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將他4個兒子名字連起來讀,你就明白了

2020-12-28 網易

2020-12-23 18:56:37 來源: 天涯看點歷史S

舉報

  東漢後,好不容易形成的大一統再度覆滅,天下有識之士,或者王朝後代,都有心爭一爭,於是就出現了「三國」這麼一個分裂時期,就出現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現象。

  

  其中劉備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劉備也是東漢末年的梟雄之一,關於他個人形象方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評說,但最終多認為比起孫權的自負,劉備更謙虛一點;比起曹操的剛愎,劉備更謹慎一點。所以劉備還被認為是三人之中,對於權勢最不執著,野心也不算大的人。

  但是你多看幾遍《三國志》或是《三國演義》,就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野心小的君王,劉備的野心也大得很,大到你將他兒子名字連起來讀,就感覺是昭然若揭,恍然大悟。

  

  劉備一生共有4子,其中三位都是庶子,還要一名養子。養子名叫劉封,最初只是羅侯寇氏之子,但是因為那個時候劉備沒有兒子,就收養了他,一直跟隨劉備四處徵戰。公元211年才二十多歲的他就已經武力值爆表,跟諸葛亮他們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此後從公元218年開始到220年屢立戰功。

  不過他最終不是死於戰場,而是死於劉備之手。在之前的戰事中,劉封與孟達不和,並且一意孤行,諸葛亮覺得劉備駕馭不住這麼剛烈的人,就勸他將劉封殺了,於是劉封就被劉備要求自殺了。

  

  劉備庶長子叫劉禪,是妾室甘夫人所出,從小就被寄予厚望,公元219年他被立為王太子,劉邦稱帝後他又是皇太子,是妥妥的繼承人,劉備為了他是煞費苦心,每天督促他學習抄寫,還讓諸葛亮和伊籍親自輔導他,並且讓劉禪從小習武,預備將他培養成文武雙全的後代。

  公元223年,劉備去世之後,他自然而然就成為了新一任的帝王,僅僅17歲的他處理政務並不怎麼樣,相較於其他君王來說,簡直是有點蠢笨,但好在還有一個諸葛亮,但234年諸葛亮逝世,他也不得不自己扛起肩上的擔子。不過劉禪並不是什麼帝王之才,公元263年魏朝大舉伐蜀,蜀不敵漢,劉禪立馬決定投降,於是舉國覆滅。劉禪的另一個名字,就是「劉阿鬥」,沒錯,就是那個「扶不起來的阿鬥」。但他得以安度餘生,果然是「傻人有傻福」。

  

  劉備三兒子叫劉永,劉備稱帝後封他為魯王,後來劉阿鬥又封他做甘陵王,他也沒有什麼太多奪位的心思,在自己的封國過得挺好,但是因為和宦官黃皓交惡,劉阿鬥被他進了不少讒言,與劉永漸漸疏遠,兩人一輩子都沒有見上幾回。然後還有四兒子劉理,劉備封他為梁王,劉阿鬥封他為安平王,公元244年去世。

  所以劉備兒子的名連起來讀就是「封禪永理」,這麼一看很多人不解其意,但其實「封禪」的意思是古代的大型祭祀,而且是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才會舉行的祭祀;而「永理」就是字面意思——永遠治理。合起來理解就是希望劉氏一族能永遠治理這太平盛世,可見其內心的野望,但是沒有顯露出來罷了,無怪乎別人叫他「劉綠茶」。

  

  
不過遺憾的是,雖然劉備有這野心,但是又遇上曹操孫權,幾人多年爭鬥不休,沒個上下,而自己的兒子們又都是爛泥朽木,這辛辛苦苦坐下來的江山,既沒有能大一統,也沒有能太平,還終究是沒有能夠持續到永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劉備的野心有多大?把他4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念,你就全明白了
    有人說劉備才算是三國裡面最忠心於東漢的一個人物,從一開始就計劃著在群雄並起的時代裡尋找一個自己能夠依靠並且可以興復大漢的人,又有人認為劉備就是一個十足的偽君子,表面上看起來十分的忠厚和講道義,但是內心卻盤算著怎麼依靠別人來實現自己的目的,其實劉備在一些時候就已經透露過自己意在天下的想法,比如自己子嗣的名字中就暗藏了很多他的野心
  • 劉備野心有多大?將他4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讀,就明白了
    而得益於史書的描寫以及後世之中《三國演義》的廣為流傳,在評價劉備時後人也多是以其為人謙和、禮賢下士、知人善用、忠於漢室作為評語。 但事實上,我們在肯定劉備的諸多優點的同時,卻更要看到的是身為一代梟雄,他同樣也有著如同曹操一般的野心,而這一點上從他四個兒子的名字之中,便可以窺見一斑。
  • 劉備的野心究竟有多大?將他4個兒子名字連起來念一遍,就清楚了
    01俗話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隨著天下的四分五裂,每個人都想著能夠一統天下,足登九鼎,但最後卻只剩下三人,這三人大家也都熟悉,分別是「曹操,孫權,劉備」。劉備可以算是一個十足的草根選手,最初的「草鞋銷售總監」到最後的蜀漢「皇帝」,在一個亂世中,沒有龐大家族扶持,依靠自己的一身能力,這中間的辛酸可想而知。雖然他的前半生平凡至極,但他的野心卻一直存在,如果說他野心不大的話,就不可能有後來的三國鼎立時代了。02劉備的野心在哪裡可以看出是最大的一個呢?
  • 劉備的野心多大?把他4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念,你就明白了
    他是一個在仁義盛名下,心機歹毒的人,比如呂布對劉備一向敬重,還曾救過劉備的急,甚至二人曾以兄弟相稱。但在呂布被曹操抓住時,劉備非但不出言相救,反而建議曹操殺了他。 劉備在《三國志》裡其實評價還是挺高的:「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
  • 劉備野心到底有多大?後人將他四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發現了秘密
    說道劉備這個人大家肯定會想起三國、皇叔、勤奮、仁義這些字眼。的確,出身貧寒的劉備並沒有因為身上所謂皇族血脈的而有優勢,早年的他因為貧寒導致雙親去世,自己只能靠編草鞋過生活,二十幾歲的人還沒有妻子兒女,在旁人眼裡就是一個窮困潦倒的鄉下人。但因為有夢想,同時也有平臺,他很快就通過鎮壓黃巾軍得到了入仕的資格。
  • 劉備想讓諸葛亮繼位?將他4個兒子名字連起來念,你就明白了
    如果大家把劉備四個兒子名字連起來讀一讀,就知道劉備的內心真實想法了。劉備這四個兒子的名字分別是:劉封、劉禪、劉永和劉理。劉禪大家都熟悉,被世人嘲諷為「扶不起的阿鬥。」可以說,劉備和蜀國,最大的恩人就是諸葛亮,沒有諸葛亮就不會有後面飛黃騰達的劉備和三足鼎立的蜀國。因此劉備對 諸葛亮非常的感激,他曾經這樣評價諸葛亮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 劉備野心有多大?把他4個兒子名字連起來,你會發現他最深的秘密
    剖析歷史,劉備是一名非常有野心的君主,他的秘密就深深埋藏在他4個兒子的名字裡。劉備才能初現在將近2000年前的公元161年,劉備降生在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因其父親早年撒手人寰,他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以編制草鞋、草蓆等手工製品為生。劉備作為漢朝皇帝漢景帝之子劉勝的後裔,他的皇室家族血脈為他在亂世中創造了崛起的良機。
  • 劉備想讓諸葛亮繼位?把劉備4兒子名字連起來念,才知野心有多大
    在諸葛亮眼中,劉備本人有三個優點,即: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前兩條我們都可以理解,那麼什麼是「總攬英雄」呢?常言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英雄更是不可能輕易被人「總攬」,要做到總攬英雄,起碼自己比這些英雄還要英雄。可見劉備未必那麼不堪。其實我們也可以從他的4個兒子的名字來看:名字連起來,就暴露了劉備的野心。
  • 李淵起兵全靠兒子嗎?將他的四子名字連起來就知道其中秘密
    李淵是盛唐的建立者,他自太原起兵攻陷長安,一舉奪取天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唐朝。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皇帝卻被自己的兒子唐太宗黑得一無是處,甚至將太原起兵的功勞都記在唐太宗的頭上。然而無論李世民怎樣黑自己的父親,李淵依然是一個雄才偉略的開國之君,他是太原起兵的真正主謀,而且為了這一天他甚至已經蓄謀已久。
  • 梁山上最諷刺的4個綽號,名字連起來讀,才明白施耐庵的潛臺詞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宋江,宋江的綽號叫做「呼保義」,「呼保義」是個什麼傢伙呢?聽起來大家都不明白它的意思,遠沒有「黑旋風」、「活閻王」這些綽號來的直接痛快。 作為一個江湖好漢,宋江以一個宦官的名字作為自己的綽號,這本身就是一種諷刺了;再加上他後面做了「反賊」,卻名叫「保義」,保全忠義,足以看出其中的自相矛盾和反諷。呼保義宋江連起來讀,似乎也暗含了宋江雖然做了反賊,卻始終不渝地想著歸順朝廷的想法,所以很多人都說宋江是個骨子裡的投降派。所以施耐庵把宋江這個主角寫的很讓人討厭。
  • 日本國歌僅二十八個字,翻譯成中文後,才明白日本天皇的野心有多大
    文/日本國歌僅二十八個字,翻譯成中文後,才明白日本天皇的野心有多大 所謂國歌,是表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精神的歌曲,代表的是人民的心聲,代表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鬥志、戰鬥歷程及宏偉目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的縮影。
  • 日本國歌只有28字,翻譯成中文後,才知道日本野心到底多大
    日本國歌只有28字,翻譯成中文後,才知道日本野心到底多大我們都知道,國歌是一個國家對外的形象所在,也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它體現著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導向,甚至是這個民族的歷史進程。以我們的中國為例,每次當國歌響起時,每個人聽到後都會非常的振奮人心。
  • 劉備的兒子為何不如曹操的兒子
    要論「官二代」,曹操和劉備的兒子是標準的「官二代」。劉備的親兒子有三個,大兒子劉禪,二兒子劉永,三兒子劉理,都不怎麼成器。最有名的當屬扶不起的阿鬥——劉禪,投降曹魏,被曹操的後人所俘,葬送了父親一手打造的蜀漢江山,「樂不思蜀」地甘做囚徒。
  • 劉備的兒子為什麼不如曹操的兒子?
    劉備的親兒子有三個,大兒子劉禪,二兒子劉永,三兒子劉理,都不怎麼成器。最有名的當屬扶不起的阿鬥——劉禪,投降曹魏,被曹操的後人所俘,葬送了父親一手打造的蜀漢江山,「樂不思蜀」地甘做囚徒。曹操的女人比較多,所以兒子生下一大堆,據說有二十五位。
  • 劉備的兒子為何不如曹操的兒子?
    劉備的親兒子有三個,大兒子劉禪,二兒子劉永,三兒子劉理,都不怎麼成器。最有名的當屬扶不起的阿鬥——劉禪,投降曹魏,被曹操的後人所俘,葬送了父親一手打造的蜀漢江山,「樂不思蜀」地甘做囚徒。曹操的女人比較多,所以兒子生下一大堆,據說有二十五位。撿骨幹的兩位來說。
  • 掃地僧到底是誰?把蕭遠山和慕容博的名字連起來讀一下,你就懂了
    掃地僧到底是誰?
  • 劉備養子百戰百勝,諸葛亮為何力諫劉備將其殺死?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難得的人才,在建安二十四年後連犯大錯,最終惹怒劉備。不過,劉備雖然氣惱,卻並未對養子劉封下殺心。沒想到,諸葛亮卻站了出來,說了一番話,力勸劉備將劉封殺死。正是在諸葛亮這番說辭下,劉備下了狠心,流著淚將劉封給斬首了。  那麼,劉封到底犯下了什麼大錯?諸葛亮為何又要堅持將劉封殺死呢?  一、認養劉封的前因後果。
  • 劉備死前留下一條錦囊妙計,即使諸葛亮有野心也翻不了天
    《孫子兵法》中的名言發生了作用:「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狂怒中的劉備被東吳陸遜抓住破綻,再度遭遇慘敗。 年邁的劉備再也承受不了這接二連三的打擊,身染重病,百般調治不見好轉,眼看到了油盡燈枯之時。而此時他的兒子劉禪,還是個16歲的懵懂少年。為了讓劉禪順利繼位,保住劉家蜀漢江山,劉備必須在死前對後事做出安排。
  • 劉備去世前,將兵權交給了李嚴,他為何不交給諸葛亮?
    都知道劉備臨死前向諸葛亮託孤,假惺惺地告訴諸葛亮,要是覺得劉禪成才那就輔佐他,要是覺得劉禪不成才,你也可以取而代之。然後馬上讓劉禪認諸葛亮做相父,交代劉禪要像對待親生父親一樣對待諸葛亮。諸葛亮被感動得五體投地,立即表示自己會為蜀漢奉獻一生。劉備聽後點點頭,然後把兵權交給李嚴。
  • 劉備明明有四個兒子,卻為何選擇扶不起的阿鬥做皇帝?
    但劉備有一個獨特的優勢,那就是會識人、會用人。因此招納到了諸如諸葛亮、龐統等這樣的當世名士。可令人不解的是,劉備明明有四個兒子,自己看人又這麼準,為何偏偏看重「扶不起的阿鬥」繼位為皇帝?劉備除了我們熟知的劉封、劉禪之外,還有劉理、劉永兩個兒子。當然,劉封是劉備收養的義子,在當時,義子和親兒子是同樣對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