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劉備一生顛沛流離,好不容易做了三年皇帝,結果夷陵大敗後病死白帝城。長久以來,很多人對劉備白帝城託孤產生疑問,既然劉備知道劉禪不堪大用,為何不把皇位直接給諸葛亮?
這是一種想當然的說法,封建社會是家天下,即便諸葛亮能力超強,劉備也不可能把皇位讓給他。這點從白帝城託孤,劉備試探諸葛亮這件事上就已經體現出來。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諸葛亮真的可以「自取」?想多了。如果大家把劉備四個兒子名字連起來讀一讀,就知道劉備的內心真實想法了。劉備這四個兒子的名字分別是:劉封、劉禪、劉永和劉理。劉禪大家都熟悉,被世人嘲諷為「扶不起的阿鬥。」
可以說,劉備和蜀國,最大的恩人就是諸葛亮,沒有諸葛亮就不會有後面飛黃騰達的劉備和三足鼎立的蜀國。因此劉備對 諸葛亮非常的感激,他曾經這樣評價諸葛亮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依賴就好比魚兒對水的依賴。如果魚兒離開了水,就沒辦法呼吸,劉備離開了諸葛亮,就沒辦法建立起蜀漢。
因此在劉備去世的時候他將整個蜀國都託付給了諸葛亮,並且在臨死前拉著諸葛亮的手對他說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那麼劉備真的想把自己的皇位讓給諸葛亮嗎?我們首先來看一看諸葛亮的反應是什麼呢?
「」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
如果把他的4個孩子的名字連在一起,就是「封禪永理」。那麼「封禪永理」是什麼意思呢?「封禪」是古代天子一種非常高規格的禮儀,是天子在建立了偉大的功勳之後,向上天匯報自己的功績的行為。
在劉備之前,除了上古的天子之外,只有秦始皇和漢武帝兩個人做過這件事,另外霍去病作為大將軍曾經在北伐的時候代替漢武帝封狼居胥,所以劉備的理想是成為像秦始皇、漢武帝那樣的人啊!而「永理」又是什麼呢?「永」就是永遠的意思,也可以說是千秋萬代的意思,「理」可以解釋為打理、從事。
那麼四個字可以連通起來認為是「我的後代世世代代都要進行封禪」,由此可見劉備的內心並不願意把皇位讓給諸葛亮,反而希望自己的後代能夠建立像秦始皇一樣偉大的功勳,可見劉備野心之大。但是白帝城中,人之將死,諸葛亮有勢大,他說一句場面話「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有何不可呢?畢竟諸葛亮後來是真的有取而代之的能力的,如果諸葛亮真的走到了那一步,起碼還會記得自己今天的恩德,留劉禪等人一條生路,與此同時也可以敲打敲打諸葛亮,如果他現在就表現出想「取而代之」的心思,劉備估計也會毫不手軟的殺了他。這就是帝王心術吧!
猜你還想看:
關羽大戰馬超如果無人阻止誰會取勝?這種結局最有可能
如果再給諸葛亮二十年的光陰,蜀國可以滅掉曹魏嗎?
諸葛亮命令弓箭手射死張郃,立馬頓悟:真的是殺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