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撻(Egg Tart),是一種以蛋漿做成餡料的西式餡餅;臺灣稱為蛋塔,"撻"是英文"tart"的音譯,意指餡料外露的餡餅(相對表面被餅皮覆蓋,餡料密封的批派餡餅)(pie);蛋撻即以蛋漿為餡料的"tart"。做法是把餅皮放進小圓盆狀的餅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雞蛋混合而成之蛋漿,然後放入烤爐;烤出的蛋撻外層為鬆脆之撻皮,內層則為香甜的黃色凝固蛋漿。
蛋撻水:牛奶(80克) 細砂糖(25克) 淡奶油(180克) 蛋黃(3個)
蛋撻皮:低精粉(135克) 高精粉(15克) 黃油(20克) 馬琪琳(100克) 水 (75克)
1.準備所需材料
2.稱出牛奶和淡奶油的份量
3.白糖加入40克牛奶中拌至溶化
4.奶油加入另外40克牛奶中攪拌均勻
5.蛋黃打散倒入牛奶中
6.然後攪拌均勻
7.將奶油加入到蛋奶液中
8.然後攪拌均勻
9.再過兩遍篩
10.過篩後,把表面的大氣泡用小勺去掉
到此蛋撻水製作完成。
接著將蛋液分別倒入撻皮中,倒七分滿即可
烤箱預熱200度,放中層烤20分鐘左右,至表面開始焦黃即可出爐。
如果你想自己做蛋撻皮,那麼可以參考下面的步驟~
1.把撻皮原料(除馬琪琳)混合和面至光滑保鮮膜包好醒面40分鐘。這期間把馬琪琳趕薄待用。
2.將面趕薄至馬琪琳三倍大小,將馬琪琳放到面片上。
3.然後疊成趕薄再疊被子狀。保鮮膜包好放入冰箱醒面30分鐘。取出面再反覆疊被子3次,趕薄捲成擀麵棍狀,切小圓狀壓平放入蛋撻模具中,即可作為蛋撻皮待用。
怎麼樣,小夥伴們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