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軍閥互相奚落,吳佩孚對張作霖甩下狠話,最後結局卻大出所料

2021-02-13 騰飛談史



來源:頭條號掌心春秋

清王朝覆滅,歷史給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倒出來一段展示空間。

在為期十六年歲月裡,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梟雄輩出,「有槍就是草頭王」。

有人總結分析,認為在這些軍閥梟雄圈子裡有著一條「鄙視鏈」。

說是,有東北王之稱的奉系軍閥張作霖,很瞧不起直系軍閥吳佩孚;而吳佩孚則瞧不起皖系軍閥段祺瑞;段祺瑞又瞧不起直系軍閥「賄選總統」曹錕。

這其中的奉系張作霖、直系吳佩孚兩人,是北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大軍閥,他們都有過一段很傳奇的歷史,性格同樣不肯服輸,晚年民族氣節也都做到了寧折不彎。

通過直皖戰爭,吳佩孚從團長、少將旅長脫穎而出,成為直系的主要首領之一。

然而,吳佩孚在直軍當炮兵團長時,已是東北陸軍27師中將師長的張作霖,最初卻很看不起吳佩孚。

一次,當了師長的吳佩孚隨曹錕去天津與張作霖會晤。

會談中,張作霖見吳佩孚在一旁不斷插嘴,便不耐煩地斥責他說:「你以一師長,在某(我)與三哥(指曹錕)面前自由發言,擅做主張,成何體統?此間某之部下師長非止一人,若竟效之,豈不亂了套嗎?」

秀才出身的吳佩孚,歷來對「綠林胡匪」反感。他見張作霖如此奚落他,臉色驟變,遂拂袖而出,恨恨地甩下一句話:「早晚要讓你張鬍子認識認識我這個師長的厲害!」

兩人由此次的不愉快結下了「梁子」。

果然,1922年,已經當上直系軍隊總司令的吳佩孚與張作霖領銜的奉系因為利益之爭大打出手。引發了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直奉戰爭。

在這場戰場實力對話中,原被張作霖瞧不起的吳佩孚的軍隊訓練更為有素,再加上吳佩孚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把張作霖的奉系打得一敗塗地,狼狽退往關外。

作為被打回關外的主帥,張作霖有所反思,但絕對沒有服輸的意思。

獲勝的吳佩孚,從心裡也是輕視張作霖的。他認為張作霖是「綠林鬍子」,更是沒文化的大老粗。吳佩孚曾說:「我根本看不起張作霖,我對他唯一的嫉妒就是他有個好兒子!」

這話或是心裡話,因為他吳佩孚的確一生無子嗣。

那邊,張作霖瞧不起過吳佩孚,認為他不過是個酸書生。當一次直奉大戰失敗後,張作霖認識到這個吳佩孚軍事上確實不凡,也開始反思自己對吳佩孚的態度,並曾藉機寫信以吳二哥稱之。

這期間,張作霖閉關鎖地,大力發展經濟和軍工生產,整頓軍隊,強化訓練,改善裝備,很快恢復了元氣。

勢力增強的張作霖,隨即在1924年挑起了「復仇」的第二次直奉戰火。

實際上,第二次直奉之戰,張作霖也未必就有完勝的把握。

但在這次交戰中,時任直系第三路軍司令的馮玉祥粉墨登場,並扮演了決定雙方勝敗的關鍵角色。

直奉開戰不久,吳佩孚將直系軍隊分成三路,馮玉祥所屬的部隊被編為第三路軍,馮玉祥擔任總司令。

這位後來成為著名「倒戈將軍」的馮玉祥,由於心中不滿吳佩孚排除異己,竟然在戰局膠著之際,接受奉系50萬銀元賄賂,聯絡奉軍和同屬直系的胡景翼、孫嶽等人,密謀發動倒直政變。

在奉吳佩孚之命進軍途中,馮玉祥突然率部返回北京,囚禁了賄選大總統曹錕。

馮玉祥的突然倒戈,直接導致了吳佩孚部隊後路被切斷,直軍因此在奉軍打擊下一敗塗地。吳佩孚本人被迫率兩千殘兵由天津塘沽登上軍艦南逃。

1925年,為了抵抗南方國民黨躍躍欲試的北伐勢力,直奉兩系打算聯手抗敵。

但是因為雙方在戰場上曾撕破過臉皮,誰都不願意主動提出和好的要求,都在等待對方表態。

僵持之中,腦瓜更靈活些的張作霖知道吳佩孚把面子看的太重,他自己雖然也愛面子,卻更重視實效。況且二次直奉戰爭是他發起的,而且他還是得勝一方。

於是,張作霖將戰爭中的收益算計了一下,派兒子張學良帶領部下,抬著禮品,帶著戰爭中俘虜的降兵降將,大張旗鼓的去給吳佩孚賠禮道歉,承認挑起戰爭的錯誤,請「玉帥」見諒。

其實,這是張作霖給了吳佩孚一個臺階下。

這場交戰,張作霖總共受降了三萬多直兵,得到了五萬多條槍,他不過還給了吳佩孚三千多士兵、三百多條槍。

見此,吳佩孚這個人雖愛面子也很豪氣。張作霖給了他這個臺階,他當然很滿意,對來營的張少帥禮遇有加,對張作霖也大加讚賞。

經過幾次交手,張作霖對吳佩孚也不再輕視,改口公開稱讚。

吳佩孚向部下詢問被馮玉祥囚禁的老上司曹錕的情況,得知「不論哪一方面監視,都必須聽張作霖的」信息後,立刻給張作霖發了一封電報,稱 「這次戰爭所有一切,均由我吳佩孚一人主持,絕不與曹仲老相干。你早晨把仲老釋出,我晚上就親赴轅門,請君處置」。

張作霖對吳佩孚的電報深為感慨,向其左右說:「人家『曹仲珊』用的人是這樣義氣,真是忠心於他的,吳子玉確實是好樣的!」

(張作霖 曹錕 吳佩孚)

於是,兩位軍閥大帥合夥演了一出「民國鬧劇」。沒過幾天,張作霖、吳佩孚在中南海懷仁堂插香換帖,結拜為兄弟。直奉兩系開始結為同盟,聯手對抗南方、治理北方。

雖然兩位大帥攜手成友,但兩系軍官對於由何人管理直隸治安等問題,仍不能達成一致。

直系將領信不過奉系,奉系也信不過直系。

最後吳佩孚做出讓步,同意直隸地區警備司令由少帥張學良擔任,並說要是其他奉軍將領來當,他第一個不同意。

這次,等於是吳佩孚還給了張作霖一個面子,讓張作霖的奉系得到了實惠。

由於馮玉祥暗中參與了郭松齡倒戈反奉事件,郭松齡失敗後,喘過氣來的張作霖與吳佩孚聯合擊潰了馮玉祥國民軍,馮玉祥本人也被迫宣布下野,前往國外躲避。

1926年6月下旬,張作霖扶持起來執掌山東的狗肉將軍張宗昌作為開路先鋒,在籌備北洋組閣一事上先期赴京探路,張作霖表示緊隨其後不日將抵京。

吳佩孚也已動身沿京漢線北上,途中還釜底抽薪解決了直系軍閥內部的危機。

此際,直奉雙方因為接收馮玉祥留下的地盤問題已經漸露矛盾,但關於北京政府組閣之事還必須由兩位大帥當面點頭認可才行。

所以,代理的閣臣之首杜錫珪等人早就發出措辭嚴謹的電報,恭迎兩位「大帥」入京會面。

根據事先透露出來的風聲,是年六月末,兩人將會先後抵京,所以北洋政府部門從東車站到張作霖的行營順承王府,從西車站到吳佩孚下榻的行館即王懷慶的宅院,沿途路上都鋪滿了黃土,這是過去迎接皇家才會有的舉措。

但是,吳佩孚和張作霖兩人在預定之日都未到達。

兩天後,京畿地區的民眾發現順承王府到東車站一帶軍警持槍上崗,沿途還動用了包括機槍、迫擊炮等武器警戒。

在接近東車站的地方,奉軍旅長富雙英親自擔任戒備指揮官。下午五點左右,張作霖在森嚴的排場下乘車抵達,月臺上只有張宗昌和王懷慶等人迎接,其他歡迎人員都被阻攔在車站柵門之外。

張作霖下車後的隨員,分乘五十輛汽車駛往順承王府。

張作霖的排場如此之盛,吳佩孚自然也不甘遜色,次日,他由保定啟程,所乘列車掛了四十餘節,兩架飛機沿途偵查,掩護火車前行。

吳張兩人的會面也暗藏玄機,吳佩孚年長張作霖一歲,所以張作霖先到吳佩孚的行館進行問候「義兄」,吳佩孚則親自走下門前臺階與其握手寒暄,將其接入堂內。

南北兩位軍閥大帥之間的談話,僅僅進行了二十多分鐘即告結束。

到了中午,吳佩孚即前往張作霖下榻的順承王府回訪,兩人再次寒暄之後,即相約前往居仁堂,代理閣臣杜錫珪等早已在這裡擺好了接風宴。

宴會一開始的氣氛還算融洽,但是雙方也都懷著戒心。

就在眾人推杯換盞酒酣之際,忽聽見「撲登」一聲,張作霖和吳佩孚的隨從侍衛當即都緊張地掏出手槍。細看才發現,原來是參加宴會的代理國務總理顧維鈞的大禮帽從衣架上掉了下來,造成了虛驚一場。

宴會結束後,吳佩孚當晚即返回長辛店,那裡曾是他一戰成名之地。

與張作霖會面臨別前,兩人已經商定了一些具體問題,

曾經的東北王張作霖一直看不起的曹錕麾下的這個「小師長」,而今已經今非昔比,開始與其逐鹿天下,呼兄喚弟。

熟料吳佩孚的紅火日子不長,就成了蔣介石擔任總司令的北伐軍主要攻擊目標。最終,蔣介石率領北伐軍徹底消滅了吳佩孚的軍隊。

吳佩孚失敗下野後寓居北平,一蹶不振。由於他堅決拒絕與日本人合作當漢奸,因此招致日本人痛恨,1939年12月被日本牙醫殺害。

1927年9月,寧漢合流之後,國民政府在南京發表宣言,表示要「繼續北伐,以完成全國之統一」。

1928年1月蔣介石復出,親率領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新軍閥展開「二次北伐」。

「二次北伐」針對的主要是張作霖的奉系。在北伐部隊的凌厲攻勢下,奉軍全線崩潰。1928年6月2日,身為安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的張作霖聲言退出北京。

由於他不肯滿足日本帝國主義有關開礦、設廠、移民和在葫蘆島築港等無理要求,1928年6月4日,其所乘專列被日本關東軍在皇姑屯預先埋好的炸彈炸毀。

張作霖身受重傷當日死去,享年53歲。

吳佩孚、張作霖這兩個混世軍閥,雖然有著不同的經歷,卻有著基本相同的性格。

在清木民初那段亂世,他們都曾叱吒風雲,給歷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

歲月流逝難阻,影響猶存至今。



相關焦點

  • 第一次直奉戰爭,吳佩孚為何不攻佔張作霖的東北老巢
    正文第一次直奉戰爭是直系軍閥和奉系軍閥在中國北方進行的戰爭。1920年直皖戰爭後,直、奉兩系軍閥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權 。後為擴張勢力,矛盾趨於激化,1922年4月上旬,奉軍開入山海關與直軍對峙,29日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以張作霖為總司令,率領4個師、9個旅,約12萬人,分東、西兩路沿津浦、京漢鐵路向直軍發起進攻。
  • 用地圖還原民國軍閥史,張作霖虎踞東北,龍虎狗中原內鬥
    在1915年的時候,袁世凱冒天下之大不韙意圖復闢,袁世凱想要推翻共和制度,又把中國帶回到當初的封建王朝時代,袁世凱的狼子野心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抵制,所以後期爆發了護國戰爭,雲南總督唐繼堯聯合蔡鄂和李烈鈞等人在雲南宣布獨立成立了軍政府出兵討伐袁世凱。護國運動爆發之後,袁世凱憂憤而死,後來黎元洪出任了大總統,隨著袁世凱的去世,張作霖,徐世昌等北洋軍閥開始分裂,後期上演了一場軍閥大亂鬥。
  • 北洋軍閥割據時期,誰的實力最強?張作霖的奉系只能排第二
    隨著袁世凱去世,無人具備足夠的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北洋軍中各大掌權者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起各自的勢力範圍,北洋軍閥分裂為奉系、皖系、直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控制了皖、浙、閩、魯、陝等地;直系的馮國璋則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了蘇、贛、鄂、直隸等地;奉系的張作霖則以日本人為靠山,控制了東三省。
  • 「秀才軍閥」吳佩孚:一生矛盾,道德與政治的兩難選擇
    段芝貴奉命從北洋軍中挑選出了王懷慶、吳佩孚、孟恩遠等16名青年軍官,與日本情報人員組成「中日混合偵探諜報隊」,前往煙臺受訓。之後,諜報隊員被派往旅順、大連等地,化裝成普通小販模樣刺探俄軍情報。當間諜期間,吳佩孚因屢次立功,獲得了一枚「單光旭日勳章」。當時,吳佩孚的老對手張作霖,也在日俄戰爭中左右逢源,猥瑣發育。
  • 皖系軍閥為何輸掉直皖戰爭?堪稱是三分天註定
    直皖兩大北洋軍閥嫡系,此番袍澤鬩於牆,吳佩孚也算是打開了「草頭王」叫板中樞的潘多拉魔盒。不過,直皖戰爭的勝敗,也有一些偶發因素,發揮了巨大影響。直皖戰爭中,看似是奉系軍閥站在了直系軍閥一邊,讓勝利的天平傾斜。雖說皖系軍閥的頭號策士徐樹錚為人桀驁,且作為「西北籌邊使」經略西北數省,儼然「西北王」,「以專擅為張作霖所惡」,但是一輩子謹小慎微的張作霖,斷然不會貿然和皖系軍閥叫板。
  • 民國最強軍閥盤點
    1916年,袁世凱才死,北洋軍閥隨即就分裂了,由馮國璋、吳佩孚、孫傳芳等人代表的直系軍閥,掌握黃河、長江中下遊以及直隸地區。段祺瑞、徐樹錚代表的皖系軍閥,掌握山東、浙江、安徽等地。張作霖父子代表的奉系軍閥,掌握著東北地區。然而縱使北洋軍閥分裂了,其實力依然令其餘軍閥忌憚不已。而在這些個軍閥之中,誰是最強的呢?以現代來看,張作霖是自袁世凱之後,民國軍閥當中名氣最大的一個。
  • 吳佩孚簡介
    1920年,吳、曹直系軍閥與段祺瑞的皖系軍閥之間爆發了直皖戰爭,曹吳得勝,入主北京。在京期間,吳佩孚主張召開國民大會,解決國內問題,遭到曹錕及其它軍閥的反對,只得率師回顧洛陽。徐世昌任大總統時,任命吳佩孚為直魯豫巡閱副使。1922年,吳佩孚反對梁士詒內閣將膠濟鐵路的權益出賣給日本,反對直系通輯的皖系政客,導致了直奉大戰。最後將張作霖的奉系趕到了關外。這場戰爭使吳佩孚名聲大振,成了直系的首要人物。
  • 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哪個省的軍閥「最硬」?山東籍軍閥可以橫著走!
    直系軍閥,原本是吳佩孚手下,後來是直系軍閥實力最強大軍閥,與張作霖、吳佩孚並稱為「北洋三大軍閥」,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恪威上將」,人送外號「笑面虎」,號稱「東南王」。同樣晚年拒當漢奸皈依佛門。被施劍翹所暗殺。
  • 中國最強軍閥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後 不到一個月就成了落水狗
    年輕人沒過成菸癮,火氣上湧,一怒之下叫來一幫哥兒們,都是落第的書生,組成了個「十虎集團」,找了個不滿男女同臺演戲的藉口,掀翻戲臺、大鬧翁府,不久就遭到官府緝拿,年輕人只好連夜逃亡北京···那翁老爺怎麼也想不到,當年自己這一腳,竟踹出一個日後手握重兵的大軍閥,踹出了一個叱吒風雲的民族英雄!
  • 民國最強軍閥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後,不到一個月就被打回原形了
    年輕人沒過成菸癮,火氣上湧,一怒之下叫來一幫哥兒們,都是落第的書生,組成了個「十虎集團」,找了個不滿男女同臺演戲的藉口,掀翻戲臺、大鬧翁府,不久就遭到官府緝拿,年輕人只好連夜逃亡北京···那翁老爺怎麼也想不到,當年自己這一腳,竟踹出一個日後手握重兵的大軍閥,踹出了一個叱吒風雲的民族英雄!
  • 張學良為何鄙視吳佩孚?
    當時動用了二十一萬大軍的吳佩孚,在山海關被七萬奉軍殺得落花流水。所以在張學良看來,「吳佩孚真是沒用啊」。怎能不鄙視?那曾是直系軍閥重量級人物的吳佩孚,真有張學良形容的這麼菜?確實,除了山海關前的這一敗,吳佩孚軍閥生涯的槽點還極多。比如他那出名狂傲的性格:與張學良在山海關交戰前,吳佩孚就專門給前線師長寫信:「張學良黃毛乳子……本大帥明天到那兒,他就立刻跑掉。」
  • 北伐戰爭開始後,為何先討伐吳佩孚,而不先進攻盤踞江浙的孫傳芳
    ,佔據著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五省,有20萬軍隊;三是奉系軍閥張作霖,控制著東北三省和京津地區,還有山東督軍張宗昌等為羽翼,有35萬軍隊。無奈,奉系軍閥遠在黃河以北,除非繞道廣西、四川,否則不能首先對其開戰。加上馮玉祥在蘇聯顧問團和共產黨人的勸說下,已經決定率部加入國民革命軍,即將在五原誓師,率領其麾下西北軍在北方參戰。馮玉祥部兵精將勇,一旦完成西北大後方的力量整合,可以集中至少30萬勁旅,屆時與北伐軍兩面夾攻,徹底消滅張作霖不敢保證,但將其一舉趕回東北老家,絕對不在話下,因此不必急於一時。
  • 民國軍閥——土匪出身的張作霖
    民國時期,大大小小的軍閥,演繹了該時期大混戰、大動蕩的歷史。就其軍閥本質而言,他們都是擁兵自重,大者掌控中央政權,次者分疆裂土,小者坐擁一隅,彼此為權力與地盤爭相廝殺。但就單個軍閥而言,他們的政治追求、品行操守、個人作風等,又存在很大差異,其結局也往往大相逕庭;而同一軍閥在不同時期,也有著不同的表現。
  • 張作霖曾擁有一艘航母,取名鎮海號,後來這艘航母結局如何?
    不過,其實遠民國的時候中國就已經有了航母,這就是東北王張作霖的航母——鎮海號。那麼,後來這艘航母的下落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張作霖的航母已經晚清到民國的海軍發展故事,讓我們了解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近代史。在一般人的印象當中,從1840年後開始,中國的科技就遠遠落後於外國了,尤其是武器技術上更是遠遠落後於外國,所以才會在對外戰爭當中「屢戰屢敗」。
  • 實力雄厚的張作霖,為何在沒佔領北京多久就撤出了北京?
    可以說到達這個時期的奉系軍閥達到了張作霖的頂峰時期,而且奉系與其他別的軍閥的不同的地方是,奉系在東北擁有完善的工業體系,不僅有自己的鐵路,學校,和當時中國最大的兵工廠,而且在裝備方面也是冠絕全國。當時蔣介石沒有手裡沒有飛機的時候張作霖就已經有了。在閻老西還沒有武器加工廠的時候,張作霖就有了。總之,張作霖富得流油。
  • 民國的直系、奉系、皖系、桂系等軍閥,有什麼異同
    舊桂系軍閥由此成型。 1921年,陸榮廷及其舊桂系閥在兩次粵桂戰爭中失利,陸榮廷被迫下野,桂軍實力大損。畢業於廣西陸軍學堂的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等三人脫離舊桂系,佔據玉林、陸川、北流等七縣,招兵買馬,整軍備武,勢力漸強,標誌著新桂系的誕生。儘管四大軍閥佔地為王,本質上還是清末新軍的延續。
  • 民國軍閥割據時代的銀元解析。
    背景:民國十年(1921年)9月是徐世昌被北洋軍閥的「安福會」選為大總統三周年的日子。此時天津造幣廠鑄有帶徐世昌免冠七分頭像和吉語的紀念幣,該幣有兩式,以錢背下方有無「紀念幣」三字區分。 黎元洪開國紀念幣
  • 90年前皇姑屯:軍閥張作霖的生命最後一站(下)
    上一回大錘說史,咱們講述了軍閥張作霖在90年前的1928年6月3日登上了北京前門火車站的專列火車,駛往瀋陽。而日本人因為加劇侵略東北,和曾經一度重點扶持的張作霖發生了不少矛盾。 經過雙方一番博弈,最後在日本人的壓力之下,張作霖籤署了跟日本人的新五路協議,奉系軍隊全線總退卻也執行了。
  • 民國最厲害的六大軍閥, 第一名死的最冤, 第四名公認最有可能成功
    這個時候伴隨著民國成立的,還有那分據各地,誰也不服誰管的眾多軍閥。這大大小小几十個軍閥隊伍中,最出名的還是要數段祺瑞,張作霖,馮國璋,吳佩孚,李宗仁,馮玉祥,孫傳芳,張宗昌等幾人了。而這些人當中,最厲害的還是要數奉系頭號人物,有東北王之稱的張作霖。畢竟到最後別的軍閥都被收編了,只剩下東北王還逍遙在外。當然啦,我們總不能只挑出一個東北王,給他排個冠軍就了事吧?
  • 香港風月篇 | 《大軍閥》前面「開炮」,後院「打炮」
    大軍閥啊大軍閥,有錢開拔無錢乏。魚香蹂躪百姓家,家家有花任我掐。掛起愛我家國話,掏槍就把人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