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想讓諸葛亮繼位?將他4個兒子名字連起來念,你就明白了

2021-02-07 高中歷史知識點

大家都知道,劉備一生顛沛流離,好不容易做了三年皇帝,結果夷陵大敗後病死白帝城。長久以來,很多人對劉備白帝城託孤產生疑問,既然劉備知道劉禪不堪大用,為何不把皇位直接給諸葛亮?

這是一種想當然的說法,封建社會是家天下,即便諸葛亮能力超強,劉備也不可能把皇位讓給他。這點從白帝城託孤,劉備試探諸葛亮這件事上就已經體現出來。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諸葛亮真的可以「自取」?想多了。如果大家把劉備四個兒子名字連起來讀一讀,就知道劉備的內心真實想法了。劉備這四個兒子的名字分別是:劉封、劉禪、劉永和劉理。劉禪大家都熟悉,被世人嘲諷為「扶不起的阿鬥。」

可以說,劉備和蜀國,最大的恩人就是諸葛亮,沒有諸葛亮就不會有後面飛黃騰達的劉備和三足鼎立的蜀國。因此劉備對 諸葛亮非常的感激,他曾經這樣評價諸葛亮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依賴就好比魚兒對水的依賴。如果魚兒離開了水,就沒辦法呼吸,劉備離開了諸葛亮,就沒辦法建立起蜀漢。

因此在劉備去世的時候他將整個蜀國都託付給了諸葛亮,並且在臨死前拉著諸葛亮的手對他說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那麼劉備真的想把自己的皇位讓給諸葛亮嗎?我們首先來看一看諸葛亮的反應是什麼呢?

「」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

如果把他的4個孩子的名字連在一起,就是「封禪永理」。那麼「封禪永理」是什麼意思呢?「封禪」是古代天子一種非常高規格的禮儀,是天子在建立了偉大的功勳之後,向上天匯報自己的功績的行為。

在劉備之前,除了上古的天子之外,只有秦始皇和漢武帝兩個人做過這件事,另外霍去病作為大將軍曾經在北伐的時候代替漢武帝封狼居胥,所以劉備的理想是成為像秦始皇、漢武帝那樣的人啊!而「永理」又是什麼呢?「永」就是永遠的意思,也可以說是千秋萬代的意思,「理」可以解釋為打理、從事。

那麼四個字可以連通起來認為是「我的後代世世代代都要進行封禪」,由此可見劉備的內心並不願意把皇位讓給諸葛亮,反而希望自己的後代能夠建立像秦始皇一樣偉大的功勳,可見劉備野心之大。但是白帝城中,人之將死,諸葛亮有勢大,他說一句場面話「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有何不可呢?畢竟諸葛亮後來是真的有取而代之的能力的,如果諸葛亮真的走到了那一步,起碼還會記得自己今天的恩德,留劉禪等人一條生路,與此同時也可以敲打敲打諸葛亮,如果他現在就表現出想「取而代之」的心思,劉備估計也會毫不手軟的殺了他。這就是帝王心術吧!

猜你還想看:

關羽大戰馬超如果無人阻止誰會取勝?這種結局最有可能

如果再給諸葛亮二十年的光陰,蜀國可以滅掉曹魏嗎?

諸葛亮命令弓箭手射死張郃,立馬頓悟:真的是殺錯了

相關焦點

  • 劉備想讓諸葛亮繼位?把劉備4兒子名字連起來念,才知野心有多大
    劉備是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國人物,尤其是在《三國演義》的描寫下,更是把劉皇叔的形象寫得栩栩如生。不過,可能也有很多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會比較討厭劉備,因為他看起來一點兒也沒有亂世英雄的「範兒」,在《三國演義》的白帝城託孤時他甚至想把皇位傳給諸葛亮。那麼,事實是這樣的嗎?
  • 劉備的野心有多大?把他4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念,你就全明白了
    有人說劉備才算是三國裡面最忠心於東漢的一個人物,從一開始就計劃著在群雄並起的時代裡尋找一個自己能夠依靠並且可以興復大漢的人,又有人認為劉備就是一個十足的偽君子,表面上看起來十分的忠厚和講道義,但是內心卻盤算著怎麼依靠別人來實現自己的目的,其實劉備在一些時候就已經透露過自己意在天下的想法,比如自己子嗣的名字中就暗藏了很多他的野心
  • 劉備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將他4個兒子名字連起來讀,你就明白了
    所以劉備還被認為是三人之中,對於權勢最不執著,野心也不算大的人。  但是你多看幾遍《三國志》或是《三國演義》,就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野心小的君王,劉備的野心也大得很,大到你將他兒子名字連起來讀,就感覺是昭然若揭,恍然大悟。
  • 劉備野心有多大?把他4個兒子名字連起來,你會發現他最深的秘密
    剖析歷史,劉備是一名非常有野心的君主,他的秘密就深深埋藏在他4個兒子的名字裡。劉備才能初現在將近2000年前的公元161年,劉備降生在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因其父親早年撒手人寰,他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以編制草鞋、草蓆等手工製品為生。劉備作為漢朝皇帝漢景帝之子劉勝的後裔,他的皇室家族血脈為他在亂世中創造了崛起的良機。
  • 劉備的野心多大?把他4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念,你就明白了
    他是一個在仁義盛名下,心機歹毒的人,比如呂布對劉備一向敬重,還曾救過劉備的急,甚至二人曾以兄弟相稱。但在呂布被曹操抓住時,劉備非但不出言相救,反而建議曹操殺了他。 劉備在《三國志》裡其實評價還是挺高的:「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
  • 劉備野心有多大?將他4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讀,就明白了
    而得益於史書的描寫以及後世之中《三國演義》的廣為流傳,在評價劉備時後人也多是以其為人謙和、禮賢下士、知人善用、忠於漢室作為評語。 但事實上,我們在肯定劉備的諸多優點的同時,卻更要看到的是身為一代梟雄,他同樣也有著如同曹操一般的野心,而這一點上從他四個兒子的名字之中,便可以窺見一斑。
  • 劉備的野心究竟有多大?將他4個兒子名字連起來念一遍,就清楚了
    眾所周知,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劉備沒有什麼名氣,兵少將寡,只是他善於吹捧、拉扯關係,見人便稱:「我是中山靖王之後」。除了這些基本的事跡之外,他還有另外一件事情,讓人一看便知他的野心,他的四個兒子取名:劉封、劉禪、劉永、劉理。劉封在三國中還是名氣十足的,劉備還在非常弱小的時候他便選擇了加入,立下的戰功數不勝數,剛好劉備時處中年之際,又無子嗣,便認他為義子。
  • 劉備野心到底有多大?後人將他四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發現了秘密
    後來天下大亂,他帶著兩兄弟在亂世中創業,經歷無數的艱難險阻和生命的考驗,最後空手建立了蜀漢帝國,完成了從屌絲到人生巔峰的逆襲。這這輩子靠的也是「忠於漢室」「仁義」這些人設。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他非常有野心,後人更是從他四個兒子的名字中解開了這個秘密,到底是什麼呢?
  • 劉備看似將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李嚴、趙雲,實則並非如此!
    劉備將諸葛亮叫到床前,對著諸葛亮說道:「先生的才能要比曹丕強上數十倍,安邦定國少不了你。今日,我便將我這個不成器的兒子劉禪託付給先生,倘若先生覺得劉禪是一個可造之材,那麼便勞煩先生輔助謀取天下;倘若先生覺得劉禪乃是一個廢人,先生大可廢了劉禪,另尋他人。」隨後劉備將劉禪叫了進來,讓他稱諸葛亮為相父,並且讓他給諸葛亮磕了三個響頭。
  • 劉備養子百戰百勝,諸葛亮為何力諫劉備將其殺死?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難得的人才,在建安二十四年後連犯大錯,最終惹怒劉備。不過,劉備雖然氣惱,卻並未對養子劉封下殺心。沒想到,諸葛亮卻站了出來,說了一番話,力勸劉備將劉封殺死。正是在諸葛亮這番說辭下,劉備下了狠心,流著淚將劉封給斬首了。  那麼,劉封到底犯下了什麼大錯?諸葛亮為何又要堅持將劉封殺死呢?  一、認養劉封的前因後果。
  • 劉備白帝城託孤,在囑託諸葛亮後,為何最後要將兒子託付給趙雲?
    在這裡,劉備身體生了重病,他自知生命垂危,便將手下重臣招到白帝城,安排後事。這次對後事的安排,是關係到蜀漢政權生死存亡的問題。因此,劉備做了細緻的安排。他先將江山和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又說出讓諸葛亮自取的話,最後又讓兒子向諸葛亮跪拜,最終讓諸葛亮當眾表達了忠心。在託孤諸葛亮之後,劉備又向眾官強調了諸葛亮的權威。在此之後,劉備還專門向趙雲囑咐了一番。
  • 劉備臨死前,為什麼將內外軍事大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
    蜀漢雖然是三國時期最為弱小的勢力,但受《三國演義》影響,人們對於蜀漢英雄人物更具好感,尤其是劉備與諸葛亮君臣之間的故事,早已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在許多人看來,諸葛亮對於劉備絕對忠誠,而劉備對於諸葛亮絕對信任,可為何劉備臨死前要將兵權交給李嚴而非諸葛亮呢?
  • 劉備與諸葛亮,哪個水平更高?
    那是劉邦的曾孫,漢武帝的弟弟劉勝,距劉備近400年了,不說劉備沒見過,恐怕連家譜是否弄錯也不得而知。那時文字傳播水平極低(劉勝之時,紙還沒發明呢。劉備時代造紙術已誕生,但遠未普及),檔案不全,加上王莽篡政,戰亂頻繁,你拿什麼記載來證明400年前的祖宗?再說西漢易為東漢,就連正宗復漢的光武帝劉秀都已與原來的皇室血脈相去甚遠,比劉秀還晚200年的劉備再正宗又能正宗到哪裡去?
  • 諸葛亮兒子、張飛兒子、關羽兒子、劉備兒子,簡直天壤之別!
    但是劉備命好籠絡了一大批當時的頂尖人才,臥龍鳳雛、五虎上將都是曹操、孫權等人垂涎三尺夢寐以求的寶貴人力資源。劉關張、趙雲但是劉備辛辛苦苦建立的蜀國由於之前沒有做好足夠的人才儲備,蜀國最先沒落。許多朋友可能要問,五虎將和諸葛亮的後人難道都不堪大用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這些頂級人才的後人到底有多少本事。
  • 劉備帳下的第一謀士,連諸葛亮都自愧不如!
    大家之所以這樣認為,只因為《三國演義》太過於家喻戶曉,以至於諸葛亮就像神一樣的存在。可蠻荒君要告訴大家:小說總歸是小說,不是真實的歷史,劉備手下能稱得上第一謀士的只有他:法正,法孝直。《三國志》作者陳壽說他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就連諸葛亮也嘆服法正的智慧謀略。我們都知道,劉備當年為報關羽被殺之仇率軍伐吳,被陸遜一把火燒了個精光,從此蜀國開始走起了下坡路。
  • 諸葛亮的知己,早就看透了劉備,不願出山,諸葛亮到死才明白!
    他是諸葛亮的知己,早就看透了劉備,不願出山,諸葛亮到死才明白!
  •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劉備賜死兒子劉封?他的真實目的到底是啥?
    但是,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對劉封越來越疏遠,不但僅給了他一個不太高的副將軍之職,而且還將劉封趕出權力中樞,讓他來到偏遠的上庸,抵禦曹操。劉備和諸葛亮都清楚,劉封根本不可能是曹操的對手,這麼做只不過是要將劉封趕出朝堂罷了。劉封之所以得到這種「待遇」,一切的根源都在他是劉備義子這個特殊的身份。
  • 劉備去世前,將兵權交給了李嚴,他為何不交給諸葛亮?
    都知道劉備臨死前向諸葛亮託孤,假惺惺地告訴諸葛亮,要是覺得劉禪成才那就輔佐他,要是覺得劉禪不成才,你也可以取而代之。然後馬上讓劉禪認諸葛亮做相父,交代劉禪要像對待親生父親一樣對待諸葛亮。諸葛亮被感動得五體投地,立即表示自己會為蜀漢奉獻一生。劉備聽後點點頭,然後把兵權交給李嚴。
  • 劉備一生有4位夫人,甘夫人和他共患難,阿鬥的生母
    三國時期劉備一共有四個老婆。但是他的兒子,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劉禪,也許是劉備對自己的兒子沒有嚴加管教吧,自從劉備死後。他的兒子劉禪根本沒有精心經營好這個蜀國,整天只顧吃喝玩樂,還寵信宦官黃皓,雖然有相父諸葛亮的輔佐,但是諸葛亮死後不久,蜀國就迎來了滅頂之災,公元263年,曹魏大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死了諸葛瞻父子,蜀漢直接就滅亡了。
  • 劉備臨終前說的3句話,趙雲沒明白,諸葛亮聽後竟被嚇出一身冷汗
    老虎雖然惡毒但是它卻不吃自己的兒子,每個人都有自己在乎的那個人,無論他貧窮或是富有無恥或是等等。你有過這種感受嗎?縱觀歷史,歷史上有很多類似的故事,他們願意為他人付出哪怕是自己的一切。比如說高漸離的故事。在比如說荊軻的故事。在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說的劉備與他兒子阿鬥之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