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楊瀚曾兩次去到夏威夷拜訪張學良,年進百歲的張學良聽說是楊虎城的後人來看望他,感到非常震驚,甚至身體都微微顫抖,對楊瀚說了四個字。楊虎城將軍想必大家略有耳聞,他的所做可以說直接改變了歷史的進程,稱得上是一位風流人物。因為在 1936年12月12日,就是他與張學良一同進行了兵諫從而逼蔣介石抗日,達成了抗日戰爭統一戰線。
正義之舉遭受報復,光明人生只剩惋惜
在西安事變結束之後,蔣介石果然對張學良和楊虎城進行了報復。張學良被蔣介石父子活活囚禁了五十四年,絕望的人生中他曾說過「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歲,以後就結束了,我的生命。」在1990年張學良終於恢復了自由,輾轉了幾個地方,最終在夏威夷檀香山定居了。跟最後或多或少還有安度晚年的機會的張學良不同,楊虎城將軍後來與他的家人所經歷的則更為可憐,因為他不僅自己受苦,家人也受到了巨大的牽連。
楊虎城在西安事變後出國考察了一段時間,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他選擇秘密回來,然而卻被蔣介石關進監獄。他的兒子和女兒甚至身邊的秘書戰友都被蔣介石秘密殺死,他也被殘忍地殺害在獄中。唯一倖存的只有楊虎城將軍的大兒子楊拯民,楊拯民與張學良也比較熟悉。小時候經常跟隨父親與張學良將軍接觸,為人又懂事機敏,深得張學良將軍的喜愛。後來由於父親的耳濡目染,他積極參加了革命事業,為共產主義和新中國建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戰爭結束後他參與了石油工作,後來任職過省委書記副省長等職位。
多年以後後人拜訪,不堪回首難以言喻
在張學良重獲自由以後,楊拯民想在1996年去拜訪這位父親的朋友,但沒想到卻患上了疾病,最後在1998年因病離世了。走前他曾經叮囑自己的兩個兒子,有機會一定要去探望張學良將軍,他們也將這件事情記在了心上。後來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楊瀚在1999年6月按照計劃不遠萬裡去到了夏威夷,去探望張學良將軍。本以為張學良老人會熱淚盈眶感動不已,卻沒想到張學良的反應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他們是在一個教堂門口碰面的,楊瀚非常開心激動的自報家門,說自己是楊虎城的孫子。然而張學良首先顯得十分震驚,又愣了一下,才顫抖地說「你好,你好」。說完以後他再也沒有說過什麼。張學良的態度讓大家都覺得意料之外,為何會在見到戰友後代的時候這麼平靜呢,但由於年齡太大了,楊瀚覺得老人可能不太善於表達個溝通,自己既然已經來到這裡,也沒想因為這趟行程獲取什麼東西,只是想要盡心意這樣也就足夠了。
第二年楊瀚再次因為張學良的百歲壽誕趕到了夏威夷,見面後依舊只得到了你好謝謝這四個字,楊瀚更加感到疑惑,但這次他沒有僅僅如此作罷,他選擇了更多的與張學良進行接觸。即使後來楊瀚推著張學良去海邊一起散步,張學良也沒有提起過去的任何往事,仿佛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回憶起張學良生日宴會時在臺上的發言,楊瀚似乎意識到了什麼。因為張學良老人在宴會上發言條理非常清晰甚至頭頭是道,完全不是已經神志不清,交流不方便的樣子,而面對楊瀚也就是楊虎城後人的時候卻如此沉默,只能是因為一個原因——他不願意談起那段痛苦悲慘的回憶。
總結:
雖然時光荏苒,距離當年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五十多年的牢獄之災以及戰友楊虎城痛苦的後半生都讓張學良不堪回首。這種痛苦和折磨非常人可以承受,而這些年的境遇也讓張學良不願再提,當年的他們做到了自己在危急之際應當做到的貢獻,卻沒有享受到如此巨大的功勞帶來的美好。反而因為蔣介石的報復賠上了自己乃至家人的後半生,這對他們信仰和夢想的打擊是致命的。但我相信他們一定不會後悔當初做出的決定,那個偉大的舉動才促成了抗日戰爭統一戰線的形成,徹底改變了中國命運的軌道,如果沒有他們,後果有多麼嚴重我們甚至難以想像,他們的貢獻是令人敬仰令人欽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