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李瓶兒之死

2021-02-19 噹噹

  不一時,孟玉樓、潘金蓮、孫雪娥都進來看他。李瓶兒都留了幾句姊妹仁義之言,落後待的李嬌兒、玉樓、金蓮眾人都出去了,獨月娘在屋裡守著他。李瓶兒悄悄向月娘哭泣道:「娘,到明日好生看養著,與他爹做個根蒂兒,休要似奴粗心,吃人暗算了。」月娘道:「姐姐,我知道。」——第六十二回


  在《金瓶梅》眾多人物的死亡譜系中,李瓶兒之死描述最詳。自她得病至下葬,前後文字竟達十餘回之多,尤以第六十二回敘寫最為詳盡。此回文字超長,敘事劇繁,面面俱到,就連後文核心人物西門慶與潘金蓮之死,亦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小說中的各色人等,如親人家眷、僕役小廝、地方官員、趁趣幫閒、妓家戲子、和尚道士和醫家法師無不出場亮相。

  透過李瓶兒之死,作者不僅寫出了各色人等對李瓶兒之死的態度,反過來也通過李瓶兒這個臨終人之眼,來打量周遭的人情世態。在中國文學史上,用如此繁盛的篇幅,正面描述一個普通人的死亡,嚴格地說來,還是第一次。若要了解《金瓶梅》人情世界的親疏深淺、德恨恩怨及種種世態炎涼,觀此回文字足矣。

  醫家診病,但為酬銀,前文已有詳述。王姑子來探望,關注的不是李瓶兒的生死,而是為了與薛姑子爭奪從李瓶兒處騙得的印經錢。李瓶兒的大伯花大舅來探病,瓶兒只說了聲「多有起動」,就將臉別過一邊。

  這倒不是說瓶兒對大伯有多大的仇恨。花大舅的到來,讓她想起了花子虛。正是花子虛的強拉硬拽,才弄得李瓶兒在通往陰曹地府的路上飛奔向前。當然,花大舅也是第一個斷定李瓶兒無望,並直接讓西門慶為她準備棺材的人。

  馮媽媽本來是李瓶兒身邊唯一可以依靠的舊人。自從西門慶看中王六兒之後,老馮開始對瓶兒日漸冷淡,成天在王六兒家廝混,把李瓶兒忘在了九霄雲外。瓶兒將死,好不容易讓人把她叫了來,老馮居然一味地耍貧嘴、撒風。

  當李瓶兒在死前給了她四兩銀子、一件白綾襖、一條黃綾裙、一根銀掠兒,讓她日後老了做個棺材本兒時,馮媽媽這才假惺惺地哭著說:「你老人家若有些好歹,(我)那裡歸著?」繡像本的批評者此時很不客氣地批道:「王六兒家去。」可謂一語道破禪機。


  西門慶、吳月娘倒是時常來看她。一個居著官,公務繁忙,款接甚頻;另一個管著這麼一大家子,也不能朝夕相陪。西門慶眼看著李瓶兒臨死,身邊居然沒有一個懂事且貼心的人,想了半天,他還終於想起一個人來。她就是李瓶兒的乾女兒吳銀兒。

  他向李瓶兒建議,將吳銀兒接來家中陪她幾天,可李瓶兒搖頭拒絕了。前文寫官哥死,吳銀兒到家裡打了個晃就走了。李瓶兒心裡清楚,這個乾女兒實在指望不上。事實上,在李瓶兒自病重至亡故的漫長日子裡,吳銀兒竟然沒有來過一次。難怪張竹坡挖苦說:「娘死而女不知,方是幹女。」

  不過,李瓶兒身邊倒是有兩個丫鬟,對主人情深意篤。迎春似乎還懂點兒事,那繡春還只是個孩子,正處在懵懂無知的年齡。瓶兒臨死前囑咐繡春,將來尋個好人家嫁了,不可任性撒嬌,繡春便跪在地上大哭:「我就死也不出這個門。」

  瓶兒道:「我死了,你在這屋裡伏侍誰?」這一斷腸之語,可以讓我們立刻聯想到《紅樓夢》中黛玉將死時對紫鵑所說的那番話。繡春的回答完全是孩童的口吻:「我和迎春都答應大娘。」李瓶兒一愣,淡淡說道:「這個也罷了。」

  「這個也罷了」五個字,可謂字字珠璣。其中既有對繡春不懂事的失望與沉痛——繡春對瓶兒與吳月娘之間的恩怨,恍然不知——或許還有對繡春日後境況的擔憂,但更多的,是自己的滿腹心事無人交託的無奈。此中的深意,通過迎春聞聽此言後「哭的言語都說不出來」一句補寫出來,令人傷嘆不已。

  繡像本的批評者認為,此段文字,足以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媲美。瓶兒將死,孑然一身。而官哥死亡在前,總算是讓她省掉了託孤的麻煩。她惟有將自己的一腔憐愛,都寄托在這兩個丫鬟身上,由此反襯出李瓶兒的孤絕無依,在西門大院中並無半個親人。其悽絕傷感,令人鼻酸。

  對於迎春、繡春將來的安排,小說於同一回中,居然一連寫了三次:第一次是李瓶兒當面對迎春、繡春的交代和囑託,第二次是向吳月娘鄭重交託,第三次則是對西門慶再度叮囑一遍。每一次都言之甚詳,不憚其煩。作者如此安排,其非無意?

  李瓶兒直到臨死,還在利用手中的錢財,最後一次成就她慷慨大方的美德。她知道這些錢物如不送人,最後也只能落在吳月娘、潘金蓮手裡。她多次勸西門慶,不要因為她的病重而耽擱公事,不要買太貴的壽材,日後家人還要過日子。

  她似乎對所有的人都笑臉相迎,真情假意概不計較,專心致志地扮演一個好人的角色,這是李瓶兒的愚妄之處,也是她的聰明所在——她不如此,又能怎樣呢?

  李瓶兒死後的第二天,她的乾女兒吳銀兒才「聞訊趕來」,還責怪吳月娘不通知她。吳月娘倒也沒有心思與她計較,只是說:「你不來看你娘,他倒還掛牽著你,留下件東西兒,與你做一念兒,我替你收著哩。」這些東西放在預先打好的包袱裡,計有一套緞子衣服、兩根金頭簪兒、一枝金花。睹物思人,吳銀兒這才淚奔不止。一番人情至此,可謂悽婉哀慟之至。

  雖說李瓶兒對眾人不計前嫌,一概示好,但只有一個人除外,此人就是潘金蓮。在此回中,潘金蓮很少拋頭露面。也許她知道李瓶兒之死與自己脫不了干係,不便出來「搖擺」了吧。可如果潘金蓮幻想通過刻意迴避,李瓶兒就會把她忘了,那就太天真了。事實上,李瓶兒對潘金蓮銘心刻骨的仇恨,未曾一旦或忘。

  引文中,吳月娘領著眾姐妹最後一次來看她。李瓶兒對李嬌兒、孟玉樓、潘金蓮和孫雪娥等人,「都留了幾句姊妹仁義之言」——無非是些虛與委蛇的應酬和客套,這裡沒有寫出,但亦可想見。等到李、孟、潘諸人先行告退之後,她單獨對吳月娘做出的一番交代,卻字字見血。她提醒吳月娘,日後有了孩子要小心看護,不可「吃人暗算」。這裡的「人」,當知是潘金蓮無疑。

  這番話除了替月娘設身處地著想的表面文章之外,還流露出這樣兩層意思:一是官哥死於潘金蓮之手;二是李瓶兒之死實源於官哥之亡。而吳月娘的答語「姐姐,我知道」幾個字,雖然平常,但卻說得斬釘截鐵,表明吳月娘不僅接受了臨終人的一番好意,同時也認可了李瓶兒的結論。


  柔弱如李瓶兒者,於待死之時,萬事無所爭,卻在關鍵處以寥寥數語預伏下潘金蓮日後的悲慘結局,用繡像本批評者的話來說:「豈可欺不言人之無口哉!」後來西門慶一死,金蓮立刻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並很快被吳月娘趕出家門,命喪武松之刀下。可見月娘對於瓶兒的臨終贈言之重視程度。

  當然,西門慶死後,有「道學種子」之稱的吳月娘,首先要做的事還不是驅趕潘金蓮,而是清除李瓶兒殘存的最後一絲遺蹟——她將李瓶兒的靈位和靈床以及西門慶煞費苦心讓人傳寫的李瓶兒畫像,一把火都燒了個精光。

  同時,月娘將李瓶兒屋內的金銀衣物和首飾箱籠,通通搬到自己的房中,將李瓶兒的奶媽和丫鬟收為己用,最後將李瓶兒的房門一把鎖鎖了個嚴實,任由它房中長草,蜘蛛結網。李瓶兒若靈泉有知,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我們再細細玩味引文中李瓶兒對繡春所說的「這個也罷了」,其無限的痛楚與悵惘,又有多少內心的暗波潛流激蕩其中?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在線試讀《雪隱鷺鷥——<金瓶梅>的聲色與虛無》,格非著,噹噹文學榜第300名。集二十載精讀之所成,閱四百年未變之世相;繁華奢靡的明朝故事,深言醒世的智者之書。附《金瓶梅》繡像圖百處細節。

相關焦點

  • 李瓶兒之死
    不過最後死於潘金蓮之手,原因在於她好的讓潘金蓮妒火中燒。在她還沒有做西門慶的妾之前,在西門府上最受寵的是潘金蓮,因為潘金蓮身材外貌沒的說,賣弄風雲不在話下,唱小曲深得西門慶的歡心,而在那方面和西門慶的契合度除開後來的女人,可謂是最高,什麼花樣都可以玩。西門慶哪能不喜歡?
  • 六十二、李瓶兒香消玉殞(講述金瓶梅)
    《紅樓夢》裡的警幻仙子只出來一次,《金瓶梅》裡的吳神仙也必然不會再出現。果然,西門慶再讓人去請,吳神仙已經不知所蹤。這就說明作者並不是真的相信鬼神之說,吳月娘那個辦法必然也就不成。眼看吳神仙找不到,應伯爵又給西門慶推薦了一位潘道士,說他會五雷天心法,專能驅邪。西門慶現在是有個辦法就想試試,死馬當活馬治,讓應伯爵去請了。
  • 新解《金瓶梅》之李瓶兒:漂泊在無情無愛世界的痴情形象
    在中國文學史上,李瓶兒的形象沒有陳陳相因,而堪稱一位另類女子。因為她既有強烈的欲,又有顯痴迷的情,在剝離道德光環的批評下,給讀者帶來的是驚世駭俗的震撼。「『瓶兒』是痴人」這是張竹坡在《金瓶梅讀法》中對李瓶兒的評價。
  • 從《金瓶梅》裡李瓶兒的選擇,再來看香港和港幣的未來
    我們來聊金瓶梅。金瓶梅裡有個李瓶兒,原來是梁中書的妾室,梁中書又是蔡京蔡太師的女婿,而後嫁給了花太監的侄兒花子虛,花子虛後來死了,西門慶又遲遲不見人影,遂又嫁給了蔣竹山。蔣竹山剛遇到李瓶兒時不過是個江湖郎中,李瓶兒掏錢開了醫館,還買了頭驢,按現在的說法,裝佯可以上抖音說自己有家醫院還買了個法拉利。李瓶兒是個漂亮女人,李瓶兒還有錢,尤其是花太監這一頭,遺產就有十幾箱。李瓶兒對於西門慶的重要性,除了財物,還有眼光。
  • 張炬:李瓶兒死前的會話結構分析
    孫述宇認為,西門慶和吳月娘為李瓶兒辦了一個很體面、很有排場的葬禮,日後被曹雪芹仿寫成了秦可卿的喪事,但是這樣的榮華對她日後的魂靈和彌留時的心靈都沒有什麼好處,而且他還指出李瓶兒分贈衣物首飾這一段怪悽涼的。[1]299田曉菲則指出,在《金瓶梅》之前的中國敘事文學裡,從未有過如此生動而深刻地刻畫情人之間死別之悲者;李瓶兒在對生的無窮依戀之中有著無限的孤獨。
  • 金瓶梅:西門慶為何納醜妾孫雪娥?李瓶兒新婚夜,潘金蓮說了表象
    直到西門慶迎娶李瓶兒,潘金蓮和孟玉樓一段對話才告訴讀者緣由。金蓮道:「俺這小肉兒(指春梅),正經使著他,死了一般懶待動旦。若干貓兒頭差事,鑽頭覓縫幹辦了要去(指露面的事情,尤其在西門慶面前),去的那快!現他(李瓶兒)房裡兩個丫頭,你替他走,管你腿事(意思春梅幹了不該幹的事情)!賣蘿葡的跟著鹽擔子走──好個閒嘈心的小肉兒!」玉樓道:「可不怎的!
  • 《金瓶梅》裡的真愛情
    但其實,這樣的打開方式,不太正確,作為「明代四大奇書」之首的《金瓶梅》,其實講的是「愛」的事。▋領悟《金瓶梅》中愛的沉淪初讀《金瓶梅》,並不覺得它是色情小說,因為它完全無法勾起人們的情慾。再讀《金瓶梅》,年紀稍長的人,忽然有些領悟,曾經有評論家說,《金瓶梅》是一本哀書,仔細想想,確實如此。當西門慶一步步拾回人性,逐漸明白愛的真諦,準備捨棄一切酒色財氣,因愛而活時,卻最終失去了至愛。他又被打回原來空虛的世界,只能徹底墮落到底,整日沉迷於男女之事。《金瓶梅》的故事,十分簡單,講的是,一個叫西門慶的痞子,「逆襲」成為官員的故事。
  • 《金瓶梅》
    被認為楊思敏之巨大版在《水滸傳》裡,西門慶被武松乾死了。《水滸傳》是童話小說,童話小說是所有壞蛋都死掉,公主跟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金瓶梅》是社會小說,社會小說是所有的好人都死掉,姦夫跟淫婦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第六顆鳳珠:李瓶兒。
  • 《金瓶梅》的慈悲之心
    要知道這世上有很多人到老死都不成熟,他們一輩子也懂不了這本書。我就讀過一個七旬專家的金瓶梅評論,幼稚迂腐之處不勝枚舉,大概因為他終生沒有走出書齋一步。那麼何謂成熟呢?就普通人而言,能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能理解別人的痛苦。而哲人的成熟,更在這之上:他們能對人生在世的難處和痛苦產生悲憫之心。
  • 讀《秋水堂論金瓶梅》
    就如同《金瓶梅》展現的無數男女一樣,在欲望和道德相互交織的網中攀援而上,掙不脫,也撕不開。沒有絕對的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好人,都是一個個置於攝像頭和放大鏡下的普通人。即使是寫西門慶,也字字鑿實。西門慶心中有愛,敬愛月娘,寵愛官哥,就像普通人愛妻兒一樣。他深愛李瓶兒,當李瓶兒病重時常常守在房裡哭泣,當李瓶兒死去時呼天搶地地哭,責怪上天為什麼要搶走李瓶兒,而不讓他西門慶去死。
  • 明代「四大奇書」之首《金瓶梅》:初看是風月,再看是沉淪的人性
    《金瓶梅》,中國明代長篇白話世情小說,堪稱是奇書。書名頗有講究,取三位女主人公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名字中各一字,千百年來,對於《金瓶梅》的爭論和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很多人談到《金瓶梅》就是:性和欲望。中國自古以來有句話叫:食色性也,性則色也,色則罪也,色乃生命大欲。這樣講,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單純的這樣去看待這部著作,太過片面,它的藝術成就非常高。
  • 《金瓶梅》|這場姦夫淫婦的愛情,使我流淚
    閱遍人間繁華,還稀罕你個旋轉木馬,李瓶兒到底圖個啥呢?我們回過頭來看西門慶,他的幾個老婆:吳月娘一心顧全家中大局,是標準的封建賢內助;李嬌兒、孟玉樓、孫雪娥之流,不過尋常女子,一生懵懂,沒什麼格局可言;餘者如金蓮之流,只為求富貴罷了。再看西門大官人,這個人由生到死,都是大富大貴相隨。
  • 《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徐渭
    徐渭這個人,「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結婚,四處幫閒,五車學富,六親皆散、七年冤獄,八次不第,九番自殺」,奇之又奇。  徐渭是其父徐鏓年過花甲與填房苗氏的婢女私通而生,為遮人耳目不得已才納為妾,反應在作品《金瓶梅》中,便是主角李瓶兒私通凡禽生了官哥兒,從官哥兒寄名吳應元,取「原應無」之意,兼作者徐渭化名為陰陽徐先生,言官哥兒前生穢汙而亡,可以看出徐渭對自己身世的糾結乃至於抓狂。
  • 《金瓶梅》中的水銀之謎
    中庸裡有段著名的話,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人性本身不是罪惡的,但若在表達時過了度,不能「中節」,就是惡。《金》中評論西門慶之死時說道,「一己精神有限,天下色慾無窮」,「嗜欲深者生機淺」(來自《莊子. 大宗師》「嗜欲深者天機淺」),也與此思想相關。在物慾中的過度沉溺,最終造成的是自我毀滅。
  • 劉相雨:論《金瓶梅》中的喪葬活動及其文學功能
    《大明律》規定,「其居喪之家,修齋設醮,若男女混雜,飲酒食肉者,家長杖八十。僧道同罪,還俗」[7]96-97,但是民間仍然盛行「修齋設醮」之風。《金瓶梅》中的喪葬描寫,有的十分詳細,有的比較簡略。《金瓶梅》中重點描寫的喪葬活動主要有兩次:李瓶兒的葬禮和西門慶的葬禮。
  • 王熙鳳VS李瓶兒:下體血崩而斃命的原因有啥不同?
    王熙鳳、李瓶兒分別是《紅樓夢》和《金瓶梅》裡的女主角,她們一個爭強好勝,一個溫和好性,但是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女人,卻患同一種疾病 「血山崩」而死
  • 重口味,從《金瓶梅》看女性慾望與男性焦慮
    ,在武大郎身死、武松流放、潘金蓮嫁給西門慶為第五房妾後正式展開。李瓶兒與潘金蓮相同的一點是都因西門慶「性能力強」而許身,不同的地方在於,潘金蓮純粹「為性而性」,而李瓶兒卻「因性生愛」。在花子虛身亡後,李瓶兒曾招贅蔣竹山,卻因不滿對方「幹事」,更加思念西門慶。「(蔣竹山)實指望打動婦人,不想婦人在西門慶手裡狂風驟雨經過的,往往幹事不稱其意,漸生憎惡。」這段描寫清楚地表達了李瓶兒對蔣竹山「性無能」的憎惡。
  • 流淚的李瓶兒
    李瓶兒的眼淚,是《金瓶梅》中最讓人揪心的眼淚。
  • 李瓶兒(一)
    李瓶兒在《金瓶梅》是女二號,被人稱為淫婦。
  • 最懂女人的《金瓶梅》
    沒有宮鬥戲裡那些讓人一眼就能看穿的把戲,《金瓶梅》裡的女人戲時常是曖昧模糊的。根據清代批評家張竹坡統計,西門慶一輩子至少跟19個女人發生了性關係,作者用不同筆法表現這些人,「正經寫六個婦人,而其實只寫得四個:月娘、玉樓、金蓮、瓶兒是也。其正寫者惟瓶兒、金蓮」。還有種說法,《金瓶梅》就是以女人為主角的書: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潘金蓮是自帶主角光環的,而其他幾個也不是沒有故事的甲乙丙女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