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劉備賜死兒子劉封?他的真實目的到底是啥?

2021-02-16 歷史大觀園

《三國演義》將關羽之死的一個重要原因歸罪於劉封,劉備殺劉封純粹是為關羽報仇,而沒有其他目的。這一點羅貫中是做了點手腳的。關羽之死,確實和劉封有一定的關係,但並不能完全怪罪於劉封身上。關羽攻打襄陽時,的確曾派人命劉封、 孟達出兵相助,但二人以 「 山郡初附, 未可動搖」 為理由,沒有出兵。後來關羽兵敗後,劉備責怪劉封「 不救羽」 ,但一開始並沒有打算殺掉劉封。是諸葛亮力勸劉備殺掉劉封,劉備這才被劉備賜死的。

諸葛亮與劉封有仇嗎?一定要置劉封於死地?其實諸葛亮與劉封往日無冤,近日無讎。諸葛亮之所以這麼做,其實是另有原因。

劉封本名寇封,生得器宇軒昂,氣力過人,深得劉備的喜愛。劉封跟隨劉備後,雖然才能一般,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也算是跟隨劉備南徵北戰,立過不少戰功。但是,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對劉封越來越疏遠,不但僅給了他一個不太高的副將軍之職,而且還將劉封趕出權力中樞,讓他來到偏遠的上庸,抵禦曹操。劉備和諸葛亮都清楚,劉封根本不可能是曹操的對手,這麼做只不過是要將劉封趕出朝堂罷了。劉封之所以得到這種「待遇」,一切的根源都在他是劉備義子這個特殊的身份。

中國古代為宗法社會,子嗣問題非常重要。在漢末群雄割據,軍閥混戰的年代裡,各路軍閥常年混戰,隨時都有可能領盒飯。所以儘早確定可靠的繼承者,穩定本集團內部軍心、消除可能發生的權力交接隱患,有著重要的作用。

劉備並不是一個喜歡收乾兒子的人。史載:"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也就是說,劉備在收劉封當乾兒子的時候,自己並沒有親兒子。

劉備是在建安六年認劉封為義子的,而劉備的親兒子劉禪生於建安十七年,在這十一年中,劉封一直是劉備的唯一合法繼承人,地位特別特殊。

劉備收劉封為養子11年後,又生下了劉禪, 兩人誰才是劉備的真正接班人呢?當然是劉禪。中國古代是典型的 「倫理政治」 型文化,其依託的社會結構是以 「 血緣紐帶維繫著的宗法制度」,這個制度的核心就是嫡長子繼承制。在繼承制度上,「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庶以貴不以長」。因此劉備當上漢中王時, 就毫無懸念地立劉禪為太子。

作為劉封集團中資歷最老、最受信任的大將,關羽是反對劉備認劉封為義子的。那麼諸葛亮是什麼態度呢?史書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但我們可以通過分析,走進諸葛亮的內心,看看他在這件事上,到底是什麼態度。

諸葛亮是個傳統的儒家,這沒有疑義。但諸葛亮在治理國家時,採用的不完全是儒家的仁義治國那一套,而是加雜了許多法家的手段。體現在用人上,諸葛亮用的是忠於漢室、廉潔奉公的「 貞亮死節之臣」 。而那些對劉備集團有二心的,則處理起來毫不手軟。對待劉封,諸葛亮同樣如此。

劉封本人也許對形勢的認識並沒有那麼清楚,或者這個一武之夫根本沒有想過自已已經不自覺的被圈入了宗法制權力爭鬥的中心。事實上,劉備派他駐守上庸,是對他的一種變相保護。

劉禪被立為漢中王太子後,怎樣安置劉封,劉備徵求過關羽的意見。關羽回信建議將劉封安排在遠離政治中心的地方,避免他與劉禪之間可能產生的矛盾。這備也採納了關羽的建議。劉封如果能看清楚自己現在所處的境地,與孟達精誠合作,為劉備守好東大門,恐怕也可以得到一個不錯的結局。

後來的事實證明,劉封還是太嫩了。他先是在上庸欺凌孟達,導致與孟達的關係弄得很僵;後來又在關羽需要他的時候鬧情緒(劉封不聽關羽調遣,應該與當初關羽反對劉備收他當乾兒子有關),導致關羽敗亡,孟達降魏,可以說在上庸將劉備給他的一手牌打得稀巴爛。

即便如此,劉備一開始也沒打算殺掉劉封。是諸葛亮一手導演了劉封之死。諸葛亮的動機是什麼呢?

首先,諸葛亮要劉備殺劉封,是在總結了歷史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作出的抉擇。

僅就三國時期而言,因立嗣誘發的悲劇就屢見不鮮。袁紹死前立幼子 袁尚為繼承人,導致長子袁譚與袁尚同室操戈,結果一同被曹操殲滅。劉表廢長立幼,也重蹈袁紹覆轍,荊州落入他人之手。曹操也曾為立嗣之事猶豫不決,但看到袁紹和劉表兩家的教訓,最終還是立長子曹丕為繼承人,保證了身後政權的穩定。後來的孫權,也同樣在晚年為立嗣遲疑不決,最後立年僅八歲的幼子孫亮為太子,可以說間接導致了吳國的衰亡。

諸葛亮雖然沒有看到孫權家的結局,但 袁紹、 劉表的教訓就在不遠,不了不在繼承人問題上摔跤,殺掉劉封無疑是一勞永逸的辦法。這不是仁慈不仁慈的事,而是為了江山永固而做出的政治決擇。生為政治家的諸葛亮,在做這種選擇的時候,必定是眼都不帶眨的。

《三國志》記載:「封既至(成都),先主責封之侵凌(孟)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所謂「因此除之」,就是藉機除之,因而無論是不救關羽,還是侵凌孟達都只是藉口,劉封之死的真正原因被諸葛亮一語道破,即所謂「易世之後終難制御」。

還有一個原因,出自諸葛亮的私心。

《三國演義》中,劉備對諸葛亮似乎言聽計從,關羽、張飛對諸葛亮也是畢恭畢敬,其實這只是小說家言。實際上,在劉備在世的時候,蜀漢最高決策集團,是劉備、關羽、張飛、法正等幾個人,諸葛亮的地位遠遠不如以上這幾位。

我們從劉備當上漢中王后,對手下的封賞就可以看出來誰才是核心人物。關羽、張飛一個總領荊州,一個虎踞西川,大權在握;諸葛亮當時的職務是「軍師將軍」,這只是個臨時性的雜號將軍。

諸葛亮是個有理想的人,要想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就必須擠進蜀漢的權力核心。要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利用關羽和劉封間的矛盾,附合關羽將劉封外放的建議,轉嫁危機給關羽,避免與關羽對抗,這是第一步。再尋找機會除掉劉封,摘除日後一大心病。這是第二步。

劉封被殺的原因絕不是沒有救援關羽。諸葛亮總結關羽敗亡的原因時,把關羽平日「剛而自矜"放在第一位,也就是關羽之死是咎由自取,怪不得他人。

但是,在劉備面前,諸葛亮可不是這麼說的。在劉備追查責任時,諸葛亮先是挑動劉備找劉封問罪,然後又獻計將劉封孟達分開,再一一除去。可以說,在劉封之死中,諸葛亮可謂處心積慮。

劉封"有武藝,氣力過人",加上他特殊的地位,因此《三國志》中才會說:"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這也是諸葛亮不擇手段要除去劉封的真實目的。

諸葛亮是賢相不假,但他畢竟是封建時代的政治家,如果為了維護王朝利益、確保自己的政治路線能夠貫徹實施,犧牲一兩個劉封又算得了什麼?

如果劉封真的是因為關羽的事被殺,那麼諸葛亮後來原諒孟達就顯得不合情理。諸葛亮南徵南中回來後,李鴻告訴諸葛亮,孟達不相信孔明會做出"誅達妻子"的事情,諸葛亮聽了十分高興,還寫了好幾封信給孟達,希望與孟達冰釋前嫌,邀請孟達重回蜀國陣營。要知道孟達可是在上庸力勸劉封不要發兵的元兇,諸葛亮都可以不念舊惡而願意重新接納;而拒絕與孟達一起降曹的劉封,卻要被諸葛亮置於死地,諸葛亮殺劉封的用意,難道真的是因為不肯配合關羽發兵攻打襄陽嗎?

正史上劉封是在關羽進攻襄陽、 樊城時,沒有發兵相助;而絕非《三國演義》上說的關羽被圍麥城,劉封見死不救。這是兩個性質的問題。羅貫中將」見死不救「的罪名安在劉封身上,是因為在《三國演義》裡,劉備是仁君的化身,羅貫中必須為劉備殺劉封找一個合理的理由。所以,分析諸葛亮為什麼要除掉劉封,不能按《三國演義》上的說法去分析。

到了清朝毛宗崗父子對 《三國演義》 作了全面的修訂和整理後,,諸葛亮被神化了,對諸葛亮形象有損的內容,都被毛家父子刪得乾乾淨淨。劉封之死的真相,也被徹底掩蓋。所以,劉封之死是劉備一怒之下的誤殺,事後劉備也非常後悔,完全不關諸葛亮的事了。

劉封被殺的根本原因還是他與劉禪之間的矛盾,加上其特殊的身份、剛猛的性格,諸葛亮認為將來劉備死後自己無法駕馭,所以糊裡糊塗的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為何要勸劉備賜死劉封?14年後,他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那麼,劉備為何又突然下令讓劉封自盡呢?其真實目的又是什麼呢?其實在劉備下定決心要斬殺劉封之前,他是聽信了諸葛亮的勸告的。換句話說,劉備之所以下定決心除掉劉封,諸葛亮的話是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的。在《三國志》之中有記載: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 關羽遇害,諸葛亮私下說了11個字,劉備聽完當機立斷,賜死劉封
    關羽和劉封,都是三國時期蜀漢集團的核心人物。關羽自打和劉備桃園結義以來,忠肝義膽,誓死相隨,立下功勞無數,最後卻落得敗走麥城,含恨遇害。關羽之死波及了劉封,劉封沒有及時救援關羽,所以被劉備賜死。那麼劉封究竟死得冤不冤?
  • 諸葛亮勸劉備殺劉封,在剛猛難制的背後,隱藏著哪些真正的原因?
    在跟隨諸葛亮、張飛等人入川作戰的時候,他所向披靡。劉封為劉備奪取西川和漢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也被封為副軍中郎將。劉封是劉備專門培養起來的年輕將領,在老一輩將領年邁之後,劉封就要擔當重任。可是,就是這樣一位被劉備寄予重望的將領,卻被劉備賜死。而且這件事還和諸葛亮有所瓜葛,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一、劉封之死。
  • 諸葛亮為何勸劉備殺養子劉封?
    後來,隨著形勢發展,劉璋與劉備由友軍轉變為敵軍,軍師龐統也不幸戰死,劉備為取西川不得不從荊州抽調諸葛亮、張飛等人支援,分別從不同方向出擊益州。當時劉封剛過二十歲,正是一個「有武藝,氣力過人」的小夥子,他也隨諸葛亮和張飛共同入蜀。在與劉章軍戰鬥的過程中,劉封「所在戰克」,立了不少戰功,所以,劉備平定益州後,任命劉封為副軍中郎將。
  • 他是劉備最能幹的養子,為何諸葛亮卻建議劉備一定要殺掉他,原因在這裡
    01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三國演義中讓世人津津樂道的「大耳賊」劉備賜死自己養子劉封的故事。我們先來簡單看下劉備的生平。劉備,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號漢昭烈帝。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為後世所讚揚、傳唱。下面呢就是本文的另一個主人公,劉備的養子劉封。
  • 歷史上劉備為何要賜死自己的養子劉封,真是因為他沒有援救關羽?
    當時劉備已年過四十,未有子嗣,所以就收養了寇封,並改其名為劉封。劉封后來成長為一員英勇武將,隨同劉備徵戰沙場。劉備入蜀的第二年,劉封與諸葛亮等人從荊州馳援益州的劉備,劉封在這期間立下赫赫戰功。因此,劉備在益州站穩腳跟後,封劉封為副軍中郎將,當時劉封只有二十幾歲,可以說是年輕有為。劉封作死事件前後概述:劉備對孟達,獨自領軍並不是十分信任。
  • 劉備養子百戰百勝,諸葛亮為何力諫劉備將其殺死?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難得的人才,在建安二十四年後連犯大錯,最終惹怒劉備。不過,劉備雖然氣惱,卻並未對養子劉封下殺心。沒想到,諸葛亮卻站了出來,說了一番話,力勸劉備將劉封殺死。正是在諸葛亮這番說辭下,劉備下了狠心,流著淚將劉封給斬首了。  那麼,劉封到底犯下了什麼大錯?諸葛亮為何又要堅持將劉封殺死呢?  一、認養劉封的前因後果。
  • 劉備為了扶阿鬥上位,狠心把養子賜死,諸葛亮表示贊同
    在三國的時候,劉備可以算得上是個英雄,從一個賣草鞋的皇室到蜀國的一國之君。這主要劉備懂得用人,他手下諸葛亮、關羽、張飛等這些都是非常出名的。到劉備去世後,他兒子劉禪上位,這一事不懂的劉禪,最後導致國亡的局面。關於劉備,其實他的一生有五個兒子,很多人認為劉禪便是劉備的長子。
  • 劉備為何殺掉能獨當一面的劉封, 選擇暗弱的劉禪繼位? 原因不簡單
    劉封第一次出風頭的時候,才二十來歲,當時他隨劉備參與了入川之戰,與諸葛亮、張飛等人分兵前進,他沒有顯得默默無聞,反而攻無不克,給世人留下了驍勇的印象。《三國志·劉封傳》記載:「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泝流西上,所在戰克。」之後他又與孟達一起拿下了上庸等地,其能力非常卓越。可是最終,因諸葛亮對劉備說了一句,恐怕劉備百年之後,無人能夠駕馭得了劉封,劉封便被賜死了。反觀劉禪,一個「樂不思蜀」的典故,至今仍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兩人的對比,看起來非常鮮明,劉備為什麼卻選擇了讓劉禪繼位呢?
  • 聽到關羽被殺,諸葛亮冷冷說出7個字,劉備聽後果斷殺死劉封!
    關羽之死對於劉備來說,是個巨大的損失。諸葛亮聽到關羽被殺後,冷冷說出7個字,劉備聽後果斷殺死劉封!這劉封是何許人也,難道是劉封造成了關羽的死,其實筆者認為,劉封真的很冤枉,只是諸葛亮與劉備藉此機會將劉封除掉罷了!
  • 關羽被殺後,諸葛亮冷冷說了7個字,劉備聽後為何立斬劉封?
    關羽被殺後,諸葛亮進言劉封留不得,劉備聽後立斬劉封。這個劉封到底是誰?關羽的死真的與劉封有直接的關係嗎?其實劉封這個人被殺,只是諸葛亮和劉備找的一個藉口,在關羽之死時尋到了這個藉口除掉他而已。  那麼劉封在這場戰役中起到了什麼作用?似乎跟他沒有什麼關係。劉封是劉備早年膝下無子的時候認養的乾兒子,在劉封二十歲的時候就幫助劉備平定了益州的叛亂,做了副中郎將。
  • 此人到底有多重要?因為他的去世,劉備大哭:孔明誤我!
    而在當時能夠支援關羽的劉封卻沒有伸出援手,任由關羽兵敗身死。在劉封回到成都地區後,諸葛亮便建議劉備將劉封賜死,劉備也聽從了這位丞相的建議賜死了自己的這位義子,於是作為蜀漢的一位功臣就這麼離開。
  • 劉備養子堪稱戰神,未犯必死之罪,為何諸葛亮力勸劉備將其殺死?
    至少是在早年,劉備是把劉封當成親兒子來養。那麼,後來諸葛亮為何要勸劉備殺死這個養子呢?  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劉封拒絕出兵援助關羽,部分導致關羽戰敗身亡。  劉封長大後極為爭氣,追隨諸葛亮、張飛等人率軍入川,一縷斬將奪旗立下不少戰功。因此,二十歲出頭的劉封就被劉備任命為副軍中郎將。
  • 劉備一定置養子劉封於死地?漫談「螟蛉之子」的悲劇
    劉備決意除掉劉封  這是《三國志·劉封傳》關於劉封之死的記載,我們可以從其中看出劉備要處死劉封的三個原因:  1、劉封在東三郡的時候,侵凌孟達,導致孟達降魏,並最終導致東三郡丟失。  3、諸葛亮勸劉備殺掉劉封,因為此時劉禪尚年幼,怕劉備身後難以控制劉封,引起蜀漢內亂。  這其中的前面兩點,是處死劉封的公開理由,第三點則是諸葛亮的隱憂,並沒有作為劉封的「罪行」加以宣示。  除此三條以外,田餘慶先生還認為,除掉劉封還有平衡蜀漢新舊勢力矛盾的意圖。
  • 劉備為什麼選擇扶不起的阿鬥呢?劉備:劉禪是最合適的儲君
    當時郭威沒有在世的親生兒子,所以才會將皇位傳給了養子。曹叡和趙構將皇位傳給兒子也是因為自己沒有兒子。劉封原名本叫做寇封。劉備寄居荊州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但是當時他並沒有兒子,所以便收寇封為義子。寇封被收為義子之後便改名為劉封。如果事情一直這樣發展的話,劉封極有可能會繼承劉備的大業。但是事情偏偏沒有向著劉封預期的發展。公園207年,劉備的甘夫人生下了阿鬥。
  • 如果劉備統一三國,哪三個功臣會被殺?諸葛亮早已看破一切
    諸葛亮,字玄德,蜀漢昭烈皇帝,生平最大的功績就是延續漢祚,讓已經衰弱的東漢末劉氏得以安息。在「中山靖王后」的名聲下,劉備表面上是皇室貴族,但創業初期他壓根就沒有地位可言,真有地位何必編席賣草鞋。有生之年,63歲的劉備最大的遺憾就是「創業未半,中道崩掉」,沒有嘗過苦頭,但劉備真的統一了三國,也不一定是什麼好事。
  • 【劉封即便不繼承皇位也能混個親王】,為什麼逼得劉備非要殺了他呢?
    而其中的劉備便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有人說他仁慈,有人說他是偽君子。而今天,這一些紛爭暫且不提,今天要給各位分析的是,劉備為什麼一定要殺了自己的兒子劉封。首先就是劉封的身份十分的特殊,他並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而是在劉備無子的時候收養的一個養子。我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當劉禪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劉備是將這個養子當做自己事業的繼承人在培養的。
  • 劉備如果把皇位傳給劉封,而不是劉禪,蜀漢會更好嗎
    關於阿鬥是不是無能,不需要討論了,今天咱來看看,如果劉備把位子傳給能力更強的養子劉封,蜀漢會怎樣呢?劉封原名叫寇封,當年劉備在反曹操失敗後,逃到劉表控制的荊州避難,認識了寇封。寇封勇猛果敢,力大如牛,劉備非常欣賞,就把他收為養子,改名為劉封。
  • 劉備野心有多大?將他4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讀,就明白了
    而得益於史書的描寫以及後世之中《三國演義》的廣為流傳,在評價劉備時後人也多是以其為人謙和、禮賢下士、知人善用、忠於漢室作為評語。 但事實上,我們在肯定劉備的諸多優點的同時,卻更要看到的是身為一代梟雄,他同樣也有著如同曹操一般的野心,而這一點上從他四個兒子的名字之中,便可以窺見一斑。
  • 蜀之殤:王子劉封的悲劇一生
    ,大部分人都知道是劉備的乾兒子,然後想到的是關羽被困的時候劉封沒有發兵相救,劉備因此對其懷恨在心,諸葛亮也說:「劉封為人剛猛,擔心以後後主難以制服」,故賜死劉封。但是,劉備很快就有了親生的兒子劉禪(公元207年出生),劉禪曾經失散,一度成為別人的養子,後來才找回來的。這樣,劉封實際上是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上,因為未來的皇帝要喊他聲「大哥」,這卻是他所受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