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一首詩描寫菊花,全文無一個花字,卻物我交融

2021-01-08 品詩賞詞

盛夏的暑熱逐漸減退,金秋的清涼慢慢積累,山坡上的野菊花也花枝招展,像是在迎接遠方的貴客。一陣風吹過來,有的傲然挺立,有的翩翩起舞,淡淡的清香悠悠地送入遊人的胸懷。

詩人們喜歡菊花,白居易重陽詠菊,「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元稹田舍賞菊,「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代詩人李商隱也寫菊花,卻託物言志,物我相融。

菊花 唐代:李商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裡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注釋:

1、融融:光潤的樣子。冶冶:豔麗的樣子。

2、陶令:指陶淵明,因其在彭澤縣做過縣令,故稱陶令。羅含:字君長,號富和,東晉桂陽郡耒陽人。

3、禁:禁受,承當。重露:指寒涼的秋露。金鸚鵡:金制的狀如鸚鵡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白玉堂:指豪華的廳堂,喻朝廷。升:擺進去。

這首詩借物抒懷,詩中寫到陶淵明,但作者並非甘于田園之樂,而是借菊花寄託自己渴望入朝的熱望。詩人熱情謳歌了菊花的淡雅和清香,讚揚了菊花不懼霜露的傲骨。

首聯第一句「暗暗淡淡紫」先描繪菊花的可愛姿色,「暗」和「淡」的重疊使用,逼真地刻畫出紫色菊花淡雅的風姿。次句「融融冶冶黃」描寫黃菊明豔柔美之態,「融融」即和暖之意,顏色如果有溫度,詩人仿佛從視覺裡獲得了觸覺的感受,看到金菊便有了一種溫暖的感受。金色的花蕊經過露洗霜染,清新鮮美,用「冶冶」非常恰當。

頷聯先寫菊花之色,後寫菊花之香,運用了典故。詩人借陶淵明和羅含,意在抬高了菊花的地位。陶淵明辭官歸隱,閒雅悠然地採菊東籬下。羅含擅文章,由州主簿累官至長沙相,被人稱為江左之秀,可他辭官還鄉,在小洲上自建茅屋而居。李商隱此時辭去縣尉閒居在家,渴望的不是充滿菊香的田園,骨子裡依然夢寐以求入朝為官。

頸聯「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明裡繼續寫菊,暗裡則有所寄託。前一句寫出菊花傲霜的品格,後一句寫出自己內心的隱憂。「怯殘陽」即害怕夕陽西下,李商隱屢遭挫折,時不我待,有些遲暮之感,擔心虛度了年華。

尾聯詩人借菊花委婉地表達出自己的心願:「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這兩句把菊花人格化,表明它希望被浸在金杯之中,被送到白玉堂上為貴人所用,表現了詩人期望入朝做官的複雜心緒。

作者寫菊花其實就是寫自己,寫物不離人,寫己不脫物,與自己的詩境水乳交融,渾然一體,物我交融。通觀全詩,詩人狀物新奇、引典自然,拼搏中傷懷,哀婉裡進取,雖是孤芳自賞,絕非嘆老嗟卑。

李商隱晚年落魄,詩人用「金鸚鵡」和「白玉堂」婉轉地表白自己帝室遠親的身世。可是曾經的高貴並沒有給他帶來好處,縱然才俊,亦不見用。

晚唐的山河猶如破碎風飄絮,自己的身世好像浮沉雨打萍。殘酷的外在環境中卻造就了他滿腹經綸、才高八鬥的天才稟賦,這一切都在李商隱的詩歌中形成了共振,產生出最具才華的修辭文採,引起後代讀者的無限遐思,也成就了李義山在晚唐文學史上無可企及的詩人地位。

相關焦點

  • 李商隱的一首詠柳詩,全文無一個柳字,卻意在言外
    詠物是詩歌中的一個很重要題材,詩人通過描寫吟詠的對象,並傾注自己的深切情感,從而引發讀者強烈的現場感,並得到深刻的啟發。詠物詩的創作貴在含蓄,無論是描摹情態,還是託物言志,不僅需要精妙的構思,還要有創新的手法,才能在浩瀚的詩歌海洋中脫穎而出。下面介紹李商隱的一首詠柳詩,全文無一個柳字,卻意在言外。贈柳唐代:李商隱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描寫生動,被清代的紀昀盛讚
    古詩詞中經常出現詠物題材的作品,一首優秀的詠物詩不僅形神兼似,而且還要善於運用烘託和反襯的手法。不過這還不夠,詠物詩其實最忌諱純粹賦物,所以只有託物寓意,才能打動讀者。比如唐代的張九齡曾經寫過一首《歸燕詩》,其中兩句「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當時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又不被唐玄宗信任,心灰意冷時賦詩明志。李林甫讀到這首詩也知其必退,心中的猜忌和恚怒也稍解,於是就不在加害於他。下面介紹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描寫生動,被清代的紀昀盛讚。
  • 秋天賞菊正當時,這些描寫菊花的詩詞名篇,淋漓盡致展現菊花之美
    秋天到了,菊花開了,秋天賞菊正當時,讓我們來看看4首描寫菊花的詩詞名篇,這些詩詞淋漓盡致展現菊花之美,讓人拍案叫絕。順便提一句,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文化愛好者。如果你喜歡詩詞,一定要關注我哦。第1首,《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非正式詩人黃巢。
  • 杜牧很有趣的一首詩,通篇無一生僻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
    杜牧個性灑脫,詩作瀟灑飄逸,李商隱更加深沉,所以作品也具更具有感染力,兩個人都各有各的特點。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杜牧一首有趣的詩,也就是他這首《折菊》,這首詩雖然並不是很出名,在他眾多的作品中,只能算是二流作品,但是同樣寫得很有趣,整首詩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同樣很令人感動。籬東菊徑深,折得自孤吟。
  • 關於菊花的唯美句子大全 詩詞中的菊花你喜歡哪一首?
    【注釋】: 這首詩題詠的對象是畫上的菊,詩歌的重點是託物言志,不在於發揮畫理,因此具有詠物詩的特徵。   原標題:關於菊花的唯美句子大全 詩詞中的菊花你喜歡哪一首? 【注釋】: 唐末詩人林寬有這樣兩句詩:「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詩。」古往今來,確有不少能「解詩」的英雄,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個。自從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標傲世的高士、隱者結下了不解之緣,幾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絕俗精神的一種象徵。黃巢的菊花詩,卻完全脫出了同類作品的窠臼,表現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風格。
  • 李商隱在雨後寫下一首詩,其中10字妙絕千古,安慰了多少失意之人
    而李商隱也差不多,他這一生有許多戀情,都無疾而終。更令他悲痛的是仕途上的不順,早年他是令狐楚門生,和令狐楚的公子令狐綯來往密切,令狐父子屬於牛黨。可是在令狐楚去世沒多久,他就成了李黨主要成員王茂元的女婿。
  • 李商隱一首含蓄的愛情詩,全詩28個字翻譯過來就是:我想你了
    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並不是這首詩,而是李商隱所寫下的另外一首僅有28字的《端居》: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所謂端居,就是指坐在家中,對於始終積極投身官場的李商隱來說,這一詞意味著此時的他正由於被貶陷入了無事可做的境地。那麼,對於才華橫溢的李商隱,在寫下這首詩時他到底遭遇到了什麼呢?
  • 李商隱重要的一首詩不容忽視,陰涼不散,霜遲飛,只剩下枯蓮聽雨
    李商隱是晚唐最具創造力的詩人,他的詩細膩感傷,尤其是他的愛情詩在每一個首都都非常感人,對於他晚年的《無題》,他描寫的多愁善感的愛情很傷感,也反映了詩人對愛情的深切感受和渴望。讀李商隱詩,最能感受到唐詩獨特美,以及那種令人心碎的痛苦。
  • 詩以抒懷,詩以言志,分享一首關於菊花的詩
    說起菊花,許多人並不陌生,關於菊花的詩句,也能隨口吟誦幾句。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有白居易的: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還有杜甫的: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菊花雋美多姿,作為傲霜之花,為歷代文人騷客所喜愛,賦予它高尚堅強的情操。
  • 兩首描寫菊花的絕句,充滿自然恬趣,更是渾然天成
    不過十月的菊花依然盡情綻放,引得詩人們競相歌詠,唐代的白居易就曾吟誦,「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宋代的鄭思肖也讚美,「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人們歌頌菊花,因為她堅貞高潔,也代表勇者的豪情壯志,還可以抒發隱者的蔡然灑脫。下面分享兩首描寫菊花的絕句,充滿自然恬趣,更是渾然天成。菊花唐代:元稹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 陶淵明的一首飲酒詩,全文無一酒字,最後10字乃千古名句
    李白將酒與詩絕妙配合,鬥酒詩百篇,秀口吐出半個盛唐;杜牧傾聽溪澗鳥鳴,品味醇酒芳香,醉後譜名章,驚豔了整個晚唐。宦途彷徨,幸有杜康。下面介紹陶淵明的一首飲酒詩,全文無一酒字,最後10字乃千古名句。這首詩是他隱居後的作品,表達了詩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懷。
  • 李商隱有首寫雨的詩,詩中沒有雨字卻句句講雨,寥寥數語令人叫絕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詩名叫《微雨》,是一首很經典的雨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所寫,是一首五言絕句。創作於829年,當時他參加進士考試初試失敗,在令狐楚幕府做巡官,下了一場雨之後,他看著雨景,有感而發。這首詩作為一個詠物詩,加上李商隱的細緻描寫,傳達出了雨這個物象內在的神韻。
  • 羅隱的一首詠菊詩,全文無一個菊字,卻意蘊深邃
    秋天是一個肅殺的季節,不僅百花凋零,而且草木枯萎。唯有菊花卻不畏秋霜的欺凌,淡雅馨香,如一位高潔的仙女,飄然而至。她時而婀娜嫵媚,在草叢裡眼神顧盼;時而飄逸俊秀,於秋風中柔情萬種。晉代的陶淵明喜歡菊的淡雅清逸,詩人採菊東籬,悠然自得;蘇軾愛惜菊的素靜恬淡,一幅輕肌弱骨,卻又金蕊泛流霞。人們喜愛菊花的空靈絕俗,也盛讚其為花中君子,更是熱情謳歌菊花的淡泊。
  • 李商隱的這首《落花》,描寫的極為傷感,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如果論寫風景,可能李商隱寫不過很多的詩人,但是要說描寫愛情,李商隱則是可以排到第一,他大部分的詩作,都是愛情詩,並且寫得極為生動,也非常的感人,這是由於詩人完全是在寫心,這種直擊人心的描寫,即使是過去了一千多年的歷史,也依舊能夠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這也就是為什麼李商隱的詩作,能夠打動人們的原因。
  • 看著滿園菊花,元稹寫了一首《菊花》詩,意境唯美,不可不讀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陶淵明對於菊花的最美描述,最平淡的心境,寫出來的菊花,自然也是極為優雅;杜甫在《雲安九日》寫「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這是對於菊花不畏嚴寒的描寫;同時代的白居易也有「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的經典菊花詩。到了宋代才女朱淑真筆下,更是對菊花有了特別的描述「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 十首描寫菊花的詩詞: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菊花都是盛開在秋天,它們從來不屑與百花爭春,堅強而獨立的開在稀疏的籬笆旁,卻有著別樣的情操意趣,它寧可在枝頭凋謝枯萎而死,也不會被風吹落於地上。這是一首詠物詩,以寒菊象徵詩人忠於故國決不向新朝俯首的氣節,詩人是託物言志。
  • 李商隱最經典的一首詠梅詩,句句是千古名言,更是道盡了思鄉之苦
    梅花這種特立獨行的個性,令無數的文人為之傾倒,用最美的文字讚美梅花,所以梅花也就有了君子之花的美譽,還與竹子、菊花、蘭花並稱為「四君子花」;所代表的正是一種精神,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古代的詩詞中有很多經典的詠梅之作,大部分都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通過梅花表達對於人生的感悟,還有對於生活的讚美,同時也借用梅花來表達思鄉之苦,總之梅花到了文人的筆下形態各異,有著不同的用途,以晚唐詩人李商隱這首《憶梅》來說,那就是一首很典型的思鄉之作,正是借景抒情,通過梅花來傳遞思鄉之苦。
  • 經典的詩李商隱被認為是一個著名的句子,一旦閱讀,美會得到心醉
    還有更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然而他們並不像李商隱和《錦瑟》那樣絕望。最著名的詩李商隱充滿了名句他是晚唐著名的詩人,他被稱為「小李杜」和杜牧。這是李商隱中最經典的一首詩,整首詩被認為是一句名句,讀一次就很神奇,美得到心醉,雖然只有56個字,但卻能讓人讀到成千上萬的趣味。讀了之後,你會覺得心中有一塊大石頭,感受到仕途不順,感受到仕途不順,妻子去世,世界貶值,這些都在精神上折磨著李商隱。
  • 李商隱為亡妻寫下的這首悼亡詩,短短28個字,讀來當真是肝腸寸斷
    李商隱的一片深情在他的作品中,要比別的詩人體現得更為深刻,尤其是在他的妻子王氏逝世之後,為此寫過了一系列的悼亡詩,每一首都足以令人驚豔,其中有很多經典的作品,還成為了千古名篇,特別是這首《暮秋獨遊曲江》,通篇描寫得極為深情,也無比的傷感,詩人也正是由於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妻子,從而寫下了這麼一首令人傷感的詩作
  • 宋詩裡一首描寫菊花的名作,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小編今天要與大家介紹宋詩裡,一首非常經典的詩作,那便是鄭思肖的《寒菊》,可能有的朋友對於這首詩,並不是那麼熟悉;應當說這也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宋詩,同時也是一首非常唯美的傑作,詩人把菊花的那種品格,描寫的極為傳神,讀來真是令人拍案叫絕。《寒菊》宋代:鄭思肖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