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尋吃,ID:gzlovelif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XUNCHI's TIME
-
溼炒牛肉粿條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
跟幹炒牛河對廣州人來說同樣重要
在廣州,一頓正宗的牛肉火鍋易找
一盤夠力的溼炒牛肉粿條難尋
跟沙茶芡汁密不可分的溼炒牛肉粿條
到底哪一家才能一口撫慰人心?
單提炒牛河,在廣州幾乎都是指幹炒,但在潮汕,反而是指溼炒牛肉粿條,沙茶香的芡汁+米香彈滑的粿條,跟幹炒有完全不一樣的魅力。
潮汕地區的溼炒牛肉粿條,用的一定是粿條而不是河粉,粿條比河粉更為窄厚,無光澤且呈不透明乳白色,口感更飽滿,米香味更突出。
粿條和肉菜醬汁分開炒制,互不幹擾,加入生抽、老抽,大火猛炒粿條,即可撈出做底。
搭配芥蘭菜的溼炒牛肉粿條最為正宗,芥蘭梗香脆、葉甘甜,與醃過的嫩牛裡脊或牛前腿肉炒至半熟,勾入芡汁。
最最重要的沙茶醬在這個時候登場,首選牛頭牌或皇牌沙茶醬,挖幾勺混入肉菜中繼續翻炒,味道立刻潮汕起來。
淋在粿條上,熱騰騰的溼炒牛肉粿條便出爐了。
要照顧到粿條、芥蘭和牛肉三層口感的溼炒牛肉粿條,在廣州並不容易找到正宗好吃的。
我們在某評溼炒牛肉粿條排行榜前20名的餐廳,選取了幾家試吃,看看哪裡的溼炒牛肉粿條能俘獲我的潮汕胃。
*防槓小貼士:以某眾點評「廣州溼炒牛肉粿條排行榜」9月1日數據為準
從小店起家、在廣州紮根十幾年的傳記潮發牛肉店,近幾年名聲漸響,店裡的溼炒牛肉粿條也坐上了廣州第一的位置。
還未吃就已聞到沙茶香氣,牛肉大片嫩滑,芥蘭脆甜,芡汁稠而不粘,完全蓋住粿條,這「澆頭」非常合格。
成段的粿條上色均勻,稍稍攪拌便混入了清甜菜香和濃厚肉香,沙茶醬分量恰到好處,不過整體味道偏淡,滋味不夠。
位列第二名的是廣園中路的粵潮牛肉火鍋店,吃完火鍋再來一盤溼炒牛肉粿條作為收尾,這一頓才算滿足。
不到5分鐘就上桌,在飢腸轆轆的我心裡很加分,上桌時香氣很勾人,跟傳記潮發不分伯仲。
不過芡汁不多,粿條上色不均勻,牛肉不夠大片但勝在部位帶筋嚼勁十足,芥蘭夠脆,整體還有蒜頭油的香氣,不算違和。
第7名的潮宗,廚師都是揭陽人,老闆娘說經營了近10年,也沒想過開分店,專心打理好獨門生意。
剛端上來的溼炒牛肉粿條,肉菜分量不足,粿條悄悄探出了頭,芡汁濃稠但不夠渾濁,感覺沙茶醬放得不夠多。
牛肉小而嫩滑,芥蘭處理得太軟,喪失了本該有的香脆,粿條還算彈爽,整體沙茶味和香氣不足,少了讓人一口接一口的誘惑力。
華威達牛莊,就在華威達酒店旁邊,有各種潮汕小吃,紅桃粿、菜頭粿、無米粿...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這裡的溼炒牛肉粿條價格不菲,小份就要38元,我們點的中份,分量還算足,但紅椒圈和蔥粒就讓人有些看不懂了。
芥蘭少得可憐,牛肉雖然很多但沒什麼味道,有些甚至沒炒熟,粿條是這盤裡唯一讓人滿意的,入味彈滑,整體性價比比較低。
最後,我們還找了一家廣式溼炒牛河作對比,就在珠江邊的永利飯店,這裡還有棉花雞扎、糖沙翁等已不多見的傳統點心。
先有溼炒,後有幹炒,廣式溼炒牛河依舊保有自身特色,一上桌就給我們與潮式截然不同的印象。
大片牛肉零散地落在河粉上,兩條菜心圍著碗沿,韭黃、香菇、紅蘿蔔絲鋪面,勾芡呈醬油色。
被醬汁浸潤的河粉會發光,有些厚但很爽滑,牛肉大片但口感偏硬,兩根菜心完全不夠解膩。
整盤溼炒牛河鑊氣不足,缺少讓人光碟的魅力,搭配蒜蓉辣醬會過癮很多。
在對幹炒牛河更有感情和期待的廣州,優秀的溼炒都偏潮式,鹹香沙茶和脆甜芥蘭,跟濃稠芡汁的組合更為撫慰人心。
有人說,「幹炒牛河靠鑊氣引誘人,溼炒牛河則靠濃稠的芡汁滿足味蕾」,幹炒有煙火氣,而溼炒卻更為溫潤。
最後想問問,你覺得廣州最好吃的溼炒牛肉粿條是哪一家?快來留言區給大家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