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退去後,才知道誰在裸泳。這句已經被說爛的「至理名言」,往往被用在一波接一波的網際網路熱潮中。團購、O2O、共享單車、共享打車、無人貨櫃……幾乎每一波熱潮在退去後會暴露出存在的問題。但通常而言,一般是會將大多數濫竽充數、跟風的企業淘汰,最終會剩下幾大巨頭完全把控行業。如,美團點評、滴滴出行等。
但共享單車行業卻很「奇葩」,在絕大多數共享單車企業倒閉、跑路後,剩下的巨頭也沒人們想像中的那樣實現新生。相反的是,它們同樣陷入苦苦掙扎的窘境。摩拜單車被收購、ofo接連被曝出資金問題且大肆提高騎行費用等,都凸顯出共享單車行業的「不景氣」。而就在近日,新加坡共享單車「鼻祖」oBike也出現了問題,讓全球共享單車行業的未來再度蒙上陰影。
退出新加坡!oBike已經無能為力
oBike既是新加坡當地的第一家共享單車企業,又是之前的「三巨頭」之一。但就在近日,oBike宣布將6月下旬在新加坡結束服務。oBike表示,它將繼續在其他市場運營。但是它沒有表示,是否、何時將退還新加坡用戶的註冊費用。
之所以oBike要退出新加坡市場,在於新的監管政策讓其「頭大」。oBike在官方聲明中表示,「oBike堅信並致力於提供自行車共享服務,這將有益於用戶的通勤和新加坡的交通系統。但令人遺憾的是,新的監管措施不利於我們的這一信念。」說到底,就是新加坡即將實施新的自行車共享服務許可證策略,而oBike則不想在這「一畝三分地」折騰了。畢竟新加坡的陸路交通管理局(LTA)正在採取措施,保護新加坡街道免受大量共享單車的影響。
但值得注意的是,oBike退出新加坡或許並不只是政策上的原因,還有資金、區塊鏈等原因。在今年6月初,就有消息表明oBike將用戶的一些押金「轉用」來獲得1095天的「超級VIP」訂閱服務。當時,oBike發言人承認部分用戶押金被用來購買訂閱服務,且沒有獲得這些用戶的同意。但該公司表示,這是因為他們在全球推廣超級VIP服務時遭遇的系統技術故障造成的。可惜不論oBike怎麼辯解,挪用押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此外,oBike還野心勃勃地殺入區塊鏈領域。今年1月份,oBike與區塊鏈平臺波場(TRON)合作,推出自有的加密貨幣oCoins。oBike不僅對私募機構開放,同時使用oBike的用戶可以通過騎單車獲得oCoins。但這看似是一種創新,卻讓oBike備受質疑。而在種種因素綜合之下,oBike退出新加坡市場看起來倒像是一種「解脫」。
ofo、摩拜單車各自遭遇困境,全球共享單車行業要涼?
事實上,不僅是oBike,就連ofo、摩拜單車等也都避免不了寒潮的來襲。尤其是ofo,近段時間以來可謂「昏招不斷」。近段時間,ofo結束了與芝麻信用的「免押金」合作。取而代之的,是ofo上線自己的新一代信用積分體系。ofo表示,此舉是要通過自有數據建立更加智能和完善的用戶信用考評機制。但是將備受認可的芝麻信用都拋棄了,ofo真有信心自己去打造一套全新信用體系?
此外,ofo在多個城市調整收費計算標準,採用類似計程車的「起步價+分鐘+裡程」的計算方式。而面對用戶質疑ofo在變相漲價,ofo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不是漲價。是我們為更好服務用戶,根據用戶不同用車需求,探索更趨合理的計費方式。」但說到底,ofo確實提高了騎行價格。再加上車身及APP廣告、被傳拖欠各種費用等,ofo現在已經遭遇到多重困境。
而另外一個共享單車巨頭摩拜單車在被美團收購後,日子也不好過。剛剛發布招股書且正式啟動IPO計劃的美團點評稱,公司在2018年4月收購的摩拜單車自成立以來已產生虧損。美團點評聲稱,「我們無法保證摩拜或我們的整體業務在未來能獲得盈利。」可以說,摩拜單車的未來也並不被真正看好。
oBike、ofo、摩拜單車各自遭遇困境,這好像是在表明一個殘酷現實——全球共享單車行業是要涼的節奏!畢竟,現在它們都還沒想找到真正的破局之匙。
埋頭狂奔已成過去,共享單車需重新審視自己
之前共享單車行業一直處於埋頭狂奔狀態,融資、在多個城市複製並落地……燒錢和搶佔市場成為主要節奏。似乎誰的速度越快、用戶越多、地盤越大,就能在殘酷的競爭中存活下來。最後才是佔據壟斷性市場地位,再去考慮盈利的事兒。
但現在的態勢卻表明,即使成為最後的巨頭,共享單車企業卻依然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中。這也意味著,共享單車企業需要重新審視自己。埋頭狂奔已成過去,現在最關鍵的是如何讓自己有繼續生存下去的策略,並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不能做到這些,那共享單車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只是哪家共享單車企業能做到呢?現在來看,似乎誰也沒能邁出至關重要的變革一步。(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