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非遺·影像展」今日上線:青春節奏訴說古老故事

2020-11-20 中國荷都網

「金木水火土,皆可巧奪天工」「宮商角徵羽,聚成繞梁餘音」「酸甜苦辣鹹,均能回味無窮」「望聞問切裡傳承千年,不變的仁心仁術」……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每年六月第二周周六,今年為6月13日)業已臨近,文化和旅遊部首度開展「雲遊非遺」全線上推廣活動。本次活動重頭戲 「雲遊非遺·影像展」 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聯合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抖音、快手、嗶哩嗶哩、酷狗、微博在內的8大網絡平臺承辦,6月8日全面上線,持續至6月14日。

紀錄片講述匠心故事 「專題專區」娓娓道來

非遺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是國之瑰寶。本屆「雲遊非遺·影像展」將呈現給公眾的片單中不乏難得一見的珍貴記錄影像:《吳修富的肉連響》,一種瀕臨滅絕的民俗舞蹈在七旬高齡老人的推動下火遍恩施州。《劉永安——木偶戲(邵陽布袋戲)》,這一個人的「劇團」,鼓聲乾淨利落,輕重緩急有序,刻畫木偶人物角色惟妙惟肖,說唱戲文字正腔圓,聲音剛勁豪放。《沈少三——撂石鎖》記錄有「一代跤王」美稱的沈少三曾讓「撂石鎖」這項絕技驚豔天下,今年已90高齡仍義務教20多個孩子學習「撂石鎖」傳統技藝。楊棲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楊氏家庭泥塑代表性傳承人已於2016年過世,但《楊氏家庭泥塑》紀錄片保留下那易逝的年華和永存的技藝……

此外,《手造中國》《大匠之夢》《戲夢關東》《甲子漆藝》《平遙布鞋》等千餘部紀錄片都在此次「雲遊非遺·非影像展」公開展示,通過網絡平臺的深度介入,豐富非遺傳承人記錄影像的傳播方式,為觀眾深入了解非遺提供便利平臺。

另據悉,本屆「雲遊非遺·影像展」特別推出「擁抱身邊的非遺」系列專題片,從「心」出發,以初心、本心、匠心、仁心、恆心等五個不同的角度呈現當下非遺傳承和保護成果:《非遺·初心》聚焦中國「非遺」美食,詳說傳統食物的內涵,共同挖掘那些已傳承千百年的非遺美食記憶;《非遺·本心》從傳統音樂、傳統舞蹈以及傳統戲劇、傳統曲藝方面入手,通過視頻記錄反映傳統演藝的魅力;《非遺·匠心》展現 「非遺」傳統手工藝,向人們展現民族文化基因的絢麗色彩;《非遺·仁心》以醫者仁心的角度,展現傳統中醫的獨特魅力;《非遺·恆心》則詳述了傳統體育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五心」聚力,從衣食住行到文化健康,讓「非遺」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承載中國價值,凝聚中國精神。

結合本屆「雲遊非遺·影像展」各聯合承辦平臺的特色,專區與專題片呼應生輝。騰訊視頻以「人間煙火」作為切入點,以幾十部優質的風味美食紀錄片,打造千滋百味的非遺美食標籤;優酷專區集中展示站內《穀雨中國》等幾十部文化紀錄片、高清戲曲選段以及百餘部傳承人記錄影像,同時將開啟「非遺公開課第二季」公益直播;愛奇藝非遺專區中以傳統文化為特色的多部熱門影視劇集和講述百姓生活中非遺的紀錄片《講究》等數百部影像作品,打造傳統美學大賞。

名人明星助陣,擁抱身邊的非遺

值得一提的是,一群活躍在舞臺和螢屏,有著眾多年輕粉絲的知名演藝人,紛紛在此次影像展中為非遺「打Call」。嶽雲鵬、阿雲嘎、黃明昊為家鄉的非遺代言,郭德綱、譚維維、郭麒麟、朱正廷等為傳統藝術發聲,張國立、沈騰、鄭雲龍、畢雯珺呼籲大家關注民俗、民間文學、傳統體育……正在熱播的網絡綜藝《創造營2020》學員希林娜依·高、張藝凡、王藝瑾等多位青春偶像也積極參與了影像展活動中「這就是非遺」系列短視頻的錄製,化身「非遺守護人」,為青少年朋友講述身邊的非遺,身體力行為傳統文化助力。

此次「雲遊非遺·影像展」立足年輕人聚集的網絡平臺,以跨界的方式,讓非遺無界。酷狗以「聽見非遺·音樂留聲機」為主題設置了專區,通過音頻、視頻、直播等多種方式,以年輕化的表達推動非遺音樂的傳播與傳承;在嗶哩嗶哩建立的非遺專區中,眾多年輕人自發錄製剪輯了涵蓋傳統服飾、手工藝、武術等品類豐富的非遺視頻,以青年人的視角講述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本次活動主題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核心點是「擁抱身邊的非遺」。在這次影像展中,承辦機構邀請到多位非遺傳承人、網絡達人、青年偶像錄製非遺知識普及系列短視頻,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面人」「臉譜」「釀酒」「炒茶」「孔雀舞」「古琴」等百姓身邊的非遺,和廣大網友一起發現自己生活裡的非遺,成為精彩非遺的守護人。讓非遺在遇見生活的同時,更能成為被大眾重視和了解的獨特存在。

相關焦點

  • 千餘紀錄片亮相 古老非遺展露青春之顏
    原標題:古老非遺展露青春之顏本報電 (記者鄭 娜)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文化和旅遊部首次開展「雲遊非遺」線上推廣活動。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頭戲,為期7天的「雲遊非遺·影像展」於6月14日落下帷幕。「雲遊非遺·影像展」由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聯合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抖音、快手、嗶哩嗶哩、酷狗、微博在內的8大網絡平臺承辦。影像展向公眾呈現了珍貴的非遺影像,如講述七旬老人傳承瀕臨滅絕民俗舞蹈的《吳修富的肉連響》,講述老藝人數十年來堅持布袋戲傳承、研究、演出的《劉永安——木偶戲(邵陽布袋戲)》,記錄「一代跤王」義務教授孩子學習絕技的《沈少三——撂石鎖》。
  • 雲遊非遺·影像展 | 煙火裡的傳統文化 中華美食撫慰人心
    「擁抱身邊的非遺」系列專題片之《非遺美食》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8日電(記者 韓玉)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和旅遊部今年首次嘗試開展「雲遊非遺」全線上推廣活動
  • 廣西民族志影展暨非遺影像展開幕
    【原標題】廣西民族志影展暨非遺影像展開幕  11月12日,2020廣西民族志影展暨非遺影像展在廣西民族博物館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紀錄片工作者和在校大學生等共100多人參加了開幕儀式。影展為期5天,將展映42部入圍作品,展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中華民族多元文化。
  • 愛奇藝紀錄片、知識多渠道線上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2020文化和自然...
    今年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進一步提高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6月8日至14日期間,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聯合愛奇藝等平臺共同承辦的「雲遊非遺·影像展」線上系列活動開啟。
  • 留住手藝 堅守匠心,影像中的非遺傳承
    距離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還有三天,「雲遊·非遺影像展」已率先啟幕,以千餘部珍貴的記錄影像,展示代表性非遺傳承人故事。在愛奇藝 「雲遊非遺·影像展」專區的片單裡,有這樣一部體現匠心的紀錄片《甲子漆藝》。
  • 老燒鍋酒、金鉤海米、高家糖球……誰說非遺都是「老古董」!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共分10大板塊: 啟動儀式、抗疫非遺作品評選、非遺創意大集、非遺雲展播、非遺進景區進社區進校園、非遺帶貨直播、非遺養生講堂、非遺現場體驗、非遺美食節、非遺沙龍。 在青島市文化館主會場和各區市分會場共組織籌劃活動60餘場次。
  • 近百組非遺傳承人進駐優酷 直播公開課推廣非遺文化
    用雕刻復活傳統年節中諸神的木版年畫、從最鮮美食材中尋找上古美味的荊州魚糕、從大自然中取材巧奪天工的傳統木雕……12日起,全國近百組非遺傳承人將進駐優酷,通過直播方式展示傳統工藝和非遺故事,讓「藏在深閨」中的老手藝,通過網際網路呈現在更多人面前。
  • 柏松最新單曲《尋常歲月詩》今日上線 用溫情歌聲訴說歲月靜好
    近日,唱作人柏松全國七城個人巡演完美落幕,在此次巡演中也憑藉優質的唱功圈粉無數,而在巡演現場提前曝光的新歌《尋常歲月詩》,也終於在今日上線。據悉,該歌曲由尹初七作詞,柏松作曲並演唱,網易雲音樂獨家發行。文藝的歌詞加之舒緩的旋律,展現了一幅歲月靜好的畫面。
  • 非遺傳承人做主播,一點資訊上線「非凡的非遺」全球直播活動
    除了直播內容,專題還收錄了更多非遺相關報導及圖文展示。後續,平臺還將與更多城市進行落地合作探索,讓「非遺」成為後疫情時代的城市新名片,讓更多人看到不同地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風採,領略「非遺」之美。作為北京泥彩塑第五代傳承人,張忠強明顯感覺得到,以兔兒爺、紙風箏、宮燈等為代表的一系列地方民俗代表物件兒越來越得到重視,而這些物件兒背後的故事,流傳百年的老手工藝和民間文化被喚醒,正是國家繁榮後民族自信的表現。
  • 「非遺傳承卡」已送達最潮老街,今日份姐姐快閃精彩集錦請查收
    「非遺傳承卡」已送達最潮老街,今日份姐姐快閃精彩集錦請查收 2020-08-07 1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西舉辦2020民族志影展暨非遺影像展
    11月12日至16日,2020廣西民族志影展暨非遺影像展在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辦。本屆影展歷時5天,除廣西民族博物館主會場外,還在廣西民族大學、南寧師範大學和賀州學院設立分會場,影展期間公開播映了42部民族志影片。
  • 《媽祖回家》今日公映 片尾曲MV訴說兩岸同胞鄉思情
    電影《媽祖回家》「跨越山海版」終極海報11月20日,一部講述特定年代下兩岸小人物家庭際遇的輕喜劇電影《媽祖回家》於今日正式公映。影片自電影節展映以來,就受到各界好評。而隨著今日正式上映,官方也放出電影片尾曲《彼岸》MV為影片造勢。兩岸同胞數十載堅守 終換來「回家」那天「臺灣信眾帶媽祖回湄洲祖廟祭拜,那種感覺就像多年沒有回家的親人突然回家了」,電影《媽祖回家》借文化的表達,巧妙的將兩岸同胞的鄉情融會貫通,讓不少影迷為之感動。文化是溝通的橋梁與契機,但是心中對於家鄉的思念與信仰的堅守才是根本。
  • 新疆非遺產品線上熱銷
    打開淘寶、京東、抖音等電商或直播平臺APP,輸入「新疆非遺」,便有數百種產品撲面而來,從美食、服飾、首飾,到工藝品、文具、樂器、家居用品……讓人目不暇接。  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第八屆「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周」活動中,這些繽紛時尚的產品在線上線下持續熱銷。古老非遺青春煥發,給生活增添了豐富多元的色彩。
  • 向世界講述非遺故事 準確翻譯是基礎
    向世界講述非遺故事 準確翻譯是基礎
  • 「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今日起在遵義美術館展出
    5月29日,「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在遵義美術館展出,此次展出,由遵義市文體旅遊局指導,深圳市越眾歷史影像館與遵義市美術館聯合主辦,展出時間為5月這些幾乎跨越百年的影像中,也有不少珍貴照片,難能可貴地展示著古老都市的全景。
  • 一點資訊上線「非凡的非遺」全球直播計劃
    除了直播內容,專題還收錄了更多非遺相關報導及圖文展示。後續,平臺還將與更多城市進行落地合作探索,讓「非遺」成為後疫情時代的城市新名片,讓更多人看到不同地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風採,領略「非遺」之美。作為北京泥彩塑第五代傳承人,張忠強明顯感覺得到,以兔兒爺、紙風箏、宮燈等為代表的一系列地方民俗代表物件兒越來越得到重視,而這些物件兒背後的故事,流傳百年的老手工藝和民間文化被喚醒,正是國家繁榮後民族自信的表現。
  • 95後「面人郎」傳承人成非遺項目「網紅」,曾製作鍾南山院士面人
    近日,「雲遊非遺·影像展」在線上舉辦。非遺通過線上傳播,吸引更多人的關注,離不開年輕傳承人的努力,95後的郎佳子彧就是其中一個。除了做一些公開課,教小朋友學習捏麵人外,他嘗試過很多方法,直到在短視頻平臺上推廣自己的面人作品,一大批粉絲被吸引而來,他成為了一名非遺項目的「網紅」。找到麵塑與時代的共鳴在新媒體上推廣面人的同時,他也在持續創作。他發現現代人欣賞藝術的觀念已經改變,作品傳達的意義更加重要,現代人更喜歡強烈的觀點和視覺的刺激。
  • 四川青神:巷子裡看非遺表演,熱鬧活動度周末
    12月19日,天氣雖冷,但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網紅打卡地竹裡巷子卻一片熱火朝天,竹杆舞、戲曲聯唱……為期兩天的非遺表演精彩紛呈,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觀看。竹杆舞伴著節奏,有規律的碰擊聲,舞者敏捷地在分分合合的竹竿間跳躍進退。小朋友們也參與進來,玩得甭提有多開心。
  • 雲遊規劃館非遺篇|花絲鑲嵌
    演技、服飾、首飾等,統統被贊了一個遍,各種非遺技術的輪番展示,向世界宣告,中國傳統首飾,圖片來源於網絡跟著小編一起來康康這個穿越千年的古老技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