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已經滲透到城市的角角落落,但也因損壞、報廢引發外界對其再處理的關注。除了將零部件分門別類循環利用之外,報廢的共享單車還能有哪些出路?面對這一問題,來自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等高校的大學生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9月27日至29日,由哈囉出行和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設計學院主辦的一場快閃展「鏡界——共行共美好,單車重生藝術展」在上海靜安大悅城北座1樓開展。展覽現場,20餘件由廢舊共享單車零部件作為主體的藝術品,不斷給參觀者帶來驚嘆和思考。
「城市承載著共享單車,共享單車也承載著城市。」談及自己用廢舊共享單車塑造的名為《單車上的城市》(見題圖)的作品,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學生陸戰這樣表達自己的創作靈感。
與陸戰一樣,其他10餘位創作者在經歷數月構思和設計後,將一批被「破壞」報廢的單車重新打磨鍛造,藉助藝術化手段創造出藝術作品。
同樣來自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鄧婉鈺打造的作品《視角》,從所見非所想的角度,藉助視覺差異來體現其創作理念。鄧婉鈺表示:「從透視角度看它顯得雜亂無章,但側面看呈現出單車形狀,從正面看顯示品牌標誌『H』形狀。希望大家從不同角度看待新型共享出行工具,在享受單車給我們提供便利的同時,意識到我們需要為它們提供保護和寬容。」
哈囉出行表示,此次單車重生藝術展的所有原材料均來自日常被人為破壞報損的共享單車。它們中有的曾被惡意砸鎖拆解,拋沉湖底,更有甚者被運維小哥從3米深的工地地下挖出。此次聯合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學生將報廢部件回收利用、用藝術賦予廢棄單車生命,也是希望呼呼社會各界和用戶文明用車、愛護車輛。同時,也希望為報廢共享單車的再利用提供新視角。
根據多地在2017年出臺的共享單車3年報廢期規定,預計從今年開始,每年共享單車行業都將迎來大量報廢車輛。據初步估算,今年將有至少1000萬輛共享單車面臨報廢,由此產生16萬噸城市垃圾。而共享單車的藝術化再利用,可以為其中的一部分單車找到新出路。「當前共享單車行業正轉向精細化運營,哈囉也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管理,希望這些創意作品能進一步堅定整個共享單車行業減少資源浪、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決心。」哈囉出行上海公關負責人李煜說。
延伸信息:部分大學生眼裡的報廢共享單車
·蘋果 創作者:向小陽
從外表看,它是一個被包裹住的蘋果,內部則由廢棄單車上的零件拼接組成。金屬代表著工業社會,果實則是自然的體現。一顆包裹著工業齒輪的果實,兩種截然不同的元素搭配出一種共存之美,是無機與有機的統一,是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濺射 創作者:陸奕晨
巨大的力量拍打「水面」,激起金屬的浪花,象徵著共享單車廢棄資源再利用,並從一個點開始向四周乃至整個社會迸發力量,喚起大眾對自然的重視與保護。
·花瓶 創作者:陸奕晨
將共享單車鏈條和鐵絲編織成「陶罐」,從視覺和觸覺上打破人們對於古舊材料的認知,通過鏈條的層層疊加,表達一種凝聚的力量,同時象徵著對於資源的節約再利用。
·瑤 創作者:魯玉壯
瑤指美玉,喻美好、珍貴,作品將共享單車廢棄零件組成鹿之形狀,以鹿角的長壽寓意同「瑤」之珍貴結合,表達對共享單車長遠發展的美好寄語。
·哈囉行跡 創作者:馬赫嶼
該作品充分運用共享單車輪圈和墊片模擬哈囉騎行軌跡分布,同時用三個環狀結構不規則地穿插於輪圈內,構成地球儀般的裝置擺件,從每個角度都可看到不一樣的畫面。
·遊樂園 創作者:陸戰
失去「生命力」的共享單車車架,並非一堆無用的廢料,可以在某些「魔力」作用下煥然一新。摩天輪、雲霄飛車、旋轉木馬...這些組合帶你走進一個生動的遊樂園。
·視角 創作者:鄧婉鈺
用共享單車車架堆砌成一個雕塑,從透視角度看雜亂無章,但從側面觀察則呈現簡化的單車形狀,從正面看顯示哈囉出行的品牌標誌「H」,寓意從不同角度所看到的事物也不同,作者希望大家在享受共享單車所提供的便利的同時,更能愛護共享單車。
·+50%:創作者:賴睿、程文龍、代晨希
該組作品設計簡潔而時尚,可完全融入到我們的辦公環境,使人不禁感慨曾經作為騎行的工具,通過改造再設計得以重生,煥發出新的光彩。哈囉出行呼籲大家不要輕易拋棄身邊的廢舊材料,它們有另外50%的可能性等著大家去發掘。「+50%」系列辦公家具,帶來廢舊共享單車更多的藝術性和蛻變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