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 路志正
驚悉鄧老仙逝,心情無比沉痛!切膚之痛,難以言喻!
憶當年在鄧老等倡議下,杏林賢達齊聚廣州,談經論道,辦論壇、搞講座、收徒帶教,播撒中醫火種……戰非典、捍中醫、發聲明,薪火傳承,後繼有人,終成就了今日廣東省中醫藥事業之輝煌。憶兄長,懸壺濟世一生,活人無數,堪稱吾輩之楷模。幼承岐黃,鐵桿中醫,德藝雙馨,功彪千秋!
在業界同仁心目中,鄧老是「鐵桿中醫」「杏林翹楚」,更是捍衛、弘揚中醫的一面旗幟!斯人已逝,願我們秉承鄧老衣缽,戮力同心,為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在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徵程中譜寫新的篇章。」
國醫大師 張 磊
鄧老期頤又四齡,驚聞噩耗殞醫星。
神交已久同為志,青史名垂德永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 諸國本
漫天風雪三九時,萬裡悲歌悼吾師。
行醫直面蒼生難,衛道竟忘暮年遲。
堅守岐黃成鐵桿,不肯從屬振雄詞。
一身正氣凜然在,鐵濤奔騰鑄青史。
國醫大師朱良春學術繼承人 朱婉華
沉痛悼念最敬愛的大伯、首屆國醫大師鄧鐵濤先生!
我敬愛的大伯鄧鐵濤先生駕鶴西去,我相信他一定是到天國與我的父親、國醫大師朱良春,乾爹、國醫大師顏德馨,叔叔、國醫大師仼繼學,相聚暢敘去了!記得20年前,顏德馨老辦學習班,邀請鄧老、朱老同臺授課,我當跟班。顏老與我的父親為同鄉、同黨、同學,所以當我叫顏老乾爹時,鄧老笑說:「那您叫我什麼?」鄧老比朱老大一歲,我說:「我稱您大伯吧。」
2005年在鄧老、顏老、任老、朱老和廣東省中醫院呂玉波院長的鼎力支持下,在南通舉辦了「首屆著名中醫學家高層論壇」。此次會議被中醫界稱為「盛世盛舉」。2018年4月,鄧老在醫院療養,獲悉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論壇暨國醫大師朱良春學術思想研討會在深圳召開,特寫賀信以表祝賀。鄧老之恩德福惠醫界,砥礪後學。大德之人「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大醫精誠,仁心永恆。
重慶市中醫藥學會名譽會長 馬有度
我與鄧鐵濤老初次見面是在1979年,我們幾位晚輩向他請教,自然都尊稱「鄧老」,他說:「我不敢稱『老』,我只是『老中輕』。」他自稱是「老中醫中的年輕人」。時間過得真快,一晃眼幾十年過去了,當年的「老中輕」已到百歲高齡。我經常從電話中向鄧老請教,他仍然是當年「老中輕」的樣子,思路清晰,用語得當。特別是談到傳承中醫、發展中醫的話題,更是充滿精氣神。如今鄧老駕鶴西去,特賦詩一首,緬懷鄧老:「鄧老已乘黃鶴去,遍植杏林蔭後人。岐黃漫漫路難行,吾輩尚需緊跟進。」
全國名中醫 陳寶貴
2006年,中華中醫藥學會評選百名中醫藥傳承特殊貢獻獎時,其中年齡最大的是鄧鐵濤老,最小的是我。當時鄧老見到我年輕,他非常欣慰,語重心長地說:中醫後繼有人啊!並招呼我一起合影留念。今鄧老突然仙去,真是痛心疾首!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劉景源
鄧公鐵濤,譽滿杏林,桃李天下。內養浩然正氣,外練八段錦功,度百歲乃去,盡其天年,吾輩楷模。
今駕鶴西遊,往生極樂。悠悠我心,醫學衷中始不渝,鐵桿精神祭軒轅,岐黃醫術代代傳!
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 馬烈光
新年轉至方十日,煞氣驟降迫寒冬。
大醫仙逝萬民哀,天柱摧折橘井動。
愷悌為懷傳仁愛,恫瘝在抱惠眾生。
善佑後學存至道,性情耿介正清風。
百壽得自長生術,天年皆緣童子功。
慟哭故人乘鶴去,大德長留滿乾坤!
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原副院長 曹東義
鄧老駕鶴萬人念,國失大醫北風寒。 精忠報國勤獻策,救厄育人在一肩。 大師風範三境界,點亮智慧九重天。 復興中醫路漫漫,走向世界道路寬。
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糖尿病研究聯盟主任委員仝小林
沁園春.旗手
國醫威威,滾滾洪流,壯如鐵濤。處二十世紀,起伏跌宕,泰山北鬥,醫界英豪。五次疾書,錚錚鐵骨,捨我其誰抗鬼妖。待今日,看中西並重,願景迢迢。 千年國器瑰寶,使無數病患樂逍遙。始長桑扁鵲,華佗仲景,金元興盛,溫病嬌嬌。現代中醫,鄧公引領,萬裡徵程又起錨。駕鶴去,慶天堂聖手,大地悲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