雎安奇
著名電影導演
高達
文藝電影推廣品牌「後窗放映」發起人
後窗公眾號主編
王旭
SMART度假產業智慧平臺專家委員會秘書長
很多著名的導演在拍攝長片之前,都會用短片證明自己。羅曼·波蘭斯基和喬治·盧卡斯都曾在德國奧伯豪森國際短片節上展映自己的處女作,文牧野導演在《我不是藥神》之前也是以四部短片證明了自己的導演實力,另外像坎城、威尼斯和柏林這些A類電影節都有短片單元。短片相較於長片,更自由,也更沒有負擔,我們既可以在短暫的時間裡看到作者們才華的維度,還可以藉由不羈的形式去探索未知的電影形態。放映員:高達
林誼如,1992年⽣於臺北。畢業於臺灣⼤學社會系。現為⾃由影像⼯作者。作品經常從⾃⾝的⽣命經驗出發,關注於⼈、家庭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踮腳尖》是她的第⼀部導演作品。
2019 年柏林影展新世代兒童短片競賽單元楊圓圓(b. 1989,北京)是一名電影導演與視覺藝術家,通過影像、攝影、藝術家書與表演等多種媒介實現視覺敘事。2019年底與2020年初,楊圓圓與卡羅•那瑟斯合導的電影《相愛的柯比與史蒂芬》在美國亞特蘭大電影節、Camden國際電影節、Big Sky國際紀錄片節、Indie Grits等多個電影節獲獎與放映。2018年,她在紐約的Art in General與UnionDocs進行駐地。她的近期個展包括「大連幻景」,AIKE,上海,中國,2019;「交錯劇場」,華美藝術協會456畫廊,紐約,美國,2018;「間隔地帶」,Modern Art Base,上海,中國,2018;「在視線交錯之處,上篇」,C-空間,北京,中國,2016。楊圓圓曾於國內外獲得多項提名和獎項,包括:亞洲文化協會(Asian Cultural Council)獎助金,2017;新銳攝影獎提名,2016;華宇青年獎提名,2016;蘭州馬丁•帕爾穀倉攝影樣書二等獎,2015;法國阿爾勒攝影節作者書獎,2015;英國Margenta: Flash Forward攝影獎,2013;三影堂特尼基金獎,2012;英國Bar-Tur攝影三等獎,2011。
卡羅•那瑟斯(Carlo Nasisse),1994年生於美國喬治亞州雅典市,目前工作居住於紐約。他是一名電影導演、攝像與攝影師,致力於創作探索區域文化、生態以及人類、政治與景觀之間關係的長篇作品。他的作品曾在SXSW、Slamdance、Big Sky、馬裡蘭電影節、瓦哈卡和Indie Grits等電影節放映。2017年短片《南德州牛仔朋克》(THE SOUTH TEXAS COWPUNK)在Oak Cliff電影節獲獎。他也曾擔任多部劇情長片、短片以及紀錄片的攝影。2018年夏天,他在紐約布魯克林的UnionDocs進行駐地。他目前在墨西哥瓦哈卡拍攝首部紀錄長片XA-LYU K'YA,影片探討瀕危的雲霧森林中原住民自治與國際碳排放交易體系之間的關係。
張洵,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媒體文化碩士專業,曾參與拍攝及剪輯《古巴花旦》、《紅色搖滾》等紀錄長片。個人導演紀錄短片《婆婆、媽媽》,入圍第一屆香港國際紀錄片節;《六月三十》獲得第三屆北京國際短片聯展光暈大獎。
2019年北京國際短片聯展光暈大獎
2020年CineCina紐約華語電影節地平線計劃最佳紀錄短片
吳啟忠,1991年出生於中國香港。2013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獲得創意媒體學院學位。畢業後,與另兩位同學創立Paperbox動畫工作室,吳擔任導演一職。2018年,成立Point Five Creations動畫工作室。現居香港。
2020年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動畫組金獎
2020年CineCina紐約華語電影節地平線計劃最佳動畫短片
周小琳,1993年出生於中國湖南。2019年碩士畢業於日本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學科動畫專業。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國際動畫節中入圍。研究以動畫映像來表現詩。善於用剪紙定格動畫表現空間的氛圍和人物內心複雜的情感。
楊孟軍,導演,攝影。倫敦藝術大學電影碩士畢業,慄憲庭電影學校十五期成員。熱愛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和紀錄片創作,擁有豐富的海內外雙語製作經驗,現在在杭州創辦覺世傳媒文化有限公司,致力於劇情片與紀錄片創作。了解中國、英國、歐洲各地的製作團隊工作模式,紀錄短片《籠中一日》入圍莫斯科紀錄片電影節和CineCina紐約華語電影節;長片《白房間》《張飛來了》執行製片人;倫敦電影學院畢業短片《亞洲銅》製片人;紀錄長片《青泥洞鄉》製片人;畢業作品入圍Afric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Fastnet Film Festival和Kleinkaap Short Film Festival;同性題材短片《未來》(THE FUTURE)入圍英國電影協會閃耀電影節(BFI Flare)。
邱潤楓,1998年生。曾在上海、科羅拉多、紐約學習。休學期間製作《變態》。
小孩第一次來到父親的故鄉,和家人一起參加阿嬤的喪禮,但小孩的母親和父親的家人發生爭執後離開了喪禮會場,小孩與父親留下來面對著那些親戚不友善的對待和阿嬤的離世,最後小孩與父親只能處在河堤上遠遠地看著,阿嬤被種在那片看不見的西瓜田裡,而那時是小孩第一次看見父親哭泣。詹博鈞,1993年出生,五專畢業於德霖技術學院電子工程系副學士,二技畢業於虎尾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學士,後進入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學習動畫。
2019年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入圍
2019年南方影展南方首獎
2020年金穗獎學生作品首獎
2020年CineCina紐約華語電影節地平線計劃評委會大獎
2020年東布洲國際動畫周評委會特別獎
金超程,本科畢業於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故事片方向)碩士。作品有《印第安男孩》、《惡地》、《九個大涼山孩子》、《眼兒》、《驀然回首》。
因蔡國祥去世,城中村裡抵抗拆遷的身影漸漸消退,蔡二叔等人已經放棄生活多年的故土,只剩下粟一江一個人努力著,並在尋找蔡國祥生前留下的拆遷材料。蔡萍回到十多年未歸的家鄉,錯過了父親的葬禮,無心管理父親生前的瑣事的蔡萍,所索性燒掉了粟一江尋找的拆遷材料。粟一江對熱愛的故土無能為力,無奈之下一把火燒掉了城中村。劉嘉銀,1997年生人,就讀於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在校創作短片十餘部。
王曦曦於2014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並在2019年取得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導演系MFA學位,2019年入選釜山電影節亞洲電影學院計劃。由她創作的多個短片曾在中外不同的電影節展映、獲獎。她的長片項目《尋子遺蹟》入圍2019年FIRST青年影展創投會,2020年先後入選美國聖丹斯電影節編劇實驗室、導演編劇實驗室。
2019年哥倫比亞大學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觀眾選擇獎
2019年CineCina大路電影節地平線計劃評委會特別獎
2020年Short Shorts Film Festival & Asia亞洲競賽單元
施蕊妮是一名現工作於倫敦的動畫導演和互動設計師。通過結合電影語言與技術美學來探索虛擬親密感;創作一種能重新審視人性與新興科技間兼容性的敘事模式。她畢業於倫敦傳媒學院的交互與移動圖像專業,隨後於2018年獲得皇家藝術學院動畫系碩士學位。她的首部動畫STRINGS獲得2019 Ars Electronica電子藝術大獎動畫單元傑出作品。作品曾入圍皇家電視協會獎、薩格勒布國際動畫節和FIRST青年影展等國際電影節,她亦因此獲得2019年度The Rapoport Award藝術與科技女性提名。
2019年FIRST青年電影展
趙朗,一名就讀於重慶郵電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大一新生,從小喜歡看電影和話劇,在初涉編導專業後,產生濃厚興趣,於是組建一支小團隊。執導拍攝廣告《「邦」你投入激情》獲得2019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全國銀獎;參與創作廣告《你的少年》獲學院獎全國銀獎;導演作品《守護頸腰,守護你》獲學院獎優秀獎;參演作品《藍色物語》獲優秀獎;微電影《追光者》在重慶郵電大學傳媒星博客「第四屆作品聯合展映」中獲得優秀獎。大一寒假自編自導自演短片《少年的魔法相機》。
年近不惑的老張獨身一人,他是一名從廣東來到紐約的老移民。他在一間唐人街超市的水產櫃檯內工作,為顧客殺魚。一個星期日的中午,他的兒子星仔突然出現在忙碌的水產櫃檯。平日裡,星仔住在大伯家裡。這一天,星仔特地跑來超市,是想要爸爸實現帶他去東河邊釣魚的承諾。這個活潑的孩子就像一個「闖入者」,打破了老張機械的日常。徐思原,畢業於紐約大學蒂勢藝術學院,電影研究碩士。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本科期間,創作紀錄片《江城留聲》,勾勒江城武漢近70年來的「聲音變化史」。該片入圍多個國內外學生影展。在紐約大學期間,擔任短紀錄片《道長在紐約》攝影,影片在VICE中國上線;擔任舞蹈實驗電影《景觀,旅客》製片人;創作短片作品《大魚》;擔任劇情片《歸去》巴基斯坦部分執行製片人。此外,他還在紐約電影發行公司Zeitgeist Films,擔任實習發行助理。
2019年CineCina紐約華語電影節新人單元評委會大獎
2019年86358電影短片交流周華語短片競賽
費越,本科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網絡與新媒體系;香港浸會大學電影電視與數字媒體藝術製作碩士。《煙花與月亮》獲優秀畢業作品銅獎。
20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政府為了遏制日益增長的犯罪率不斷打擊犯罪。一次偶然的機會,剛上大學的小軍因為跳舞結識了曾經的校園幫派領袖張建強,他的生活也因此開始改變……閆琨驁,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影MFA在讀。青年電影編劇、導演、話劇導演。創作風格深受楊德昌影響,作品多關注現實社會中的人物困境和細膩的人物情感,並追求作品的多層次結構與多元的解讀空間。曾參與多部電影短片的創作以及電影、網劇的編劇創作,其作品曾入圍國內外多個知名電影節。
一名沉睡的老婦人,一段失落的回憶,一個消失的志怪故事。
沈蕊蘭,1993年生於蘇州,工作生活於杭州,碩士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基本視覺研究所。以影像為主要創作媒介,圍繞個體在面對精神廢墟時,用記憶、宗教、神話對抗時間和存在的虛無。影像作品曾獲北京國際短片聯展華語短片競賽單元潮汐大獎,併入圍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IDF學院」培育單元、CineCina紐約華語電影節等。
放映員:高達
本片男主演員Patrick Peris曾獲得2012年金球獎最佳男配角,獲得2013年青年藝術家獎國際故事片最佳表演獎。
獲得2014年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短片提名。2013年曼哈頓短片電影節特等獎最佳短片提名。
尼古拉斯瘋狂地愛上了夏洛特,一個他幾乎不認識卻通過她在Facebook上發布的照片幻想的女孩。她和一個朋友,決定通過一系列【壯舉】來證明他對她的愛。男主Swann Arlaud曾獲得2018年法國凱撒獎最佳男演員獎。獲得2018法國水晶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今天是萬聖節,貝蕾妮絲在城市中漫步,她必須為亡夫的墳墓找到特定的鮮花。她的兒子薩沙(Sacha)另有打算,但貝蕾妮絲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女主角Catherine Salée曾兩次獲得比利時瑪格麗特獎最佳女配角獎。
在他被解僱的那天,紀堯姆遇見了他的替代者湯姆……他發現他的一切都被湯姆替代了,不只是工作,還包括家人,他要怎樣選擇呢?女主角Anne Alvaro曾兩次獲得法國凱撒獎最佳女配角獎
在未來主義城市凡尼爾,戴上沉浸式裝備,世界感覺起來就像一個天堂。但是,當父親的設備開始失效時,他和年幼兒子的生活就有了瓦解的危險。為了避免面對痛苦的現實,父親必須進入一個潛藏在美麗幻想之下的危險城市,找到替代的設備。本片獲得2014年度Giffoni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Giffoni獎,2014年烏託邦:南特國際科幻電影藝術節短片競賽單元公眾獎。2014年棕櫚泉國際短節最佳短劇提名。本片男主Lambert Wilson是法國老牌男演員,曾六次獲得法國凱撒獎表演類提名。小男主Samuel Joslin是英國著名童星,曾獲得美國聖路易斯影評人協會特別獎。
女主Annie Cordy曾獲得2016年比利時馬格利特獎最佳女演員獎。
母親在市場賣麵包,父親剛買的二手車又被扣押罰款,然而沒有擦亮的鞋子,就沒有進入學校的資格。10歲的薩繆爾在貧困的生活中用他的樂觀和智慧,巧妙地應對著一切。朱莉,一個性格堅強的14歲的女孩,是她所在城市籃球隊的隊長,被她父母的車禍所傷。一夜之間,她和她的小妹妹查理被送到了一家寄養所。朱莉喜歡對她的朋友隱瞞真相,她將學習如何整合自己,克服她的憤怒和悲傷。籃球將是她適應的關鍵,即使這似乎看起來不可能的。Sophie MARTIN是新晉法國導演,代表作有《Je Suis Branché(s)》 《Je suis un geste en retour》
種植旗幟的手,在新世界邁出了第一步,巨人放出一股黑色的尿流,尿出一個全新的宇宙。兩個人一起跳進茫茫的黑暗中,他們與新世界融為一體,展開外太空的愛情。《宇宙暢行》講述了個人和創造物在太空中的旅程,讓人回想起20世紀20年代超現實主義家的自動寫作,釋放人類靈感中無意識的夢幻般的壓抑的元素。本片獲得2018柏林電影節奧迪短片獎。及最佳短片獎提名。獲得2018年倫敦電影節最佳短片獎提名。獲得2018年芝加哥國家電影節最佳短片獎提名。
本片獲得2017年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年輕觀眾獎。
2018年安妮獎安妮最佳動畫短片獎提名。
2017年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特別提名獎最佳短片。
2018年加拿大電影大獎加拿大最佳動畫短片獎。
2018年聖丹斯電影節短片大評委會獎。
2017年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評委會獎新星-最佳短片提名。
2017年Vila do Conde國際短片電影節動畫大獎提名。
2017 / 12分鐘 / 挪威/葡萄牙 / 動畫本片獲得2018年挪威阿曼達獎,阿曼達·最佳短片提名。
獲得2017年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一代Kplus -最佳短片獎。
獲得2017翠貝卡電影節評委會獎最佳動畫短片獎。
本片入圍2019年奧斯卡最佳十強短片。
獲得2018年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最佳加拿大短片獎。
獲得2018年Vila do Conde國際短片電影節Great Prize獎。
本片14項國際電影獎項和9項提名獎。
獲得2017年美國電影學會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獎七月獎。獲得2017坎城國際電影節illy獎提名。獲得2017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獎金果獎提名。獲得2018年香港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獎金火鳥提名。獲得2017年墨爾本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一名年輕的退伍軍人,在海外失去雙臂後回到美國,在與虛幻的疼痛、假肢和戰前生活的回憶作鬥爭的同時,尋求一種正常的感覺。本片獲得2017年美國學生學院獎銀牌獎。獲得2018年安妮獎最佳學生電影獎提名。
2018 / 44分鐘 / 比利時/荷蘭/法國/盧森堡 / 動畫2018年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獲得最佳法國短片獎。
2018年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最佳國際短片榮譽獎。
2018年費城電影節評委會獎最佳短片提名。
2018年洛杉磯電影節評審團獎最佳敘事短片提名。
2018年坎城電影節ILLY獎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