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計做帳的最高境界:你做的帳,首先要你自己能看懂,然後其他相關人員可以看懂。
我們日常做帳,要用最直接的思維,不能將簡單的帳務複雜化,能簡單處理的絕不複雜處理,能直線思維做帳的絕不轉彎。我們做的帳不僅要我們自己能看懂,還要讓其他人(審計人員,部門其他會計,會計主管,以及後來接手的會計)都能看懂。帳務做的帳其他財會人員都能看懂,才是做帳的最好境界。
帳務要做到直觀,這個直觀怎麼解釋呢? 比如,我們看科目餘額表的上的數據就能知道本期的數據:
本月的進項稅額29,891.93;2.本年的進項稅額合計272,087.85 ;3.本月的銷項稅額36,574.16;本年累計銷售稅額353,597.88,….等等,這些數據又和增值稅納稅申報表上的數據一致。你看,一目了然,這就很直觀.
如下表所示
舉一個例子啊,就能感受到數據直觀的好處了.
因為現在一些財務軟體還沒有做到自動將成本費用的貸方數據衝減借方數據,將收入的借方數據直接自動衝減貸方數據。
我一再叮囑我的學員,但凡成本費用的數據在貸方時一定要做借方的負數(不包括結轉本年利潤憑證啊),
但凡收入的數據在借方時一定要做貸方的負數(也不包括結轉本年利潤憑證啊)。
這樣處理之後,科目餘額表試算平衡表的數據就能直觀的代表本期數據和本年累計數據。
這樣特別是新手會計,編制利潤表時,就可以直接從明細帳或總帳或科目餘額表或試算平衡表取數據了。
要不,你做的利潤表可能是錯的,而且還很難找到錯誤的原因。
舉個例子啊
某公司2020年4月其他的憑證都錄入完畢,科目餘額表如下圖
本月張三退回多支付的工資1,562.00元,退回現金,兩種分錄做法如下圖:
A、B兩種分錄電腦做帳所生成的科目餘額表如下兩圖所示:
從上面兩個最終的科目餘額表看來,
B種做法生成的科目餘額表非常直觀, 直接看出本月的「管理費用-工資」是108506.01-1562=106944.01;
本年累計的管理費用-工資是1211991.39-1562=1210429.39。
編制利潤表時,就可以直接取數於科目餘額表或者明細帳或者總帳或者科目匯總表了。
A種做法生成的科目餘額表的「管理費用-工資」的數據就是錯誤的,不能直觀地看出「管理費用-工資」的金額。
用這種方法生成的科目餘額表或者明細帳或者總帳或者科目匯總表是錯誤的,利潤表很容易出錯,並且很難查出原因來。
所以,大家以後遇到這種情況,直接用B種方法做,簡單明了。
後話,可能現在新的軟體能夠識別成本費用支出的貸方數據,收入的借方數據啊。能識別的話,A和B種做法都是正確的。但是目前很多的財務軟體不能識別,大家目前還是按照B種方法做吧。
我講明白了嗎?
有什麼建議和批評,給我留言啊
王姐從事會計行業二十多年,在不同的行業做代理記帳,財稅顧問。在實操中總結一些非常實用的做帳方法,在以後的日子裡,會慢慢的分享給大家,請大家關注.
如果有什麼講的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誤的地方,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