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為何鄙視吳佩孚?

2021-02-07 朝文社

歷史迷聚集地,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問答

音頻

探究

視頻

闢謠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1894,閱讀時間:約5分鐘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張學良慘遭全國痛罵。正靠著張學良每月4000元接濟住在北平,「吃張學良飯」的民國梟雄吳佩孚也坐不住。就是在北平張學良的「順承王府私宅」裡,吳佩孚指著張學良的鼻子破口大罵:「國讎你不報,私仇你不報,你老子的棺材已經豎起來了!」被罵狗得血淋頭的張學良,當時態度也很好,立刻沉痛回答:「我確是給父親丟臉了。」

但事實上,對這位「吃他飯打他臉」的吳佩孚,直到晚年時,張學良心中還充滿鄙視:「我的對手吳佩孚,我最不佩服他。」當然,張學良之所以這麼說,是因早年的第二次直奉戰爭。當時動用了二十一萬大軍的吳佩孚,在山海關被七萬奉軍殺得落花流水。所以在張學良看來,「吳佩孚真是沒用啊」。怎能不鄙視?那曾是直系軍閥重量級人物的吳佩孚,真有張學良形容的這麼菜?確實,除了山海關前的這一敗,吳佩孚軍閥生涯的槽點還極多。比如他那出名狂傲的性格:與張學良在山海關交戰前,吳佩孚就專門給前線師長寫信:「張學良黃毛乳子……本大帥明天到那兒,他就立刻跑掉。」等著山海關慘敗,這封信函也被奉軍繳獲,帶來不少樂子。而且吳佩孚的治理水平,也確是不敢恭維。比如他坐鎮洛陽時,喊著「統一全國」的響亮口號,直屬部隊擴充到十多萬人,月餉消耗高達八十萬元。可錢怎麼來的?單他直轄的河南省,就增加了百分之八十四的軍費。被他視作「外府」的湖北省,更增加了百分之九十的軍費,他的治下,簡直是「待官吏如奴隸,視人民如牛馬」。

即使如此,當時正被美國人稱為「Biggest man(最強者)」、實力中天的吳佩孚,依然痛感自己颳得太少。除了和四川軍閥劉湘勾結做鴉片生意外,他還巧立名目,把湖北的象鼻山鐵礦等要地都抵押了換錢,又在河南安徽湖北各省瘋狂發行官票四千萬串,這些沒有準備金的「廢紙」,陸續聚斂了三千萬銀元的財富——全是各省老百姓買單。
他下手如此狠,他的部下當然也有樣學樣。以1924年天津《大公報》披露,吳佩孚坐鎮洛陽期間,他麾下的第三師等嫡系,常年勒索成習慣,有些縣竟被勒索了數十萬元。可憐當地的老百姓,交夠了吳佩孚每年加徵的稅賦,還要被他的「精銳」勒索,簡直是受幾茬罪。僅河南一個省,1923年的財政虧空就多達531萬元,河南境內大股土匪縱橫,簡直人心思亂。實事求是說,就是吳佩孚挖的坑。

挖這麼大坑,以吳佩孚的解釋說,是為了「統一全國」,為了打造強大的軍隊。可諷刺的是,他花這麼多錢練出來的兵,拉到山海關前,卻是輕鬆一觸即潰,被人數少得多的奉軍摁著揍。吳佩孚辛苦經營的「江山」,幾個來回就稀裡譁啦。以這個意義說,這位至今圈粉無數的「民國強人」,短板其實不少。
雖說在北洋軍閥的代表人物裡,吳佩孚已經算是能力人品相對較好的一位,但看過他「作」出來的「業績」,相信也能明白民國積貧積弱的原因。但就是這位讓張學良「最不佩服」的吳佩孚,卻也有許多可稱道處,首先就是坦蕩的性格。即使一敗塗地,卻也不跑不躲,他被張學良打得落花流水時,身邊人就勸他去租界躲避,吳佩孚卻說「「堂堂軍官,託庇外人,有傷國體」,硬是在兵艦上躲了七個半月,受夠了老罪。說到,他確實做到。而他的直系軍閥「老上級」曹錕落到奉系張作霖手裡後,自家還是泥菩薩的吳佩孚,還專門給張作霖拍電報:「這次戰爭所有一切,均由我吳佩孚一人主持,絕不與曹仲老相干」。張作霖看後也連連嗟嘆:「吳子玉(吳佩孚)真是好樣的」。但他最能羞殺民國時代某些「精英」的,卻當屬一生不變的民族氣節。秀才出身的他,早年投身軍伍時,就滿懷著強國夢;五四運動時,他更站出來大聲奔走疾呼,成為愛國學生們的重要支持者。後來雖說多年軍閥混戰裡,他從風光一時落得兵敗下課,但憂國之心,依舊壯心不改。「九一八事變」後,他除了當面狠狠打臉張學良外,還動用一切關係,向國際聯盟提交《致國際調查團書》,疾呼「尊重中國主權。」1937年日寇佔領北平後,擁有極高聲望的吳佩孚,自然成了他們拉攏的對象。但當漢奸江朝宗主動上門拉攏時,吳佩孚當場一句怒罵:「你的年紀比我大,還要落水當漢奸,受萬世唾罵!真是白髮蒼蒼,老而不死是為賊!」罵得素來以臉皮厚著稱的江朝宗,慌不迭奪路而逃。
隨後賊心不死的日本人,用了各種辦法逼吳佩孚「出山」,比如散布謠言,拉攏吳佩孚的部下,卻只換來吳佩孚以「篡改」嶽飛名作的方式,發出的一段振聾發聵的回應:「甲午恥,猶未雪,家國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富士山缺!」這樣的堅持,一直到1939年12月9日,牙疾復發的吳佩孚意外溘然長逝。出殯的那天,從東口大街到神路街口都是人,全是自發趕來的北平百姓……以這個意義說,有汙點的吳佩孚,卻的確是一位有氣節有底線的中國人。至少,「九一八」的那個夜晚,身在北大營的倘若是他,他絕不會跑!參考資料:張侃侃《吳佩孚與張學良的是非恩怨》 、來新夏《論吳佩孚開府洛陽》、葉介甫《傳奇軍閥吳佩孚的雙面人生》有在看嗎?

原創不易,且贊且珍惜

相關焦點

  • 一代梟雄吳佩孚
    痛罵張學良1931年,已失勢的吳佩孚應張學良之邀,定居北平,那時「九一八」事變剛剛發生,張學良以子侄輩的身份邀他做客,沒想到招來一頓沒趣。吳佩孚見面就質問:「瀋陽事變,你為什麼不抵抗 ?」張學良臉色當時就變了:「我有中央命令。」
  • 在歷史上,吳佩孚晚年是靠什麼維持生計?
    吳佩孚在位時沒有撈什麼錢,所以晚年大多是靠他人接濟。也因此吳佩孚多次收了漢奸的錢,鬧得很是難堪。 在軍閥混戰時期,因為戰敗而下野的軍閥不在少數。這些軍閥有些在任上早就斂財無數,比如說張勳、曹錕等人家產過千萬。按照慣例,軍閥下野以後一般都不再予以追究,私人財產全部保留。
  • 兩大軍閥互相奚落,吳佩孚對張作霖甩下狠話,最後結局卻大出所料
    有人總結分析,認為在這些軍閥梟雄圈子裡有著一條「鄙視鏈」。說是,有東北王之稱的奉系軍閥張作霖,很瞧不起直系軍閥吳佩孚;而吳佩孚則瞧不起皖系軍閥段祺瑞;段祺瑞又瞧不起直系軍閥「賄選總統」曹錕。這其中的奉系張作霖、直系吳佩孚兩人,是北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大軍閥,他們都有過一段很傳奇的歷史,性格同樣不肯服輸,晚年民族氣節也都做到了寧折不彎。
  • 是什麼戰役,讓二十歲出頭的張學良一戰成名,家喻戶曉?
    東路軍分為三個梯隊,張學良處於其中一個梯隊,雖說張學良也只是旅長,但他是梯隊長,可以指揮三個旅。戰爭打響後,總體來說奉軍戰敗,西路軍張景惠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東路軍雖然其他兩個梯隊也打敗了,但張學良所在的梯隊不但沒打敗,還打了勝仗,讓人刮目相看,就連以前看不起張學良覺得他太年輕的老將們也心服口服,那年張學良才22 歲,這場戰役讓初出茅廬的他小有名氣。
  • 【史海鉤沉】一代梟雄吳佩孚
    痛罵張學良     1931年,已失勢的吳佩孚應張學良之邀,定居北平,那時「九一八」事變剛剛發生,張學良以子侄輩的身份邀他做客,沒想到招來一頓沒趣。吳佩孚見面就質問:「瀋陽事變,你為什麼不抵抗 ?」      「有命令也不行,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連這個道理都不懂,真丟你老父的臉。」
  • 第一次直奉戰爭,吳佩孚為何不攻佔張作霖的東北老巢
    向張作霖發出羞辱通電的正是直系軍閥將領,吳佩孚。1922年1月底,第一次直奉戰爭正式打響後,吳佩孚先是出奇兵迂迴包抄,使奉軍腹背受敵,之後又出動空軍策應,在立體攻勢下建立了直系軍隊的勝勢。此時,將對手張作霖的奉軍追擊得一潰千裡、狼狽不堪的吳佩孚,正在春風得意。
  • 吳佩孚為什麼被神話成「民族英雄」?
    吳佩孚進入蘭州後,更是高調的可以,天天參加歡迎會、宴會,頻繁會見各色人等。在一些吳佩孚隨員的策動下,11月15日出現了一個「五省通電」,力挺吳佩孚出山坐鎮西北。可以說這齣戲已經唱到了高潮。 吳佩孚在蘭州如此高調引起了蔣介石的緊張。蔣介石指令楊虎城率陝軍迅速入甘平叛。兩軍對壘,雷中田不敵。
  • 吳佩孚簡介
    在京期間,吳佩孚主張召開國民大會,解決國內問題,遭到曹錕及其它軍閥的反對,只得率師回顧洛陽。徐世昌任大總統時,任命吳佩孚為直魯豫巡閱副使。1922年,吳佩孚反對梁士詒內閣將膠濟鐵路的權益出賣給日本,反對直系通輯的皖系政客,導致了直奉大戰。最後將張作霖的奉系趕到了關外。這場戰爭使吳佩孚名聲大振,成了直系的首要人物。1923年,曹錕當總統,吳佩孚升任直豫魯巡閱使。
  • 老蔣為何軟禁張學良
    -12-21 10:04:18 來源: 四處看看 舉報   自從西安事變之後,蔣介石就對張學良無比痛恨
  • 七十六年關懷備至,沒有她,張學良真的活不下來嗎?
    言下之意,宋美齡認為張學良是一條真漢子,真英雄。儘管在宋美齡眼裡,蔣介石也是一代梟雄,但與張學良相比,明顯有些偏狹。 1922年4月底,張學良父親張作霖和控制關內六省的吳佩孚之間,展開了第一次直奉戰爭。5月5日,張作霖戰敗,退回關外,準備整軍再戰。
  • 郭松齡與張學良
    :「我公(張學良)為人多疑好殺……公明知齡(指郭)與韓(韓麟春)不能相容,而此次出兵,又復使伊(指韓)與齡並列,更委於珍為副軍團長,使齡受其節制。雖然張學良給了他充分的信任和充分的權利,他從心底感謝張學良,但對張學良僅憑父蔭、小小年紀就當上統兵主帥是很不服氣的,尤其是對張學良了解越多,這種不屑也就越深。
  • 張學良曾說茂宸不死,日本人未必進犯東三省,茂宸究竟何許人也?
    在九十年代對張學良的一個訪談中,他曾經感慨道,如果茂辰不死,日本人肯定不敢進攻東三省。對於這個茂辰到底是何許人也,很多人都不甚了解,實際上這個人就是郭松齡。這位將軍曾經是反奉的一員,最後因為戰敗遭到槍殺。但是既然這個人,曾經和自己是對著幹的,為何張學良還這麼有把握,對他評價這麼高呢?
  • 三不將軍吳佩孚:不借外債不出洋不入租界,死於日本牙醫之手
    吳佩孚平常並沒有積蓄,既然不借外債,那就只能靠老朋友和各方勢力的饋贈來維持當前的生活。當時的東北處於偽滿時期,「滿洲國」成立之初,曾有人向吳佩孚請教未來的命運,吳借用了一句易經的卦辭:老婦適夫,亦可醜也。暗諷「滿洲國」就是個依靠別人的老婦人,跟男人不能長久。從這裡就能看到吳佩孚對偽滿的態度。
  • 「秀才軍閥」吳佩孚:一生矛盾,道德與政治的兩難選擇
    表面上看,吳佩孚的葬禮可謂哀榮備至,日本方面表達了對吳佩孚的尊重和欽佩,重慶方面更是將吳拔升到了「武聖」的地步,但實際上,在抗戰這個特殊的背景下,中日雙方對吳佩孚這個敏感人物的逝世,都另有想法。日本人自然是利用葬禮作秀,收攏人心。重慶方面,吳佩孚的死幫助他們省去了很多事,此前,日本人一直在拉攏吳佩孚,而吳佩孚也有意復出,只是雙方條件相差太大,始終談不攏,吳最終沒有下水。
  • 揭秘吳佩孚暴斃內幕
    ,吳氏死後,物議朋興,集矢於日本軍部,為平息眾怒,爰請吳之秘書長陳廷傑與參謀長張佐民至電臺,講吳氏逝世經過。我們先來看看歷史當事人、侵華日軍高層人員今井武夫,在《今井武夫回憶錄》中的說法:「……組成對華特別委員會……決定以土肥原賢二為目前的負責人……(建立傀儡中央政府)工作重點轉到吳佩孚身上……吳佩孚提出的出馬條件與日本軍不一致……我(今井武夫)認為吳佩孚是舊軍閥,不得人心,期待其出馬無益……土肥原賢二採納了我的意見,打消了推舉吳佩孚的意圖……後來隨著汪精衛南京中央政府工作有了起色
  • 張學良名字大師起的,媳婦瞎子挑的,張作霖:都抓回來槍斃
    至於張學良的名字和號,那更有來頭。張學良的名字是清末遺老馮麟閣給起的名字,名字中暗含了幫助劉邦建立漢朝、穩坐天下的謀士「張良」,也是寓意小六子要和張良一樣成為傳世的英雄,這一點張作霖非常滿意。至於他的「號」,則是吳佩孚送的。據說當時當吳佩孚拜訪張作霖,見到張學良時甚是喜歡,更是誇讚他的名字好,並鼓勵他要向張良一樣有學問、有志向。一聽小六子還沒有號,便捻著鬍子給他想了一個,說:「張良乃謀士,為大臣。臣者,卿也。別號就叫漢卿吧?」張作霖一聽,朗朗上口,也非常滿意。更是對張學良許下無數期許。
  • 楊虎城嫡孫楊瀚,探望百歲張學良,為何張學良只顫抖吐出四個字
    張學良被蔣介石父子活活囚禁了五十四年,絕望的人生中他曾說過「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歲,以後就結束了,我的生命。」在1990年張學良終於恢復了自由,輾轉了幾個地方,最終在夏威夷檀香山定居了。跟最後或多或少還有安度晚年的機會的張學良不同,楊虎城將軍後來與他的家人所經歷的則更為可憐,因為他不僅自己受苦,家人也受到了巨大的牽連。
  • 張學良這個最牛官二代真的很敗家嗎?| 軍武音頻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奇聲主播讀音頻◆ ◆ ◆文 | 王陶陶張學良是中國歷史上最牛的官二代和富二代之一
  • 世紀行過——張學良傳
    編者按:「西安事變主角、被蔣介石軟禁的少帥張學良,緘口逾半世紀之後,面對攝象機鏡頭口述歷史,談他對『西安事變』的始終不悔,談他當年與中共的關係,談他離開東北家鄉50多年卻始終未能重返家園的原因……這部取名為《世紀行過——張學良傳》的紀錄片,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以後,社會各界反響強烈,紛紛去電或致函要求重播。
  • 張作霖讓兒子娶她,張學良堅決不從!誰知第一次見面後就非她不娶
    張學良15歲時,張作霖給他訂了一個婚約。當張學良得知女方是鄭家屯(吉林雙遼)一位商人的女兒後,一開始十分不樂意。張作霖見狀對張學良說到:「這閨女模樣好,生辰八字好,文筆好,名字更好。你聽于鳳至,鳳凰的鳳,鳳至的至,不是當皇后的料嗎?你小六可別不識抬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