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電單車重蹈覆轍:新車投放半年就進「墳場」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共享電單車終究還是重蹈覆轍。

從受熱捧到被扔進墳場,共享單車撐了一年多時間。同樣的路徑,共享電單車卻只撐了半年多。

11月23日,長沙市交通、交警、城管三部門集中約談小遛共享、喵走、哈囉出行、青桔、美團、喜寶達6家共享電單車企業,要求上述企業清理回收無牌照電動自行車。

目前,清退工作已經完成,長沙約有40萬輛無牌共享電單車被堆放在43個暫存場地,面積達19萬餘平方米。按官方的說法,這次清退被稱為「回收」或者「回籠」,但大量電單車的集中堆放起來的瘮人景象,難免讓人想起近三年來各地陸續出現的共享單車墳場。

據悉,在目前的整治規範期間,整個長沙的共享電單車總量將被控制在10萬輛左右,後期根據配額管理,總量控制在20萬輛左右,今後將只有規範上牌的電動車才能向市場投放。而此前長沙的共享電單車一度達到46萬輛,其中發放了牌照的僅6萬多臺。

這也意味著,在長沙被清退的40萬輛共享電動車中,最多14萬輛有機會重新投放在長沙街頭。

剩下的26萬輛電動車該何去何從?

美團、青桔、哈囉相關負責人在回答時,給出的答案大致都是兩個結果:異地投放、拆解。

可是,北上廣深明確不鼓勵電單車的發展,多數二三線城市也對共享電動車設立了嚴格的準入門檻,在長沙也開啟嚴監管時代後,共享電單車將很難再找到其他能夠承載其運營的大型城市。

剩下26萬輛電動車仍然比長沙未來的配額總數的20萬還要多,其中大部分車所面臨的,極有可能是被拆解的命運。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活躍在長沙街頭的新款共享電單車,是今年疫情有所緩和之後才開始大量投放的,這批新型電單車的生命周期,只有半年。

這本是可以避免的資源浪費,但網際網路公司們的無序擴張一再試探城市管理者的底線,最終還是給共享電單車引來了監管的嚴格制裁。

無序擴張讓共享電單車這門本來可以賺錢的生意,變得面目全非。

跟「禁摩限電」唱反調

電單車並不是什麼新事物,只不過誕生之日起就被帶上了枷鎖。

2017年1月初,「7號電單車」在深圳南山區投放400輛共享電單車,落地首日即被交管部門責令收回;

2017年2月14日,小蜜電動單車在北京10號線北段部分站點附近投放50輛共享電單車,北京海澱交通支隊緊急約談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要求將投放車輛全部收回;

2017年3月,電斑馬在北京朝陽東三環一帶投放約700輛共享電單車,同樣在投放首日被交管部門要求停止運營;

……

早在2016年3月,深圳就開始了為期100天的「禁摩限電」整治行動。這場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嚴打行動中,僅初期的10天就查扣電動車17975輛、拘留874人,其中包括多名快遞、外賣小哥,引爆了當時的社會輿論。

不久之後,北京、廣州也對出臺相關政策對摩託車、電動車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上海交通委會同相關部門制定的《上海市規範發展共享自行車指導意見(試行)》首次提出,上海不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

北上廣深對共享電單車的態度,其實在其問世之初就已明確:不發展。

安全,是城市管理者對電單車持謹慎態度的根本原因。根據深圳交管部門公布的數據,2015年全年,深圳實現了交通事故總數和死亡人數的雙下降,但涉摩涉電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114人,佔死亡總人數的24.77%,傷亡率明顯高於其他交通事故。2015年,深圳全市接到涉及摩託車、電動車亂象的投訴高達1500多起。

共享單車出現之初,因為確實解決了「最後一公裡」的出行問題,且低碳環保,即使出現車輛亂停亂放、用戶資金安全等問題,政府給出的指導意見也是「規範發展」。

電單車並非完全是綠色環保的出行方式,存在的安全問題更是由來已久。各地政府都不願讓剛取得的整治成果付諸東流,對共享電單車的監管自然是慎之又慎。

監管到來之前,賭博式搶市場

轉折點出現在2019年4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正式實施,這項被稱為「新國標」的標準明確,整車小於55kg,最高時速低於25km/h的電動兩輪車歸為非機動車,騎行者無需駕駛證,無需強制保險。

一線城市不發展共享電單車,而二三線城市卻未明確對共享電單車設置門檻。新國標的實施,讓企業有了在二三線城市的運營有了底氣。

摩拜、ofo在一線城市互掐時,哈囉就在二三線城市甚至更下沉的市場韜光養晦。對二三線城市更熟悉的哈囉最早有了動作。

2018年3月,哈囉助力車入駐長沙。彼時沒有踏板,還裝有腳蹬的助力車就幫哈囉迅速打開了市場。2019年下半年,具有踏板和寬鞍座的小遛共享在長沙推出,新車型的騎行舒適度大幅提高,後座甚至可以載人。頗受歡迎的小遛一度搶走了哈囉的風頭,成為共享電單車用戶的首選。

新的車型雖然獲得成功,但因為不知道長沙交管部門的態度,哈囉、滴滴、美團這樣的大廠沒有及時跟進。畢竟不是所有城市都對共享電單車持包容態度。長沙「隔壁」的武漢對共享電單車就採取了高壓態勢。2019年7月,芒果電單車在武漢上線第一天就被交管部門暫扣。

然而,幾個月過去後,各家發現長沙相關部門對共享電單車及新車型幾乎是默許的。於是從今年年初,哈囉、美團、滴滴三家大廠相繼在長沙推出了寬踏板,寬鞍座的新車型,而且投放速度最快達到了一個月十萬臺。

「哪管洪水滔天」,用來形容大廠的投放再合適不過。

然而,長沙的監管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今年10月起,長沙即將對共享電單車規模進行限額的消息,不脛而走。螳螂財經注意到,12月1日起施行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規範發展的指導意見》(長政辦發〔2020〕33號),印發時間為今年9月底。只不過,該文件在9月份並未於網上公布。

此前政府部門對共享單車施行配額管理時,各家所獲得額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已在市場投放的規模。為了在配額管理到來之前的窗口期搶佔市場,個別大廠反而從10月開始加大了投放力度。

據豹變報導,最近兩個月,美團的投車力度最大:「美團沒人管,作死地搞」。

好在並非所有大廠都不講武德,也有大廠比較自律。據報導,哈囉從今年四季度開始對長沙部分車輛進行了回收,截至11月15日,已在長沙回收了3萬輛共享單車和助力車。此外,哈囉方面從10月起便在多個場合呼籲:行業需保持理性克制,在滿足用戶的同時尊重市場規律。

到了11月23日下午,長沙交通、交警、城管三部門聯合約談6家共享電單車運營企業,要求限期整改時,某不講武德的大廠卻傻了眼。

首先,交警部門目前已經暫緩了共享電單車的上牌,等多部門確定了配額後,再進行上牌。大廠們現在給電單車補上牌照也是行不通的。而根據交管部門的數據,在已上牌的6萬輛共享電單車中,小溜共享15370輛、喵走27180輛、哈囉出行7974輛、青桔街兔6782輛、美團6358輛。大廠的車輛上牌數量還不到小品牌的一半,其中美團的上牌車輛又是大廠裡最少的。

清退無牌電單車之後,長沙的共享電單車一半以上都是喵走和小溜兩家小廠的,哈囉、滴滴、美團幾十萬沒上牌的車卻沒有用武之地。

網際網路此前的故事都是小公司完成一輪市場教育後,大廠入局收割。共享電單車這一仗,大廠體會到了給他人做嫁衣的滋味。

其次,與其他城市對共享單車的配額方案不同,長沙對共享電單車的配額管理並不會依據各企業已投放的規模來擬定。

據長沙市交通運輸局計程車管理處負責人介紹,日前,該局牽頭出臺了一個共享單車投放管理方案,對共享電單車實行準入制,並對出行企業合規情況、車輛調度能力、車輛停放管理、車輛上牌管理等進行考核打分,根據分數高低,由交通、交警和城管3個部門共同協商,決定企業投放配額;如果分數太低,就會對現有的車輛進行減量。

目前來看,大廠想靠此前的投放規模,來換取整治後投放數量也是難以實現的。

以共享單車的車海戰術來打電單車這場仗,大廠們在長沙摔的這一跟頭著實不輕。

盈利的生意變了味

根據三湘都市報此前所報導的哈囉、美團、滴滴青桔三家回收數量和比例推算,青桔在長沙投放的電單車數量約為13.3萬輛,美團約為10.7萬輛,三家出行大廠投放總數約37萬輛。而根據交警方面的數據,在2019年底,整個長沙的共享電單車還不足10萬輛。

結合長沙46萬的共享電動車總數,可以認為,長沙被清退的無牌共享電動車中,絕大部分都是哈囉、美團、滴滴三家在今年投放的,這些車面世時間最長的只有半年多。

激進的投放背後是共享電單車相較共享單車更好看的數據,以及大廠爭奪市場的野心。

據《晚點LatePost》報導,滴滴計劃投放超百萬輛電單車,美團則計劃在2020年投放200萬輛。在共享電單車的成本測算中,一輛製造成本在2000-2500元的電單車,算上每天3元的運維開銷後,實現盈虧平衡所需的的單日收入為4-5元。

在這項測算中,是以三年報廢,一年365天計,但實際上,在冬季因為氣溫低,選擇騎行電單車的用戶會大量減少,同時電池的續航更短。在適宜騎行的季節,共享電單車需要更高的翻臺率才能維持盈虧平衡。

在大廠激進地投車之前,共享電單車的的確確是一門可以盈利的生意,而當投放數量接近失控時,這門生意就變味了。

10月份,出行大廠在長沙投放電單車的力度尤其兇猛。為了擠走友商,個別大廠甚至採用圍車的方式來競爭。所謂圍車,即以自家車輛圍住其他品牌的車,讓用戶走不到裡面,只能掃走外圈自家車輛。

在長沙最核心的五一商圈,螳螂財經曾在10月份目睹數百輛小黃車排成三排,佔滿一個十字路口街邊商鋪門前通道的情形。這個十字路口對面,一側是長沙的頂級商城,IFS國金中心,另一側則是湖南省人民醫院。

在電單車圍成的「車柵欄」裡,裡圈的車根本沒有被用戶推出來騎走的機會。其他商圈、地鐵口附近,螳螂財經同樣觀察到不少電單車因為太久沒有人騎,鞍座上落灰的情況。

喵走出行運營總監在接受豹變採訪時曾表示,「訂單直線下滑,盈利驟降。」

大廠激進的投放奪走了小廠的市場空間,而大廠同樣承受著成本劇增,翻臺率下降的壓力。當過多的車量均攤了訂單數,每輛電單車完成盈虧平衡所需的單日4-5元收入,就變得困難了。

現在,大廠的電動車躺進「墳場」,車輛的報廢時間從三年變成了半年,甚至更短。一輛車盈虧平衡所需的單日收入就在14元以上。這在翻臺率下降的車海戰時代,顯然是不可能的。

一門盈利的生意,就這樣被執著於燒錢換規模的資本玩壞。

相關焦點

  • 電單車墳場也來了:難求大城市接盤,投放半年即面臨拆解
    投稿來源:螳螂財經共享電單車終究還是重蹈覆轍。從受熱捧到被扔進墳場,共享單車撐了一年多時間。同樣的路徑,共享電單車卻只撐了半年多。按官方的說法,這次清退被稱為「回收」或者「回籠」,但大量電單車的集中堆放起來的瘮人景象,難免讓人想起近三年來各地陸續出現的共享單車墳場。據悉,在目前的整治規範期間,整個長沙的共享電單車總量將被控制在10萬輛左右,後期根據配額管理,總量控制在20萬輛左右,今後將只有規範上牌的電動車才能向市場投放。而此前長沙的共享電單車一度達到46萬輛,其中發放了牌照的僅6萬多臺。
  • 北上廣的馬路,不讓電單車共享
    此後,共享單車從 ofo 和摩拜各領風騷的雙寡頭時代,進入了哈囉、美團和青桔的三巨頭時代。  早在 2017 年,摩拜、哈囉推出的共享電單車就被陸續投放市場,不過,那個時候,備受關注的還是共享單車。  從巨頭們紛紛下場的角度來看,今年仍然可以被稱之為共享電單車爆發的「元年」。4 月以來,共享電單車業務持續增長。
  • 共享電單車「攻守道」,如何運維停放才是燃眉之急
    2016年,小鳴單車、小藍單車、町町單車等第二梯隊的共享單車品牌紛紛入局,共享單車爭奪戰正式拉開序幕。2017年1月,第一輛共享電單車「7號電單車」問世,隨後小蜜電動車、西遊單車、獵吧、小鹿單車、租八戒等電單車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共享電單車競爭格局也逐步展開。
  • 在武漢,到處都是「單車墳場」
    北京的,想要親眼看看單車墳場不是什麼難事,大可不必專程跑到湯遜湖邊上的巨型單車墳場。畢竟,只要使用者停靠的位置足夠別致,武漢處處都可以是單車的「墳場」。人們對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東西是漠不關心的,墳場裡的廢棄共享單車被用戶遺忘,被商家遺忘,在人們的視而不見中越堆越多:幾個不經意,再回首,它已經侵略到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
  • 群雄逐鹿的共享電單車市場 看騎電單車如何「出圈」?
    預計2025年共享電單車投放車輛將超過800萬輛,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1.4%。共享電單車市場價值的釋放迅速吸引各大平臺穩步推進投放布局。而要想在企業林立的市場中爭取一席之地,就要走差異化競爭路線來爭取用戶,並且通過技術服務升級增強用戶粘性,騎電單車就是其中「小而美」的典型。
  • 小鹿單車停止運營押金怎麼退?共享電單車被叫停
    (原標題:小鹿單車停止運營 共享單車洗牌在即)  10月23日是小鹿單車暫停運營的時間。  近日,共享電單車企業小鹿單車通過官方微信發布通知稱,計劃於2017年10月21日起回收車輛,10月23日暫停運營。消息顯示,小鹿單車是北京市出臺明確不發展共享電單車政策後首家宣布暫停運營的企業。
  • 20 個單車墳場大屠殺紀錄
    2017年,共享單車的投放之戰白熱化。ofo的戴威宣布,要在年底前投放2000萬輛單車。摩拜的王曉峰表示,每個城市先投放10萬輛。就連被擠出一線城市的哈羅單車,也正以60萬輛每月的速度擴張。雙方融資一輪快過一輪,被資本推動著,慫恿著,能刺激神經的只有更高的投放數字。
  • 玉林這共享單車如同「墳場」,「身後事」到底誰來辦
    在玉林街頭共享單車隨處可見橙的、黃的、藍的、青的...大大方便了我們的日常出行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汽車...「共享」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大街小巷,共享經濟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社會管理和個人素質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近日有市民爆料,在廣西玉林玉東新區體育中心,負一樓儲物場內,有近千輛完好的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被暴力毀壞。從一樓開放的現場可以看到,各個品牌、各種顏色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堆疊了近6米高。
  • 小遛推出90°停車,承德就要這樣的共享電單車
    除了小遛等新興企業之外,共享單車巨頭也早有所行動。2018年1月,滴滴率先推出了「街兔電單車」,隨後,摩拜和哈囉先後推出了共享助力車,ofo也完成對多項電單車的專利申請。這兩年,巨頭們主動收縮共享單車業務,但在共享電單車市場上卻保持擴張勢頭。滴滴旗下的青桔單車最近獲得10億美元融資,外界認為或與電單車業務有所關聯。
  • 長沙共享電單車「瘦身」成功
    共享電單車的投入使用給大家的出行帶來方便同時大量無牌又違規投放的共享電單車也讓城市不堪重負幫女郎通過走訪發現,城區共享電單車已經大幅「瘦身」。往日共享電單車扎堆停放的一些路段,無牌車已經被全部清走,剩下的車輛擺放有序,扎堆違停現象大為改觀。隨著電單車量銳減,停車秩序明顯好轉,路面變得整潔美觀。不少經過的市民表示,這次的整治行動對於街道來說是件好事。
  • 長沙街頭再現彩虹大戰,共享電單車這是要迎來第二春?
    前段時間有位朋友出差長沙,突然發現長沙街頭到處是五顏六色的共享電單車,而當地傳統的強勢品牌卻明顯萎縮。據他講,當地許多年輕人在出行的時候已經接受這一出行方式。共享電單車在長沙近乎野蠻的快速增長,讓他非常詫異。是時候重新審視共享電單車這一野蠻勢力了?
  • 共享電單車:兩千億市場的「新故事」
    阿里、騰訊、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寧德時代、中國鐵塔等大廠先後涉足;初創公司不斷湧現,並獲得資本持續加注……共享電單車的「新三國」一、共享電單車的行業現狀前幾年電單車在中國市場中一直不溫不火,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即是政策影響。
  • 資陽整治共享電單車亂象 營造和諧交通環境
    資陽網訊(全媒體記者任媛媛韓成璽)近年來,操作方便快捷、租車費用低廉、綠色低碳的共享電單車遍布雁城大街小巷,深受廣大市民喜愛。但車輛設計不安全、質量不達標,及用戶違規載人等現象也時有出現,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 探訪青島共享經濟:共享單車敗退後,共享電動車又來了!
    本期「周一見」,青島早報記者將目光聚焦於共享電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這3個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探討共享經濟給我們生活帶來的真正影響,以及它們的未來發展前景。共享電單車:這次能否站穩腳跟共享電單車在城陽嶗山等地試點推行市場投放約3萬輛提供便利同時存在亂停放等問題小黃車、小綠車、小藍車……今年以來,不少市民表示,曾經熟悉的「共享單車」又回來了。
  • 摩拜因遭嚴重破壞退出曼城,我們的城市單車墳場更驚人!
    55歲的深圳攝影師吳國勇,幾乎記錄了全國範圍內所有共享單車「墳場」存在的城市。從今年初起,他遍訪北上廣等20多個城市,共拍攝30多處「共享單車墳場」,把系列作品名為《無處安放》。在很多大城市裡的鬧市區,共享單車過剩。城市管理部門也從一開始的鼓勵態度,轉為投放封頂(每個城市的投放量設有上限),以及對無序停放進行清理,導致全國多地出現了共享單車「墳場」的奇觀。
  • 上下班高峰光電園軌道站3B出入口「共享電單車霸佔人行道」
    「共享電單車霸佔人行道。」日前,在渝北區光電園附近上班的王女士向上遊新聞熱線966966/上遊新聞APP反映,上下班高峰光電園軌道站3B出入口亂停亂放著不少共享電單車,嚴重影響行人通過。12月18日傍晚下班高峰,上遊新聞記者來到光電園軌道站3B出入口看到,有人騎著共享電單車在行人當中穿行,人車混行極不安全。
  • 5分鐘1元錢 續航80公裡 小遛共享電單車在蘭州開啟測試
    5分鐘1元錢 續航80公裡「豪華版」共享電單車你騎了嗎?讀者大道上的小遛共享電單車每日甘肅網4月30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皮質加寬加厚軟座椅,雙腳踏板,電動助力無需踩踏,寬輪胎……「豪華版」共享電單車悄然登陸蘭州,你發現了嗎?
  • 長沙有牌無牌共享電單車數量懸殊 「三日之約」還需努力
    人行通道被清理出來 「添堵」亂象依舊存在 作為共享單車的「升級豪華款」,共享電單車省力便捷,成為不少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裡」的首選,也逐漸取代了以往的共享單車。但由於過度投放,大量無牌共享電單車湧入地鐵站、公交車站附近,佔據人行通道、阻礙行人通行的的亂象特別嚴重。
  • 電單車「三國殺」:新瓶不裝舊酒
    2019年11月,雲南昆明頒布法規,正式引入共享電單車;2020年1月初,山東泰安發布運營企業準入要求;5月,浙江省發布管理條例,指出省內各級政府應制定共享電單車投放政策,明確允許的投放範圍、數量和管理要求。此後各地陸續頒布準入政策。但是,多數一線城市對共享電單車依然設限。如北京市在2020年5月27日發布消息稱,明確規定不發展共享電動單車。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變身」籃球場 4千餘條共享單車輪胎「重生」
    與普通籃球場不同,這兩塊籃球場的地面,是由4000多條共享單車、電單車輪胎的再生材料,經過一系列無害化處理後製作而成,真正實現了共享單車的「循環利用」功能。  在市市政工程學校的操場旁,兩塊塗有黃、藍、綠色地面的籃球場內,十多名學生正在「奮力」地打著籃球,「場地軟硬度正好,我們打起球來也覺得很舒服。」一名學生笑著說,很難想像這麼精美的地面,是用自行車的輪胎做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