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們永遠的佘大姐!」8月19日,佛山市順德區容桂街道馬岡佘氏宗親會會長佘永亮告訴記者,祖籍容桂馬岡的袁崇煥祠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8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後,家鄉人民十分哀痛,目前正在籌備紀念活動緬懷她。
1630年,抗清將領袁崇煥被磔刑處死後,袁將軍的一名佘姓部下當夜冒著滿門抄斬的危險將袁將軍的頭顱取走,葬於自家宅內(現在北京廣渠門內東花市斜街52號院),並命佘家子孫世代在此守墓。
佘幼芝是佘家第十七代守墓人,在佘幼芝和丈夫焦立江半生的奔走努力下,1984年袁崇煥祠墓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袁崇煥祠墓得以大規模翻修,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式對外開放。
由於佘家先祖當年立下祖訓:佘氏子孫一不許南下回鄉,二不許做官,為袁崇煥守墓。於是,300多年來,佘家就沒有一個人再回到他們的祖籍——廣東順德。
佘幼芝小時候,她母親告訴她,佘家祖藉是廣東順德馬岡,但經歷了300多年,不知道是否有差錯。1999年初,她的丈夫焦立江特地給順德政協寫了一封詳信,經政協部門調查確認佘家人的家鄉是馬岡馬南坊。
曾經馬岡村副主任的馮添業曾撰文回憶,1999年5月,佘幼芝和焦立江在馬岡村民委員會的盛情邀請下,返到了她魂牽夢繞的家鄉,受到鄉親的真情接待,她含著兩行濁淚說:「確實有一種遊子歸家的感覺」。
佘幼芝在馬岡賓館前留影。馬岡佘氏宗親會供圖
當年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節目組有記者陪同她夫婦回鄉,把她第一次回鄉的感人場景攝錄下來。佘幼芝夫婦在馬岡賓館住了幾天,臨別時家鄉人民贈給了她夫婦一紙墨句:精忠報國袁將軍,肝膽相照佘家人;三百春秋義不改,高尚情操勵鄉民。
2006年6月,佘幼芝夫婦受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和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的邀請,又返回家鄉,前往以上學院進行以「忠肝義膽」為主題的演講,讓袁將軍的民族氣節、愛國精神、忠義精神、忠孝精神代代相傳。
2007年3月,佘幼芝夫婦返回馬岡馬南,參加碧梧佘公祠重建啟動儀式。她說,祠堂代表著一個家族,佘家祠堂的重建,將讓本應在三百多年前就回到家鄉的先祖的那縷忠魂回到家鄉的懷抱。
2007年3月,佘幼芝夫婦返回馬岡馬南,參加碧梧佘公祠重建啟動儀式。馬岡佘氏宗親會供圖
作為馬岡佘氏宗親會會長,佘永亮跟佘幼芝一直保持聯繫。「碧梧佘公祠重建啟動儀式是佘大姐最後一次回家鄉,後來我們想邀請她回來,但是考慮到她的身體不適合長途奔波只能遺憾作罷。」佘永亮說。
佘永亮(右一)和佘幼芝夫婦等合影。馬岡佘氏宗親會供圖
「佘大姐去世,我當天就和她的女兒聯繫,想飛北京參加告別儀式。但是考慮到疫情的關係,她女兒說心意已收到,勸說我不要過來。」佘永亮表示,當天馬岡佘氏宗親會也發布了唁電稱:「佘幼芝先生一生恪守祖訓,接續為袁大將軍守墓,宣傳民族英雄袁崇煥忠義報國的事跡,是全國人民所學習,為我們年輕一輩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佘老的忠義精神是我們永遠學習的典範!」
佘永亮透露,家鄉人民永遠懷念佘大姐,目前他們正籌劃在馬岡舉辦紀念活動進行緬懷,希望能將她的忠義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南方日報記者】蔣曉敏
【作者】 蔣曉敏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