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身陷「生死」危機,飽受詬病的如新憑啥敢屢踩法律法規紅線?

2021-01-10 直銷堂網

「凝聚善的力量,賦予人們提高生活品質的力量」是如新的宣傳口號。

多年來,如新一直如此標榜。然而,在如新進入中國市場的17年裡,其發展之路上的質疑聲卻未曾休止,且屢次觸碰違法違規的紅線。

2014年至2020年,如新已遭遇兩次生死存亡危機,「洗腦、傳銷、虛假宣傳」一度成為如新的代表詞。如新為何總是備受詬病?

被如新套住的人們

在百度貼吧上有這樣一群人,因為如新而相聚,或嘆息或釋然地講述著身邊人做如新之後的遭遇。

網友阿明(化名)與女友小雪(化名)是因為如新分開的。

「她是一個三觀很正的人,朋友圈的內容都很積極向上。」阿明這樣說。但在接觸如新後,小雪總是參加講座,早出晚歸,電話也一直處於不方便接聽狀態,基本上都要接近凌晨才回來。

阿明也曾勸過,但小雪始終堅持。她大學剛畢業,並沒有積蓄。後來,阿明覺得自己的女友變得物質起來,除了各種各樣的化妝品,還買了ageLOC ME和ageLOC SPA機等大件物品。甚至在兩人分手後,女友還向阿明要過微信紅包。至於對方是否走上了發家致富之路,阿明說,「我只知道我們共同的朋友都跟她鬧掰了。」

深陷如新的並非個例,甚至有人不惜離婚也要加入如新。

一網友曾發帖求助,自己老公對如新深信不疑,認為只要做如新就能成功。其加入如新後性情大變,經常凌晨一兩點回家或者直接不回家;認為做如新的人才是家人,家裡人都沒有如新人重要,誰要是反對誰就是仇人,說話完全不顧夫妻情分;開始喜歡做慈善,美名其曰做善事,實際上是到慈善團隊裡面看有沒有能拉來做如新。最後,夫妻以離婚收場。

也有網友表示,曾眼睜睜看著一個原本積極向上的人變成頹廢模樣。

其朋友加入如新後,購買決心袋22000元,自購產品8000多元,花費金額超過3萬元的門款成為了經銷商。後來帶著5萬元的積蓄開始全職經營如新。該朋友每個月有1次到3次的外地會議,所有的交通費、住宿費、餐費全部自己承擔,有時為了吸引別人參加,還要承擔同行人的費用,一次外出費用1000元到4000元不等。該朋友須每月完成至少13000元的銷售目標,其中包括自購產品的額度在5000元到8000元不等。一旦沒有完成銷售目標,之前的業績清零,取消經銷商資格。在這樣反覆的情況下,該朋友即使負債纍纍仍在堅持。

如新究竟有什麼魅力使得人如此沉迷?

「封閉的環境,隔絕外界聲音,互相述說著外面社會的各種寒冷,感受組織內部家人般的溫暖。」這或許是使得他們聚集在一起的紐帶。

遠離身邊人,與外界隔絕,逐漸迷失自我。這便是被如新套住的人的典型特徵。

被誇上天的產品

資料顯示,如新的創始人帶著「為什麼市場上沒有百分之百有益成份的保養品」這個疑問成立了如新。

那麼,產品「100%有益」,如新真的做到了麼?

說到如新產品,就不得不提到「TR90」系列。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TR90一直備受如新經銷商的推崇。

公開資料顯示,TR90定位保健品,於2013年上市,共有四款產品,分別是勻致膠囊、均適奶昔固體飲料、星沛固體飲料以及啟然固體飲料。不過,除了勻致膠囊,其餘三款產品均不是保健品,而是普通食品,且均為非直銷產品。但如新的代理在銷售TR90產品時,通常是將這4款產品作為套裝銷售。

通過宣傳資料可以知道,TR90系列產品不是藥,卻勝似藥。「偏頭痛減少57%,假性腦瘤減少96%,高血脂症減少63%……」

減少的病症從偏頭痛到代謝綜合症,從糖尿病到抑鬱症,從哮喘到高血壓。

唯有「厲害」二字才能配得上形容這樣的產品。宣傳資料顯示,TR90產品之所以有如此威力,皆因如新公司掌握的ageLOC技術。

ageLOC是如新的專利技術。其科研團隊透過基因晶片、PCR技術等生命技術領域中的前沿手段,找到青春與衰老的差異表達基因;然後鎖定與年輕相關的基因表達;透過不斷嘗試成分和配比,最終找到優異的組分,完成基因表達模式的調整,解析平衡,令基因表達模式回復年輕狀態。

然而,人民日報在2014年刊發的《看「如新」怎樣編織謊言》一文中寫道,如新宣稱可通過「重設基因」技術回復年輕狀態,並假稱該技術已經科學研究證實,且相關研究成果發布在《科學》雜誌上。

報導指出,「重設基因」技術純屬編造,且相關科研人員只掛名不做事。

時隔六年,如新仍如此宣傳,且產品更加多元。就在日前,在某媒體主辦的一次大會上,如新的新品護膚美容儀ageLOC Boost瓷光機還斬獲了「年度最受期待智能科技護膚產品」獎。

2014年,如新因誇大宣傳、涉嫌傳銷。國家工商總局依法對如新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的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處理,當時,如新被罰款共計486萬元。因違規經營而受到重罰後,如新公開表示,將積極落實和改進,並持續不斷加強對銷售人員的行為教育及規範。

然而2019年,如新卻力證歷史並不足以明鑑。

想必不少人對「女子喝如新果汁去世」事件還記憶猶新。

2019年3月18日,《北京青年報》報導,如新一名業務員林麗(化名)於3月2日因肺部嚴重感染搶救無效死亡。她此前多次發燒,但始終沒有吃藥,也不去醫院看病,而是選擇一直喝如新g3果汁、吃如新產品。

據親友講述,林麗去世前一年的時間裡,幾乎每一次感冒發燒,都拒絕去醫院,而是靠吃直銷企業如新的g3果汁和相關保健產品硬扛,以此來排除身體毒素。

可資料顯示,g3果汁是一般果汁,飲料由木鱉果、刺梨、枸杞、沙棘4種不同水果的配方組成,含有β-胡蘿蔔素、玉米黃素、西紅柿紅素及維生素C等。產品規格分為瓶裝與盒裝,價格分別為390元與690元。

如新客服當時也對媒體表示,「g3果汁僅作為日常膳食補充,富含多種維生素,但並沒有治療疾病的作用。」

然而自相矛盾的是,林麗尚在世時對親屬反覆強調,「g3果汁無所不能」「生病不要去醫院,喝果汁就可以」;如新內部培訓資料也顯示,「85%的藥品是無效的,對病人最好的措施就是儘量減少醫療幹預。」

同時,與林麗經常聯繫的如新中國業務總監宋某也強調,傳統醫生會用抗生素治療,長期使用抗生素會有很多副作用,使人體免疫力下降,沒有抵抗能力。面對發燒,需要大量補充水分、果汁、維生素礦物質等,而如新的產品恰好能滿足這些要求。

按照宋某所講,去醫院治療發燒,會引發嚴重的後果,正確的方式是吃如新的產品,且要翻倍、翻倍、翻倍地吃。

這次事件曝出後,如新的表現倒比2014年被曝光時淡定,表示已成立以最高管理層為首的專案小組,開展內部調查,並接受媒體和公眾的監督。

此事件引發媒體、律師、業界等多方人士的高度關注,可最後卻不了了之。

如果說2014年的事件以如新被罰款而終結,尚能讓人覺得合理;那麼,2019年的「果汁事件」以如新與死者家屬「達成協議」而告終,則讓人覺得荒誕。

直銷巨頭的致富之路

現在的如新,已經是全球排名第七的直銷巨頭企業,並獲美國《直銷新聞》雜誌連續第五年授予直銷業「最佳僱主」稱號。

今年8月,如新集團首席執行長伍瑞德表示,「公司2020年第二季度業績遠超預期,本季度全球顧客數量實現了29%的強勁增長。」如新集團首席財務長馬克倫也表示,「我們將上調2020年業績指引:營收將達到23.7億美元至24.5億美元,其中包含2%至3%的負面匯率影響;此外,我們預計全年每股收益將達到2.85美元至3.10美元。」

在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的情況下,如新依然能保持增長勢頭,這背後究竟有什麼財富秘訣?

或許如新的獎金制度能給出答案。

消費500元可以成為如新的VIP客戶,成為VIP之後就能享受拿貨八折的優惠,而VIP當月自己消費或推薦他人消費的金額達到5000元時,就可以籤約拿到如新的經營權,成為經銷商,簡稱DS。拿到經營權的同時,當月營業額超過5000元部分的10%就成為「經營權利潤」被揣入口袋。

DS之後,便是SR、SE、SSE、SM,級別越高,獲得的權益就越多。

比如,SR能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直銷業務,當SR做到20000元的營業額時,就可以拿到3000元的零售獎。另外,如果能在每月20號前完成15000元的營業額,還能拿到額外1000元的目標獎。

當SR培養了另一個SR就可以升級為SE。SE完成15000元的營業額,可拿到2000元的額外目標獎。

SE發展兩到三個SE就可升級為SSE。SSE完成15000元的營業額,額外的目標獎是3000元。

SE發展四個SE就升級成為SM,即「業務經理」,完成規定的營業額,額外的目標獎是4000元。

另外,季度評估獎在如新的獎金制度中也佔有重要位置。所謂的季度評估就是SM旗下SE的所有業績的5%。據相關視頻材料推算,SM的季度評估獎是每月4000元,經過周而復始的所謂的「倍增」之後,高級別的SM可有機會月入400餘萬元。

此外,SM還能拿到額外的海外旅遊獎勵,旅遊價值標準是10萬元,以及價值3萬元的「澳門如新學院獎」。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新的獎金制度也在不斷更替。

此前流傳在網絡上的不同版本的如新獎金制度如下:

版本一(2019年版本幾乎與上述2020年版一模一樣):

版本二:

版本三:

如此看來,這便是如新格外吸引人的原因,被吹得天花亂墜的產品不過是如新的「障眼法」,「賺大錢」才是如新的「核心武器」。

一直以來,如新的直銷模式都充滿爭議,早在2014年,如新就將責任推卸在了個別經銷商身上,並表示將對經銷商進行教育與規範。

但多年過去之後,如新的獎金制度並沒有大幅度調整,依然我行我素。

結語

如新中國總裁鄭重曾說,「如新是一家把行善這件事情放在使命宣言裡面的公司,我們經營事業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幫助別人」。然而,回顧如新一路走來的歷程,卻充滿了各種質疑。

如今,如新中國的業務已經遍布全國25個省市地區,但在如新擴充事業版圖的歲月裡,卻有參與者不僅搭上錢財,更有人家庭破碎,甚至丟了性命。

如新的第一次危機通過罰款告一段落,第二次危機以經銷商擔責劃上句號。那麼下一次,如新是否還能僥倖逃脫?對此,第一直銷網將持續關注。

來源:第一直銷網

相關焦點

  • 學習法律法規 加強學思踐悟
    原標題:學習法律法規 加強學思踐悟   昨日上午,廈門港口
  • 屢踩美國「紅線」,蔡英文為何敢對著幹?
    美國更希望整個活動流程能夠在私底下進行,結果被民進黨作為政治資源宣傳了出去,這行為可能說是踩到了美國的「紅線」,讓美國很不爽。 民進黨為轉移民眾視線,宣傳美方行程 有分析就指出,民進黨對於美國高級官員行程進行大肆內宣,其目的在於轉移島內民眾的視線。
  • 讓「涉黃」成為APP不敢碰的紅線
    不過,公眾對「全民K歌」的詬病不斷,各種吐槽不絕於網絡。10月25日,有用戶反映,「全民K歌」中有低俗、涉黃的歌曲作品被翻唱;後陸續有網友指出,該平臺「交友陪玩」項目中部分歌房主播露骨聊天互動。輿情發酵後,10月28日,廣東省「掃黃打非」辦公室聯合省網信辦約談了「全民K歌」的運營商——騰訊公司,責令全面整改,並對其做出了行政處罰。
  • 生死一瞬,剪紅線還是藍線?他說……
    剪紅線還是藍線?隨著定時炸彈上的時間一秒秒流逝,生死似乎就在這一瞬間……電影裡,這是驚心動魄的拆彈場景;現實中,這也是排爆手常遇到的生死對賭。你見過真正的「拆彈專家」嗎?每一次出警,都是與時間的賽跑每一次排爆,都是與死神的博弈血與火的洗禮面前他臨危受命,走向危機重重的戰場生與死的考驗面前他用血肉之軀為人民築起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什麼是初心?
  • 陳水扁頻踩紅線助選 臺網友喊話中監「抓回去」
    臺灣地區司法就是被這種法律人踐踏光的!」、「中監不抓嗎?」、「阿扁選完應該就被拎進去啦」、「阿扁可以跑來跑去,其他人不用一視同仁喔?」 臺灣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也批評說「保外就醫應該要有保外就醫的樣子」,陳水扁則回應稱,柯文哲今天說話已經沒有公信力,柯還沒有當市長、當他民間醫療小組時候最公正,「現在就是講政治話我們尊重」。
  • 發帖還敢任性?適用於網絡造謠者的法律法規了解一下↓↓
    發帖還敢任性?適用於網絡造謠者的法律法規了解一下↓↓ 2021-01-14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綜藝節目翻拍經典IP屢踩版權紅線,這次安徽衛視被起訴
    綜藝節目屢踩侵權紅線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王祖藍扮演「葫蘆娃」引發的第一次侵權糾紛了。2012年的湖南衛視《百變大咖秀》節目中,王祖藍模仿表演葫蘆娃,令觀眾們印象深刻,但卻因為這一扮相,湖南衛視被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告上法庭。
  • 屢踩監管「紅線」 魯商集團旗下易通金服再收百萬罰單
    相關關鍵詞 10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發布七份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包括易通金服、拉卡拉支付、嘉聯支付等在內的六家公司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法律規定的行為作出處罰
  • 杜蕾斯被罰、Movefree益節被訴,廣告應如何避免踩法律紅線?
    、行政法規規定禁止的其他情形。那你知道嗎?企業在宣傳期間,這些風險,同樣也能讓你陷入「危機」!因此,企業最佳的應對方式是:與法律顧問一起,從頭到尾梳理企業經營行為是否有違法違規的存在。若存在,則及時糾正。只要提前做好預防管控工作,就能避免每年至少被罰二三十萬的損失發生。唯有合規,才能讓企業走得更遠、持續創造價值。
  • 給職場霸凌劃出「法律紅線」
    法治日報記者注意到,雖然職場霸凌給被霸凌者帶來了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損害,但是現行的法律並沒有防止職場霸凌的條款,關於職場霸凌的準確內涵、違法性標準等也沒有相關規定(《法治日報》10月28日)。 提起職場霸凌,不少人都有切身體會。有媒體在微博上發起「你遭遇過職場霸凌嗎」投票,在參與的3.9萬人中,有1萬人表示遭遇過,1.5萬人表示「不算霸凌,但也被打擊過」。
  • 韓國馬路邊兩條紅線,千萬不要碰
    最近很多人問我:『我家附近胡同突然出現了兩條紅線,這是什麼鬼?』 估計很多讀者也在韓國看到了路邊的紅線。
  • 法律約束 宣傳引導 給電動自行車「踩踩剎車」
    「電動自行車違規亂象叢生 管理難題如何破解」系列報導之五法律約束 宣傳引導 給電動自行車「踩踩剎車」□新天水記者 黃虹《電動自行車亂象叢生 管理難題如何破解系列報導》一經推出完善管理機制和相關法律法規「在城市交通日益擁堵的今天,在智能汽車、公共運輸工具還沒完全普及的當下,選擇電動車作為通勤工具,無疑有著不可替代的便利性和經濟性。
  • 我國現有多少「管文化」的法律法規
    我國現有多少「管文化」的法律法規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19 19:44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記者 周瑋)我國現有多少「管文化」的法律法規?19日在京舉行的全國文化法治工作會議上,文化部部長雒樹剛作了一番梳理。
  • 大唐、領地、上坤們的「三道紅線」危機
    2、「紅線」危機不僅於此,多空對決背後,投資者還有其他疑慮。在經過前兩年的調控,以及今年黑天鵝,我國的房地產格局,已經進入深度調整期。這其中的一個關鍵指標便是「三道紅線」。三道紅線幾乎成為衡量房企財務健康程度的硬指標。
  • 定安縣舉辦涉僑政策法律法規培訓班
    12月15日上午,定安縣委統戰部與縣僑聯聯合舉辦涉僑政策法律法規培訓班。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明永出席會議並講話,縣僑聯主席謝文博出席會議。  培訓班邀請省僑聯法顧委副主任、海南法立信律師事務所主任符瓊芬主講《海南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等涉僑法律法規。符瓊芬主要從涉僑法律法規、涉僑糾紛多元化調解機制以及《海南華僑權益保護條例》等方面為全體參訓幹部進行授課,詳細闡釋了華僑華人和歸僑僑眷身份認定、維護歸僑僑眷投資權益、歸僑僑眷子女入學待遇、涉外婚姻以及多元化調解等僑務知識和技巧,以及《海南華僑權益保護條例》主要內容和內涵。
  • 全面實用 《智慧財產權法律法規彙編》正式發布
    2017年智慧財產權新年論壇暨《智慧財產權法律法規彙編》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中國智慧財產權培訓中心隆重舉行。近日,由《智慧財產權法律法規彙編》編委會主辦,智慧財產權出版社、《中華商標》雜誌社和奧肯國際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肯國際」)協辦的2017年智慧財產權新年論壇暨《智慧財產權法律法規彙編》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中國智慧財產權培訓中心隆重舉行。
  • 歷史個人信息法律法規大全
    新鮮有趣有料的法律知識,不容錯過━━━━━━導讀:近日,新三板掛牌公司涉竊取30億條個人信息,進行非法牟利;隨著現在網際網路的普及,網絡用戶數量爆炸式增長,在便利人們生活的同時,個人隱私侵權的風險也隨之增加。與此同時,公民對自己的隱私權保護意識也逐漸增強,下面大律君整理了我國對公民隱私權保護的法律法規。
  • 52歲蕭薔秀曬高難度瑜伽照,因為太美被算計,情史豐富飽受詬病
    年輕時的蕭薔光用「美」來形容已過於單調,她僅憑一雙美腿就邀約不斷。進入娛樂圈後蕭薔憑著美貌獲得很多資源,她的古裝扮相充滿靈氣,觀眾看了第一眼後就再也忘不了她的面孔。剛出道蕭薔就成為娛樂圈炙手可熱的明星,前途一片光明。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蕭薔在娛樂圈也漸漸失去市場,她混亂的感情生活也飽受詬病。
  • 最常用的法律法規條款是哪些?
    最常用的法律法規 據不完全統計,適用頻次最高的國家層面法律法規有5部,分別為《環境影響評價法》(31.73%)、《大氣汙染防治法》(19.75%)、《水汙染防治法》(18.54%)、《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13.94%)、《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10.17%)。
  • 女子兩次起訴離婚,無過錯卻要補償男方上萬元,憑啥?
    女子兩次起訴離婚,無過錯卻要補償男方上萬元,憑啥?供稿|胡 萍審核|魏麗麗原標題:《女子兩次起訴離婚,無過錯卻要補償男方上萬元,憑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