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劉備最能幹的養子,為何諸葛亮卻建議劉備一定要殺掉他,原因在這裡

2021-02-13 魚羊密史

文:辰木

俗話說的好:讀史明智,鑑往未來。很多人認為看歷史,是那些所謂的文人墨客拿來咬文嚼字,誇誇其談的,其實不然。歷史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學科,我們從漫漫歷史長河中可以學到很多古人的智慧,很多偉人成功的訣竅,很多罪人也給我們敲響警鐘。

01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三國演義中讓世人津津樂道的「大耳賊」劉備賜死自己養子劉封的故事。我們先來簡單看下劉備的生平。

劉備,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號漢昭烈帝。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為後世所讚揚、傳唱。

下面呢就是本文的另一個主人公,劉備的養子劉封。

劉封,東漢末年長沙人(今湖南湘陰人),為人勇猛剛烈,驍勇善戰。

劉封本身只是三國時期長沙郡一戶人家的外甥,原名寇封,在劉備大大落魄投靠荊州時收為義子,在劉備與劉璋決裂後,隨諸葛亮,張飛等人入川作戰,當時只有20多歲,便勇猛過人,武力高超,入川後更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極少吃敗仗(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緣由是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叔叔張飛的作戰能力,還有當時劉璋手下並沒有所謂的一流名將)。此時的劉封可謂是風生水起,在當時蜀漢劉備集團中,隱隱成為二代將軍中的佼佼者了。

02

劉備的蜀漢集團在佔據了宜州(即蜀中四川)之後,又北上佔據了漢中,蜀漢集團一下就站起來了,厲害了。此時的劉封被劉備派去與孟達一起管理上庸三郡,此時劉封的官職已經是副軍將軍。這樣一個掌握實權的官職,已經隱隱趕上五虎上將之一的翊軍將軍趙雲趙子龍了。而且上庸三郡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是連通漢中地界和關羽所佔領的荊州地界的通道,可以給荊州的關羽減輕很大的壓力。由此可見,此時的劉備對這個養子還是極為器重的,已經完全是二代將軍中混得最好的了(魏延屬於一代將軍)。

劉備自從得到諸葛亮的幫助之後,嚴格按照諸葛亮隆中對中提到的「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的戰略思想,讓自己的二弟,軍政可以兩手抓的關羽鎮守荊州。219年,關羽率軍北伐,水淹七軍,活抓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將曹仁圍困襄陽樊城,一路勢如破竹,打出了威震華夏的名號。

在這一片局勢大好的時候,關羽派人到上庸的劉封孟達處請兵支援。理論上來講,關羽可是劉封的親叔叔呀,而且當時關羽把曹操的第一上將曹仁圍困在樊城襄陽,這可是叔叔送功勞給自己的親侄子,希望他在自家集團更上一層樓呢。可是呢,劉封孟達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為理由拒絕發兵。這八個字就成為劉封出山以來的第一大汙點,很多人認為就是因為這八個字給劉封惹來了殺身之禍,我在這卻不以為然,但是不得不說,這一大汙點,讓這個養子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掉了一個檔次,但是還不至於激起對劉封的殺心。

03

其實劉封的做法並沒有什麼大的不妥,劉封佔據上庸和關羽圍困曹仁是同一年,那時的上庸是真的如劉封孟達所說的「未可動搖」,而且那時候形勢一片大好,劉封的出兵也僅僅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就算勝了,自己出兵援助的功勞微小至極。反而若出兵後敗了,豈不是還得承受敗仗之責,此時若上庸再出事,劉封可就真的得不償失了。所以在劉封的立場上,不出兵是最好的選擇,不去攤他二叔關羽的功勞,也不去擔這風險。但是在關二爺那裡可就不一樣了,關二爺心裡想的肯定是「劉封你這小子是看不起我關公?我的話都不聽了?戰事一完,定好好教訓你。」

在魏吳兩家的夾擊之下,在傅士仁糜芳的投敵之下,在劉封拒不發兵,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威震華夏的關二爺敗了,這一敗不僅丟了關二爺的性命,還丟失了荊州重地,更是丟失了劉玄德劉皇叔的一統中原、重振漢室的美夢。這一消息傳到成都,傳到劉備那裡,劉備不知道有多少個日夜大罵糜芳傅士仁的無恥,膽小(慫),大罵劉封這混帳的拒不發兵。但是劉備還是理智的,如果叫劉封回來,殺了他,那上庸三郡也就不保了,劉封甚至可能帶兵投敵,他劉皇叔與荊州與重振漢室就再也無緣了。此時的劉封在劉備的心裡已經是一個僅僅達到及格線的孩子,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器重。

04

而劉封也是惶惶不安,自己的親叔叔因為自己的原因兵敗身亡,軍事重地荊州也丟失了,每日都擔心著自己的養父劉備將他召回成都,將他身首異處。可是他的這份擔心並沒有實現,劉備並沒有召回他,甚至連一封斥責的書信都沒有。我想此時的劉封肯定會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開始飄飄然了,認為自己在劉備的心裡分量很重,把自己當成繼承人看待了。然而事實證明,不是不報必有惡報,該來的早晚都來。

另一個封疆大臣孟達也沒有覺得這事能這麼輕易就過去,自己本身就是益州投降來的將領,而且他不是劉封,在蜀漢集團沒有很大的靠山,也不得劉備信任(劉備如果信任孟達就不會再派劉封過來了),又犯了這麼大的一個錯誤。孟達心裡可是慌的一匹,認為自己早晚得被劉備處置,為了保命,就這麼帶著手下4000餘人投降曹魏,並且做了一個帶路將軍,帶著徐晃等人來取上庸。為了立功,還給劉封書信一份勸降劉封。劉封拒絕了,但是他的手下並沒有拒絕,紛紛投降。被逼無奈的劉封,灰溜溜地跑回了成都,踏上他人生中最後一條路。

05

丟掉了上庸,劉備瘋了,重振漢室再無希望,看著眼前這曾經令他無限驕傲的養子,一度委以重任的大將,劉備心灰意冷,出於多年的父子情,可能還有一絲不舍處死,於是打算去除劉封的官職,讓他在府中做個乖巧的養子。然後,諸葛亮一句話,猶如微風把劉封的希望之火撲滅了。「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意思就是,劉封剛猛,恐怕會威脅後主劉禪的地位呀。

自此,劉封被劉備賜死,出世以來,在益州(四川)境內戰無不勝的將軍,在蜀漢集團如日中天的主公養子,就此死於自己敬愛的養父之手。究其原因,說白了就是「失望越攢越多,就變成了絕望」。自拒不發兵開始,劉封就讓劉備越來越失望,乃至造成了殺身之禍。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辰木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推薦閱讀

電視臺直播專訪劉邦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劉備賜死兒子劉封?他的真實目的到底是啥?
    《三國演義》將關羽之死的一個重要原因歸罪於劉封,劉備殺劉封純粹是為關羽報仇,而沒有其他目的。這一點羅貫中是做了點手腳的。關羽之死,確實和劉封有一定的關係,但並不能完全怪罪於劉封身上。關羽攻打襄陽時,的確曾派人命劉封、 孟達出兵相助,但二人以 「 山郡初附, 未可動搖」 為理由,沒有出兵。後來關羽兵敗後,劉備責怪劉封「 不救羽」 ,但一開始並沒有打算殺掉劉封。
  • 諸葛亮為何勸劉備殺養子劉封?
    ,已經沒有了子嗣,所以,劉備收了養子劉封。後來,隨著形勢發展,劉璋與劉備由友軍轉變為敵軍,軍師龐統也不幸戰死,劉備為取西川不得不從荊州抽調諸葛亮、張飛等人支援,分別從不同方向出擊益州。當時劉封剛過二十歲,正是一個「有武藝,氣力過人」的小夥子,他也隨諸葛亮和張飛共同入蜀。在與劉章軍戰鬥的過程中,劉封「所在戰克」,立了不少戰功,所以,劉備平定益州後,任命劉封為副軍中郎將。
  • 劉備養子堪稱戰神,未犯必死之罪,為何諸葛亮力勸劉備將其殺死?
    劉封確實很能打,尤其是和劉備的兒子劉禪相比。單從劉備讓劉封統率重兵,坐鎮上庸三郡,便可見劉備對其能力的肯定。  劉備本是羅侯寇氏之子,劉備在荊州時,早年生的幾個孩子都早死,阿鬥劉禪又還沒有出生,因此,劉備認領了寇家孩兒為養子,取名劉封。  從劉備對養子取名看,劉備對劉封是極為看重的——阿鬥叫劉禪,聯繫起來就叫做封禪!
  • 劉備養子百戰百勝,諸葛亮為何力諫劉備將其殺死?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難得的人才,在建安二十四年後連犯大錯,最終惹怒劉備。不過,劉備雖然氣惱,卻並未對養子劉封下殺心。沒想到,諸葛亮卻站了出來,說了一番話,力勸劉備將劉封殺死。正是在諸葛亮這番說辭下,劉備下了狠心,流著淚將劉封給斬首了。  那麼,劉封到底犯下了什麼大錯?諸葛亮為何又要堅持將劉封殺死呢?  一、認養劉封的前因後果。
  • 劉備一定置養子劉封於死地?漫談「螟蛉之子」的悲劇
    劉備決意除掉劉封  這是《三國志·劉封傳》關於劉封之死的記載,我們可以從其中看出劉備要處死劉封的三個原因:  1、劉封在東三郡的時候,侵凌孟達,導致孟達降魏,並最終導致東三郡丟失。  3、諸葛亮勸劉備殺掉劉封,因為此時劉禪尚年幼,怕劉備身後難以控制劉封,引起蜀漢內亂。  這其中的前面兩點,是處死劉封的公開理由,第三點則是諸葛亮的隱憂,並沒有作為劉封的「罪行」加以宣示。  除此三條以外,田餘慶先生還認為,除掉劉封還有平衡蜀漢新舊勢力矛盾的意圖。
  • 劉備為何發動夷陵之戰?原因不簡單:諸葛亮與劉備的「宮心計」
    之前諸葛亮對劉備沒有進行具體的勸阻,諸葛亮看不出來夷陵之戰是一個戰略錯誤嗎?顯然是能夠看得出來的。因為諸葛亮在第一次為劉備制定的整個戰略最重要的一點兒就是「連孫抗曹」,而劉備徵討夷陵明顯就是打破這個戰略。而且諸葛亮也看出了孫權不能打的原因:「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 諸葛亮為何要勸劉備賜死劉封?14年後,他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但是,劉備這個時候就真的想直接除掉劉封嗎?答案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這麼簡單,其實,作為一國之主的劉備他深深明白,一個武將的重要性。西蜀目前已經失去了關羽,那麼劉備此時絕對不希望再失去劉封。那麼,劉備為何又突然下令讓劉封自盡呢?其真實目的又是什麼呢?其實在劉備下定決心要斬殺劉封之前,他是聽信了諸葛亮的勸告的。
  • 劉備為什麼選擇扶不起的阿鬥呢?劉備:劉禪是最合適的儲君
    這麼有識人之能的劉備為什麼會選擇「扶不起的阿鬥」做為皇位繼承人呢?劉備所有兒子中,最先被排除的應該是劉封。劉封被排除的原因非常簡單,他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中國古代有沒有把皇位(君位)傳給義子的呢?還真有。曹叡曾經將皇位傳給養子曹芳,趙構將皇位傳給養子趙昚,郭威將皇位傳給養子柴榮。郭威將皇位傳給柴榮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當時郭威沒有在世的親生兒子,所以才會將皇位傳給了養子。
  • 劉備為何殺掉能獨當一面的劉封, 選擇暗弱的劉禪繼位? 原因不簡單
    《三國志·劉封傳》記載:「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泝流西上,所在戰克。」之後他又與孟達一起拿下了上庸等地,其能力非常卓越。可是最終,因諸葛亮對劉備說了一句,恐怕劉備百年之後,無人能夠駕馭得了劉封,劉封便被賜死了。反觀劉禪,一個「樂不思蜀」的典故,至今仍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談。兩人的對比,看起來非常鮮明,劉備為什麼卻選擇了讓劉禪繼位呢?
  • 歷史上劉備為何要賜死自己的養子劉封,真是因為他沒有援救關羽?
    當時劉備已年過四十,未有子嗣,所以就收養了寇封,並改其名為劉封。劉封后來成長為一員英勇武將,隨同劉備徵戰沙場。劉備入蜀的第二年,劉封與諸葛亮等人從荊州馳援益州的劉備,劉封在這期間立下赫赫戰功。因此,劉備在益州站穩腳跟後,封劉封為副軍中郎將,當時劉封只有二十幾歲,可以說是年輕有為。劉封作死事件前後概述:劉備對孟達,獨自領軍並不是十分信任。
  • 為何劉備要告知諸葛亮馬謖不可重用,他是怎麼看出來的?
    說治理國家,劉備可能不如諸葛亮。但論識人用人,劉備絕對要高出諸葛亮一籌。
  • 諸葛亮勸劉備殺劉封,在剛猛難制的背後,隱藏著哪些真正的原因?
    劉封喪師失地,丟掉了劉備交給他的上庸地區,劉備自然要追究他的責任。這是劉封之死的第三個原因。而諸葛亮則是影響劉封命運的最後一個人。當劉備追究劉封責任的時候,諸葛亮對劉備建議,除掉劉封。諸葛亮的理由是劉封這個人剛猛難制,怕將來劉禪繼位後難以控制駕馭,因此勸劉備趁著這個機會除掉劉封,這是劉封之死的最後一個原因。劉備聽取了諸葛亮的意見,賜死了劉封。
  • 劉備去世前,將兵權交給了李嚴,他為何不交給諸葛亮?
    都知道劉備臨死前向諸葛亮託孤,假惺惺地告訴諸葛亮,要是覺得劉禪成才那就輔佐他,要是覺得劉禪不成才,你也可以取而代之。然後馬上讓劉禪認諸葛亮做相父,交代劉禪要像對待親生父親一樣對待諸葛亮。諸葛亮被感動得五體投地,立即表示自己會為蜀漢奉獻一生。劉備聽後點點頭,然後把兵權交給李嚴。
  • 劉備誓要殺掉此人,諸葛亮求情也沒用,因此還留下一句成語
    ''小人物'',此人在歷史上的雖微不足道,卻一度讓梟雄劉備相當痛恨他,後來連諸葛亮求情沒用,劉備誓要殺掉此人,還因此留下了一句成語。劉備在公元194年起兵於涿郡,自此蹉跎了幾十年,打過很多勝仗,但是敗仗則要更多,他在那種亂世下竟然每次都能倖存,並且迅速恢復生機,不得不讓人欽佩。尤其是他在得到諸葛亮以後便開始觸底反彈,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劉備終成一方霸主。但是自打入主成都,有一個小人物就一直在給劉備製造不愉快,最終也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此人就是張裕。
  • 劉備長子被諸葛亮害死,臨刑撂下一狠話,劉備慶幸道:幸好沒手軟
    相比於養子,作為親兒子的劉禪自然更加親近。而關羽等元老大臣,也漸漸站在了劉禪一邊,而這場繼嗣之爭,最終導致了劉封的悲劇。劉備入蜀後,連戰皆捷,一路殺向了成都。與此同時,劉備命令諸葛亮、張飛、趙雲溯江而上,從荊州殺入蜀地,與劉備在成都會師。而劉封,就在這支西徵軍的軍中。在這場西徵中,劉封所向皆克,立下了不少軍功。西蜀平定後,劉封被封為副軍中郎將。
  • 劉備的首席軍師並非是諸葛亮,而是法正,劉備對他言聽計從
    是曹操攻打荊州時,諸葛亮主動去江東聯合孫權開始,才嶄露頭角。而劉備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軍師是龐統,這點從劉備取西川時可以看出,他是帶著龐統入川的,諸葛亮在荊州留守。龐統確實軍事才能了得,但可惜死的太早了,在進攻四川的時候被守軍的流矢射死。接下來就該說說法正了,法正是西川劉璋手下的小官,一直得不到重用,張松忽悠劉璋引劉備入川,就是法正接待的劉備。後來龐統死了,法正就接替了他的位置成為劉備的首席軍師。
  • 華容道關羽放走曹操,為何諸葛亮如此安排,不這麼做,劉備死定了
    其實,在最開始安排任務時,諸葛亮安排到張飛這裡就沒打算往下安排了,但在眾目睽睽下,唯獨關羽沒有任務,面子實在是掛不住,於是就和諸葛亮爭論,為何不給他派任務。諸葛亮激將道,我怕就算給你派了這個任務,你也不可能完成。關羽性格大家都知道,極其驕傲,聽到這話,當時就急眼了,怒吼道:就不可能有我關某不能完成的任務!
  • 劉備三顧茅廬不是因為諸葛亮聰明
    可是故事歸故事,在現實裡,諸葛亮的智商真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原因嗎?讓我們先看看史書裡面,那些不忍直視的細節其實在正常情況下,就諸葛亮那點智商和經驗,倒貼錢給劉備,劉備都不要。首先我們看看《三國志》的記載,劉備找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才26歲,放現在就相當於剛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而且這個小鮮肉長期宅在家裡,沒有參過政,沒有打過仗,經驗值完全是0,劉備這個當老闆的憑什麼覺得他能幹好工作,甚至還要親自去請呢?
  • 劉備養子劉封不救關羽的真實原因:心態決定命運
    而長沙劉氏很可能跟劉備一樣,也是皇室後裔。劉封生父既然貴為王侯,有自己的封地,那為什麼會把兒子交給劉備?很大的可能是劉備來到荊州時寇氏家族遭遇變故,羅侯已經被廢掉。在《三國演義》中,劉封也為羅侯寇氏之子,只是年少時就成了孤兒,後被他的舅舅劉泌收養。關於劉封的身世我覺得這裡跟正史是吻合的。
  • 諸葛亮一心匡扶漢室,為何他要輔佐劉備,卻不去加入漢獻帝的朝廷
    他在接管蜀漢政權後,內修政理,外交東吳,在他的有生之年連續向曹魏發動了五次北伐。最終由於雙方的實力過於懸殊,諸葛亮壯志未酬,病逝在北伐的戰場上。可以說,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江山,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但是,我們在這裡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在漢獻帝的朝廷還存在的時候,諸葛亮既然對漢室如此忠心,為什麼諸葛亮不去投奔漢獻帝,輔佐漢獻帝去重建漢室江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