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大家肯定都認識,他就是出演孫悟空的那個演員,他演的孫悟空活靈活現,簡直就是把孫悟空給演活了。不過除了六小齡童,還有別的演員出演的孫悟空也非常的出色,比如劉健楊,他是六小齡童的同門師弟,演的孫悟空同樣很出色。不過你們知道為什麼86年的《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扮演者是六小齡童而不是劉健楊嗎?接著看下去了你就知道了。
► 猴王
六小齡童的原名叫做章金萊,六小齡童只是他出道之後取得藝名,六小齡童是浙江人,他們一家人都擅長演猴戲。在清末的時候,六小齡童的曾祖父就經常給鄉親們表演猴戲,讓大家樂呵樂呵,曾祖父的猴戲表演的十分精彩,得到了很多百姓們的誇讚。當時的章家是一個農耕之家,白天要幹活,演戲只是一個消遣,他們並不把演戲當成主業。
到了祖父這一代的時候,就把猴戲帶上了舞臺,祖父剛開始也是只把猴戲當做娛樂,平時用心的經營自己的燈籠店。祖父演的猴戲更加有特色,比曾祖父的猴戲更加的出彩,百姓們也非常愛看祖父演的猴戲。到了祖父這一代,已經是20世紀初了,祖父心裡有著大志向,不像想自己的父親一樣,一直都待在農村。所以他決定去大城市發展一下,他跟自己的親戚借了五塊錢,出發去了上海。
可別小看當時的五塊錢,當時的五塊錢已經是非常多了,可以跟現在的五百塊差不多了。祖父靠著賣戲劇道具,攢了不少錢。他拿著這些錢在上海開了一家戲院。祖父經常在戲院裡面表演著自己的猴戲,收穫了非常多的觀眾。而六小齡童的父親六齡童就是在這個環境中長大的。六小齡童的父親叫做章宗義,章宗義從小就非常的喜歡戲劇表演,他經常會到隔壁村子去看戲班子演戲,希望自己長大之後也能和他們一樣上臺表演。
章宗義的哥哥很早就開始上臺表演了,所以章宗義也希望自己能夠跟哥哥一樣,成為一個戲劇家。可是他的父親卻不這麼想,因為當時戲子的身份並不是很高,所以他的父親並不希望自己的兩個兒子都去演戲,有一個就夠了。不過章宗義卻非常的堅持,很想成為一個戲劇家,而且他在臺上表演了幾次都非常的出色,所以父親只能同意了章宗義登臺演出。
► 六小齡童
正式登臺演出之後章宗義就把藝名給改成了六小齡童,他跟著哥哥學習了很多版本的猴戲,自己也想要演孫悟空。為了能夠把猴戲給演好,章宗義下了苦功夫,每天都會去練習。為了讓自己更加熟悉猴子的動作,把每個細節都演好,章宗義還養了一隻小猴子,去模仿這種小猴子的一舉一動。他學習了很多種猴戲,把這些猴戲精華的部分都留了下來,並且創新,自己開創了&34;,從那之後章家的猴戲被他發揚光大了。
在86版《西遊記》開拍的時候,導演楊潔到處去找演員,本來是不想選用六小齡童的,但是在六齡童的推薦下,楊潔還是決定試試看。因為六小齡童太過於嬌氣了,在家被父親六齡童非常寵愛,應該是適應不了劇組生活的。六小齡童章金萊是章宗義最小的兒子,章宗義一開始是不讓他學戲的,因為他的性格比較內向,也看不出有學戲的天賦。再加上他身體瘦弱,經常會生病,所以父母當然是比較疼愛他。
由於六齡童章宗義的兩個兒子都因為生病去世了,他的猴戲沒有繼承人了,所以才讓章金萊學習猴戲,不能讓猴戲沒有了傳承。但是章宗義也很害怕自己的小兒子會跟大兒子和二兒子一樣生病去世,所以對章金萊格外的關注,教他學戲的時候也不嚴格,非常的慈愛。
當時除了自己的兒子六小齡童,章宗義還有一個徒弟,也就是劉健楊。劉健楊很能吃苦,跟著章宗義學習了很久,把猴戲已經學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劉健楊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了很大的名氣,在1980年的時候,就出演了《火焰山》中的孫悟空一炮而紅。楊潔拍攝《西遊記》的時候,本來是想找劉健楊來拍攝的,但還是決定先問章宗義的意見,看看章宗義有沒有什麼人才可以推薦。
► 六小齡童
楊潔到了章宗義家裡的時候,章宗義突然就指著旁邊的年輕男孩說,這是我的兒子。當時楊潔還沒有明白章宗義的意思,只是問章宗義要了一些資料,回去研究了。一直到第二天,章宗義才開門見山的跟楊潔推薦了自己的兒子,這時候楊潔才明白,原來章宗義是這個意思。在章宗義的推薦下,楊潔決定先讓六小齡童到劇組去試鏡,畢竟虎父無犬子,章宗義這麼厲害,兒子肯定也差不到哪裡去。
沒想到六小齡童一去試鏡就獲得了大家的稱讚,楊潔馬上就定下了六小齡童出演孫悟空,六小齡童在《西遊記》裡面的孫悟空大家肯定都看過吧,這個角色仿佛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非常的適合他。這部電視劇一播出之後,六小齡童也徹底的火了起來。六小齡童雖然是火了,但是劉健楊卻有些慘了,如果沒有六小齡童的話,孫悟空本應該是由他出演的。
章宗義也帶了一些私心,一個是自己的徒弟,一個是自己的兒子,不管是誰都會先偏向後者的吧。而且如果是劉健楊出演孫悟空,可能還不一定會受到這麼多人喜歡呢,這一切只能說是老天註定了。劉健楊在當時已經小有名氣,而六小齡童還沒人知道,所以章宗義偏向自己的兒子也情有可原。
章宗義做這個決定肯定也考慮了當時的情況,所以才會做下這種決定,劉健楊也不會記恨自己的師傅,比較人都是有一些私心的,你們說對不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