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並不是「魏蜀吳」三國?劉備的國名不叫蜀!其國號被誤解千年
此外,在這片大地上,也曾發生過扭轉天下局勢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更奠定了未來曹、孫、劉三家的局勢,魏、蜀、吳三國在這樣的基礎上紛紛建立起來。在人印象中,劉備自稱帝以後,便將其國家稱作蜀國。而未來其每每出徵時,劉備掌旗兵舉著的,定然是那面繡有蜀字的大旗。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歷史上,劉備國家的國號其實並不是蜀,而是貨真價實的「漢」!
-
劉備伐吳怎麼失敗的,劉備伐吳被火燒連營
但是剩下的兩股勢力,荊州勢力和益州勢力都是希望打的,所以說劉備伐吳是別無選擇,也不完全是為了關羽報仇,否則劉備為什關羽剛死的時候不報仇,非要過一兩年才肯出兵,可見這次伐吳是劉備集團政治上的需要。,只有打下荊州,哪怕只是打下其中的一部分,回到之前三方割據的局面也要好過現在這樣的景象。
-
諸葛亮文武雙全,精於內政又懂軍事,為何不自己創業卻輔佐劉備呢
除去諸葛亮的忠義,光看諸葛亮的才能,也能發現諸葛亮是中國歷史少有的文武雙全的丞相,諸葛亮曾經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管仲治國有方,但在軍事上能力弱了一些,樂毅打仗不錯,但是不懂治國,實際上,諸葛亮的才能已經超過他曾經的偶像管仲和樂毅。
-
三國中的完美名將,沒有缺點,魏、蜀、吳各有一位
三國英雄人物眾多,名將輩出,在魏、蜀、吳三大集團,各有一位智勇雙全,堪稱全最完美的名將,幾乎沒有任何缺點,完美無瑕,他們分別是誰呢?
-
關羽的「蕩寇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於是,劉備又與孫權大將周瑜夾攻曹仁,命關羽絕北道。後來,劉備又向南攻取荊州南部四郡(長沙、零陵、武陵、桂陽)。在劉備獲得立足之地的背景下,關羽被拜為元勳,受封襄陽太守、蕩寇將軍。由此,就蕩寇將軍來說,成為劉備冊封給關羽的第一個武將官職。那麼,問題來了,關羽的「蕩寇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首先,蕩寇將軍,武將官名。東漢末年設立,為雜號將軍,統兵出徵。
-
三國裡文武雙全的八個人,第一名多數人不承認,劉備墊底
第八 劉備文採一般,少有大志,武力上只見一次呂布對戰劉關張,可見也是一般。第七 陸遜謀略雖深,然武力較弱,所以排名較後。第六 鄧艾將才有勇有謀,家境貧寒,喜好學習,蜀國因其出奇計而奪之。第五 郝昭最為被低估的人物,魏之良將,為人雄壯,被司馬懿重用,陳倉以三千兵擋孔明三十萬大軍二十餘日,亮不能拔,隨退。可見其膽略智謀與孔明幾何?第四 張遼三國魏名將,隨曹軍徵討,戰功累累,善出奇謀,大敗孫權十萬軍於逍遙津,差點活捉孫權。第三 姜維武力已達一流水平,文方面更是師從諸葛亮,可稱文武全才。第二 周瑜文採風流,武藝非凡,可稱文武雙全。
-
劉備伐吳,為啥不帶馬超趙雲魏延等大將?其實這不怪劉備
後是劉備因孫權聯合東吳發動了夷陵之戰。劉備伐吳夷陵之戰成為了蜀國衰敗的關鍵戰役,在這場戰役中趙雲馬超等大將沒有跟隨劉備一起伐吳。這場戰役的結局大家也都知曉,劉備中了陸遜的計謀被火燒連營,損失慘重。兵敗而歸的劉備接連受到打擊,最後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後逝去。蜀國至此徹底失去了和魏國爭奪天下的機會。
-
劉備「左將軍」名號始末——先主官職變化小考
--《後漢書-百官志》此時也是劉備正式拋棄東漢官職,以流浪諸侯、客將身份參與中原群雄混戰的開始。自此(191)至建安元年(196)劉備受封鎮東將軍的五年間,劉備所受官職,皆為偽職;不受官方認可,無法律效力。
-
以當時的外交和軍事條件來說,劉備伐吳完全不具備徹底勝利的可能
就當時的外交和軍事條件來說,劉備伐吳完全不具備徹底勝利的可能。這並不是說劉備不能取得一定的軍事勝利然後勝利凱旋,而是說劉備完全不具備滅吳的可能。按照很多人所想像的、劉備伐吳成功就要滅吳的情況,劉備必須要在夷陵之戰中給予吳軍主力殲滅性打擊,然後才有可能繼續前進。
-
劉備手下五虎上將,誰的年齡最小,誰活得最久,誰的官職最大?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來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關羽,為五虎上將之首,後世成為武聖。而他不僅文武雙全,更是以忠義聞名天下。先有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為尋找劉備,後也有水淹七軍活捉于禁為爭天下,但是由於自己恃才傲物,驕傲自滿,最終讓自己失去應有的理智,讓呂蒙白衣渡江奪取荊州,自己也敗走麥城,身首異處。
-
曹操的兒子,孫權的兒子,劉備的兒子,誰的兒子最厲害?
來源:江湖/編輯:古風江湖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經過連年的徵戰,終於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在三國的三位諸侯中,實力最強的當屬曹操,佔據了天下大半的江山,剩餘的孫權和劉備兩人實力卻相差不大。曹衝,曹衝是三國時期著名的神童,從小天賦異稟,聰明過人,相信很多人小學的時候都學過曹衝稱象的故事。曹衝雖然聰明,可惜年紀輕輕就夭折了,實在可惜。
-
趙云為什麼反對劉備伐吳?
我曾經想過用很多詞來形容趙雲,但最終只化為了兩個字,完美!——趙春陽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七月,劉備自領漢中王之際,關羽舉兵北伐襄樊。八月,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十月,曹操考慮遷都以避關羽鋒芒,但司馬懿等人建議曹操聯合孫權共治劉備,曹操採納。孫權為奪荊州,偽降曹操,遣呂蒙白衣渡江,襲取江陵,南郡守將糜芳、士仁投降。
-
劉備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將他4個兒子名字連起來讀,你就明白了
東漢後,好不容易形成的大一統再度覆滅,天下有識之士,或者王朝後代,都有心爭一爭,於是就出現了「三國」這麼一個分裂時期,就出現了「魏蜀吳
-
三國陣亡時官職最高的名將:關羽僅排第四,第一讓人意外
那麼在三國亂戰之中陣亡時,官職最高的名將是哪位呢?top 6 徵西大將軍魏延魏延陣亡時,官職徵西將軍,因資深顧為徵西大將軍,屬於重號將軍。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
-
作為劉備心腹趙雲的官職為什麼比降將馬超低那麼多?
,而馬超是後來投降劉備的,以資歷來說,趙雲要遠遠高於馬超,但趙雲和馬超同為劉備的重要將領,為什麼官職比馬超低那麼多呢?——《三國志》注引《雲別傳》這絕對是對趙雲的信任,這件事比較重要,劉備委託趙雲,可見對趙雲的重用。一般人,誰能敢管劉備的內事?劉備也不會隨便安排一個人去管內事。劉備稱帝後,只封了趙云為翊軍將軍,官職不是太高,趙雲之所以官職低,除了出身平民之外,主要是劉備讓趙雲掌管內事和禁軍,沒必要封那麼高的官職。
-
蜀漢「四徵將軍」,為何唯獨沒有徵東將軍?原因一點就透!
在漢末三國時期,武將的官職大致為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四將軍→四徵將軍→四鎮將軍→四安將軍→四平將軍→雜號將軍→偏將軍。也即在魏蜀吳三國中,大將軍(大司馬)是武將的最高官職了,至於偏將軍,則可以稱之為武將的入門官職。當然,在二者之間,還存在較多的官職。
-
劉備和孫尚香夫妻3年為啥不生孩子?原因卻只有諸葛亮和劉備知道
要說小編心中最喜歡的橋段就是周瑜那「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計謀,貌美年輕的孫尚香被當成了政治婚姻的犧牲品嫁給時年已經48歲的劉備,可以說是白菜被豬拱了也不為過,可這也是許多人最關心的問題,這白菜到底有沒有讓拱,因為他們倆結婚三年,居然沒生孩子?是劉備年老身體不行還是其他原因?
-
劉備的第一位軍師,曾向劉備力薦諸葛亮,委身曹魏後默默無聞
「徐庶走馬薦諸葛」是《三國演義》裡一段精彩的章節,徐庶這個人我們知道他是劉備的第一位軍師。劉備在得到徐庶之前基本沒打過幾場像樣的仗,尤其在和曹操交手的時候更是接連慘敗。徐庶在新野輔助劉備期間幫助劉備打了幾場漂亮的仗,劉備對其也是言聽計從。
-
劉備麾下五員虎將,生前縱橫天下無可匹敵,其中四人死後封神
除了呂布之外三國歷史時期還有很多驍勇善戰的猛將名聞天下,最為人們熟知的莫過於曹操麾下五子良將以及劉備手下五員虎將。相比較人才濟濟的曹魏集團來說,劉備手底下的文臣數量顯得捉襟見肘,但是在頂尖武將方面卻絲毫不遜色,原因就在於他麾下的這五員虎將。這五個人生前縱橫天下無可匹敵,其中四人更是被死後封神,你知道都有誰嗎?
-
劉備伐吳失去了十位大將,若他們在諸葛亮北伐必勝,第一讓人心痛
今天筆者要介紹的,就是劉備在伐吳之戰中損失的十位大將。新三國劉備率軍伐吳劇照第十位:傅彤傅彤,在正史中名為傅肜(róng),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南陽義陽(今湖北棗陽)人。傅彤是劉備的心腹大將,擔任劉備的中軍護衛,夷陵之戰時負責劉備的警衛工作。劉備被陸遜夜襲火燒連營時,傅彤為保護劉備率軍斷後,死戰吳軍,精疲力竭,力戰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