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共享兩輪出行行業的實踐情況一直頗受關注。隨著共享單車3.0時代拉開帷幕,如何更好地實現生態友好,成為交通行業人士非常關切的議題。8月18日,由中國交通報主辦,哈囉出行協辦的兩輪共享出行可持續發展座談會於上海召開。會上,專家們發表諸多真知灼見,如建議通過創新制度供給,破解共治難題;社會各界形成合力,實現多方共贏;充分利用共享兩輪促進綠色健康城市的發展……
3.0時代已至 引來交通專家齊聚探討
今年以來,共享兩輪行業頻現新動向,並且展現出不同以往的特質。以哈囉出行在上百座城市落地的共享單車定點還車模式,以及近期宣布嚴格執行駕照分制度為例,它們本質上致力於依託「企業-政府-用戶」的共建、共治、共享,完善用戶信用體系,打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行業生態。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卓健教授團隊主持編纂的《共享單車城市空間品質績效研究》(以下簡稱「白皮書」) 於上述座談會首次公開。作為首份以上海為城市研究樣本的研究報告,卓健教授團隊通過對共享單車綜合績效的評估,指出當前共享單車的交通績效、經濟績效、生態績效已非常顯著,並且城市單車交通的後共享時代,行業格局已回歸理性,公共管理及時補位,智慧技術支撐著運維的可持續性。卓健認為,共享單車作為我國城市交通出行解決方案之一將長期存在,因此加強政策引導顯得愈發重要。
種種跡象顯示,兩輪共享出行新生態雛形初現,面向治理現代化的特徵開始顯現,行業的3.0時代徐徐拉開序幕。
在此背景下,此次會議邀請多名交通行業專家齊聚上海,深入探討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共享兩輪出行行業的成功實踐,並為3.0時代實現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
建議政企加強聯動 實現多方共贏
會上,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及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雪,以廣深共享出行準入為例,闡釋政府如何通過創新制度供給,破解共治難題。她認為深圳應不分區域對共享單車進行管理,並讓考核成績優秀的企業能夠進入主城區,和現存企業進行競爭,實現良性發展。她還指出,企業到了地方要思考如何為當地做出貢獻,才能更好地被各大城市接納。
今年上半年,王雪和香港大學專業團隊一起,針對深圳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及市場準入可行性與策略進行深入研究並產出翔實的報告,可為一線城市發展共享兩輪提供指引。如可以選擇在具備條件的城市區域進行共享電動自行車試點運營,以此為試驗窗口探索可推廣發展經驗;針對服務質量考核不達標的企業,一線城市合理的退出機制有助於淘汰低服務質量企業和違規運營企業。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指出,自行車和步行是綠色健康的出行方式,平時可起到替代小汽車出行,減少霧霾的作用;還可擔當防疫重任,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的出行環境。「此次疫情更是令人意識到,地鐵、公交一旦停運或限流,整個城市的公共運輸就處於癱瘓狀態。」因此他建議充分利用好共享兩輪,並重視其對綠色健康城市發展的價值。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戰略規劃部副部長尹志芳表示,國內已有不少城市以實際行動利用共享兩輪推動城市交通發展。據其統計,截至今年中旬,涉及26個省76個城市出臺共享單車實施意見或管理辦法,17個城市出臺考核辦法,另外至少已有20多個城市將共享單車定位為城市綠色交通系統或城市慢行交通系統的組成部分,或城市公共運輸的有益補充。
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松認為,應該多總結國內一些城市管理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的優秀經驗,讓其他城市看到共享兩輪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業態。政府、市場、企業和市民應形成合力,推動進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真正的行業新時代。各方一起推動,才能實現多方共贏。
此次座談會上,哈囉出行執行總裁李開逐指出,共享兩輪行業是一個典型的獨木難成林的行業,也是企業和政府目標越來越趨同的行業。因此不僅需要企業先進的技術,也要讓市場、企業、市民深度參與並承擔社會責任,政府部門制定法律法規和配套措施,激活社會共治力量。因此他建議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產生良性互動、化學反應,通過政策引導市民、企業、政府三方共治,更好地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打造健康的行業生態。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蔣偲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蔣偲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