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成哈囉青桔等「富二代」新戰場 只靠「拼爹」難存活

2020-12-18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燃財經工作室

來源:燃財經(ID:rancaijing)

共享單車這個市場,所有人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局。

像一齣戲劇裡的小人物,懷揣著改變世界的夢想,但最終只改變了自己,在資本、野心吹起的行業泡沫裡膨脹、撕裂、跌落。富爸爸打掃舊戰場,把新角色移交給二代。

共享單車行業興起的第二年,局面還是三分天下。彼時QuestMobile發布的《2017年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盤點App榜單》中指出,共享單車企業彼時排名是ofo第一、摩拜第二、哈囉第三。

三年後,市場淪為巨頭的角逐之地。曾經的老大ofo苦苦掙扎,活下來的幸運兒們,都被巨頭收編,老二沒了蹤影,老三藉助阿里的力量成了最大黑馬,後來者青桔也迎頭趕上。

被收編的二代們,短期內不用擔心生存問題,但也急需自證價值,是有盈利能力,還是對巨頭有流量拉力或生態協同價值。

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共享單車具不具備獨立盈利模型,「富二代」接手的新戰場拼的是什麼?一位業內人士對燃財經指出,前提是需要做到寡頭格局,因為只有寡頭格局才能停止競爭,並擁有定價能力,而只要有一家不要求盈利,對其他玩家的壓力都是巨大的。

共享單車富二代,誰也不差錢

美團單車的管理層曾在接受晚點LatePost採訪時透露,如果按單量計算,目前哈囉第一、青桔第二、美團第三。而這三家在2018前後都投靠了網際網路巨頭,共享單車已經變成了富二代的戰場。

富二代,首先是不差錢的。

2018年1月,收購小藍單車後,滴滴借著其投放指標,在內部孵化出了青桔單車。它最新一輪融資是今年4月份,融到了10億美元,創下了共享單車的融資最高紀錄。據The Information報導,這10億美元融資中,8.5億美元來自滴滴出行內部,1.5億美元由君聯資本和軟銀提供。與融資一併行進的,是青桔逐漸高調起來的品宣,甚至一度請來了劉昊然做代言。

摩拜則直接成了美團出行業務的一分子,扛起了美團本地生活服務的大旗。2018年,當時市佔率第二的摩拜以27億美元「賤賣」給美團,遠低於上一輪融資後的50億美元估值。九個月後,美團宣布摩拜全面接入美團APP,摩拜正式更名為美團單車,市場上摩拜的身影開始逐漸消失。

倖存者哈囉選擇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優先在二三線城市布局,逐步深入一線城市嶄露頭角。至於錢,天眼查顯示,哈囉迄今為止的14輪融資中4次出現螞蟻金服的身影,今年4月,其CEO楊磊在疫情的大環境下透露,2019年年末,哈囉新一輪融資到帳的錢還沒開始用,就碰到了疫情,現在是哈囉創業至今,帳上現金儲備最多的時候。算下來,哈囉已經融到了200多億元資金。

資料來源 / 天眼查

市場由富二代接手,誰都不差錢,故事也就沒那麼跌宕起伏了。燃財經詢問了不少投資人,回復皆是如今早已不看共享單車賽道。

進入2019年,被收編的各家不再「討好」用戶,紛紛提價,行業迎來了「1.5元時代」。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稱,共享單車很難再起價格戰了。

「如今的消費者已經習慣了漲價的模式,而且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大家其實也明白了靠補貼打價格戰的方式不會長久,行業開始良性化發展。

即便是被巨頭收購後,共享單車們也不會再打破這樣的平衡,出現大的震蕩了。」其中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富二代的新定位:業務、流量或生態

而對於收購來的「二代」,巨頭各有打算。併到大集團和生態中,也意味著富二代們需要調整心態,扮演各自新的角色。

針對青桔新一輪融資,投過出行行業的投資人李磊告訴燃財經,上市的Uber市值也只有500多億美金,滴滴目前日均訂單量(5000萬)比Uber少很多,滴滴自己融資的進展都不明朗,能不能拿出8.5億美金支持青桔值得商榷。

但從牙縫裡摳出錢來押注一項重資產又難賺錢的業務,足見二輪車在滴滴陣中的重要性。

此前,劉遠舉對燃財經表示,對於滴滴來說,在出行的大體系中,哪怕共享單車只彌補了最後五百到一千米的缺口,對於其完成整個出行閉環也是非常有益的。

「作為一個後來者,青桔已經進入行業前三,現在拿到新一輪融資後,最主要的任務還是把單車的密度做大,在存量市場上搶用戶。」易觀出行分析師孫乃悅稱。

這一點體現在滴滴2020年的布局上。據晚點LatePost報導,滴滴此前提出了新三年的「0188」計劃: 0重大安全事故,每天服務超過1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超過8%,全球服務用戶MAU超8億。 其中1億單的目標,主戰場四輪車承擔半數,新戰場中的兩輪車和國際化有4000萬和1000餘萬單的KPI。青桔具體的計劃是在2020年上線20餘個城市,投放200萬輛,且重點布局一二線城市。除此之外,青桔的電單車業務也在加速上線。

共享單車之於美團、阿里,更大的意義在於流量拉力和生態協同。

「共享單車對美團的流量拉力幫助是非常大的。」李磊稱,在外賣之外,美團正在積極探索第二收入引擎,流量變現是核心方向,最關鍵的是,美團有足夠的戰略訴求和資金實力來打這場仗。

孫乃悅也十分認同共享單車的流量價值。美團和阿里處境類似,自身用戶快速增長期過後,需要具有高覆蓋率、高頻特性的共享單車業務帶來二次用戶增長。

流量加持外,共享單車還能強化美團、阿里的生態協同。孫乃悅認為,在美團身上的表現更加明顯,共享單車的使用人群可以進一步補充其用戶畫像,提供底層用戶數據,有助於美團本地生活服務的協同運營和營銷。

美團一直難掩出行野心,2017年,高姿態入場,直接挑起了已經平靜的網約車市場,直到2018年3月,美團從南京打到300公裡以外的上海,面對死命防守的滴滴,一年後不得不轉為「匯聚」模式。一位出行行業從業者曾向燃財經透露,當時美團跟滴滴搶市場沒錯,但應該多點突破,分散滴滴戰鬥力,而不是起初在上海、南京窮追猛打,讓對手有了防禦重點。

來源 / 視覺中國

手裡握著的共享單車,就成了美團在出行領域最重要的棋子。王興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共享單車將是2020年核心的投資領域之一,公司內部的支持也會繼續加大,包括增加營銷和品牌推廣。據北京市交通委相關數據顯示,美團單車今年3月在北京地區的平均騎行量增長了187%。

相較而言,哈囉一直在對外弱化與螞蟻金服的關係,事實是如此嗎?

在4月底一次媒體溝通過會上,哈囉出行CEO楊磊多次強調「獨立」二字。「哈囉是一家非常獨立的公司,支付寶是我們的大股東,但並不是我們的控股股東,我們公司仍然是由哈囉的管理層擁有最多投票權的公司,我們是一個相當獨立的公司。」楊磊說。

孫乃悅告訴燃財經,目前哈囉的用戶規模是行業第一,而獨立性反而讓它可以嘗試更多的業務,比如一些不需要重資產投入的業務,意在探索盈利。它的業務圓心已經從共享單車向出行擴張,目前囊括了順風車、電動助力車、充電服務,最近又試水了跑腿業務。

但資方的視角大不一樣。孫乃悅認為,阿里系花了大力氣投資哈囉,顯然不會輕易放棄共享單車這一塊業務,螞蟻金服可以利用貢獻單車這一超級流量,拓寬新的支付場景,推廣支付寶行動支付,還可以為阿里建設智慧城市,補充二到五線城市出行最後幾公裡的大數據。

「雖然參與了哈囉多輪投資,但是阿里並不急於完全收購,因為哈囉在阿里體系內的價值是最弱的,地位不及本地生活服務和新零售等其它創新業務,未來價值值得商榷。」李磊提出了另一種觀點。

富二代不拼爹,拼什麼

上個時代,草莽爭天下,燒錢補貼拼資本,市場泡沫期過後,這屆共享單車「富二代」背後都有了金主爸爸,但也很難靠「拼爹」活下去。

一方面,由於共享單車管理模式逐漸完善,這些企業能投放多少,不再取決於資金實力,而是政府的準入。

以北京為例,2019年,北京陸續開始對在京運營的共享單車企業進行考核,並根據企業運營的情況決定可以享有的共享單車運營配額,依據停放秩序實施總量控制,總量降至90萬輛,同比下降53%。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2020年將優化完善共享自行車投放總量控制,在20處人流密集區開展電子圍欄技術試點應用。

深圳、成都等地也開始逐步推行此類政策。多位業內人士稱,類似考核打分獲得運營配額的方式,有可能在全國範圍推行,企業的線下管控能力,包括如何合理地投放車輛,快速回收車輛等就成了競爭的關鍵。

來源 / 視覺中國

另一方面,「存量市場競爭下,整個市場更趨於理性,開始重新審視盈利能力、變現能力,以及自己對集團生態的價值。」孫乃悅表示。

盈利問題,首當其衝。

美團創始人、CEO王興曾對《財經》表示,單車是比外賣、網約車更累更重的業務,而且看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從美團點評此前的IPO招股書也可窺見共享單車的虧損情況。招股書顯示,自4月4日美團收購摩拜以來,摩拜於2018年4月4日至2018年4月30日的騎行收入為1.47億元,淨虧損為4.07億元,每天虧損達1500萬。

美團倒是尚未對共享單車業務在財務上提出更多要求,另外兩位選手開始著急了。

哈囉在拿到最新一輪融資後,楊磊定下的目標是2020年實現盈虧平衡,而非以金錢換取規模和用戶。

青桔的盈利訴求也較為迫切。滴滴兩輪車事業部總經理張治東在青桔內部立下的軍令狀是在春節後的3個月內實現毛利上岸。

「滴滴受疫情影響較大,自身盈利狀況不確定、上市前景難以判斷的情況下,是否能夠對單車業務長期投入是不確定的。現在青桔單車是獨立融資,也就意味著未來需要尋找社會資本,而不是大量靠滴滴輸血。但資本市場對共享單車的估值和定位如何,不好判斷。」李磊表示。

孫乃悅認為,滴滴的主營業務還在盈利的邊緣掙扎,當然希望其他業務能減輕一些財務上的壓力。

掣肘共享單車盈利的,是過低的周轉率和過高的丟失率、損壞率。

北京市交通委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日均騎行量為160.4萬次,周轉率為1.1次/輛,下半年日均騎行量為127.2萬次,較上半年下降了20.7%,日均周轉率為1.4次/輛,較上半年增長了27.3%。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洪洋給媒體算了一筆帳:「騎行一次1.5元,一天周轉4次,那麼一天的收入是6元,一個月就是180元,半年的騎行收入就能覆蓋單車成本。」也就是說,單車的周轉率至少要達到4次/輛,才能覆蓋成本。

以過往歷史的數據為例,悟空單車曾在重慶投放1000多輛車,丟失率高達90%,卡拉單車在福州莆田區投放667輛車,最終找回157輛,丟失率76.5%。

孫乃悅認為,解決好這兩個問題,做好車輛生態周期管理,共享單車是有盈利空間的。

在李磊看來,共享單車本身是具備獨立盈利能力的,但前提是需要做到寡頭格局,因為只有寡頭格局才能停止競爭,並擁有定價能力。這個行業的競爭核心還是規模和產品迭代兩個層面,且規模在前,優先級不可顛倒。

他對燃財經表示,兩年前的競爭是惡性競爭,目前三家進入合理競爭的階段,但如果美團為了自身的戰略目的,如王興所說發力投入單車業務,不過分要求單車獨立盈利,那麼對另外兩家而言無疑壓力巨大。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之後,共享擦鞋機成投資新
    在過去的一年,無疑共享單車稱為創投圈熱餑餑,接踵而至的投融資消息一度讓小編認為今年的這把火燒到爆。
  • 最慘富二代,原是共享單車創始人,如今公司破產,負債百萬
    在大家的印象裡富二代的公子哥們好像只需要吃喝玩樂就好,自己一切事情都由父母打點。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有很多富二代們都追求個性和獨立,不想要繼承父母的家族企業,想要通過創業來證明自己的實力,今天我們要講的人物丁偉就是這樣一個人。
  • 當年「玩」共享單車的富二代,公司破產父母被送入獄,他現狀如何
    前言:在大家的眼裡面,富二代的生活過得豐富多彩,並且有滋有味,他們從一出生就過著太子般的生活,從小到大他們似乎從來都不用去擔心物質生活,尤其是有一些富二代他們既能夠得到物質方面的滿足,又能夠得到比較完整的親情與友情,他們獲得成長的機會以及教育水平比平常人更加優越,更何況有一些富二代更加努力
  • 共享電單車:兩千億市場的「新故事」
    直到2019年4月15日電動車「新國標」正式實施,給電動車行業一錘定音。至此,電動車出行迎來新的結構性機會,共享電單車、充換電領域亦迎來了新的希望,同時也引來了各大巨頭的目光。阿里、騰訊、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寧德時代、中國鐵塔等大廠先後涉足;初創公司不斷湧現,並獲得資本持續加注……共享電單車的「新三國」一、共享電單車的行業現狀前幾年電單車在中國市場中一直不溫不火,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即是政策影響。
  • 北上廣的馬路,不讓電單車共享
    截至 8 月 21 日,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今年共新增(全部企業狀態)共享兩輪相關企業近 1200 家,其中,上半年相關企業註冊超過 700 家,是 2019 年上半年註冊量的 24 倍。  和當初共享單車主要在一二線城市競逐相比,這次的戰場也發生了改變。由於北上廣等城市,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動單車,於是,共享電單車的投放地,是更多的二三線城市,甚至縣鎮的街頭。
  • 評論:共享單車不能「散養」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共享單車不是「野孩子」,決不能「散養」,對共享單車既要有序投放,更要加強後續管理,讓共享單車真正成為城市裡的一道文明風景。
  • 我剛從看守所出來,講講我是怎麼把共享單車搞砸的
    身高近180釐米的他只剩下100斤的體重,房間塞滿了吃剩的外賣盒和上任房客丟棄的家具,飲水機裡一滴水都沒有。  很難想像,去年此時他還是一個擁有兩輛保時捷、一輛卡宴,名下有十來家公司的富二代。短短一年,他創立了被盛傳「噴保時捷油漆」的町町單車,後來經歷了家庭破產、公司倒閉、父母入獄、女友分手。
  • ofo植入《奔跑吧》,共享單車流量大戰進入下半場
    繼邀請鹿晗做代言人之後,ofo又在品牌宣傳上放出大招——跟隨代言人鹿晗的腳步,順勢植入《奔跑吧》,進一步擴大ofo的曝光率,提高大眾認知度,進而將粉絲流量轉換成市佔率。同時這也意味著,共享單車的流量大戰開始轉換戰場,正式進入下半程爭奪。而這一次,ofo明顯已經佔據了優勢。
  • ofo再成被執行人,後共享單車時代如何收場?
    在經歷2018年野蠻生長、2019年行業洗牌後,共享單車在新時代正逐步進入「下半場」的激烈競賽。隨著共享出行行業格局日漸清晰,共享出行企業需要回歸商業本質,從資本驅動向精細化運營轉變。 早在2019年1月23日,美團官方宣布摩拜單車更名為美團單車,美團APP成為唯一入口。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變身」籃球場 4千餘條共享單車輪胎「重生」
    新報訊【記者 李文博】昨日上午,天津市市政工程學校內兩塊嶄新的籃球場正式投入使用。與普通籃球場不同,這兩塊籃球場的地面,是由4000多條共享單車、電單車輪胎的再生材料,經過一系列無害化處理後製作而成,真正實現了共享單車的「循環利用」功能。
  • 大洗牌後,哈囉單車:我需要一個對手
    飛速融資、野蠻擴張、粗放管理的路徑,幾乎見諸於每一家存活至今的網際網路企業的早期擴張史。滴滴總裁柳青也曾坦言,滴滴要是不燒錢也走不到今天這一步。2016年底入場的哈囉單車,既是一位後來者,也成了倖存者。彼時共享單車領域烽火連天,數十家共享單車在場絞殺,混戰中稍顯眼的ofo和摩拜問世已有兩年。
  • 共享單車行業夕陽混戰,哈囉出行掘金網約車市場
    摩拜退場,ofo落幕,共享單車行業夕陽混戰洗禮之下,初代三巨頭僅剩哈囉單車呢喃著生態布局的新故事。 "哈囉打車"是哈囉出行在今年10月底啟動的新業務,這項新業務的啟動使得哈囉生態化業務布局更加豐盈,全面涵蓋"兩輪"到"四輪"的城市出行服務。
  • 共享單車新勢力出現,試圖挑戰阿里美團,上演共享出行「三國殺」
    資本再次湧入共享單車領域,開啟新一輪競爭。共享單車巨頭摩拜被美團收購的熱度還未散去,便傳出哈羅單車完成新一輪融資的消息,同時亦有消息稱,滴滴預計投放5億美元大力發展旗下單車品牌青桔單車。資本的介入也讓共享單車的陣營被重新梳理,行業戰局也更加撲朔迷離,共享單車下半場的競爭點也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 宋清輝:共享單車集體漲價是飲鳩止渴
    繼共享單車企業在北京等城市悄然漲價後,上海的摩拜共享單車也將實行起步價1元的新計費方式,時長費另作計算。共享單車為什麼要漲價?紙媒有不得不訂購的對象支撐著,共享單車有不得不騎車的人們支持嗎?不知道,我只知道在共享單車誕生前,人們照常出行、照常上班、照常上學,共享單車的出現沒有改變人們的生活,只是方便了部分人們的生活,節省了一點時間,這種在生活中可有可無的新工具,其實地位也很尷尬。
  • 群雄逐鹿的共享電單車市場 看騎電單車如何「出圈」?
    在共享經濟的發展背景下,共享出行的滲透率逐步提升,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移動出行用戶規模將達6.02億人。其中,「最後一公裡」的出行痛點,推動形成了共享電單車。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電單車數量已超過100萬輛。
  • 共享單車,怎麼管更好?
    ,也給城市管理者提出了一道新考題。王哲斌看著變得整齊的擺放和嶄新施劃的停放區域,再享受著共享單車帶來的便利,他覺得這感覺太舒心了。  共享單車從出現的那天起,在給大家帶來出行便利驚喜的同時,就給城市管理者提出了一道新的考題。這些年雖然共享單車的發展大起大落,不過對這道考題的解答,很多城市卻有了很多「新想法」。記者在調查採訪中就發現,石家莊這幾年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系統規範的管理方法,力爭讓共享單車實現便民不擾民。
  • CCbike入局共享單車 新玩法對標摩拜
    網易科技訊10月27日消息,今日,CCbike官方對外發布CCbike一代共享單車,創始人張進自2009年從事和政府合作的傳統公共自行車系統企業。此次曝光的CCbike一代車,是對已經相對成熟的公共自行車改進而成,配備了實心胎、可調節座椅、不鏽鋼一體籃等,整車重量15KG,整車成本控制在700元,壽命3年。CCbike採用了新型免充氣胎,分為內胎和外胎兩部分,內胎採用發泡工藝,相比摩拜的實心胎,CCbike在騎行時會有更接近充氣胎的體驗;另外CCbike在用戶的座椅下方還增加了避震座管,用戶騎行時能獲得一定的減震體驗。
  • 他從富二代到直播賣貨,町町單車創始人現狀如何?
    在人生道路上,我們所遭受的挫折,要麼成了一個裡程碑,要麼成了我們平庸生涯中一段痛苦的記憶。似乎二者似乎沒有什麼不同,但實際上,它們的意義卻是千差萬別的。一種是獎章,一種是激勵你前進的榮譽,另一種是傷痕,一種是提醒你曾經多麼脆弱。生活中遇到的突然挫折,我們常常是無法預料的,而誰又能隨時準備迎接它的到來呢?
  • 當共享單車比7-11還多,廣州卻陷入了大混亂
    通勤族和學生黨原本只有三個選擇,要麼靠「搭11路車」(步行),要麼提著笨拙的摺疊單車,要麼就是存取和支付都很煩還滿醜的公共單車。而共享單車隨騎隨停,支付門檻低,外觀及騎行體驗俱佳,立刻成為了「最後1公裡」的良方。
  • oBike退出新加坡、ofo取消免押金服務,全球共享單車都怎麼了?
    團購、O2O、共享單車、共享打車、無人貨櫃……幾乎每一波熱潮在退去後會暴露出存在的問題。但通常而言,一般是會將大多數濫竽充數、跟風的企業淘汰,最終會剩下幾大巨頭完全把控行業。如,美團點評、滴滴出行等。但共享單車行業卻很「奇葩」,在絕大多數共享單車企業倒閉、跑路後,剩下的巨頭也沒人們想像中的那樣實現新生。相反的是,它們同樣陷入苦苦掙扎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