的活性,減少糖原的消耗,增加氧供應,減少氫離子對細胞的影響,同時還要訓練神經對疲勞的忍耐。
這樣,隨著進一步的訓練,你的閾值心率會提高,越來越接近你的最大心率。
總結一下,基礎心率和閾值心率是動態相關的,基礎心率隨著訓練總體是下降的,這一過程中,會帶動閾值心率下降,而隨著訓練水平的提高,閾值心率的總體趨勢是又上升的。
歡迎留言及轉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微信號,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