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人愛吃的粿條和河粉有什麼區別

2020-12-27 騰訊網

說到汕尾

無論是早中晚都可以嗦一碗「粿條"

北方人愛吃麵

南方人愛吃粉

潮汕人卻獨愛粿條

在潮汕人的心目中

粿條是除粥和米飯外的第三主食

每當不知道吃啥

來一碗粿條就對了

但是

粿條 ≠ 河粉

關於粿條和河粉的混淆

許多久居廣深的潮汕人更有資格感慨

太多店家其實自己也分不清河粉和粿條

甚至自己吃久了感覺都差不多

這怪不得他們

其實連「食神」蔡瀾也曾說道:粿條

粵人稱之為沙河粉 簡稱河粉

(《蔡瀾談食材之粿條》)

從外形看 潮汕的粿條 跟河粉長得一樣,

其實不然

一個是原料不同 潮汕人喜歡爽口和純粹

所以粿條內沒有添加很多薯粉 澱粉

因此吃起來韌性不像河粉

厚度也遠遠厚於河粉

所以口感比較飽滿

潮汕人稱飽嘴 河粉則有韌性

二是原料不同導致的顏色不同

製作粿條是用米漿

蒸熟後透明度比加生粉的河粉差

所以河粉看起來晶瑩透明

粿條則是輕微的乳白色

那麼

粿條在汕尾有哪些吃法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牛腩粿

加到濃鬱的牛腩湯裡面是來汕尾必須吃的牛腩粿,沾上拌好的辣椒醬腐乳味道剛剛,這也是流傳廣的吃法。

2

溼炒牛河

牛肉用沙茶醬、醬油、生粉等醃漬入味,再把芥藍切小一起炒,濃濃的醬汁裹著芥藍和牛肉片,味道秒殺味蕾,真的可以吃足三餐!

3

麻魚粿

在汕尾人看來,苦瓜、鹹菜、麻魚可是好搭檔,這一碗麻魚粿,解暑又下火。粿湯剛開始喝略微帶著苦瓜的清涼的苦味,再喝又感覺很清甜。粿條吸收了美味的湯汁,彈滑又爽口!

4

炒粿條

傳統的炒粿條是先將油鍋燒熱,放入粿條翻炒幾下,再將少量的水倒入。在粿條的另一面形成微焦狀,再放入肉絲、蝦仁,洋蔥絲,魷魚乾,蔥花等配料。

粿

(guǒ)

一碗粿條

是表達汕尾鄉愁的體現

為了一張嘴,跑斷兩條腿

我想

嘴上的功夫是最怠慢不得的

再懶的人 為了吃 也不會懶的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侵權可刪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

相關焦點

  • 客家的「水粄」與廣東「河粉」之間究竟有多少誤會?
    北方人愛吃麵,南方人愛吃粉,揭西人卻獨愛「粄」。潮汕話稱為「粿條」一餐便有了著落。剛風塵僕僕回到小河婆這片土地,一碗粄湯總可以讓人漂泊的心突然安定下來,洗滌了一身的疲憊。關於粄條和河粉的混淆,許多久居廣深的揭西人更有資格感慨:太多店家其實自己也分不清河粉和粄條,甚至自己吃久了感覺都差不多。這怪不得他們,其實連「食神」蔡瀾也曾說道:粿條,粵人稱之為沙河粉,簡稱河粉。(《蔡瀾談食材之粿條》)
  • 潮汕粿條:做法多樣,口感嫩滑
    潮汕粿條,把大米磨漿後蒸製,最後切成條狀,可油炒制、幹拌或做成湯類,是深受當地人喜歡的一種風味小吃。 走在潮汕街頭,除了很多潮汕火鍋店之外,潮汕的粿條店也是多不勝數。 吃過廣東河粉的人,看到潮汕粿條後,會將其視為同種美食。
  • 廣州「溼炒牛肉粿條」指南,潮汕人看到都哭了
    單提炒牛河,在廣州幾乎都是指幹炒,但在潮汕,反而是指溼炒牛肉粿條,沙茶香的芡汁+米香彈滑的粿條,跟幹炒有完全不一樣的魅力。潮汕地區的溼炒牛肉粿條,用的一定是粿條而不是河粉,粿條比河粉更為窄厚,無光澤且呈不透明乳白色,口感更飽滿,米香味更突出。
  • 廣東惠來疑似食物中毒涉事粿條大部分已售 如購買請立即封存
    記者2日從揭陽市惠來縣食品安全委員會發布的《食品安全消費提示》中獲悉,與該起事件相關的「粿條」大部分已售出,如有購買者請立即封存,並向所在村(社區)報告。上述《食品安全消費提示》稱,惠來縣神泉鎮多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後,當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事件處置工作小組,迅速啟動IV級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響應,全力做好事件處置工作。
  • 一家三孩子吃粿條中毒,6歲小兒子身亡,哥哥姐姐被送入ICU
    據當地8月2日通報,7月28日中午,神泉鎮11位顧客在「石頭腸粉店」食用河粉(俗稱「粿條」)後,先後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目前,已有5人送醫治療(其中1人經全力搶救、醫治無效去世,2人病情較重,2人病情穩定),另有6人症狀較輕。回顧 ↓↓警惕!
  • 就瓦煲雞飯和炒粿條,我都會再去這家馬來小店
    這家馬來西亞餐廳開業沒多久是朋友吃過後推薦給我的短期之內吃過兩次就瓦煲雞飯和炒粿條來說
  • 潮汕小吃是值得一提的,最美味的莫過於炸蒜蓉湯河粉
    反而小吃是值得一提的,印象最深刻,最美味的莫過於炸蒜蓉湯河粉,再來一勺潮汕辣椒醬了,裡面是魚餃,手打肉丸,肉卷片,神化魚皮,那香氣,滋味,配料都是潮汕獨有,別的地方很難湊齊正宗的,這麼一碗怎能錯過。很多東西我隨便吃的,沒刻意記店名,攻略推薦的店也吃過一部分,有些真不如我隨機吃的,但牛雜粿條一定要認準西湖對面的鎮記了。
  • 碣石人 . 你有洗午時水嗎?
    端午節,在碣石早先沒有吃粽子的習慣,不過現在受了其他地方的影響也有人吃粽子。午時水在碣石地區流傳很久,起源難以追溯,而這一習俗整個閩南語系都有,碣石這一習俗由來也很可能就是從閩南地區隨遷傳入。對於端午節來說,傳統的節目除了划龍舟之外,粽子,最為特色還有要洗一洗午時水。小時候,老一輩人經常在說起午時水的神奇功能。
  • 家有100畝農場的土豪店主,每日限量的獨家燒臘、粿條面,連阿嫲都來排隊...
    >· 各式燒臘便當 ·  除了招牌燒鵝粉,這裡還有燒鴨河粉和各式燒臘飯,每一款都食慾十足,本編決定未來一周的工作午飯都由今日食鮮承包了~不止燒臘獨一無二,就連粿條面也十分用心,農場自養的老母雞加上黑豬龍骨熬製8小時而成的靈魂湯底,進門就挪不動腿~ 湯底講究外,食材選擇也有要求,除了有自家養殖的黑豬肉,還有許多生猛海鮮
  • 潮州就有230種!
    有很多人或許對於潮州了解的並不是很太,就比如潮州小吃裡面的潮汕牛肉火鍋,如果大家來潮汕那麼對於這裡的美食一定會記憶深刻的,如果大家來到潮州旅遊,當地的這些特色美食一定都要嘗一嘗,潮州城裡就有230多種的特色美食小吃。
  • 在吃粉這件事上,沒一個廣東人會認輸
    廣東的粉有多好吃,在於粉類的數量。廣州的河粉、東莞燒鵝瀨粉、潮汕牛肉粿條,順德陳村粉、肇慶竹篙粉、陽江豬腸碌……每一種粉都有自己的靈魂。01全廣州必點的幹炒牛河要問廣州人哪裡的粉最好吃,首推一碗牛腩河粉。將米洗淨後磨成粉,按照比例加水,把它攪成糊狀,攤勻上蒸籠蒸,5至8分鐘後即可出鍋。冷卻後用刀切成條狀,一根根晶瑩的河粉便製成了。
  • 博美粿條
    家鄉粿條文|林瑞蓮        農家白米浸清水,一夜星輝一夜夢,清晨將至時打成濃稠的米漿。米漿均勻倒入蒸盤,蒸汽和朝霞騰升。蒸好的張張粿皮開始考驗「賣粿人」的切工,手起刀落,快且均勻,大小均勻的粿條一疊疊出現。原湯米漿,手工切條,就是這麼真實!
  • 媽媽做的粿條
    不知不覺從開學到現在,已經快兩個月了,已經有兩個多月沒吃到媽媽做的粿條了,翻開相冊,裡面有之前媽媽做的粿條,閃過腦海的是當時享用美食的場景,流出嘴角的是潺潺的口水。我不禁流出了口水,空氣中瀰漫著粿條的米香味兒,摻雜著香菜的香味兒,還有肉丸子和肉餅的肉香味,哇,美味極了。
  • 舌尖上的鄉愁,潮州登塘粿條卷
    盤中天地寬,粿裡有乾坤。走過千山萬水,淳樸的民風,熟悉的鄉音,家鄉總有一些特色小吃,輕易就能勾起人們對往事的回憶。說起潮州美食,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各種粿食。在其他省份人的眼裡,粿食只是小吃;而在潮人的眼裡,粿食就是文化。
  • 尋找單戀雙城的驚豔,檳城有說不完的故事,吃不厭的美食
    檳城,Penang(發音為「平寧」),在以前被當地華人稱為「檳榔嶼」,因為早期這座小島上有許多檳榔樹而得名,並有「印度洋綠寶石」之稱。既有美麗的海灘與原野風光,又有眾多的名勝古蹟位於馬六甲海峽的整個檳城。檳城海峽由檳島和威省組成,兩個地方由狹長的大橋連接。
  • 《風味原產地潮汕》粿條,一種聽起來很像油條的米製品
    粿(guǒ)條,一種米製品,跟咱們平時吃的米粉外形非常相似,但是口感上也有很大的區別,粿條口感堅韌,粿條是潮汕的特產,是一種由米漿製成的特產,說到這裡,我想到了炒涼皮,潮汕炒菜多用豬油,豬油的脂肪含量高,味道非常香,再加入小蔥、豬皮等配料,味道更加香嫩爽口,在鍋中翻炒幾下,就變成了潮汕人離不開的早餐
  • 撒野事件後又曝整容,水友:我和她一個醫院
    甚至還導致1人死亡了?導致人中毒的,到底是哪種菌?這麼厲害?河粉出事,腸粉、米粉、瀨粉、涼皮還安全嗎?……河粉居然不是粿(guǒ)條?️題外話:河粉和粿條真有差別嗎?小蒲姐搜索了一下,河粉和粿條的解釋分別是這樣的:河粉:
  • 少為人知的碣石人-香港著名武打演員梁家仁
    演藝經歷 梁家仁,籍貫汕尾陸豐碣石,1954年與父母偷渡香港,70年代出道,其一生可謂見證了香港影視界的起伏。七十年代流行動作片,早年是以武打動作演員身份在電影亮相,如在早期電影《肥龍過江》中曾與洪金寶有精彩的對打場面。
  • 泰會學 一學就會的泰式炒河粉
    到底,這裡和其他地方有什麼不一樣呢?首先,大廚帶著Norma來到泰國著名的水晶宮賊市場挑選食材。愛吃辣的Norma選了最辣的辣椒哦。接下來就是這次的泰特別之旅最重要的環節啦,Norma要挑戰做出一模一樣的泰式炒河粉,泰式炒河粉的靈魂之一就是豆芽,清脆爽口的口感,加上辣椒混合檸檬的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