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後,好不容易形成的大一統再度覆滅,天下有識之士,或者王朝後代,都有心爭一爭,於是就出現了「三國」這麼一個分裂時期,就出現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現象。
其中劉備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劉備也是東漢末年的梟雄之一,關於他個人形象方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評說,但最終多認為比起孫權的自負,劉備更謙虛一點;比起曹操的剛愎,劉備更謹慎一點。所以劉備還被認為是三人之中,對於權勢最不執著,野心也不算大的人。
但是你多看幾遍《三國志》或是《三國演義》,就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野心小的君王,劉備的野心也大得很,大到你將他兒子名字連起來讀,就感覺是昭然若揭,恍然大悟。
劉備一生共有4子,其中三位都是庶子,還要一名養子。養子名叫劉封,最初只是羅侯寇氏之子,但是因為那個時候劉備沒有兒子,就收養了他,一直跟隨劉備四處徵戰。公元211年才二十多歲的他就已經武力值爆表,跟諸葛亮他們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此後從公元218年開始到220年屢立戰功。
不過他最終不是死於戰場,而是死於劉備之手。在之前的戰事中,劉封與孟達不和,並且一意孤行,諸葛亮覺得劉備駕馭不住這麼剛烈的人,就勸他將劉封殺了,於是劉封就被劉備要求自殺了。
劉備庶長子叫劉禪,是妾室甘夫人所出,從小就被寄予厚望,公元219年他被立為王太子,劉邦稱帝後他又是皇太子,是妥妥的繼承人,劉備為了他是煞費苦心,每天督促他學習抄寫,還讓諸葛亮和伊籍親自輔導他,並且讓劉禪從小習武,預備將他培養成文武雙全的後代。
公元223年,劉備去世之後,他自然而然就成為了新一任的帝王,僅僅17歲的他處理政務並不怎麼樣,相較於其他君王來說,簡直是有點蠢笨,但好在還有一個諸葛亮,但234年諸葛亮逝世,他也不得不自己扛起肩上的擔子。不過劉禪並不是什麼帝王之才,公元263年魏朝大舉伐蜀,蜀不敵漢,劉禪立馬決定投降,於是舉國覆滅。劉禪的另一個名字,就是「劉阿鬥」,沒錯,就是那個「扶不起來的阿鬥」。但他得以安度餘生,果然是「傻人有傻福」。
劉備三兒子叫劉永,劉備稱帝後封他為魯王,後來劉阿鬥又封他做甘陵王,他也沒有什麼太多奪位的心思,在自己的封國過得挺好,但是因為和宦官黃皓交惡,劉阿鬥被他進了不少讒言,與劉永漸漸疏遠,兩人一輩子都沒有見上幾回。然後還有四兒子劉理,劉備封他為梁王,劉阿鬥封他為安平王,公元244年去世。
所以劉備兒子的名連起來讀就是「封禪永理」,這麼一看很多人不解其意,但其實「封禪」的意思是古代的大型祭祀,而且是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才會舉行的祭祀;而「永理」就是字面意思——永遠治理。合起來理解就是希望劉氏一族能永遠治理這太平盛世,可見其內心的野望,但是沒有顯露出來罷了,無怪乎別人叫他「劉綠茶」。
不過遺憾的是,雖然劉備有這野心,但是又遇上曹操孫權,幾人多年爭鬥不休,沒個上下,而自己的兒子們又都是爛泥朽木,這辛辛苦苦坐下來的江山,既沒有能大一統,也沒有能太平,還終究是沒有能夠持續到永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