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琪嘉:殺戮、奸屍、戀童癖與惡魔的救贖

2021-02-18 開森心理

 01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新郎、新娘及家人正在舉辦婚禮。婚禮現場有鋼琴師和牧師,一切都非常完美。但是這個時候來了一個人,在旁邊吹竹蕭,引起了新娘的注意。她出去一看,原來是黑社會老大比爾(她的情人)來找她了。新娘知道大事不好了。她對比爾說:「我懷孕了,是你的孩子。」話音未落,就被比爾一槍爆了頭。

這樣的開頭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個世界是沒有希望的,是沒有什麼道理可講的。但是,為什麼我們看電影時會覺得,在這種毀滅性的攻擊性中還有希望呢?也許是因為在新娘被「爆頭」之後,我們突然發現她竟然還活著。

這一場婚禮大殺戮發生在一個小鎮的教堂,一共死了七八個人,相當於滅門。這是一個大案子,由警長親自辦案。警長的兒子(一個小偵探)也在現場,這是暗喻在這個小鎮也講「裙帶關係」,警長的兒子就是警長塞到警察局的。

警長看著特別有派頭,打扮得特別光鮮,戴著墨鏡——在他的駕駛座前面,至少擺了四副不同顏色的墨鏡。警長來到現場,蹲在新娘面前,被爆了頭的新娘一口血痰吐到他的眼中。警長很鎮靜地用手把右眼的血痰抹去,然後告訴兒子說:「這個新娘還活著。」

比爾手下的幾個女人,非常嫉妒新娘,因為新娘是老大的女友,還懷了他的孩子。老大跟新娘翻臉以後,派她們在內的一群人到婚禮上把所有人都殺了,並且殘忍地折磨了被爆頭的新娘。但是,當知道新娘還活著的時候,比爾派艾爾去殺她。艾爾是嫉妒新娘的女人之一,她是獨眼龍。

在殺新娘之前,比爾突然改變了主意,說:「在她還活著、還可以跟我們鬥的時候,我們可以殺她;但是,我們不應在她昏迷的時候,像賊一樣去殺她。」電影從這時開始轉折。這也是昆汀的一個特點,他總是把事情推向某種極致,然後再回頭。

昆汀的電影雖然以「殺人嗜血」為標誌,但是也隱含其他原始的變態行徑,如奸屍、戀童癖等。

「奸屍」發生在女主角整整昏迷了四年期間。在這四年間,有不少男性花錢買通護理,與昏迷的女主角發生了關係,這其實相當於「奸屍」(這個情節似乎也在揭發醫院的黑幕)。

由美國華裔演員劉玉玲扮演的玉蓮是東京的黑幫頭目。早年她目睹了自己的父母被殺死,所以為了報仇雪恨,她11歲的時候扮成女童找到患有「戀童癖」的仇人鈴木。最後玉蓮終於把鈴木殺死了。這個情節則對「戀童癖」給予了直接體現。

 02 

在《殺死比爾》第一部中,我們發現裡面充斥著太多的殺戮,以及戀童、奸屍等特別原始的變態衝動。除了這些,你也會發現「盜亦有道」,而比爾就是「盜亦有道」的黑幫老大。

《殺死比爾》第一部結尾部分,女主角找到了東京的黑社會老大玉蓮,準備復仇。這時,昆汀開始把女主角推向極致。玉蓮的手下騎著摩託車回來了,女主角一個人大戰幾百個人。當殺死這幾百個人後,她再與玉蓮交鋒。女主角被玉蓮的劍砍中兩處:一處在後背,一處在側面。玉蓮很輕蔑地對她說:「你一個白種金髮女郎,不配像武士那樣揮劍。不過,我現在可以讓你像一個武士那樣死去。」

沒想到,女主角居然重傷玉蓮。玉蓮在死之前,深深地向女主角鞠了一躬說:「我剛才看輕你了,我向你道歉。」這時,女主角明白她將要殺死對方了,所以兩眼含著淚說:「我接受你的道歉。」然後,女主角像東方武士那樣一劍揮下去,只見一束烏黑的長髮飄落,玉蓮被劍砍死。但是,昆汀並沒有直接描述玉蓮被砍死的畫面,而是把鏡頭推向非常美的東方式雪夜裡。在靜美迷人、無聲飄落著雪花的雪色中,昆汀完成了這一經典場景的塑造。

一般來說,我們歌頌愛情或弘揚道德,總是把它們往好的方向推。但是,越往好的方向推就越會讓我們心生厭倦。因為如果它們太好了,我們反而覺得太假,這也許是源於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惡和不滿。而另類的電影常常是把它們往惡的方面推,往無望無助的方向推。當推到極致的時候,浪子回頭,突然發生轉變。

比如,日本和中國臺灣的很多動作電影都是這樣的。再比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一個人壞到極點,有一天突然變好了,你就會覺得,連他這樣壞的人都能變好,這個世界還是有希望的。

 03 

在精神分析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假設是:如果讓天使活在一群惡魔當中,能活下來嗎?天使是活不下來的,因為有那麼多惡魔,但只有一個天使,惡魔是不可能被天使感動的;但是,如果讓一個惡魔活在一群天使當中,這個惡魔就有可能變成天使。這是人類心理的某種機制。

一個孩子,如果很小的時候沒有被很好地照顧,那麼他(她)內心就會充滿憤怒。一般來說,如果父母能夠接得住,即在孩子的攻擊中活下來,他(她)就會慢慢地變得比較平和;如果父母接不住,他(她)就會變得特別糟糕,最後甚至會變成惡魔。對於孩子來說,變成「惡魔」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周圍的人都很討厭他(她),他(她)自己很難活下來。

但是,為什麼遭到父母虐待的孩子,卻會說我的爸爸媽媽是多麼多麼好呢?這樣的孩子為什麼容易變成「惡魔」呢?因為在他(她)的內心體驗中,如果自己變成了「惡魔」,那麼父母就是「天使」了,就不會虐待他(她)了。當這樣的孩子不斷地營造「周圍的人都是天使,只有我是惡魔」這樣的內心世界時,現實生活中的他真的會變成「惡魔」。

昆汀喜歡把角色先往「惡魔」的方向推,讓這個人殺人無數、壞到極點,由此把毀滅性渲染到極致。到達極致後,昆汀就會突然點亮一束光線,讓你感覺到在毀滅性裡好像有某種道義、希望和邏輯存在。這樣一來,你就會從整體性的視角看待這部電影,把電影的方方面面有邏輯地聯繫在一起。

本文節選自張海音、施琪嘉、李孟潮等老師所著《觀影療心:10位心理學家的電影療愈課》,點擊書名可在開森書店小程序購買(7折包郵)。

武俠、動作、戰爭等以殺戮為主題的電影總是受歡迎,你覺得這背後的深層心理動因是什麼?歡迎留言互動,8月13日前點讚最多的留言作者(不能低於50個),我們將贈送《觀影療心》1本。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高清版《殺死比爾》。

相關焦點

  • 姦殺三人還剝皮奸屍 惡魔"國際散打冠軍"被判死刑
    姦殺三人還剝皮奸屍 惡魔"國際散打冠軍"被判死刑2000年10月10日,王鵬竄至柳州市,用真名假地址登記住進城西飯店,當晚以嫖宿為由將廖女騙至客房,乘廖不備將其扼死後進行奸屍,並劫走廖隨身帶的尋呼機一臺。2000年12月13日,王鵬同樣以嫖宿為藉口,將賣淫女韋某騙至柳州市西環大酒店,將其扼死,爾後以極其殘忍的手段對韋的屍體進行殘害(剝皮),並進行奸屍,還劫走韋攜帶的銀行卡一張。王鵬在短短幾年間姦殺3人,手段殘忍至極。
  • 《霓虹惡魔》奸奸屍吃吃人,奮鬥婊魂斷明星夢
    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導演的電影,之前只看過一部《末路狂奔》,很喜歡那種暴力、粗口和性的狂奔,還真有點昆汀的影子,而這部《霓虹惡魔》又是這麼迷人的時尚圈超模辣妹們互撕題材
  • 再牛的肖申克,也無法救贖惡魔的靈魂
    這讓我想起了一部講述拯救罪犯靈魂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由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擔綱主演,90 年代上映、豆瓣評分達 9.7 分。肖申克關押的都是重犯,且大部分是殺人犯,他們尚且有靈魂可以改造和救贖。但是我們知道,許某某沒有靈魂,他無法得到救贖,即使是在當時的肖申克也不能。
  • 《疾速特攻》:規則造就的殺戮惡魔
    但是,《疾速特工》的故事裡,約翰·威克卻迷失了自我,沉迷在無窮無盡的殺戮之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誰都不是誰的誰。相對於其他個體而言,個體都是自由的。約翰·威克在人情債的逼迫下,選擇了殺戮相對無辜人的性命,從而造成了更多的殺戮。如果說是規則使約翰·威克走向了殺戮,那麼後來發生的事情卻證明了約翰·威克並非是個循規蹈矩的人,而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
  • 《殺戮天使》殺戮的天使,兩個靈魂的相互救贖
    扎克因為童年陰影,他只有殺人的想法,這種想法是純粹的毫無隱藏的,這也說明了劇名「殺戮天使」。 在扎克和瑞吉兒兩人的層層經歷後,扎克不再是單純的想殺人,而是為了瑞吉兒而殺人,為了保護她而殺人,瑞吉兒也把扎克立為自己的神,去幫助他想要了解他。到最後,瑞吉兒中彈倒地,扎克說如果瑞吉兒不能出去,他出去又有什麼意義。
  • 聽了兩年殺戮暴行故事,他從優等生變成了納粹惡魔
    二或許一個人不可能如此接近這麼多的殺戮暴行,而完全不受影響。《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安迪·杜弗倫,曾受託給他選了幾支有市場潛力的股票,他靠這些過著悠閒平靜的日子。邪惡與黑暗侵蝕到他們的精神世界,唯有殺戮才能獲得安寧。
  • 聖母·惡魔·救贖----淺析電影《聖殤》
    可聖母懷裡的,是耶穌,亦或是惡魔呢?觀眾們的倫理道德意識裡,李應該是個不折不扣的惡魔,他從弄殘第一個負債人,剝光其妻子並羞辱她時,他就一直面無表情。面對負債人的血漿和痛苦的狂叫,他仍面不改色。「你是用金錢試探人性的惡魔。」負債人之一的妻子對他叫道。他暴戾殘忍,在他身上,幾乎難找一絲人性。
  • 《殺死伊芙 第三季》惡魔的惻隱
    這個時候兩條路擺在她的面前,繼續殺戮,成為守門人;放棄殺戮,被殺死。即便內心多麼多麼想成為利物浦舞池中自由的,沒有煩惱的普通人,但是面對十二門徒派來傳話的殺手,即使有過猶豫,卻也本能的將她推下站臺。那一刻,她的內心的放鬆的,不再糾結於選擇,或者說應該成為誰,她就是薇拉內爾,她也是奧克薩娜,她是殺手,是情人,是惡魔,也是自己的救贖。
  • 《頭痛欲裂》當豆瓣網友開始同情戀童癖
    但他卻是一個可怕的戀童癖。他推掉女同事的邀請說去見朋友,推掉朋友的邀請說去見女友,實際上是回家看兒童節目、拍照、撫慰自己。導演在此給觀眾提出了一個問題:除了自殺和成為傷害兒童的惡魔,戀童癖還有別的出路嗎?
  • 《頭痛欲裂》戀童癖的自我閹割
    我想,我們是時候來探討一下「戀童癖」這個群體本身。,描述戀童癖心理狀態的德國電影。難道就沒有救贖自我的方法嗎他告訴小馬,戀童癖和同性戀、雙性戀一樣,是一種性取向。這種取向大多在人們青春期的時候定型,之後就會伴隨這個人一生,無從治起。
  • 電影 | 《霓虹惡魔》口味有點重,點開需謹慎
    | START |公眾號:【資源share君】作為一個專注分享資源的號我也知道你是個愛分享的人快分享文章到朋友圈吧愛你喲「願你每一天的成長都有我們相伴直到最後你變成了自己最嚮往的模樣」麻豆圈的生活《霓虹惡魔
  • 《頭痛欲裂》讓人頭痛欲裂的戀童癖
    早些年有想過寫一個關於戀童癖人群這方面的小說,旨在通過幾個不同的極端事件來討論這一行為到底在道德和人道上如何合理存在。不過種種原因把這個題材耽擱了,剛巧今天發現了此片,那我想隨便聊一下。首先,我們到底為什麼會排斥這種情感?我想先不太恰當和嚴謹地列舉一些「非主流」的情感。比如說,同性戀、戀物癖,甚至我認為也包括戀足癖什麼的等等。
  • 《盜賊之海》北傳說中的頜骨的路攻略 惡魔殺戮之渴解謎位置介紹
    導 讀 盜賊之海北傳說中的頜骨的路在哪,這也是一款十分火爆的遊戲,那麼遊戲中惡魔殺戮之渴北傳說中的頜骨的路又在哪呢
  • 《頭痛欲裂》:我們究竟該用什麼目光看待戀童癖
    而對於天生戀童的這些人,無疑是生來就被判了死刑——他們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淪為惡魔,一條自我解脫。我們常常認為,戀童癖都該下地獄。因為我們都不戀童,我們能左右自己。可這些人呢?他們無法左右自己,明明知道自己的行為相當噁心,可就是無法控制地注視孩子。可性侵幼童犯呢?
  • 文明不是人類的救贖——《天生殺人狂》
    這是一部徹頭徹尾反對文明,嘲弄文明的影片,它讓殺戮成了狂歡、讓殺戮成了本能、讓殺戮激發了你從前不願意面對的身體裡的惡魔。你開始懷疑,是你的道德觀錯了,還是導演瘋了,他到底想通過這部電影表達什麼呢? 面對電影呈現出的暴力,大多數觀眾感到酣暢淋漓的同時,也認識到了殺戮與攻擊是我們內在的原始衝動。
  • 戀童癖的「墮落史」
    戀童癖與兒童色情儘管戀童癖早就遠離了古希臘時的寬容年代,並且被法律嚴加管控,但並沒有形成像今天這樣強大的輿論壓力,聲討戀童者輿論壓力的形成是近二十年的事。1990年,美國最高法院在「奧斯本訴俄亥俄州」一案中,判定俄亥俄州法律處罰持有兒童色情圖片者不違反言論自由,理由之一也是有相當證據和先例顯示許多戀童癖者利用兒童色情圖片引誘其他兒童進行性行為。矛盾的戀童癖者當戀童癖和兒童色情糾結在一起被公眾視為洪水猛獸,戀童癖者也深陷輿論漩渦。
  • 想讓戀童癖和同性戀一樣合法化!!!
    不僅拿國內外的名人來為戀童癖洗白,更甚至還拿古代留下來的資料來當論證,證明其在古代就是公開的、正常的、合法化的,而他們雖然打的旗號是為了讓大家了解什麼是戀童癖,以及戀童癖是否危害社會,但其實質則是為了為戀童癖開脫和抹掉一些戀童癖罪犯犯罪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和形象,從而達到讓戀童癖者和同性戀一樣與異性戀、雙性戀同樣公開的、正常的、合法化的生活。
  • 殺人、奸屍、與屍體同睡!人性到底能扭曲到什麼程度?
    潘光旦譯註靄理士《性心理學》一書,轉引了中國古籍記載的奸屍案例:有貪財掘墓臨時起意的盜賊,醉心女色藏屍密室的官長,家貧無妻而發冢負屍的樵夫,發掘諸陵後姦污皇后之屍者等。中國古代明令嚴禁奸屍行為,明、清時規定「奸屍者死」。
  • 正太控,戀童癖的擋箭牌?
    事實上,男孩也是兒童性侵犯的受害者,且是戀童癖們偏愛的主要目標。此次網紅許豪傑發布的圖片視頻,主角多是10歲以下的小男孩。本文就有關戀童癖的歷史、定義、判定標準、和正太的區別以及對戀童癖的治療等內容進行介紹。希望大家對戀童癖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保護可能受到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