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金庸傳記,前輩沈西城的《金庸往事》是我看過最好的一本。」
——求叔(李逾求,黑江湖主編,《今古傳奇·武俠版》前任社長·主編,東宋世界創造者)
來得早,高鐵站候車室的座位都難覓,最好的消閒方式就是逛車站內的書店,雖然書價不打折,但想想進入高鐵站賣場的商品,都是沒辦法打折的,商家獲利才能持續經營。
金庸生前身後,其實都已經被寫透寫濫了。一代大俠,古往今來也沒幾個,這「熱點」他得有。意外的是看到沈西城,「西城說事」聽過一些,西城的文字還是第一次見,和金庸有過交往的人寫述,自然有其特色,我的意外在於,內地也出版了沈西城的書?
文字很口語化,間中還有上海話,西城本是上海人,幼時赴港接受英式教育,後來又赴日,研習日語,遍讀名著,尤崇松本清張,谷崎潤一郎和永井荷風(此處已經開始種草,日本書單可以備用。查先生曾贈有編號的豪華精裝版江戶川亂步的《偵探小說四十年》給沈西城,此處再次被種草,又要買書了)。
沈西城說金庸是一個十分注重細節的人。你送他一件禮物,他必定回送,不拖不欠,誰也不虧誰。
網上有自媒體文章說沈西城和金庸不熟,只見過兩次云云。高手級別的人員交流,根本就不需要像街市買菜那樣天天見,熟或不熟我就不知道,但起碼《金庸往事》是「金庸家屬授意撰寫」,並且,沈西城起碼見過金庸三次。
看他寫金庸早期的書房,「面積足足有千呎有餘,鋪著蔚藍地毯,又如汪洋,四壁都是伸延到天花板的書架,上面擺滿各式各樣書籍,大部頭的書便有《古今圖書集成》、《點校本二十四史》,一百巨冊的《大藏經》,《涵芬樓叢書》等等。
藏書多元化,除了文史書類,有關音樂,舞蹈,電影,武術和圍棋專集都羅列俱全。角落一張大寫字檯,臺上地下,書籍盈帙。」
才子佳人永遠都是話題,金庸自然也不能免俗。惜網上流傳的種種故事,要麼夏夢朱玫林樂怡的照片互相張冠李戴,要麼就是各種以訛傳訛,沈西城評說,朱玫個性太強,工作和生活上都很強勢,但她在生活和工作上都是金庸的患難之交,金庸的朋友們多反對金庸和她離婚,然而還是離了。
往後的人生,不是兒女不理她也不是金庸不照顧她,而是她自己拒絕,晚年她在街上擺地攤賣手袋,正好林樂怡看到了,回去和金庸說,金庸派人送錢,被朱玫拒絕了,說不稀罕他的錢。
另一個傳聞,說金庸的第三任妻子是舞女,這也是錯誤的。
當年16歲的林樂怡為了幫補家用,兼職酒吧咖啡廳侍應生,偶遇金庸也不認識,只當他是「中年男人」看,還是她的上司告訴她,那是金庸,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風風雨雨,相伴最久還是林樂怡。
很是羨慕多才多藝還能跨界的人,沈西城便是跨界王,紙媒,電視,電臺……由沈西城道出金庸往事,倪匡梁羽生張徹蔡瀾,潘粵生林行止胡菊人陶傑王世瑜……林行止跳槽自創《信報》,胡菊人跳槽連待用稿都拿走,某期《明報》差點出版不了,金庸熬了一個通宵,親自上陣……寫稿救急。
大俠既有包容心還萬分的惜才,種種因果匯聚,造就了香江文化圈的黃金時代。而金庸最大的錯失就是賣《明報》給于品海,人無完人也就是這麼個意思吧。
《金庸往事》不但是金庸家屬授權,還是沈西城太太生前的囑託,讓他從吳思遠的意,寫一些關於金庸先生的日常事跡,作為紀念。寫時,妻還在,金庸尚健在,書未成妻病逝,書成,金庸駕鶴西去。
雖然作者強調文字「雅俗並重」,依然還是讀到了「知交零落」的滄桑。
編者註:《金庸往事》由國內知名圖書公司果麥文化推出。現於黑江湖官方微店發售,定價45元,售價33元(包郵),全網最低價。
黑江湖微店目前發售武俠類圖書,多為全網最低價,或已較難在別處購買到的品類,主要為推廣武俠文化,商業層面考慮尚在其次,感興趣的朋友可前往微店瀏覽,比照價格,再行選購。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所有圖片來自網絡,特此致謝
如有侵權,請聯繫微信後臺刪除
歡迎逛遊
書世家 | 紙世家 | 布世家 | 銅世家 | 銀世家 | 酒世家 | X世家
投稿 | 合作信箱:1239538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