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定置養子劉封於死地?漫談「螟蛉之子」的悲劇

2021-01-15 網易

  申儀叛封,封破走還成都。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封嘆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為之流涕。

  

  劉備決意除掉劉封

  這是《三國志·劉封傳》關於劉封之死的記載,我們可以從其中看出劉備要處死劉封的三個原因:

  1、劉封在東三郡的時候,侵凌孟達,導致孟達降魏,並最終導致東三郡丟失。

  2、在孫權偷襲荊州後,沒有出兵救助關羽。

  3、諸葛亮勸劉備殺掉劉封,因為此時劉禪尚年幼,怕劉備身後難以控制劉封,引起蜀漢內亂。

  這其中的前面兩點,是處死劉封的公開理由,第三點則是諸葛亮的隱憂,並沒有作為劉封的「罪行」加以宣示。

  除此三條以外,田餘慶先生還認為,除掉劉封還有平衡蜀漢新舊勢力矛盾的意圖。

  劉備棄袁紹而奔劉表,剛到荊州時,因為還沒有子嗣,就收養了長沙劉氏的外甥為養子,這個養子就是劉封。

  《三國志·劉封傳》:

  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

  史書上說劉封「有武藝,氣力過人」,這一方面說明劉封是一員猛將,但是言辭之間,其實也在暗示他其實只是一介武人。

  劉封從荊州開始就跟隨劉備,並且參與了奪取益州,漢中之戰等劉備集團幾次重要的軍事行動,表現出色,官至副軍中郎將。在劉備集團中,他有戰功,又因為劉備養子的關係,可以說地位很高。

  《三國志·劉封傳》:

  (劉備)自葭萌還攻劉璋……(劉封)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

  又《魏略》:

  太祖在漢中,而劉備棲於山頭,使劉封下挑戰。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擊敗曹操,取得了漢中,聲勢達到頂點。劉備隨後在漢中自王,其中就伴隨著立劉禪為王世子的事情。

  《三國志·後主傳》: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立(劉禪)為王太子。

  

  劉封這時候的身份變得尷尬起來,田餘慶先生用「地處逼疑」四個字來形容此時劉封的處境,逼者迫也,疑者有所慮也,田老的描述可以說是一針見血了。

  就在這一年,為了打通漢中和荊州的聯繫,劉備在漢中之戰結束後不久,隨即發動了奪取東三郡的軍事行動。先是命令孟達從秭歸北攻房陵,孟達攻克房陵,即將進軍上庸的時候,劉備做出一個看似有點倉促的安排,就是史書中所說的「先主陰恐達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會上庸。」

  《三國志》的這段表達,值得玩味。如果一開始就覺得孟達難以勝任,為何沒有一開始就派遣劉封從漢中出兵進攻西城,而是等到孟達已經拿下房陵,西城和上庸已成孤城的局面,才「陰恐」。陳壽的這個措辭,似乎表面劉備有難以言明的原因。

  另外,記載中也清楚明白地寫到,劉封此行的重要目的是「下統達軍」。細細考察,劉備此舉,是一種綜合性的考慮。一是因為孟達本是劉璋舊部,而劉封是自己嫡系,以劉封統孟達,實則是一種以親統疏,以新統舊的安排。另外,藉由此舉,把劉封安置於偏遠封閉的東三郡,這也就意味著劉封從此離開了權力中心,不再威脅劉禪的地位。在劉備的算盤裡,這應該是一石二鳥的高明之舉。

  

  然而劉封在東三郡的所作所為,卻導致了災難性的後果。前文提到,劉封一介武人,加上和劉備的特殊關係,不僅沒有在東三郡敏感的政治局面下小心行事,反而是自恃尊貴,肆意妄為。

  《三國志·劉封傳》:

  又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

  所謂奪達鼓吹,是指搶奪孟達的軍事儀仗,這是一種極具侮辱性的行為,這成為後來孟達背叛劉備,投降曹魏的主要原因之一。孟達在東三郡,尚且是徵服者和佔領者的姿態,還受此羞辱。作為被徵服者和投降者的本地豪強申氏兄弟,他們的處境,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當後來孟達引夏侯尚和徐晃猛攻劉封的時候,申儀也毫不猶豫的背叛劉封,加入到曹魏的陣營。蜀漢第一次北伐前,諸葛亮在策反孟達的時候,也同樣說道「嗚呼孟子,斯實劉封侵陵足下,以傷先主待士之義。」對劉封當初行為的惡劣性質,表示了確認。

  

  劉封沒有處理好和孟達的關係

  在關羽荊州兵敗的時候,劉封這邊也沒有出兵予以救援,這後來也成為劉備處死劉封的理由之一,然而這理由確實牽強,關於這部分,因為涉及到較多東三郡的具體情況,鑑於篇幅關係這裡就不做展開了,我在百家號另有一文,其中有較為詳盡的討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第三個原因,見諸於史書,也是確實可信的。當時劉禪年齡尚小(劉禪出生於207年,當時僅十三歲)。劉備一旦過世,如果劉封以養長子身份和劉禪爭位,加上其常在軍旅,極易在蜀漢引起內亂,為了杜絕後患,徹底消滅不穩定因素,諸葛亮勸劉備處死劉封,也是從蜀漢政局穩定的大局考慮。

  關於最後一點,也誠如田老所言,劉封侵凌孟達,屬於蜀漢兩派勢力中的新人壓制舊人,而且孟達和李嚴關係非同一般(在後來諸葛亮策反孟達的行動中,李嚴的作用非常明顯)。李嚴在蜀漢位高權重,劉備託孤時,和諸葛亮並列受詔。處死劉封,還有諸葛亮平衡新舊勢力的考慮,也是具有說服力的。只是在這一點上,在陳壽做《三國志》的時候,出於為賢者諱的原因(類似的還有後來處理李嚴問題),沒有公開言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水滸中,高衙內是高俅的「螟蛉之子」,螟蛉之子是什麼?
    高衙內於水滸原著第7回出場,當時他在嶽廟內對林衝娘子一見鍾情,公開圍堵加調戲,林衝趕來,「恰待下拳打時,認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內」,拳頭先自軟了。在這段話中,對於高衙內和高俅的關係,水滸用了一個詞來表述——「螟蛉之子」。那麼,什麼叫「螟蛉之子」?高衙內和高俅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特殊關係呢?
  • 諸葛亮為何勸劉備殺養子劉封?
    ,已經沒有了子嗣,所以,劉備收了養子劉封。劉封本是羅侯寇氏之子,長沙郡劉氏的外孫。這羅侯寇氏並不是普通人家,而是顯赫的傳世之家,寇氏家族封地是枝江,國名為羅侯,到劉封時,其家族仍是荊楚名家。劉備在得知劉封死後,表現得很痛心,並為之流涕。
  •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劉備賜死兒子劉封?他的真實目的到底是啥?
    《三國演義》將關羽之死的一個重要原因歸罪於劉封,劉備殺劉封純粹是為關羽報仇,而沒有其他目的。這一點羅貫中是做了點手腳的。關羽之死,確實和劉封有一定的關係,但並不能完全怪罪於劉封身上。關羽攻打襄陽時,的確曾派人命劉封、 孟達出兵相助,但二人以 「 山郡初附, 未可動搖」 為理由,沒有出兵。後來關羽兵敗後,劉備責怪劉封「 不救羽」 ,但一開始並沒有打算殺掉劉封。
  • 歷史上劉備為何要賜死自己的養子劉封,真是因為他沒有援救關羽?
    劉封是劉備被曹操打敗後,逃到劉表處,駐紮在新野期間收養的義子。劉封原名寇封,是羅侯寇氏之子。
  • 劉備養子堪稱戰神,未犯必死之罪,為何諸葛亮力勸劉備將其殺死?
    劉封確實很能打,尤其是和劉備的兒子劉禪相比。單從劉備讓劉封統率重兵,坐鎮上庸三郡,便可見劉備對其能力的肯定。  劉備本是羅侯寇氏之子,劉備在荊州時,早年生的幾個孩子都早死,阿鬥劉禪又還沒有出生,因此,劉備認領了寇家孩兒為養子,取名劉封。  從劉備對養子取名看,劉備對劉封是極為看重的——阿鬥叫劉禪,聯繫起來就叫做封禪!
  • 蜀之殤:王子劉封的悲劇一生
    下面就來細細解讀劉封悲劇的一生,湖南湘陰人,「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於是「養封為子」,即收劉封做義子。劉備收劉封做乾兒子的原因,據《三國志》介紹,就是「未有繼嗣」。其實,依據當時的政治環境去分析,劉備這麼做的另一個原因是在籠絡、拉攏荊州的士族集團,以便更好地在新野立足。
  • 他是劉備最能幹的養子,為何諸葛亮卻建議劉備一定要殺掉他,原因在這裡
    01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三國演義中讓世人津津樂道的「大耳賊」劉備賜死自己養子劉封的故事。我們先來簡單看下劉備的生平。劉備,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號漢昭烈帝。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為後世所讚揚、傳唱。下面呢就是本文的另一個主人公,劉備的養子劉封。
  • 劉備養子劉封不救關羽的真實原因:心態決定命運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劉封原本姓寇,是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的外甥。
  • 如果劉備義子劉封當皇帝會怎樣?
    劉封心胸狹窄,頭腦簡單,缺少謀略,卻膨脹得狠,看不起手下的人,沒有帝王胸懷,他當皇帝,當皇帝的話,還不如劉禪。劉封不是義子,是養子。當年劉備娶了好幾個老婆,卻一直沒有生孩子,懷疑自己生育能力有問題,眼看自己40多歲了,沒有子嗣,挺鬱悶的。
  • 劉備如果把皇位傳給劉封,而不是劉禪,蜀漢會更好嗎
    劉備為什麼非要把位子傳給無能的阿鬥啊!關於阿鬥是不是無能,不需要討論了,今天咱來看看,如果劉備把位子傳給能力更強的養子劉封,蜀漢會怎樣呢?劉封原名叫寇封,當年劉備在反曹操失敗後,逃到劉表控制的荊州避難,認識了寇封。寇封勇猛果敢,力大如牛,劉備非常欣賞,就把他收為養子,改名為劉封。
  • 諸葛亮勸劉備殺劉封,在剛猛難制的背後,隱藏著哪些真正的原因?
    這個人的身份很特殊,是劉備的義子。他出身名門,本身是漢朝的羅侯寇氏的兒子,是長沙劉氏的外甥。可以說,他也算是與劉氏有著血緣關係。劉備來到荊州後,還沒有子嗣,於是劉備收劉封為養子。如果按照時間推算,在當時劉封還很年幼。劉備養劉封為子,也有培養繼承人的意味在裡面。劉封長大後,在劉備的培養下十分英勇善戰。史書評價他這個人「有武藝,氣力過人」。
  • 劉備為什麼選擇扶不起的阿鬥呢?劉備:劉禪是最合適的儲君
    劉禪之外還有三個兒子分別為義子劉封、庶子劉永、庶子劉理。我們都知道劉備將皇位傳給了劉禪。劉禪的資質平平,而且還落下了「扶不起的阿鬥」的千古罵名,也留下了「樂不思蜀」的罵名。我一直都覺得劉備最大的才能在識人之能。劉備一輩子閱人無數,我們很少見到劉備有看錯人的時候。魏延能夠一舉成名和劉備的提拔有關係。劉備第一眼看到馬忠就知道這是一個可用之人,結果馬忠果然不負眾望。
  • 劉備之子劉封不救關羽是否正確,他死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劉備借著奪樊城的勝利要收劉封為義子,關羽明確反對,反對的理由是劉備已經有一個龍子,沒有必要又收一個「螟蛉」。劉備則顯示出帝王的大氣:「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何亂之有?」 實際上,劉備收劉封時並沒有子嗣,也就是說還沒有阿鬥。阿鬥龍降人間要到6年之後。
  • 劉備為何殺掉能獨當一面的劉封, 選擇暗弱的劉禪繼位? 原因不簡單
    劉封第一次出風頭的時候,才二十來歲,當時他隨劉備參與了入川之戰,與諸葛亮、張飛等人分兵前進,他沒有顯得默默無聞,反而攻無不克,給世人留下了驍勇的印象。雖然最初的時候,他的確是想將劉封作為繼承人培養的,可是他後來有了劉禪。是人皆有私心,在有親生兒子的情況下,誰會甘願將自己的家業,交給養子繼承呢?二、時代的束縛
  • 劉備養子百戰百勝,諸葛亮為何力諫劉備將其殺死?
    劉封乃劉備養子,此子驍勇善戰,頗通兵法,《三國志》有記載「所在必克」,堪稱百戰百勝。
  • 劉封死前怒喊8個字,劉備聽了直接淚奔,魏延聽後想跳槽
    剛剛寄居於新野之時,劉備他是沒有子嗣的,就連劉備的大兒子劉禪也還沒有出生,這個時候劉備便認了劉封為義子。
  • 劉封臨死前,怒嘆8個字!劉備聽後當場淚奔,魏延聽後想跳槽
    第一個點,關羽當時兵敗一個月左右,劉備方面沒有派出一兵一卒救援關羽。第二個點,當時黃忠在漢中之戰立下戰功,劉備卻道:「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劉備此話,毀滅性太大了,黃忠立下如此戰功,理應嘉獎,不料劉備卻說了這麼一句話。從以上兩個案例來看呢,劉備在某些方面的確做得有些過了。自己打著,「仁義之君」的旗號,做的事,說的話,卻是如此的傷人。
  • 怪現象討論:古代養子成風為哪般?利益交換還是傳宗接代?
    安史之亂以後,養子制度開始在各地的節度使中蔓延,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收養養子的風俗進一步發展,基本上各個節度使都有自己養子,比如李克用的十三太保,朱溫的養子朱友文等。曹操劇照劉備的養子劉封就和他們不一樣,劉封在前期對劉備還算比較忠心的,後來,由於劉備的勢力不斷擴大, 劉備對待自己的親兒子與養子的差距變得非常大,此時劉備認為自己打下的江山今後交給親兒子是理所應當的
  • 劉備成了羅貫中先生筆下的救世英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世人都說曹操是奸雄,而劉備仁德,他們二人對待養子的態度就非常有意思了。曹操有三個養子,他們全都受到曹操的禮遇和重用,就連最不聽他話的養子,曹操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觀劉備,劉備只有一個養子,他一手撫養他長大,最後卻將他殺死。
  • 劉備長子被諸葛亮害死,臨刑撂下一狠話,劉備慶幸道:幸好沒手軟
    但與多子多孫的曹操相比,劉備顛沛流離,轉戰於各地,妻子屢遭俘虜,因此幾乎生殖子嗣的安定環境。進入荊州後,劉備已經步入中年,卻仍然沒有子嗣。無奈之下,劉備只好選擇收養一位養子。最終,劉備選擇了一位姓寇的10歲男孩,並將之取名為劉封。根據後世學者考證,其實劉封原本並不姓寇,而是應該姓竇。而所謂羅侯寇氏,其實是後世傳抄之誤。由於劉封出身名門且聰明伶俐,因此備受劉備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