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註定要被藏入史冊。
好不容易,咱們都熬過去了,終於迎來了2021年,也終於可以緩一口氣,迎接新的一年。
可是萬萬沒想到,在元旦這個家人團聚的日子,卻發生了一起悲劇——
曾主演《巴啦啦小魔仙》中美琪的扮演者孫僑潞去世了,年僅25歲。
孫僑潞(左)
孫僑潞這個名字或許我們很陌生,但是美琪相信很多人知道,畢竟在很多90後的記憶裡,《巴啦啦小魔仙》可是風靡了許久。
小時候,時常也有人去模仿小魔仙「變身」的搞笑場景。
昔日童星突然離世,難免讓人覺得唏噓不已。一時間,關於孫僑潞的死因也眾說紛紜,說得最多的就是酗酒猝死。
1月2日下午,孫僑潞媽媽髮長文證實女兒猝死的消息。
短短500字,字裡行間卻讓人莫名心疼。
當媽後,我真的看不得這種新聞。
咱們做父母的最怕啥呢?不就是害怕失去孩子嗎?
失去孩子真的猶如晴天霹靂。
不敢想像孫僑潞媽媽有多難受,只希望她能多注意身體。
每當我看到這種新聞的時候,不僅僅是去感嘆生命的短暫,而是要去看到事件背後更多的東西,希望能給我的育兒之路多一點警示。
所以,當我開始去了解孫僑潞的時候,我發現,這個孩子真的太不容易了!
很多人不知道,孫僑潞原名叫孫圳。
1995年6月,因為出生在深圳,所以父母給她取名叫孫圳。
從小時候開始,孫僑潞就被父母塑造成多才多藝的「別人家的孩子」。而小小年紀的她也是十分有天賦。
5歲的孫僑潞第一次登臺表演,絲毫沒有怯場,10歲的她還獲得「東方少年」形象大使稱號。
後來,父母也有意讓她走向熒幕,於是孫僑潞開始參與廣告的拍攝,還成為了 「甜心蜜兒」童裝代言人。
為了讓女兒有更多上電視的機會,父母還找了算命大師,給她改了個名。
於是「孫僑潞」誕生了。
有時候,有些事情就是那麼奇妙和邪乎。
改名後,孫僑潞就接到了《巴啦啦小魔仙》的臺本,而她也因此紅了起來。
隔年,孫僑潞還被選為電影《雜技小精靈》女主角桃子。
雜技小精靈演員劇照
在演藝路上,孫僑潞可謂是蒸蒸日上,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她的童年卻沒有那麼幸運。
最近,曾是孫僑潞的初中同學兼鄰居的網友就通過網絡談了一些關於她的童年。
在他的描述中,我們才知道孫僑潞讀書時在班裡並不受歡迎,甚至遭受排擠,還因為參演《巴啦啦小魔仙》被同學嘲笑。
不管是學校的活動還是小區的活動,孫僑潞媽媽都不放過任何一個讓她登臺的機會。
在學校,她忍受著同學排擠的苦楚,回到家,還要應付媽媽帶來的壓力。
時常在這種環境中生存,真的會讓人透不過氣。
但是孫僑潞卻默默扛了下來,小小身軀竟有如此大的能量。
2014年,孫僑潞離開北京隻身一人去紐約學習導演專業。而在異國他鄉的日子裡,她的壓力終究是繃不住了。
在這時,她患上了抑鬱症,變得越來自卑,長時間失眠,只能靠藥物讓自己睡覺。
還曾因為吃安眠藥而被搶救過兩次。
成年的孫僑潞忍受不了精神的折磨,終於對媽媽做出了反抗,她跑去紋身了。
因為她說,過多的紋身是上不了熒幕的,她不想進演藝圈,為了徹底斷絕自己的演藝生涯,她做出了這個選擇。
在社交平臺上,她曾這樣說過自己:25年來,在人生裡沒有特別多快樂的事情。也希望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還好,後來媽媽也理解了她,尊重她的一切選擇,所以從國外回來的孫僑潞也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近年來,關於抑鬱症這個話題真的有太多太多的新聞了。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截至目前,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
精神疾病更多的是一個無形的較量,在這個艱辛的過程中,也希望家長們能更多的關心自己的孩子,少一點質疑,多一點陪伴。
孫僑潞去世後,網絡有一些傳言,說她是因為被「灌酒」而導致的猝死。
網友說:
「我朋友的朋友,把孫僑潞給喝死了 。」「把她喝死的那人我見過,喝酒不要命的。」
雖然不知道這個聊天記錄的真實性,但是這個傳言並非空穴來風。
因為在跨年夜,孫僑潞的最後一條朋友圈,就是定位在杭州的一個酒吧。
並且當天她的朋友圈文案這樣寫到:「太開心了!新年第一天,兩點我還沒倒下。」
具備醫學常識的都知道,大量的過度飲酒真的可能會導致猝死。
如果真的是被「朋友」勸酒而導致了悲劇的發生,那真的太可惜了。
所以,我想提醒一下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不要忘了讓他們謹慎交友。
孩子身邊的「毒朋友」比孩子沒朋友更讓人可怕。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在衢州某小學,多名同班同學玩「真心話大冒險」的打賭遊戲。
女生玲玲與潔潔(均為化名)賭輸了,男生陳某多次語言刺激她們倆「去跳河」。
甚至對她們說道:「有本事你們就去跳,我會幫你們報警的」。
在眾人的起鬨之下,兩位女孩不得不走向村子邊的河流,手牽手兌點賭約,從河邊跳下後便被湍急的河流衝走了。
最終,潔潔被救活,而年僅12歲的玲玲卻溺水而亡。
後來,衢州市衢江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由男生陳某的父母賠償玲玲死亡損失47081.9元,其他四位同學的父母各賠償18832.7元,並各自承擔5000元至2000元不等的精神撫慰金。
而陳某的父母,不但沒有絲毫的懺悔和哀悼,竟然還不服裁決,提出上訴。最終,衢州市中級法院已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諾大的世界,我們無法奢望每個孩子都是善良的。
為人父母,我們除了教給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外,還要告訴他們:心有柔情可以,但也要有一身盔甲,一定要遠離那些「毒朋友」。
父母也一定要學會與孩子交心,多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能主動分享他的社交圈,這樣能更好的引導孩子謹慎交友。
說回孫僑潞吧。
孫僑潞雖然只有25歲,但是她的人生閱歷或許比很多人都要豐富。
她進演藝圈,出國留學,回國創業,開過美甲店,賣過服裝,做過電商。
所以很多時候,我看孫僑潞的視頻感覺到了她的成熟。
了解孫僑潞後,我發現她是一個十分善良,十分孝順的小女孩。
她喜歡拍視頻分享自己的日常,偶爾還會把自己當做反面教材勸誡年輕人不要隨便去紋身等等,還會告訴那些像她一樣的抑鬱症患者要樂觀堅強。
賺錢後,也會給媽媽買車,和媽媽的相處也是十分融洽。
但是,我發現,在她的日常中,似乎缺少了爸爸的身影。
而網絡上關於孫僑潞爸爸的信息也幾乎沒有。
在我看來,教育不是母親或父親單方面的責任,教育是需要父母共同承擔的,誰也不能被替代。
在孩子的教育中,無論什麼原因,父母任何一方都不該缺席。
教育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只有父母的共同培育下,孩子才能有一個更美好更健康的成長環境。
最後,願孫僑潞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