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米巷,一條巷子裡的蘇式人文生活筆記

2021-01-08 姑蘇好時光

對於生在魚米之鄉的蘇州人來說,可以很久不吃魚,但絕對不能不吃米。要是哪天三餐都少了米飯那肯定渾身說不上的難受。哪怕是赫赫有名的蘇式湯麵,在大米麵前也只能是個小老弟。

蘇州人對米的愛到底有多深沉,可以去看看古城內的一條小巷,蘇州那麼多巷子都是「一條」,只有它是「一升」。

倉米巷,位於人民路飲馬橋北,原名叫倉後巷,因為南宋時蘇州市的糧倉就在這條街前面所以有了這個名字,後來索性改成了「米」字,聽著就有股豐收的喜悅之情。

不過現在許多人知道這個地方,都是因為一本《浮生六記》,還有那兩個有趣鮮活的人。

在《浮生六記》最歡快動人的第一記中,沈復回憶起當年與妻子芸娘一起搬家到倉米巷的光景。

要知道在這之前他們可是住在滄浪亭邊的,對比之下倉米巷的新家顯然落魄悽涼了太多,乍一看只讓沈復覺得「院窄牆高,一無可取」。

昔日滄浪亭邊神仙眷侶似的生活一下子成了平淡而近乎清苦的日子,愛情到底不是華麗卻短促的七言絕句,而是一首漫長而磨人的歲月輓歌。

風花雪月遇上了柴米油鹽自然變得局促不安,最難的時候兩個人甚至會為了一碗粥而互相推讓,但就在倉米巷裡,沈復把這個小家取名為「賓香閣」——「香」就是芸娘(芸,本意有芸香的意思,一種香草名),「賓」自然就是相敬如賓的意思。

而芸娘呢,精打細算著家裡的吃穿用度,用幾個銅板打理沈復的書,兩人還相約以後要是有機會,買上十畝菜地,種植瓜果蔬菜,一個畫畫,一個刺繡,粗茶淡飯,其實也是人間至味。

民國時候,林語堂等人曾來到蘇州,想要實地探訪當年《浮生六記》故事發生的地方,可惜他們最終也沒能弄清楚沈復與芸娘究竟住在倉米巷何處。

這位被林語堂譽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的身影,也許早已揉進了蘇州的微風與柔波裡,無處尋覓,卻又無處不在。

倉米巷上如今名氣最大的地方也許就是24號的半園了。因為城北還有一處半園,所以成就了蘇州城內的南北兩半園。

這裡是清代同治年間一位叫做史偉堂的道臺修建的,說來也巧,這裡曾是清末有名的大儒俞樾在蘇州短暫居住的家,但後來他買下了馬醫科巷的宅子改建成了曲園,於是倉米巷的房子就轉手賣給了史大人。

兩個人籤好合同臨走前俞樾還手書了一幅對聯給史大人,大概意思是說:人啊要知足常樂,他自己的曲園就是「曲中求全」,而這位史大人呢顯然也充分領悟了大師的精神,「知足而不求齊全」,於是就把這園子叫做「半園」。

直到民國這裡都曾遊人如織,經常有隱社、詩社在此吟詠集會。如今這南半園正在進行修繕保護,也許不久的將來倉米巷上又會重現昔日的風華。

倉米巷內曾有一個規模極大的隆慶寺,據說始建於明代,歷史上幾興幾廢,蘇州解放時解放軍還曾在這裡短暫駐紮。

到了1958年寺廟合併,隆慶寺內四大天王移置北寺塔,300多尊羅漢、《龍藏經》以及代代相傳的一件清代乾隆皇帝欽賜的紫衣袈裟也都移送去了寒山寺。

再後來寺廟被拆改建成了小學,逐漸演變為如今的姑蘇區老年大學,而唯一剩下的藏經閣也成了幾家公司的住所。

除了景,倉米巷也不缺名人,比如倉米巷14號與16號曾經是盧彬士的故宅,他是清末的優貢生(每三年各省學政於府、州、縣在學生員中選拔文行俱優者,與督撫會考核定數名,貢入京師國子監,稱為優貢生),後來時代變了還做過蘇州市圖書館顧問、江蘇省文史館研究員。

據周瘦鵑說他當年是「吳中培植碗蓮的惟一能手」,雖然現在能在小碗裡培育出一朵朵紅蓮花並不算稀奇,但放在幾十年前那也是件足以震動全城的雅事。

此外倉米巷上還有一位著名的醫生蕭伯宣,他曾擔任蘇州最早的教會醫院博習醫院的院長,外科手術技術高超,被譽為當時的「蘇州三把刀」之一。

如今倉米巷上還能看見一處兩層青磚小樓,就是他當年在寓所創立的博愛醫院的舊址。

如今的倉米巷已然是一條再尋常不過的蘇州小巷,悠悠歲月只留下了淡淡的痕跡,但周圍老蘇州的生活還在繼續,就像俞樾為南半園提的那副對聯說的:

「園雖得半,身有餘閒,便覺天空海闊;事不求全,心常知足,自然氣靜神怡」。

出品方 | 喜悅聲創

監製 | 樂軒

主播 | 楊彪

編輯/排版 | 說書的菜

後期 | 多多

-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蘇州人的精緻,全在蘇式湯麵裡了
    ▲ 陸文夫在《美食家》裡寫道:「眼睛一睜,他的頭腦裡便跳出一個念頭:快到『朱鴻興』去吃頭湯麵」。 醒來之後,老蘇州有三件大事:喝茶,吃麵,聽評彈。  面丨蘇式湯麵裡淪為了跑龍套的  在蘇州人心裡,對麵條的要求約定俗成。連基本的麵條都不能保證,你還開什麼麵館? 麵條名為銀絲細面,細而長,韌而爽,久煮不糊不坨,條條可數;而且一定要用當天壓制的,機器還是手工倒無所謂。
  • 地道 | 蘇州人的精緻,全在蘇式湯麵裡了
    ▲ 陸文夫在《美食家》裡寫道:「眼睛一睜,他的頭腦裡便跳出一個念頭:快到『朱鴻興』去吃頭湯麵」。 醒來之後,老蘇州有三件大事:喝茶,吃麵,聽評彈。  面丨蘇式湯麵裡淪為了跑龍套的  在蘇州人心裡,對麵條的要求約定俗成。連基本的麵條都不能保證,你還開什麼麵館? 麵條名為銀絲細面,細而長,韌而爽,久煮不糊不坨,條條可數;而且一定要用當天壓制的,機器還是手工倒無所謂。
  • 品牌|重慶這家滷味火鍋,在自己店裡開闢了一條港風巷子?
    滷校長老火鍋店最大的特色都藏在這條巷子裡,從中間穿過,兩邊是不同的區域,既有座位也有拍照打卡地,十二種免費吃的甜品鋪也在這裡。巷子是兩層樓打通的,所以很多霓虹招牌高高掛起,港風味出來了,還真的有穿街走巷的感覺。
  • 成人用品店為什麼總開在巷子裡?
    在這20多年裡,雖然保險套已經越來越自然地出現在大家的生活裡,但大部分成人用品店反倒是「活得」越來越隱秘。但和傳統的成人用品店一樣,無人售貨的店鋪大多數還是開在巷子裡,尤其是在城中村裡。佳佳走斷腿實地考察後發現,在城中村一條接一條的小巷子裡,永遠也猜不到成人用品店會突然出現在哪一條巷子裡。
  • 巷子裡的新茶館 泡出成都「潮」滋味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大小小的茶館遍布成都街頭,人們一邊泡茶館、一邊擺龍門陣,好不愜意,這也成為蓉城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有民諺曰:「茶館是個小成都,成都是個大茶館。」 如今,成都街頭壩壩茶館雖不多見了,但一批新茶館,蓬勃而生。
  • 成都寬窄巷子,又雙叒叕上熱搜了
    ,寬窄的美和樂趣都不同白天,寬窄的閒,滲透於巷子的每一處那些半躺在巷口竹椅上悠閒喝著蓋碗茶擺龍門陣的老人們那些放學回家唱著兒歌在巷子裡閒嬉的孩子們那些在靜靜的歲月裡獨自蔥鬱凝翠幽閒爬滿灰磚矮牆的藤蔓和野花們
  • 萊西「雙子村」一條巷子降生20多對雙胞胎,究竟藏著啥秘密
    徐春克所描述的他出生的老房子,位於村子裡的一條老巷子內。儘管眼下村中正在挖地鋪設自來水管道,但身體矍鑠的老人還是帶著記者分別於12月4日和12月9日分兩次踏著泥濘和積雪,來到了68年前他出生的老房子,以便讓記者看個究竟。
  • 尋找詩裡的烏衣巷!被譽為南京最古老的巷子,曾是「豪門」居住地
    在夫子廟秦淮河畔,有著南京最古老的巷子,那就是古詩裡描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烏衣巷。烏衣巷在秦淮河上文德橋旁的南岸,是中國最古老的巷子,曾是豪門大族的居住地。烏衣巷得名的說法有很多,說法主要有三種,第一種說法:是指發生在東吳時期,禁衛軍駐紮在此地,將士們都穿著烏衣,就叫烏衣營,後來就被叫成了烏衣巷。
  • 在南京,有一條不算長的小巷子,長度不到百米,卻是當年的世家
    進入夫子廟,穿過秦淮河上的文德橋,步行約50米到達烏衣巷,這是一條歷史上很有名的古巷,當年的豪門子弟都住在這裡,三國時期,吳國將駐紮石頭城的兵營設在這裡。整個烏衣巷並不大,看上去給人的感覺是有些幽靜狹小,巷道長不足百米,以致第一次去夫子廟遊玩時剛走進去又折回來,還怪當時沒有好好欣賞這條小巷子,沒想到歷史上卻有一段十分繁華的時光。
  • 「巷子裡」15分鐘生活圈:幸福近在咫尺
    三湘都市報記者 丁鵬志 實習生 廖靜旋 通訊員 付東流 視頻 任杏梓 早上去健身設施那健個身,再溜達到庭院活動室聊聊天,還可以去24小時圖書館看看書,然後在「巷子裡」生活市集買菜回家……「全程不用坐車,步行最多只需15分鐘。」
  • [申情申音]懷念蘇式月餅
    講得誇張些,現在要想去覓蘇式月餅,必須著好鐵掌鞋、拿好燈籠,再準備好一打個超長手機電池,嘴巴裡向哼「走四方/路迢迢,水茫茫/走了一山有一山」,是一次遠足活動;蘇式月餅呢,像煞是蘇小小、李師師個待客點心,是種文物,幾乎是儲存勒博物館,搭仔甲古文、青銅器、古代墓室壁畫一樣個櫥窗陳列品了。今朝談起蘇式月餅,純粹是一種懷念,是白頭宮女閒說天寶遺事。
  • 臺灣最窄的巷子:只有70公分寬,男女相遇而過十分尷尬
    臺灣最窄的巷子:只有70公分寬,男女相遇而過十分尷尬現在很多國內外遊客都會去臺灣旅遊,因為臺灣境內有很多自然景觀和人文古蹟,以大山而聞名。但是說到臺灣,就不得不提一下除這些之外的一個奇趣的地方,眾多人都因為其的獨特而慕名前來。
  • 紫禁城的駐顏術——以畫現人文
    下面,讓「紫禁城的駐顏術」系列視頻之「以畫現人文」帶你進入古代皇家建築彩畫工藝的世界。 故宮裡的「雕梁畫棟」 建築彩畫的本意是古代工匠了保護建築裸露在外的木結構免於腐朽、侵蝕,在其梁、枋上施於油彩。彩畫工藝傳承至今,已經逐漸成為古建的一種特殊裝飾藝術。
  • 南寧一條小巷子,看起來有些破舊,沒想到竟然有各種各樣的中草藥
    南寧一條小巷子,看起來有些破舊,沒想到竟然有各種各樣的中草藥。南寧,有很多特色的街道,比如:亭洪路茶葉一條街;華西路日用品一條街;中山路特色小吃一條街;望州路汽配一條街……那麼,你知道中草藥一條街在哪裡嗎?
  • 7招告訴你如何在旅途中拍好人文攝影作品
    正是通過這張照片的廣為傳播,喚起了當時社會大眾對我國邊遠山區裡求學孩子們的關注,讓希望工程為世人所熟知。同時,也改變了照片裡孩子的一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在此一一例舉了。說到這你也許會對人文攝影產生了一些興趣,那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拍攝好人文主題作品。
  • 西安不讓拍照的老巷子,拿相機拍了幾張照,被人追了幾條街!
    這周,猝不及防地體驗了一把被一個小帥哥窮追不捨的感覺,然而,他追我卻不是因為我長得漂亮,而是因為我在一條老巷子裡拍了幾張照片…… 前幾天,趁天氣晴好,我準備去探探文昌門裡的高培支故居,看看它開門了沒有,期間,我繞了一點路,從柏樹林進入東廳門,又從東廳門的街道拐到一條老巷子
  • 寬窄巷子是如何煉成的?
    如果說要挑選一條最能夠彰顯成都「慢活」氣質,擁有消費場景最多元的街道,那麼非寬窄巷子莫屬。這個深受遊客青睞的打卡勝地,在寬窄之間,迸發出蓬勃的消費活力;於日夜交替中,盡顯這座城市的生活美學。無疑,寬窄巷子是成都近年來生活品質和消費體驗不斷升級的集中縮影之一。
  • 社區新政|「巷子裡」15分鐘生活圈:幸福近在咫尺
    三湘都市報記者 丁鵬志 實習生 廖靜旋 通訊員 付東流 視頻 任杏梓早上去健身設施那健個身,再溜達到庭院活動室聊聊天,還可以去24小時圖書館看看書,然後在「巷子裡」生活市集買菜回家……「全程不用坐車,步行最多只需15分鐘。」
  • 成都寬窄巷子的前世今生裡,尋找迷失和邂逅
    跳出旅遊做旅遊,「寬窄巷子,最成都!」從文化保護、精神傳承、城市營銷的角度,解讀、挖掘、定位,寬窄巷子是體現成都生活精神傳承和延續的「成都生活標本」。讀楊不易先生的《窄巷子寬生活——成都歷史文化街區復興之路》,我讀到了成都寬窄巷子的前世今生。
  • 喃音|巷子裡的清香
    離開端城十年,每當午夜夢回,總會出現兒時那條煙霧氤氳的石板巷子。巷子並不起眼,很窄,且不平整,一到雨天還會「水漫金山」。 清香出自裹蒸,廣東肇慶地區特有的新春應節食品,巷子人家熬煮的也正是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