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皆可巧奪天工」「宮商角徵羽,聚成繞梁餘音」「酸甜苦辣鹹,均能回味無窮」「望聞問切裡傳承千年,不變的仁心仁術」……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每年六月第二周周六,今年為6月13日)業已臨近,文化和旅遊部首度開展「雲遊非遺」全線上推廣活動。本次活動重頭戲 「雲遊非遺·影像展」 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聯合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抖音、快手、嗶哩嗶哩、酷狗、微博在內的8大網絡平臺承辦,6月8日全面上線,持續至6月14日。
紀錄片講述匠心故事 「專題專區」娓娓道來
非遺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是國之瑰寶。本屆「雲遊非遺·影像展」將呈現給公眾的片單中不乏難得一見的珍貴記錄影像:《吳修富的肉連響》,一種瀕臨滅絕的民俗舞蹈在七旬高齡老人的推動下火遍恩施州。《劉永安——木偶戲(邵陽布袋戲)》,這一個人的「劇團」,鼓聲乾淨利落,輕重緩急有序,刻畫木偶人物角色惟妙惟肖,說唱戲文字正腔圓,聲音剛勁豪放。《沈少三——撂石鎖》記錄有「一代跤王」美稱的沈少三曾讓「撂石鎖」這項絕技驚豔天下,今年已90高齡仍義務教20多個孩子學習「撂石鎖」傳統技藝。楊棲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楊氏家庭泥塑代表性傳承人已於2016年過世,但《楊氏家庭泥塑》紀錄片保留下那易逝的年華和永存的技藝……
此外,《手造中國》《大匠之夢》《戲夢關東》《甲子漆藝》《平遙布鞋》等千餘部紀錄片都在此次「雲遊非遺·非影像展」公開展示,通過網絡平臺的深度介入,豐富非遺傳承人記錄影像的傳播方式,為觀眾深入了解非遺提供便利平臺。
另據悉,本屆「雲遊非遺·影像展」特別推出「擁抱身邊的非遺」系列專題片,從「心」出發,以初心、本心、匠心、仁心、恆心等五個不同的角度呈現當下非遺傳承和保護成果:《非遺·初心》聚焦中國「非遺」美食,詳說傳統食物的內涵,共同挖掘那些已傳承千百年的非遺美食記憶;《非遺·本心》從傳統音樂、傳統舞蹈以及傳統戲劇、傳統曲藝方面入手,通過視頻記錄反映傳統演藝的魅力;《非遺·匠心》展現 「非遺」傳統手工藝,向人們展現民族文化基因的絢麗色彩;《非遺·仁心》以醫者仁心的角度,展現傳統中醫的獨特魅力;《非遺·恆心》則詳述了傳統體育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五心」聚力,從衣食住行到文化健康,讓「非遺」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承載中國價值,凝聚中國精神。
結合本屆「雲遊非遺·影像展」各聯合承辦平臺的特色,專區與專題片呼應生輝。騰訊視頻以「人間煙火」作為切入點,以幾十部優質的風味美食紀錄片,打造千滋百味的非遺美食標籤;優酷專區集中展示站內《穀雨中國》等幾十部文化紀錄片、高清戲曲選段以及百餘部傳承人記錄影像,同時將開啟「非遺公開課第二季」公益直播;愛奇藝非遺專區中以傳統文化為特色的多部熱門影視劇集和講述百姓生活中非遺的紀錄片《講究》等數百部影像作品,打造傳統美學大賞。
名人明星助陣,擁抱身邊的非遺
值得一提的是,一群活躍在舞臺和螢屏,有著眾多年輕粉絲的知名演藝人,紛紛在此次影像展中為非遺「打Call」。嶽雲鵬、阿雲嘎、黃明昊為家鄉的非遺代言,郭德綱、譚維維、郭麒麟、朱正廷等為傳統藝術發聲,張國立、沈騰、鄭雲龍、畢雯珺呼籲大家關注民俗、民間文學、傳統體育……正在熱播的網絡綜藝《創造營2020》學員希林娜依·高、張藝凡、王藝瑾等多位青春偶像也積極參與了影像展活動中「這就是非遺」系列短視頻的錄製,化身「非遺守護人」,為青少年朋友講述身邊的非遺,身體力行為傳統文化助力。
此次「雲遊非遺·影像展」立足年輕人聚集的網絡平臺,以跨界的方式,讓非遺無界。酷狗以「聽見非遺·音樂留聲機」為主題設置了專區,通過音頻、視頻、直播等多種方式,以年輕化的表達推動非遺音樂的傳播與傳承;在嗶哩嗶哩建立的非遺專區中,眾多年輕人自發錄製剪輯了涵蓋傳統服飾、手工藝、武術等品類豐富的非遺視頻,以青年人的視角講述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本次活動主題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核心點是「擁抱身邊的非遺」。在這次影像展中,承辦機構邀請到多位非遺傳承人、網絡達人、青年偶像錄製非遺知識普及系列短視頻,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面人」「臉譜」「釀酒」「炒茶」「孔雀舞」「古琴」等百姓身邊的非遺,和廣大網友一起發現自己生活裡的非遺,成為精彩非遺的守護人。讓非遺在遇見生活的同時,更能成為被大眾重視和了解的獨特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