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菊花,許多人並不陌生,關於菊花的詩句,也能隨口吟誦幾句。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有白居易的: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還有杜甫的: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菊花雋美多姿,作為傲霜之花,為歷代文人騷客所喜愛,賦予它高尚堅強的情操。《愛蓮說》有言: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就託物言志來說,菊花可視為隱者之花,與梅蘭竹同列「四君子」之一。今天來分享一首南宋末年鄭思肖的《畫菊》。
鄭思肖對於許多人來說,應該是很陌生的,沒有同一時期的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那麼有名氣,只是小小的太學上舍,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蒙古大軍南下之時,鄭思肖曾上疏抗敵之策,但人微言輕,當政者沒有採納。宋朝滅亡以後。他將隱居的地方命名為「本穴世界」,隱喻「大宋」,並且改字憶翁,號所南,以示不忘故國。他頌菊以自喻,以明志!
《畫菊》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這首畫菊詩,託物言志,暗喻作者的人生遭際,和不屈的傲骨。「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這兩句說菊花不與百花同時開放,鶴立雞群,有獨特的情操。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兩句寫菊花寧可在香味中死於枝頭,也決不願被北風吹落,隱喻自己堅守節操,不肯投降元朝的骨氣。整首詩表達出悲壯之情,言語間透出堅定不移之志。反映了作者對故國的緬懷,還有對蒙汗國的鄙視和抗爭。
不知道大家還知道哪些和菊有關的詩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