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善的力量,賦予人們提高生活品質的力量」是如新的宣傳口號。
多年來,如新一直如此標榜。然而,在如新進入中國市場的17年裡,其發展之路上的質疑聲卻未曾休止,且屢次觸碰違法違規的紅線。
2014年至2020年,如新已遭遇兩次生死存亡危機,「洗腦、傳銷、虛假宣傳」一度成為如新的代表詞。如新為何總是備受詬病?
被如新套住的人們
在百度貼吧上有這樣一群人,因為如新而相聚,或嘆息或釋然地講述著身邊人做如新之後的遭遇。
網友阿明(化名)與女友小雪(化名)是因為如新分開的。
「她是一個三觀很正的人,朋友圈的內容都很積極向上。」阿明這樣說。但在接觸如新後,小雪總是參加講座,早出晚歸,電話也一直處於不方便接聽狀態,基本上都要接近凌晨才回來。
阿明也曾勸過,但小雪始終堅持。她大學剛畢業,並沒有積蓄。後來,阿明覺得自己的女友變得物質起來,除了各種各樣的化妝品,還買了ageLOC ME和ageLOC SPA機等大件物品。甚至在兩人分手後,女友還向阿明要過微信紅包。至於對方是否走上了發家致富之路,阿明說,「我只知道我們共同的朋友都跟她鬧掰了。」
深陷如新的並非個例,甚至有人不惜離婚也要加入如新。
一網友曾發帖求助,自己老公對如新深信不疑,認為只要做如新就能成功。其加入如新後性情大變,經常凌晨一兩點回家或者直接不回家;認為做如新的人才是家人,家裡人都沒有如新人重要,誰要是反對誰就是仇人,說話完全不顧夫妻情分;開始喜歡做慈善,美名其曰做善事,實際上是到慈善團隊裡面看有沒有能拉來做如新。最後,夫妻以離婚收場。
也有網友表示,曾眼睜睜看著一個原本積極向上的人變成頹廢模樣。
其朋友加入如新後,購買決心袋22000元,自購產品8000多元,花費金額超過3萬元的門款成為了經銷商。後來帶著5萬元的積蓄開始全職經營如新。該朋友每個月有1次到3次的外地會議,所有的交通費、住宿費、餐費全部自己承擔,有時為了吸引別人參加,還要承擔同行人的費用,一次外出費用1000元到4000元不等。該朋友須每月完成至少13000元的銷售目標,其中包括自購產品的額度在5000元到8000元不等。一旦沒有完成銷售目標,之前的業績清零,取消經銷商資格。在這樣反覆的情況下,該朋友即使負債纍纍仍在堅持。
如新究竟有什麼魅力使得人如此沉迷?
「封閉的環境,隔絕外界聲音,互相述說著外面社會的各種寒冷,感受組織內部家人般的溫暖。」這或許是使得他們聚集在一起的紐帶。
遠離身邊人,與外界隔絕,逐漸迷失自我。這便是被如新套住的人的典型特徵。
被誇上天的產品
資料顯示,如新的創始人帶著「為什麼市場上沒有百分之百有益成份的保養品」這個疑問成立了如新。
那麼,產品「100%有益」,如新真的做到了麼?
說到如新產品,就不得不提到「TR90」系列。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TR90一直備受如新經銷商的推崇。
公開資料顯示,TR90定位保健品,於2013年上市,共有四款產品,分別是勻致膠囊、均適奶昔固體飲料、星沛固體飲料以及啟然固體飲料。不過,除了勻致膠囊,其餘三款產品均不是保健品,而是普通食品,且均為非直銷產品。但如新的代理在銷售TR90產品時,通常是將這4款產品作為套裝銷售。
通過宣傳資料可以知道,TR90系列產品不是藥,卻勝似藥。「偏頭痛減少57%,假性腦瘤減少96%,高血脂症減少63%……」
減少的病症從偏頭痛到代謝綜合症,從糖尿病到抑鬱症,從哮喘到高血壓。
唯有「厲害」二字才能配得上形容這樣的產品。宣傳資料顯示,TR90產品之所以有如此威力,皆因如新公司掌握的ageLOC技術。
ageLOC是如新的專利技術。其科研團隊透過基因晶片、PCR技術等生命技術領域中的前沿手段,找到青春與衰老的差異表達基因;然後鎖定與年輕相關的基因表達;透過不斷嘗試成分和配比,最終找到優異的組分,完成基因表達模式的調整,解析平衡,令基因表達模式回復年輕狀態。
然而,人民日報在2014年刊發的《看「如新」怎樣編織謊言》一文中寫道,如新宣稱可通過「重設基因」技術回復年輕狀態,並假稱該技術已經科學研究證實,且相關研究成果發布在《科學》雜誌上。
報導指出,「重設基因」技術純屬編造,且相關科研人員只掛名不做事。
時隔六年,如新仍如此宣傳,且產品更加多元。就在日前,在某媒體主辦的一次大會上,如新的新品護膚美容儀ageLOC Boost瓷光機還斬獲了「年度最受期待智能科技護膚產品」獎。
2014年,如新因誇大宣傳、涉嫌傳銷。國家工商總局依法對如新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的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處理,當時,如新被罰款共計486萬元。因違規經營而受到重罰後,如新公開表示,將積極落實和改進,並持續不斷加強對銷售人員的行為教育及規範。
然而2019年,如新卻力證歷史並不足以明鑑。
想必不少人對「女子喝如新果汁去世」事件還記憶猶新。
2019年3月18日,《北京青年報》報導,如新一名業務員林麗(化名)於3月2日因肺部嚴重感染搶救無效死亡。她此前多次發燒,但始終沒有吃藥,也不去醫院看病,而是選擇一直喝如新g3果汁、吃如新產品。
據親友講述,林麗去世前一年的時間裡,幾乎每一次感冒發燒,都拒絕去醫院,而是靠吃直銷企業如新的g3果汁和相關保健產品硬扛,以此來排除身體毒素。
可資料顯示,g3果汁是一般果汁,飲料由木鱉果、刺梨、枸杞、沙棘4種不同水果的配方組成,含有β-胡蘿蔔素、玉米黃素、西紅柿紅素及維生素C等。產品規格分為瓶裝與盒裝,價格分別為390元與690元。
如新客服當時也對媒體表示,「g3果汁僅作為日常膳食補充,富含多種維生素,但並沒有治療疾病的作用。」
然而自相矛盾的是,林麗尚在世時對親屬反覆強調,「g3果汁無所不能」「生病不要去醫院,喝果汁就可以」;如新內部培訓資料也顯示,「85%的藥品是無效的,對病人最好的措施就是儘量減少醫療幹預。」
同時,與林麗經常聯繫的如新中國業務總監宋某也強調,傳統醫生會用抗生素治療,長期使用抗生素會有很多副作用,使人體免疫力下降,沒有抵抗能力。面對發燒,需要大量補充水分、果汁、維生素礦物質等,而如新的產品恰好能滿足這些要求。
按照宋某所講,去醫院治療發燒,會引發嚴重的後果,正確的方式是吃如新的產品,且要翻倍、翻倍、翻倍地吃。
這次事件曝出後,如新的表現倒比2014年被曝光時淡定,表示已成立以最高管理層為首的專案小組,開展內部調查,並接受媒體和公眾的監督。
此事件引發媒體、律師、業界等多方人士的高度關注,可最後卻不了了之。
如果說2014年的事件以如新被罰款而終結,尚能讓人覺得合理;那麼,2019年的「果汁事件」以如新與死者家屬「達成協議」而告終,則讓人覺得荒誕。
直銷巨頭的致富之路
現在的如新,已經是全球排名第七的直銷巨頭企業,並獲美國《直銷新聞》雜誌連續第五年授予直銷業「最佳僱主」稱號。
今年8月,如新集團首席執行長伍瑞德表示,「公司2020年第二季度業績遠超預期,本季度全球顧客數量實現了29%的強勁增長。」如新集團首席財務長馬克倫也表示,「我們將上調2020年業績指引:營收將達到23.7億美元至24.5億美元,其中包含2%至3%的負面匯率影響;此外,我們預計全年每股收益將達到2.85美元至3.10美元。」
在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的情況下,如新依然能保持增長勢頭,這背後究竟有什麼財富秘訣?
或許如新的獎金制度能給出答案。
消費500元可以成為如新的VIP客戶,成為VIP之後就能享受拿貨八折的優惠,而VIP當月自己消費或推薦他人消費的金額達到5000元時,就可以籤約拿到如新的經營權,成為經銷商,簡稱DS。拿到經營權的同時,當月營業額超過5000元部分的10%就成為「經營權利潤」被揣入口袋。
DS之後,便是SR、SE、SSE、SM,級別越高,獲得的權益就越多。
比如,SR能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直銷業務,當SR做到20000元的營業額時,就可以拿到3000元的零售獎。另外,如果能在每月20號前完成15000元的營業額,還能拿到額外1000元的目標獎。
當SR培養了另一個SR就可以升級為SE。SE完成15000元的營業額,可拿到2000元的額外目標獎。
SE發展兩到三個SE就可升級為SSE。SSE完成15000元的營業額,額外的目標獎是3000元。
SE發展四個SE就升級成為SM,即「業務經理」,完成規定的營業額,額外的目標獎是4000元。
另外,季度評估獎在如新的獎金制度中也佔有重要位置。所謂的季度評估就是SM旗下SE的所有業績的5%。據相關視頻材料推算,SM的季度評估獎是每月4000元,經過周而復始的所謂的「倍增」之後,高級別的SM可有機會月入400餘萬元。
此外,SM還能拿到額外的海外旅遊獎勵,旅遊價值標準是10萬元,以及價值3萬元的「澳門如新學院獎」。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新的獎金制度也在不斷更替。
此前流傳在網絡上的不同版本的如新獎金制度如下:
版本一(2019年版本幾乎與上述2020年版一模一樣):
版本二:
版本三:
如此看來,這便是如新格外吸引人的原因,被吹得天花亂墜的產品不過是如新的「障眼法」,「賺大錢」才是如新的「核心武器」。
一直以來,如新的直銷模式都充滿爭議,早在2014年,如新就將責任推卸在了個別經銷商身上,並表示將對經銷商進行教育與規範。
但多年過去之後,如新的獎金制度並沒有大幅度調整,依然我行我素。
結語
如新中國總裁鄭重曾說,「如新是一家把行善這件事情放在使命宣言裡面的公司,我們經營事業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幫助別人」。然而,回顧如新一路走來的歷程,卻充滿了各種質疑。
如今,如新中國的業務已經遍布全國25個省市地區,但在如新擴充事業版圖的歲月裡,卻有參與者不僅搭上錢財,更有人家庭破碎,甚至丟了性命。
如新的第一次危機通過罰款告一段落,第二次危機以經銷商擔責劃上句號。那麼下一次,如新是否還能僥倖逃脫?對此,第一直銷網將持續關注。
來源:第一直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