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的海鷗,悠悠的綠皮電車、黃色的建築,在芬蘭的赫爾辛基有一家日式」海鷗食堂「,幸江是食堂的主人,一個說著流利芬蘭語的日本女人,上了年紀但有著少女的溫柔,慢慢擦拭每一個杯子,耐心等著什麼的到來。店主幸江看著店裡的人吃著自己做出的食物就會覺得滿足。沒有愛情線,沒有男主角,有的是美食,三五好友。這是2006年在日本首映的一部劇情片《海鷗食堂》,荻上直子執導。
電影沒有激烈的矛盾衝突,沒有愛恨情仇糾葛,像是溫情如水的散文詩。荻上直子女性導演的影片總在細膩情感下暗藏著不弱於視覺直線衝擊的力量。這也是這部小眾影片,沒有知名演員出鏡,賣翻五億日元,獲豆瓣8.3的高分以及第30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原因。
故事很平靜,沒有什麼起伏,看上去就像是我們的生活一樣。幸江在劇中解釋過,為什麼叫海鷗食堂而不是餐廳,」當人們路過店門口的時候,只是順便過來吃頓飯「。這樣簡單的初心。看似冷清的海鷗食堂,卻慢慢迎來了煙火氣。幸江的傳統手卷,簡單的食物,不僅是對食材本身味道的追隨,在滿足自己胃的瞬間,也是和自己和解的最好的時間。幸江的存在就好像是美食,不僅包容了各種各樣的人,也因為這樣才有了海鷗食堂裡的點點滴滴,幸江看著海鷗食堂裡滿座,內心無比幸福。
「如果明天世界末日你會做什麼?」「吃很多很多好吃的,叫上喜歡的人。」
978電影美樂蒂今日推薦:《海鷗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