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長子被諸葛亮害死,臨刑撂下一狠話,劉備慶幸道:幸好沒手軟

2021-02-13 漲資勢

廣告及合作QQ:843661388

劉備,是漢末軍閥之一。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子嗣乃是重要的一環。但與多子多孫的曹操相比,劉備顛沛流離,轉戰於各地,妻子屢遭俘虜,因此幾乎生殖子嗣的安定環境。

進入荊州後,劉備已經步入中年,卻仍然沒有子嗣。無奈之下,劉備只好選擇收養一位養子。最終,劉備選擇了一位姓寇的10歲男孩,並將之取名為劉封。根據後世學者考證,其實劉封原本並不姓寇,而是應該姓竇。而所謂羅侯寇氏,其實是後世傳抄之誤。

由於劉封出身名門且聰明伶俐,因此備受劉備的期待。劉備入蜀後,劉封已經是二十多歲的小夥,他「有武藝,氣力過人」。很顯然,作為劉備唯一繼承人的劉封,接受了最好的培養和教育。

但在此時,劉封的地位已然岌岌可危。原來在五年前,劉禪已經出生。相比於養子,作為親兒子的劉禪自然更加親近。而關羽等元老大臣,也漸漸站在了劉禪一邊,而這場繼嗣之爭,最終導致了劉封的悲劇。

劉備入蜀後,連戰皆捷,一路殺向了成都。與此同時,劉備命令諸葛亮、張飛、趙雲溯江而上,從荊州殺入蜀地,與劉備在成都會師。而劉封,就在這支西徵軍的軍中。

在這場西徵中,劉封所向皆克,立下了不少軍功。西蜀平定後,劉封被封為副軍中郎將。在此時,劉備仍然在劉封和劉禪之間猶豫不決。而劉封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奮力為父親作戰。

建安二十三年,漢中之戰爆發,在戰鬥中,劉備派黃忠、法正陣斬敵首夏侯淵,從而佔據了在漢中地區的優勢。此後,曹操率領大軍來援,與劉備進行了長期的對峙。

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劉封率軍來援,一時間漢軍士氣大振。隨後,劉封帶兵下山,在曹操營門前罵陣。曹操見此,竟不顧形象,怒罵道:

「買履舍兒,長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黃須來,令擊之。」

簡單翻譯來,劉備你個賣鞋小兒,竟然派遣乾兒子抗拒你爺爺。等我叫來我的兒子曹彰(有勇氣,外號黃須兒),再來和你鬥。然而曹操的大罵並沒有挽回漢中的敗局,最終曹操不得不選擇撤軍。

然而可悲的是,劉封的奮戰,並沒有獲得父親的賞識。第二年,劉備便命令劉封與孟達一起攻打上庸三郡,將其調離了漢中。同年秋天,劉禪被封為太子。這場立嗣之爭,最終以劉封的失敗而告終。

實際上,劉封的失敗是顯而易見。對於封建時代的繼承人來說,血緣是最重要的砝碼。劉封與劉備沒有血緣,就註定了他的失敗。即使劉備執意將皇位傳給他,試問諸葛亮、關羽、張飛這些舊臣能服氣嗎?

劉備之所以派劉封去上庸,一來是為了支開他,避免尷尬;另一方面,也對他是一種保護。上庸,一直以其閉塞的地形和荒蕪的環境而聞名,在地理上自成一個單元。因其遠離中原繁華地帶,自古以來,便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把劉封派往上庸,就是為了避免他留在成都,與皇太子劉禪產生衝突,以免他被人利用,捲入政治漩渦,從而激發劉備集團的內部矛盾。不得不說,劉備對待劉封還是相當厚道的。

從地理位置來說,上庸其實也非常重要。劉封只要能經營好上庸,與孟達搞好關係,便可與荊州的關羽形成掎角之勢,共同夾攻曹魏的重鎮——襄陽,從而威脅曹操集團的腹地——洛陽和許昌。

然而可惜的是,劉封與孟達並不和睦,他曾搶奪孟達的儀仗鼓吹,對孟達有著侵凌之舉。田餘慶先生認為這是劉封身為武夫而恃強凌弱的表現。在筆者看來,這或許也是劉封對自己不公平命運的發洩。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關羽圍襄樊,多次要求劉封和孟達派兵相助,但被劉封和孟達卻以上庸三郡佔領不久,不敢輕易離開為由拒絕。

由於襄陽遲遲未能攻破,導致東吳呂蒙趁虛而入,攻佔了荊州。而關羽逃亡時,劉封也沒有進行拯救,最終導致關羽慘遭孫權擒斬。

關羽死後,劉備勃然大怒。而孟達既憤恨於劉封的欺凌,又害怕劉備歸罪自己,因此悍然背叛,率領部眾奪取了上庸三郡。

劉封對丟失東三郡負有主要責任,但是劉備並不準備殺掉他。甚至,劉備連孟達留在成都的家屬都沒有殺。當年張飛丟了徐州,劉備沒拿他怎樣;後來糜芳背叛,劉備也沒有株連他的兄長糜竺。但是,諸葛亮的一個建議,卻改變了劉備的想法,也註定了劉封的死。原來,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在諸葛亮看來,劉封為人太過剛猛,若劉備去世,誰又能制服他?因此諸葛亮建議劉備早日將劉封除掉。

很多人認為,劉封之所以被殺是因為丟失了東三郡。但實際上,劉封的死是因為他性格太過剛猛,太過無腦,很容易威脅劉禪的地位,進而威脅蜀漢政權的穩定。漢末軍閥由於內部繼嗣問題引起的爭鬥屢見不鮮,比如袁譚、袁尚之爭,劉琦、劉琮之爭,這兩次爭鬥都直接導致了本集團的覆滅,而劉備又都親身經歷,對其產生的震撼可想而知。因此,劉封必死無疑。

對於這樣的結局,劉封感到出乎意料。因此在臨刑之前,劉封撂下了一句狠話:

「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所謂孟子度,就是孟達。那麼在劉封死前,孟達到底對他說了什麼呢?原來,孟達投靠魏國後,曾給劉封寫了封勸降信。在信中,最要害的一句話便是「足下失據而還,竊相為危之」。簡單翻譯來就是,閣下已經失去了最後的立足點,因此我為你的性命感到擔憂。

雖然孟達是叛將,但不得不說,他確實對劉封的窘境洞若觀火。上庸,本是劉備留給劉封最後的政治歸宿。如今上庸丟了,成都哪有你的立足之地呢?因此孟達勸說劉封,希望他投靠魏國,好重新繼承羅侯之位。

然而劉封對劉備仍有期望,因此回到了成都,最終慘遭誅殺。臨刑前,劉封想起了孟達的話,因此不由感嘆:「要是我和孟達一起叛變就好了。」得知此事後,劉備失望地痛哭流涕。同時他也慶幸道:「幸好沒有對他心慈手軟。」因為劉封至死,仍以自我為中心,不殺他行嗎?

劉備寬厚仁慈,不好殺人。但在人生中最後的幾年,卻不得不做壞人。畢竟一個政權不能有兩個中心,潛在的威脅必須消殺於萌芽。如果劉封能低調做人,好好守住上庸,或許還能保留性命。但是他性格莽撞,活脫脫一個無腦的武夫,因此必死無疑。即使劉備不殺他,未來諸葛亮也一定會幹掉他。

強烈推薦下面生活中你不可或缺的優質微信帳號,相信我,你會從中受益很多!

關注小貼士

回到微信主界面,找到右上角的「+」號,點「添加朋友」,在搜索框裡輸入微信號即可哦!PS:不要搜索名字喲,只有通過這個唯一的渠道搜索微信號才能準確關注正牌的哦~



全球CEO部落

複製搜索微信號:quanqiuceo


CEO智慧,王者精英,打造高端人脈交流平臺,資源共享,合作共贏!活化人脈資源,匯聚信息並快速對流,讓人脈轉化為財脈商機.



網羅常州吃喝玩樂所在;本地新聞,匯聚常州人衣食住行精彩.有關常州最新旅遊攻略;特產小吃;歷史人文;盡收眼底.



漲資勢

複製搜索微信號:zhangzishi0519


這裡為你提供你不知道、想知道、不能不知道的新聞,還為你分享你不知道的生活小知識,健康知識,精彩視頻,傳遞正能量,為你每天不斷漲資勢



小方百科

複製搜索微信號:baikexiaofang


傳播養生知識,分享健康的生活方式、幽默笑話、精彩視頻、健康飲食、美容養顏。崇尚健康生活,普及千年養生理念,關注健康,關愛生命,小方百科陪您每天學養生知識。

相關焦點

  • 劉備養子百戰百勝,諸葛亮為何力諫劉備將其殺死?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難得的人才,在建安二十四年後連犯大錯,最終惹怒劉備。不過,劉備雖然氣惱,卻並未對養子劉封下殺心。沒想到,諸葛亮卻站了出來,說了一番話,力勸劉備將劉封殺死。正是在諸葛亮這番說辭下,劉備下了狠心,流著淚將劉封給斬首了。  那麼,劉封到底犯下了什麼大錯?諸葛亮為何又要堅持將劉封殺死呢?  一、認養劉封的前因後果。
  • 白帝城託孤的故事:劉備真心讓位諸葛亮?
    而更出奇相似的是,兩人一樣經常打敗仗,一樣的逃跑起來連老婆、兒女都不要了,劉禪實際上不是劉備的長子,他到底丟了幾個兒子,只有天知道。和劉邦一樣,劉備鍥而不捨終於建立了蜀漢帝國。這時他已六十一歲了,比劉邦還大六歲;劉邦起兵時是四十七歲,花了約七年的時間;而劉備起兵時是二十三 歲,花了三十八年的時間,只是佔據了一小部分中國。兩人一樣的不太會打仗,所以屢戰屢敗,但是二人的情況又有所不同。
  • 為何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不請水鏡先生?司馬徽他不香嗎
    但是劉備因為劉表立世子的問題捲入了劉表的家庭紛爭,劉表長子劉琦,次子劉琮,劉琮是蔡瑁的姐姐蔡夫人所生。劉備勸劉表遵守禮法,不要廢長立幼,所以得罪了蔡氏一族,蔡氏家族多掌握要職,蔡瑁等想方設法想要害死劉備,所以劉備被蔡瑁追殺,有了躍馬過檀溪。
  • 此人深得劉備信任,卻害死了蜀漢三位猛將,最終被劉備下處死
    ,大多數人首先想起的,則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因為糜家在劉備成大業的路上,出力不少,再加上糜夫人的緣故,劉備對糜氏兄弟一向不薄,他入川之後,隨關羽守荊州的糜芳,便擔任了南郡太守一職,地位很高。可是,在演義中,他不但誣陷過趙雲投敵,還間接害死了三員五虎將。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誣陷趙雲降敵此事發生於長坂坡之戰期間。當初劉備被曹軍擊潰,僅率少量人馬逃亡。
  • 劉備養子堪稱戰神,未犯必死之罪,為何諸葛亮力勸劉備將其殺死?
    至少是在早年,劉備是把劉封當成親兒子來養。那麼,後來諸葛亮為何要勸劉備殺死這個養子呢?  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劉封拒絕出兵援助關羽,部分導致關羽戰敗身亡。  劉封長大後極為爭氣,追隨諸葛亮、張飛等人率軍入川,一縷斬將奪旗立下不少戰功。因此,二十歲出頭的劉封就被劉備任命為副軍中郎將。
  • 諸葛亮如何成為劉備的軍師的?三顧茅廬,成就劉備霸業
    諸葛亮是荊州當地著名的學者。 「臥龍先生」這個稱呼就是以形容他知識淵博、才華橫溢的。201年,小軍閥、仁慈的人道主義統治者劉備被他的主要敵人——曹操打敗。他逃到景舟尋求庇護下的劉彪(景舟的統治者)。劉彪親自歡迎劉備,把他當作貴賓對待。他還給劉備派了兵。劉備有漢朝的皇室血統,但是他的軍事實力很弱。
  • 劉備得知張飛死訊,卻只說了5個字,讓諸葛亮看清劉備真面目
    跟隨在劉備身邊時間比較長的人應該知道,就拿諸葛亮來說,當他得知張飛死後劉備的態度,他心裡大體明白了。張飛睡覺睜著眼,但是他們兩人以為張飛沒睡著,連忙磕頭求饒,但是張飛這邊沒動靜,還打起了呼嚕,於是這兩人決定一不做二不休,砍下了張飛的腦袋,並且離開了營地。為了安全期間,兩人找了一艘船,直接奔著東吳地界去了。次日清晨,副官才發現張飛被殺,緊接著給劉備報了信兒。
  •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劉備賜死兒子劉封?他的真實目的到底是啥?
    《三國演義》將關羽之死的一個重要原因歸罪於劉封,劉備殺劉封純粹是為關羽報仇,而沒有其他目的。這一點羅貫中是做了點手腳的。關羽之死,確實和劉封有一定的關係,但並不能完全怪罪於劉封身上。關羽攻打襄陽時,的確曾派人命劉封、 孟達出兵相助,但二人以 「 山郡初附, 未可動搖」 為理由,沒有出兵。後來關羽兵敗後,劉備責怪劉封「 不救羽」 ,但一開始並沒有打算殺掉劉封。
  • 劉備為何發動夷陵之戰?原因不簡單:諸葛亮與劉備的「宮心計」
    關於這次戰爭,《三國演義》寫到了諸葛亮的反應:「陛下初登寶位,若欲北討漢賊,以伸大義於天下,方可親統六師;若只欲伐吳,命一上將統軍伐之可也,何必親勞聖駕?」不過,最終《三國演義》當中的諸葛亮並沒有勸動劉備,只在劉備八百裡連營之後來了一番「事後諸葛亮」的言論。
  • 劉備與諸葛亮,哪個水平更高?
    讓人津津樂道的「借東風」「草船借箭」純屬子虛烏有,「七擒孟獲」也不可能,哪有將一個人捉了又放放了又捉且多達七次的事情?「空城計」的專利並不屬於諸葛亮,而是趙雲。情節也沒那麼曲折:一次趙雲與張郃交戰,趙竟大開營門,獨自一人橫槍立馬,張郃唯恐營內埋有伏兵,引兵退去。其實趙雲身後乃一座空營。至於諸葛亮的「空城計」,歷史上找不到任何根據。
  • 劉備的首席軍師並非是諸葛亮,而是法正,劉備對他言聽計從
    諸葛亮 但是正史中的諸葛亮並非如此,真實的諸葛亮是懂軍事,但不是《三國演義》吹的那麼神。諸葛亮剛到劉備那時,只是主管後勤和稅賦的官員,並沒有管軍事。是曹操攻打荊州時,諸葛亮主動去江東聯合孫權開始,才嶄露頭角。而劉備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軍師是龐統,這點從劉備取西川時可以看出,他是帶著龐統入川的,諸葛亮在荊州留守。龐統確實軍事才能了得,但可惜死的太早了,在進攻四川的時候被守軍的流矢射死。接下來就該說說法正了,法正是西川劉璋手下的小官,一直得不到重用,張松忽悠劉璋引劉備入川,就是法正接待的劉備。後來龐統死了,法正就接替了他的位置成為劉備的首席軍師。
  • 張飛死後,劉備輕聲說了4字,此時諸葛亮徹底看清劉備真面目
    導語:相信大家對三國時候劉備關羽張飛的兄弟應該不陌生,三人白手起家,克服了無數的艱難險阻後最終成立蜀漢,成為當時三分天下的霸主之一,在佩服他們的同時也非常欽佩他們的兄弟情誼。關張飛因為喝酒誤事丟失了徐州城,當時的徐州城也是劉備的根基。
  •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的茅廬在哪裡?
    多智近於妖的諸葛亮成為劉備的首席軍師,得到他的強力輔助,劉備如魚得水,最終和曹魏、東吳三分天下,可以說三顧茅廬是三國史上的一個重大節點。諸葛亮的茅廬在哪裡呢?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雖然販履為生,但胸有大志,看到了即將來臨的大機會。一窮二白的劉備,雖然可以號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但那也是幾百年前的事了,他家祖上的爵位早就沒了。
  • 諸葛亮的知己,早就看透了劉備,不願出山,諸葛亮到死才明白!
    當年劉備第一次來隆中見諸葛亮時,碰巧遇到崔州平,於是二人就先聊了起來。劉備眼前一亮,於是邀請他跟自己一起回去,崔州平以自己無意功名。劉備第二次去往隆中時,崔州平已和諸葛亮相約,他曾對劉備說過,要順應天命方能安逸的度過一生。
  • 三國歸晉早成定局 劉備司馬懿諸葛亮都不過是他的棋子
    自己在魏國的地位其實根本就不牢穩,若果把諸葛亮幹掉了,自己就是拉完磨之後的驢逮完兔子之後的狗。如果沒有了諸葛亮,自己在曹魏政權的眼裡連個屁都不是,說不定啥時候一個不高興就把自己的小名給玩兒沒了。相愛相殺,世上沒有比這更刺激的遊戲了。
  • 諸葛亮兒子、張飛兒子、關羽兒子、劉備兒子,簡直天壤之別!
    但是劉備命好籠絡了一大批當時的頂尖人才,臥龍鳳雛、五虎上將都是曹操、孫權等人垂涎三尺夢寐以求的寶貴人力資源。劉關張、趙雲但是劉備辛辛苦苦建立的蜀國由於之前沒有做好足夠的人才儲備,蜀國最先沒落。許多朋友可能要問,五虎將和諸葛亮的後人難道都不堪大用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這些頂級人才的後人到底有多少本事。
  • 諸葛亮出山前,劉備為何一直打敗仗,水鏡先生司馬徽說出了真相
    在諸葛亮出山前,劉備手下的文臣武將還是有的,文有孫乾、糜竺、簡雍之輩,武有關羽、張飛、趙雲之流,要說劉備的實力,這一點也不差,可是他卻幾乎沒有勝仗的記錄。直到遇到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說出了真相,在原著中,劉備為何在諸葛亮出山之前一直打敗仗,其實有詳細的說明,只不過沒有讀過原著的人不知道而已。
  • 劉備如此賢明,諸葛亮如此料事如神,為什麼他們還是沒能一統天下
    劉備作為以織鞋賣履為生的落魄皇族,以家徒四壁之景象發展為三分天下之帝王,可以說是非常成功了。諸葛亮雖為隱世高人,卻是布衣之身,最後發展為一國宰相,也可以說是非常成功了。劉備與諸葛亮歷來被稱為明君賢臣的典範,然而劉備諸葛亮終究沒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究其原因,個人總結有以下幾點,以供諸君參考。
  • 劉備的第一位軍師,曾向劉備力薦諸葛亮,委身曹魏後默默無聞
    「徐庶走馬薦諸葛」是《三國演義》裡一段精彩的章節,徐庶這個人我們知道他是劉備的第一位軍師。劉備在得到徐庶之前基本沒打過幾場像樣的仗,尤其在和曹操交手的時候更是接連慘敗。徐庶在新野輔助劉備期間幫助劉備打了幾場漂亮的仗,劉備對其也是言聽計從。
  • 劉備三顧茅廬不是因為諸葛亮聰明
    ,只要能收下諸葛亮,那麼劉備團隊的智商就有救了。可是故事歸故事,在現實裡,諸葛亮的智商真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原因嗎?讓我們先看看史書裡面,那些不忍直視的細節其實在正常情況下,就諸葛亮那點智商和經驗,倒貼錢給劉備,劉備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