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遊又添一新地標。2015年12月22日上午十點,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南洋街舉行盛大開街儀式,正式對外開放。一個極具地域風情的旅遊勝地揭開面紗。隨後,在電影公社現場還舉行了老北京街的奠基儀式。
南洋街是繼2014年1942街落成開業後,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第二條全新落成的特色風情街道。300多米長的水岸邊,集合了70幢中外建築風格交相輝映的南洋風情建築。其中,富有時代感的牌坊、碼頭、鐘樓、小橋等南洋建築集群極富意趣。南洋街的落成開放,進一步豐富了海南文化旅遊元素,為海南的南洋文化注入一股鮮活血液,市民和遊客在這裡能深刻體驗南洋風情穿越之旅。
南洋街充分凸顯了「一帶一路」和海南地域特色,不僅真實還原南洋風情建築和街道,還原性呈現當鋪、洋服鋪、武館、藥鋪、涼茶鋪、餅屋等南洋市井商業風情,同時全天候的演藝讓遊客感受到立體多元的文化旅遊體驗。南洋街還吸引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印度等「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許多商戶進入經營。
海南政府嘉賓及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博士,著名導演馮小剛,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王中軍,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王中磊,觀瀾湖集團副主席朱鼎耀等出席開街儀式。電影《老炮兒》的導演管虎、小飛的扮演者吳亦凡親臨現場,助陣開街儀式和奠基儀式。開街儀式上,朱鼎健、馮小剛、王中軍、王中磊、管虎、吳亦凡等身著年代服裝,乘坐馬車緩緩入場,再配以異域風情銅管樂隊的表演和極具嶺南風情的詠春拳、醒獅等表演,將現場拉回到過去的那個年代。
據了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秉著對傳承歷史文化的誠意與執著,對建築的每個細節都精雕細琢。堅持以物質形態展示上世紀百年間我國城市建築演變的軌跡,融合了各個歷史階段的文化特徵。實現電影藝術與建築藝術、並以其獨特的歷史底蘊和景觀特色吸引著海南乃至全世界的遊人慕名前來。
南洋街由馮小剛導演的御用美術指導石海鷹擔綱主設計師,帶領其設計團隊,收集大量南洋建築的歷史、文獻,汲取其中的精華,歷時四年完成設計創作,並在相關施工圖設計單位、建築施工單位、道具陳設製作單位的配合下,完美而鮮活地呈現出極具建築美學的南洋風情街。
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老北京街集合老北京風情建築集群的精華,體現出大氣、端莊、簡潔的建築審美情趣,更加原汁原味的體現老北京的文化內涵,特別融入了電影《老炮兒》裡的北京胡同兒元素,未來的老北京街同時令人期待。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這個「烏託邦」式電影主題旅遊勝地,必將引領海南乃至全國電影旅遊、建築旅遊的風潮。
歷史背景
海口的南洋騎樓建築最早形成於19世紀20-40年代,距今100多年歷史。儘管已經過去了百餘年,仍能從錯落分布在海口各地的南洋建築中窺探當時的繁華。南洋文化最早在中國南方區域開始盛行,異鄉打拼的華人將眾多富有南洋風情的建築形態帶回家鄉,造就了別具特色的南洋風情建築。現在,廣州、海口是南洋建築文化傳承與展示的重要區域。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南洋街,真實還原南洋文化歷史原貌,重塑當時的建築藝術,感受這一時代背景下的建築和街道。
建築特點
「南洋風格建築」是歐亞混雜的「南洋」文化的重要表現。以「西洋」風格的建築組成,大多為有騎樓的兩三層房屋。建築結構上,有中國古代傳統式、西方建築模式,還夾雜著東南亞建築裝飾風格特點。巴洛克式、羅馬式、哥德式、南洋式,應有盡有,尤其以南洋式建築最為眾多與成熟,這種騎樓有南洋地區的獨特且有創造性的形式——在女兒牆上開出一個或多個圓形或其它形狀的洞口,是一種建築智慧,預防颱風襲擊,減少對建築物的風負荷,也因此形成了獨特的建築藝術形態。
項目亮點
建在300多米長水岸邊的南洋街,佔地面積20,000㎡,集合了70幢中外建築風格交流輝映的南洋風格建築,充分還原了100多年前南洋街地區人民的社會風貌和人文活動,無論你鍾情巴洛克式,還是摯愛羅馬式,抑或文藝復興式,在這裡都可以一飽眼福。其中,富有時代感的牌坊、碼頭、鐘樓、小橋、教堂等建築極富意趣。這裡還聚集了不同品牌和特色的餐飲、娛樂、購物、電影院、咖啡屋、酒吧、精品酒店、文化藝廊等服務,文化與建築的融合、色彩與年代的碰撞,彰顯著濃厚的年代感以及強烈的歷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