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祠堂資源,打造文明家園

2020-12-25 閩生君

近年來,國寶鄉依靠自身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把經濟發展、文化傳承、生態保護有機結合起來,立足各村閒置祠堂,採取宜疏不宜堵的政策,沒有談「祠」色變,而是從轉變觀念入手,正確引導,著手古祠活化,加以修繕保護,賦予其新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內涵,極大發揮了宗祠在社會治理中的正面作用。

祠堂變文化中心

佛嶺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所在地,原是葉氏祖厝龍樓堂。2018年鄉政府出資對其進行提質建設,拓展其文化功能,設有「一紙一書一館一故事」,即剪刻紙工作室、龍樓書屋、葉氏家風家訓館及國寶鄉「身邊故事共同銘記」。德化縣剪刻紙藝術研究會在此設立龍樓堂剪刻紙工作室,工作室中設有「刀尖勾勒 景秀瓷都」剪紙作品展。

龍樓書屋內藏書2000餘冊,書籍涵蓋經典名著、歷史文學、社會科學、藝術類等,書屋免費向當地村民開放,提供免費借閱。

葉氏家風家訓館展示本地葉氏的源流、家訓、族規,旨在弘揚傳承本地優秀的家風家訓文化、姓氏文化,達到家風文化浸潤心靈的效果。結合剪刻紙文化,以剪紙藝術的形式講述葉兩全夫婦孝順代代傳,留守老人的八旬「家長」童雙軌,林為南守護一方健康的故事,把身邊故事化為榜樣力量。

祠堂變鄉村民宿

國寶鄉積極對接縣委縣政府「全域旅遊」戰略,把祠堂裝修融入鄉村振興,著力打造具有閩南山區古村落特色的精品民宿集群,大力發展民宿經濟,唱響傳統村落活化利用新篇章。

鄉政府主動出面引導,鼓勵村民對破舊的祖厝、民宅進行修繕,由村委會統一租賃回收後,通過轉租的形式吸引有意發展民宿經濟的社會資本進行投資。堅持傳承特色古民居傳統文化和保護性開發的原則,以「戴雲山築」作為主體風格,修復卷棚屋頂、燕尾型屋脊、穿鬥式木作和古厝內雕梁畫棟,把所有的細節都做到極致,閩南地方特色鮮明;發掘福美堂故事,將情懷與故事結合起來;請出祖宗牌位,文明新風樹起來。

目前國寶鄉已經與羅望民宿、舊街森活民宿、麗江車友匯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國內十大民宿品牌籤訂了投資意向書,首期開展的2座民宿已完成改造建設工作,節假日期間,入住率均達到100%。

祠堂變接待中心

國寶鄉海絲文化交流中心位於佛嶺村舊教堂,白牆、黑瓦、大窗,牆基和柱子用花崗巖築成形成特色鮮明的建築風格,帶著依稀可辨的時代記憶。由村集體有償提供舊會場給政府,鄉政府出資進行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改造,在原有的建築基礎上進行完善、提升和豐富,集中資源打造一個集旅遊信息諮詢、遊客服務、景區推介、商品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

通過安排交流聯誼、文藝表演、學生實踐、民俗表演、景區考察等活動先後接待各地遊客諮詢10萬人次,發放旅遊宣傳折頁、導遊地圖、景區宣傳冊等印刷品1000餘份,熱情周到的服務受到了各地遊客的好評。

祠堂變愛心廚房

國寶鄉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關愛農村留守老年人系列愛心工程的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大膽嘗試,堅持從實際出發,大力盤活舊祠堂、舊村部等閒置公共設施作為實施場所。結合老人實際需求,鄉政府以「三個一」方式為「愛心廚房」構建平臺、保駕護航,通過修建廚房和衛生廁所,設置餐廳、棋牌室、電視機室、圖書室等措施完善祖厝「變身」愛心廚房的硬體要求。

由鄉衛生院牽頭組建了醫療服務隊,為留守老人提供具有針對性的醫療服務,通過體檢、問診、送藥等形式確實保障鄉裡老人有效享受公共衛生服務。由村兩委牽頭組織了愛心志願服務隊,他們對接城關企業,組織老人們閒時手工製作各類工藝品,既使老人活動身體又可獲取報酬。村委會牽頭在廚房周邊開闢了「互助菜園」,讓老人們自種自收,為廚房夥食添磚加瓦。

相關焦點

  • 古村活化煥新韻 祠堂凝心載鄉愁
    步入祠堂,率先映入眼帘的是懸掛於祠堂楹柱上的對聯「冊周淮兩藩託雅揚風太史詩篇追李杜; 進聖學三劄正心誠意司徒奏議邁匡劉」,刻工細緻,漆藝絕倫,反映了區氏族人勤勉好學的家風傳統。「祠堂的大小體現建設祠堂時敬宗睦族的精神。」區方志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遍布村巷的阮埇村祠堂群猶如一座祠堂文化大觀園,承載著族群的感情寄託與親情倫理,是維護族人桑梓之情的紐帶。
  • 紅色舞劇進梓桐,百年祠堂煥新顏
    ,為祠堂活化提供鮮活樣本。  師生同創、師生同臺,以傳統村落祠堂為空間載體,充分融入紅色文化,通過「序」、「紅之脊梁」、「紅之生命」、「紅之信仰」、「紅之生活」等舞段,打造出時長40分鐘的演出劇目,其將舞蹈詩引入祠堂的表現形式在國內尚為首創。
  • 潮州市長美村:祠堂文化引領文明鄉風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長美鄉依託祠堂文化,重建成滿公祠,使其成為民俗文化中心,成為弘揚孝道美德場所,祠堂文化正引領當地的文明鄉風。   先賢的力量  長美二村黨支部副書記邱鎮煌向記者介紹,成滿公是長美邱氏的開基祖,原本是南宋的宣議大夫,後被貶至潮州。
  • 《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節目精心選取不同類型的福州古厝,有祭祀英烈的祠堂——戚公祠、馬尾昭忠祠、林則徐紀念館,個個都承載著一段盪氣迴腸的歷史,那是中華民族崇尚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氣節;有中國傳統生活街區典範三坊七巷,那是中華民族審美意趣與高雅追求的代表;有濃縮福州開埠以後商業文明發展的上下杭街區,那是中華民族開放包容博大胸襟的烙印;有守護中國古代最大鑄鐵佛造像的千年古剎,那是掌握高超古代科技的中華民族智慧的見證;還有遍布鄉間的祖屋大厝
  • 大慶市大同區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打造百姓精神家園
    2018年11月,鄉風文明建設成果豐碩、民風淳樸的大慶市大同區,再次迎來跨越發展的有利契機——該區被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省首批4個先行試點之一,2019年晉升為全國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大同人抓住機遇,歷時一年多時間,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副中心、所、站、點遍布全區「城鄉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為傳遞時代新聲的「擴音器」、助力鄉風文明的「催化劑」、服務關心群眾的「便民橋」。截至目前,共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175個,依託新時代載體開展活動2800餘場次,服務群眾16萬人次。
  • 文化小康的大瀝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落地生根
    2020年,大瀝鎮鹽步社區以「老龍禮俗文化精神」為核心,通過建設老龍廣場、老龍禮俗傳習所,活化一批舊建築,收集村史,重現「鹽步八景」等方式弘揚老龍文化,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打造家美、景美、人美的和諧農村社區,點綴佛山的「百裡芳華」。
  • 江西靖安縣中源鄉三坪村紮實推進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整合試點工作
    室內是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室外是煥然一新的文化廣場。一切的變化源于靖安縣中源鄉三坪村持續推進的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整合試點工作。今年以來,三坪村堅持以「黨建+」和「文化+」為引領,強化陣地整合、資源整合、功能整合、力量整合,打造了「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打通了服務凝聚、宣傳教育、組織動員的「最後一公裡」。
  • 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武漢樣板」
    服務能力,努力把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為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平臺、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培養時代新人和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開展中國特色志願服務的廣闊舞臺。努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武漢樣板」,推動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再上新臺階。
  • 杭州這個學習型社區,打造「樂活」文化家園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方力 通訊員 楊劍俊這幾天,杭州三墩鎮自在城東苑社區「樂活」文化家園裡傳來陣陣歌聲。社區黨組織換屆後的第一件民生實事,就是開放社區文化家園。結合這兩大顯著特點,文化家園打造了鮮明的「樂活」主題。它由兩個室內活動中心和一個室外文化廣場組成,總面積914平方米。
  • 拓陣地、強隊伍、聚合力 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廬陽樣本
    張祖平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與志願服務項目設計方法》為題,從為什麼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功能定位、如何運營好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以及志願服務項目基本概念、評判標準、設計方法、優化升級等方面,結合實際案例系統闡述和講解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背景、路徑及方法步驟。
  • 濟南華山街道:打造有熱度有溫度的文明實踐樣本
    以黨建為引領,以完善城市建設、村居治理、公益宣傳為基礎,選樹各類身邊典型,全方位整合資源和力量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真正讓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為融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於一體的基層綜合服務平臺。近年來,歷城區華山街道經濟社會發展逐漸駛入了快車道,同步提升的還有群眾文化活動需求。
  • 打造「三感社區」共建幸福家園——白雲區雲城街道以黨建引領推進...
    七彩路上,白雲區雲城街道與白雲區司法局共同打造的法治文化一條街剛剛建成,一幅幅圖文並茂的法制道德文化宣傳欄吸引了過往群眾駐足觀看;轄區各路口,身穿綠色馬甲的志願者正在進行常態化文明引導……  作為白雲區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示範點之一,今年以來,雲城街道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不斷夯實黨群服務陣地、凝聚社會資源共駐共建、豐富文明實踐活動凝聚民心,以「幸福街道
  • 電視連續劇《大祠堂》
    43集電視連續劇《大祠堂》(以徽州府臨源謝氏祠堂的謝家宗族為背景)昭示了中華民族的連綿不絕、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大祠堂》代表了文化的無尚價值、也代表了生命的超越永恆,《大祠堂》演繹了祠堂裡的(謝氏)男人們追求家國理想而不懈奮爭的歷程、命運和人格的覺醒與完善;祠堂外的女人們忍受命運、安於命運和挑戰命運的種種遭遇和心路歷程。他們或成為國家棟梁,為大明疆業殫精竭慮;或成為開明商人,為全族謝氏茶葉興旺勵精圖治;或成為族長,為公平正義鐵面無情;甚至還有委曲求全者、慷慨赴義者、悲傷流放者。
  • 福建漳州:繁榮發展鄉村文化 打造鄉村群眾精神家園
    福建漳州市探索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以「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文化樂民」為目標,積極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滿足鄉村群眾欣賞文化、享受文化、參與文化、創造文化的服務需求,打造百姓精神家園。  2020年以來,華安縣把提高退役軍人思想覺悟,傳承紅色基因作為全年工作的重點進行推進,不斷增強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光榮感和使命感,努力打造積極向上、文化傳承的精神家園。
  • 武漢東湖繪本家園開展「文明用餐,筷來接力」活動
    武漢東湖繪本家園開展「文明用餐,筷來接力」活動 2020-07-22 2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宏立城集團花果園、創造文明城市、維護美好家園!
    創建文明城市目前,貴陽已全面啟動全國文明城市整治升級,力爭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為了幫助貴陽打贏這場硬仗,老闆肖春紅領銜下的宏立城集團花果園街道辦事處最近在其轄區內安裝了100多個文明標誌,提醒宏立城集團花果園居民建設和共享文明城市。在宏立城集團花果園內,「創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公民」,「文明每一步,精彩每一幕」,「文明遛狗,從我做起」,「創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園」...文明標誌整齊地排列在宏立城集團花果園的每個角落。
  • 青白江區城廂「活化更新」進行時 先鋒書店、喜林苑、新星星藝術等...
    青白江區城廂「活化更新」進行時 先鋒書店、喜林苑、新星星藝術等品牌首次入川 2020-11-04 1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廈門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智慧雲平臺上線 打造志願服務新模式
    為此,同安區發揚先行先試、敢闖敢拼的精神,探索建設廈門市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智慧雲平臺,集教育、管理、服務、展示於一體,整合全區陣地、課程、志願者等各種資源的樞紐平臺,打通區、鎮(街)、村(居)三級文明實踐數據,推動實踐常態化、智能化,形成開放式、多功能、專業化、精準化、便利化的服務平臺。
  • 北京:「回天有我」打造健康美麗家園
    社區的事人人參與、共建共享,他們用「無我」的日夜堅守,築牢健康平安幸福家園的社區防線。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回天地區的生活垃圾分類和物業管理也得到了有力推進。龍澤園街道推進形成政府主導、物業主體、全民參與、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調動多方資源,通過在各小區設立大件垃圾、裝修垃圾暫存點、推廣智能回收裝置等,全面提高轄區垃圾分類工作水平。
  • 全國文明村鎮 蘇家寺村 建設美麗鄉村 打造文明示範
    2016年,被納入蘭州市「小康村」建設項目,2017年實施了市級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被評為國家級文明示範村、省級文明示範村和蘭州市文明示範村。蘇家寺村把「深化全國文明村、打造經濟富裕村、構建社會和諧村」作為發展方向,實現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主題,做到了認識明確、措施得力、落實到位,使全村精神文明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