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公
來源:健識局(jianshiju01)
全文1807字,閱讀需5分鐘
7月2日,內蒙古醫保局印發通知稱,自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由於原料上漲、生產線改造、藥品批文被收回等原因導致許多藥品停止生產。
《通知》顯示,德州德藥、齊魯製藥、山東魯抗、葵花葯業、神威藥業等20家藥品生產企業的40個重磅品種申請取消掛網,並遞交全國統一不供貨承諾函。
上述20家藥企向內蒙古醫保局承諾,申請退出入圍結果藥品在內蒙公布退出結果後,若在其他省市有供應,接受屆時列入不良記錄名單,並依照《內蒙古自治區藥械集中採購不良記錄管理辦法》進行處理。
這也就意味著,上述產品將陸續退出公立醫院市場。有分析人士指出,除藥品批文之外,這些產品若想還能在市場上生存下去,零售藥店是惟一的出路。
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醫藥產業的生產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不少品種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了產品倒掛的現象,導致生產企業被迫放棄市場。
業內普遍認為,今後藥企若想在市場上勝出,就必須在生產規模、產品質量、零售價格等多方面的綜合實力上具有絕對優勢,否則將會面臨淘汰的風險。
1
多種原因導致停產
40款重磅品種主動撤網
在此次申請取消掛網資格藥品列表中,德州德藥所生產的注射用長春西汀(10mg、20mg、30mg)的三個品種主動申請取消掛網資格。該藥物主要治療改善腦梗塞後遺症、腦出血後遺症、腦動脈硬化症等誘發的各種症狀。
米內網數據顯示,國產注射用長春西汀的生產批文共37個,2018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額超過42億元。不過,在國家衛健委2019年7月公布首批國家重點監控目錄,注射用長春西汀被納入,銷量也呈現下滑的態勢。
有分析人士指出,注射用長春西汀主動退出公立醫院市場,是重點監控政策發揮了作用,讓更多臨床療效不明顯的藥物限制使用,達到了優化患者用藥結構,遏制醫保費用不合理增長的初衷。
與此同時,健識局也注意到,葵花葯業的護肝片此次也主動退出了公立醫院市場。不過,作為全國知名的OTC品種,葵花護肝片的主要戰場在連鎖零售以及網上藥店。
截止目前,在各大醫藥電商網站上,健識局看到葵花護肝片均在正常銷售。京東健康所銷售的葵花護肝片(100片/瓶)的價格是28元,而阿里健康大藥房所銷售的葵花護肝片(200片/瓶)的價格是56.8元。
中康CMH的數據顯示,2017年肝治療用藥零售市場規模為27.7億元,葵花護肝片份額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約為10.1%。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葵花護肝片即使退出了公立醫院市場,對於其市場影響也十分有限。
除此之外,齊魯製藥、德州德藥的注射用順鉑,神威集團的血塞通滴丸、茵梔黃注射液以及山東魯抗的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等眾多曾經臨床大品種均主動選擇退出公立醫院市場。
業內普遍認為,今後藥品的營銷模式一個找準自身定位,具有臨床明顯療效的產品應進入醫院市場,而具有自我藥療屬性的產品應進入零售渠道,但僅靠傳統的帶金銷售生存的產品則會被直接淘汰。
2
收入大不如前
千萬代理商已邁入「寒冬期」
隨著帶量採購、一致性評價等政策的落地,藥企主動申請撤網的事件已屢見不鮮。
2020年6月,甘肅省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網發布撤網事宜,麝香活血化瘀膏、注射用肌苷、急支糖漿、複方卡託普利片等40個企業生產的68個藥品亦提交了撤廢申請。
2020年5月,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地奧製藥集團有限公司等25家藥品生產企業的66個品規,在山西藥械集中競價採購網申請撤銷直接掛網產品平臺掛網資格。
圖/ 視覺中國
事實上,在眾多品種退出公立醫院市場的背後,是大批代理商的退出。曾有代理商向健識局表示,帶量採購已將很多產品的零售價格壓低至1元/支(片),即使產品還有利潤,自己的收入也大不如前。
更為關鍵的是,藥品的零售價格無限被壓低之後,只會通過回扣做市場的產品就會無路可走,醫藥代表和代理商只能主動轉型。
博思雅管理諮詢CEO王穎表示,今後藥品銷售渠道不能自控的企業,成本不能滿足國家招投標價格要求的企業,註定將會被淘汰。
作為「帶量採購」元年,業內預估,2020將有大批代理商離場。這將徹底顛覆所有藥企的的營銷模式,兩票制、一致性評價、藥品集中採購等多項改革也將會順利實施。
在這次的行業洗牌之下,醫藥行業能夠給予醫藥代理商的生存空間逐漸縮小,越來越多的醫藥代理商開始「苟延殘喘地活著」,這預示著千萬醫藥代理商已邁入了「寒冬期」。
編:逗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