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全民直播成為熱潮,CEO、明星紛紛下場直播,在最近1年左右,直播帶貨這個概念被吹得神乎其神,疫情之下,直播帶貨更是成為了許多品牌的「救世主」。
但是,這也讓很多公司變得越來越焦慮,哪怕是本來就有詳盡的按部就班的計劃,但也要隨波逐流進入本不熟悉的直播帶貨領域。
直播帶貨的好處固然多,能讓商品在線上實現最大程度的可視化、快速提升銷量,讓投入產出比更加清晰。
那麼,直播是非常完美的營銷方式了?
下面就給大家分析一下。
01
分清直播帶貨和直播帶品牌的區別
淘寶直播負責人趙圓圓多次強調過,直播帶貨其實就是電視購物。
其實不難理解,因為直播帶貨的本質就屬於促銷,它通過吆喝、降價、買贈等方式來促進商品快速銷售。
當下的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在形式上幾乎是一樣的,激情的叫賣、誇張的肢體語言、低折扣促銷,讓消費者在短時間內下單。
能在直播賣貨中佔據上風的產品主要具備兩個特徵:
第一個是低單價。
商品的價格不能太高,否則沒法促進衝動消費。比如帶貨一姐薇婭所帶的大部分貨價格都在19-99之間,少部分在幾百,少有幾千幾萬的。
之前薇婭帶過房和車,銷售效果不顯著,更不要提上次登上微博熱搜的#薇婭賣火箭#。
第二個是高折扣。
商品必須有高折扣,否則消費者也沒必要在直播的時候購買了。比如一袋30多塊錢的薯片,優惠十幾元到19.9元,就會引發用戶衝動購買。
意思就是,如果沒有這兩個條件,直播帶貨其實作用不顯著。
那麼這些不適合直播帶貨的商品就不能參與直播賣貨這個大餅活動嗎?
這裡就要提到直播的另外一種方式,這種直播的目的主要並不在於要快速賣多少貨,而是往更深層次,是為了實現品牌曝光和推廣,其實就是為企業品牌做廣告。可以姑且稱為「直播帶品牌」。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最近一個經典的「直播帶品牌」實例——麥當勞中國區CEO張家茵在4月15日進行的線上直播。
此次線上直播是為了新品「麥麥脆汁雞」的宣傳,當然,這次直播不是為了當場賣多少「麥麥脆汁雞」,而是以此促進消費者對新品的關注和未來到線下的購買,更多也是為麥當勞「打廣告」。
02
不是所有品牌都適合直播帶貨
上面第一點所提到的,想要直播帶貨獲得好成績的產品,需要滿足低單價或高折扣的條件,其實另一個角度來分析,直播帶貨並非百利而無一害的營銷方式,一些不具備直播帶貨條件的品牌如果強行帶貨,則會帶來一些問題。
問題一
低價效應降低品牌力
直播帶貨建立了商品低價、高折扣的印象,幾乎每一個看直播的人都會衝著低價而來。
如果商品平時很少降價,直播時卻給出了較大的降價幅度,那麼就向市場傳遞了一個信號:其實你的商品只值這個「低價」。
一旦直播的商品給消費者留下了低價的印象,再想讓品牌定位、品牌水準上探,是很困難的。
再者,企業經營的目的一定是獲取利潤,如果降價的直播帶貨無法讓商品獲取利潤,還因為降價降低了品牌力,這種方式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問題二
誇張、誇大帶來「翻車」風險
直播是一個放大器,能讓商品迅速擴大曝光度,迅速實現大量銷售,也能讓商品的缺陷最大程度地暴露。
不少主播在直播時難免誇張、誇大產品的功效。
同時,不少播主在直播的時候沒做好「功課」,濫用故事和數據,讓消費者信以為真,隨後消費者發現商品與主播描述的相差甚遠,不免對品牌形成負面印象。
商品每一次與消費者接觸就是一次機會,好的接觸會讓消費者成為粉絲,而不好的接觸可能會讓消費者對品牌一生黑。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中顯示有,37.3%的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一些消費者認為「誇大其詞」、「假貨太多」、「魚龍混雜」、「貨不對板」等問題較為嚴重。
《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比如羅永浩直播帶貨信良記小龍蝦,化身吃播,但後續被不少網友曝出產品生產日期是去年6月份,產品包裝脹氣、漏氣等問題,這些問題因為羅永浩的光環而被過度放大,對品牌造成了不良影響。
問題三
大部分直播不能帶來品牌忠誠
直播能帶來品牌忠誠度嗎?其實真的很難。一個知名的品牌,即便不直播也能夠有穩定的消費者群。
反之,一個不知名的品牌,在直播間很多人衝著便宜消費的,一旦在直播後恢復了日常價,很可能不再有吸引力。
還有就是直播帶貨帶不來品牌忠誠度,帶來的是主播忠誠度,李佳琦、薇婭的帶貨能力強,除了價格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粉絲群體穩定、粉絲基數大。
問題四
無法解決持續性流量
一個不知名品牌,即便是邀請了頂級賣貨主播進行直播賣貨,主播在短短的15分鐘內賣力介紹產品,因此品牌大幅曝光,銷量大幅上漲,但是在直播過後呢?
消費者脫離了網紅的推銷,是否還有興趣再次購買這款產品?
如果產品本身質量、水準不行,沒有讓消費者滿意,即使一次直播賣出了可觀的銷售額,但是也難以持續經營下去。
而這次直播也成了產品「生涯」的唯一高光時刻了。
03
總結
最後,小編作為企業,應該清晰自身產品、品牌的定位,不要盲目跟風、隨大流。
線下企業紛紛下場進軍直播界,是現在的一大熱門趨勢。
但是,企業同時需要清楚自己的產品是否合適通過直播進行賣貨,還需要定位清晰自己究竟是直播帶貨和直播帶品牌。願所有企業都能吃到這塊「美味」的大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