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是由付寧編劇並執導,劉佩琦、曹翠芬、連奕名等主演的都市家庭劇。該劇以北京什剎海胡同裡莊為天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工作與學習為主線,講述一家人現代瑣碎而又充滿煙火氣息的生活日常。
該劇以北京什剎海為主要取景地。《什剎海》難得一見地展示了北京什剎海地區的風土人情,劇中臺詞也採用了大量地道的北京話,連演員的選角也以土生土長的京籍演員為主。核心人物莊為天由《大宅門》裡的三爺劉佩琦飾演,雖然不是北京人,但一直在北京生活,而且演過大量的北京戲,他跟莊為天「幹、梗、倔」的形象也非常吻合劇中扮演老太太的演員曹翠芬,現實中還真的是格格身份,雖然並不是北京人,但也一直生活在北京。
年輕一輩的關曉彤、吳磊,中年群體的連奕名、張晞臨、牛莉等也都是北京演員,幾乎人人張嘴都是一口地道的京腔。劇中出現的德國人大衛,也是一嘴流利的北京話,演活了北京地界上那些痴迷北京文化的外國人。導演兼編劇付寧透露,大衛這個演員是他拍過的戲裡最難選的一個演員,「因為他是外國人,還必須得說中國話,而且儘量是京口兒,這本身就是一大難點。」付寧說,最後選角時大概看了一百多個外國演員的資料,才最後選中如今的演員龍飛。
除了演員的京腔京韻,《什剎海》的取景也是首次大量地採用了實景拍攝。所有的外景日常畫面都是實景拍攝,觀眾能在劇中看到真正什剎海居民的生活日常。《什剎海》中最大的景,還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什剎海。為了能給觀眾呈現出完整的什剎海風貌,劇組克服了巨大的轉場困難,從西岸到東岸,前海到後海,從銀錠橋到金錠橋,再到荷花市場,沿路風光被一一拍攝下來。
付寧談起外景拍攝時更是直言,這是該劇拍攝中最大的難題之一,「我們基本上就是繞著什剎海轉,有時候一天要轉4個場景。」劇中莊家的四合院,外景用的是國盛胡同一家小院,內景則為了方便拍攝重新做了一比一的搭建。院內的每間屋子都是按照其居住者的自身性格來配置。例如莊為天夫妻的屋裡,沒有水泥地,不見洋灰牆,地面全是地磚,牆壁貼上牆紙,配上原汁原味的花雕和隔扇;因為劇中的老太太喜愛畫畫,屋子裡則陳設著精緻的文房四寶等。
在食物這一細節上,《什剎海》劇組也是煞費苦心。拍攝用的所有食材都是選用真材實料,同時為了追求更好的畫面質感,專門聘請曾參與創作《舌尖上的中國》的團隊參與拍攝製作。就連負責製作美食的廚師團隊,也歷經篩選,最後選擇了北京飯店專門做譚家菜的大廚關師傅做美食製作的總顧問。「他也曾是金堂食府的廚師長,專門做宮廷菜的。所有菜都是他親自烹飪的,包括擺盤、烹飪和製作過程,全部都是他帶著團隊來為我們完成。」關曉彤表示這部戲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很多大家圍在一起吃飯的戲,可以光明正大地吃美食,不會太有負罪感,而且戲裡有很多京城宮廷菜的介紹。關曉彤表示在拍這部戲的時候,我爸就經常給我用大暖壺裝了豆汁帶來劇組給我喝。如果大家能接受這個味道,我覺得可以嘗嘗。關曉彤坦言拍《什剎海》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光明正大吃美食,而沒有「負罪感」。
導演付寧稱讚她臺詞不用背,張嘴就來。關曉彤也表示演北京戲和自己的經歷很像,表演上駕輕就熟,笑言拍完《什剎海》,自己這幾年努力掰正的北京口音又有些回去了。《什剎海》是一部地道的北京戲,有大量的北京話臺詞,所以在選角上,優先考慮的是京籍演員。莊為天是宮廷菜的傳人,一直秉承著德藝馨的信念,唯一的想法就是將廚藝傳承下去。其扮演者劉佩琦一直在北京生活,曾演過大量的北京戲,他跟莊為天「幹、梗、倔」的形象非常吻合。
拿付寧的話說,就是「基本上他不用演,坐在這兒就是」。莊為天的孫女莊曉曉,一心只想找一個男朋友,「不要山珍海味,不要包不要車,就想要個男朋友」是她的座右銘,其扮演者關曉彤就是北京姑娘。她在拍戲過程中常說:「導演你那詞兒我都不用背,我張嘴就來,基本上我生活中就是這樣。」
拍攝現代戲時,最大的問題就是「景」,更何況《什剎海》中最大的景,還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什剎海。為了能給觀眾呈現出完整的什剎海風貌,劇組克服了轉場困難,從西岸到東岸,前海到後海,從銀錠橋到金錠橋,再到荷花市場,沿路風光被一一拍攝下來。付寧談起外景拍攝時更是直言,這是該劇拍攝中最大的難題之一,「我們基本上就是繞著什剎海轉,有時候一天要轉4個場景。」付寧說,一部戲的成功取決於細節。
《什剎海》裡的每間屋子,都是按照居住者的性格來配置。在食物這一細節上,《什剎海》也煞費苦心,拍攝用的所有食材都是選用真材實料。為了追求更好的畫面質感,劇組專門聘請曾參與創作《舌尖上的中國》的團隊參與拍攝製作。「術業有專攻,拍菜我拍不好。」為了劇集效果,付寧不惜「放權」,在劇組籌備階段,便提出要求,請參與《舌尖上的中國》的創作團隊來拍攝菜的製作過程和特寫。劇中處處穿插著北京符號:配樂的北京大鼓,取景的老北京四合院,時不時出現的鳥巢、水立方。最難得的是,詩人筆下「鼓樓西接後湖灣,銀錠橋橫夕照間」的什剎海美景,被直接搬進了螢屏,或湖或橋或青磚紅牆,或街或樓或眾生百態。
劇中使用大量連續的風景空鏡,通過無聲而微妙的鏡頭語言,記錄了北京獨有的風土人情。由於以宮廷菜貫穿全劇,美食是劇中的重要元素。在食物這一細節上,劇中菜餚的製作過程和特寫都拍出了美食紀錄片的水準。連奕名表示,自己當時拍戲的時候體重接近200斤,「我也不是故意增(肥)的,劇組夥食太好了。」在該劇製片人付棋涵看來,這也是主創團隊最初決定做《什剎海》這個項目的初心。「我們之前也和付寧導演合作過京味兒劇,在京味兒題材上其實有一定的優勢,整個創作團隊也以北京人居多。大家希望能夠展現一個今時今日、正在北京發生的故事,拍出真正北京人的生活和味道。」
劇中除了以什剎海為核心,用大量的實景拍攝空鏡來介紹傳統北京的風物,還有不少北京國貿CBD的場景。該劇在製作層面也儘量以一種接近真實的方式拍攝,劇中的美食製作部分由單獨的攝製組負責,就連劇中提到的飯館和菜品,都是實打實地去飯館裡拍、從飯館裡採購食材。「我們在看景的時候看到很多北京大爺就在水邊打太極、下棋,實際拍攝時我們就讓演員在水邊拍,也不刻意迴避遊客的出鏡。」付棋涵笑言,「遊客是這部劇最棒的群演」,這種相對寫實的拍攝方式,儘可能地還原了什剎海地區人名的真實生活方式。劇中莊家一家人雖然是虛構的,但在拍攝中劇組借用的四合院,現實中就真的是一家幾代人共同居住。「我們的劇本雖然虛構,但是故事本身是基於現實基礎的。除了北京人演、說北京話、吃北京菜,這種創作方式也不會讓北京人看起來覺得露怯,也才會真正贏得觀眾的認可。」付寧透露,劇中角色優先選擇北京籍演員,畢竟《什剎海》主打的就是北京家庭的日常生活戲。主演劉佩琦雖不是北京人,但一直在北京生活,而且他與莊為天的性格十分符合,這也是付寧選角時看重的細節。
「一開始很多人都覺得不可能,但我們這個戲講的就是什剎海,所以必須在這個地方拍。」付寧說,經過主創團隊的努力,得到相關部門的認可,保證了劇組在什剎海實地拍攝。「從開機到殺青,我們在什剎海360度無死角的全面拍攝,機會很難得。如果沒有實景拍攝,此劇難以體現出北京的風貌,展現不出什剎海的美。」《什剎海》於2019年11月開機,為了能給觀眾呈現出完整的什剎海風貌,劇組克服了巨大的轉場困難,從西岸到東岸,前海到後海,從銀錠橋到金錠橋,再到荷花市場,沿路風光被一一拍攝下來。「我們基本上就是繞著什剎海轉,有時一天要轉4個場景,帶著大量的設備。所以我們劇組買了七八輛電動三輪車,再加上大家人扛手推,來完成轉場任務。」在食物這一細節上,《什剎海》也煞費苦心,拍攝用的所有食材都是選用真材實料,在演員與美食的結合,更是採以年輕人的視角通過不同場景和不同菜系融合,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將關曉彤,曾越,常曦元三人組成新生代吃貨閨蜜團的劇情設定,曾越出生於1993年,而關曉彤1997年生,這三個人的融合符合現代年輕人對美食鑑賞的一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