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是日本的,世界是中國的,宇宙是韓國的。"這是日本國民對自己和中國以及鄰居的韓國調侃式的評價。
在如今發達的網絡世界中,日本年輕一代在評價三國關係時,經常以自嘲和輕蔑的方式發出類似的論調。雖然聽起來有些可笑,但也證明日本國民對於自身所處於環境的客觀評價。
日本國內有很多的知識分子贊同中國周邊的國家,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過來自於中華大地的影響,無論是和中國隔海相望的韓國,還是和中國接壤的越南,或是相隔千裏海波的日本。
中國在數千年來一直是東亞的中心,是文化與經濟的輸出國。日本和韓國則是周邊鄰國的受益者,至今很多日本人都對中國文化表示著尊重。
而韓國就不一樣了,為了將自己國家塑造成一個歷經滄桑的國度,再三的攫取著來自於中國的文化,甚至恬不知恥的向全世界宣示對於這些文化的主權。
比如端午節是韓國的、春節是韓國的。就連八竿子都打不著的李白、孔子等這些歷史名人韓國也不曾放過,聲稱他們都是韓國人。然而這些謊言都被中國和日本一一戳破。
的確在二戰以後的數十年中韓國憑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國際關係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成為亞洲為數不得的發達國家之一。這也讓大部分韓國民眾感到自豪和驕傲,一度瞧不起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國,然而當中國打開國門吸引外資時,一切都變了。
前不久韓國知名的博士教授金蘭都在中國旅行之後就發出過一聲特殊的感慨,中國依舊是那個可以影響世界發展的亞洲大國,而中國人的勤奮和努力是其他民族所不能理解的。
01三明治夾心理論
從上世紀70年代到如今,在韓國一直有一個關於中、日、韓三國的三明治夾心理論。
在這個三明治中上層的麵包片是在亞洲稱霸多年的日本、底層的麵包則是在日韓兩國飛速發展中有些不太顯眼的中國,中間的夾層就是韓國。
這種理論其實是比較客觀的,也是存在的事實。二戰以後日本雖然失去了在戰場上對外擴張的能力,但是在美國的協助之下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
直到上世紀90年代日本和美國在籤署"廣場協議"之前,日本人民一度相信他們將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
美國國內一度掀起了"日本威脅論"的論調,日本民眾在美國"買、買、買"的舉動,引起了美國民眾的不滿,甚至出現日本將要買下整個美國的論調。
掌握巨大財富的日本在蘇聯一蹶不振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的經濟體,他們相信早晚有一天通過他們的努力終將會超越美國。然而自私的美國人並沒有給日本超越美國的機會,一紙協議將日本徹底擊垮,將日本拖入泡沫經濟的泥潭。
也就是在此時,美國的另一個小弟大韓民國拿到了發展經濟的契機,在國外資本還不太相信中國會徹底打開市場時,全世界的經濟轉移到中國周邊的臨近地區。臺灣、香港、新加坡和韓國得到了充足的發展。
從上世紀60年代一直到本世紀初,僅僅30多年的時間,韓國從人均GDP不足100美元的彈丸小國一躍成為人均GDP達到近2萬美元的中等發達國家,成為全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日本經濟的衰退讓韓國民眾看到了希望,在自大的韓國民眾眼裡不久的將來他們將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網際網路開始興起,韓國民眾和日本國民掀起了輿論的罵戰。韓國看不起經濟頹勢的日本,日本則嘲笑韓國的妄自尊大。
此時的中國剛剛改革開放沒多久,在經濟發達的日本和韓國面前還沒有什麼存在感,加之社會體制的不同,韓國對中國還有些誤會。
自以為是的韓國人自然瞧不上這個重新定義世界工廠的古老國度,所以中國也就成為了這片三明治最底層的麵包。
02失落的酸味
拋開所有的歷史恩怨不說,日本對於中國的評價和認同還是值得稱讚的。
在改革開放初期最艱難的日子裡,日本給予了我們極大的幫助,無論是技術上還是資金上都伸出過援助之手。時至今日從網絡上還能看到日本對於漢文化的尊崇。
在網絡媒介上我們經常看到日本的網民自我調侃的稱中國為"爸爸",而稱韓國為"哥哥"。其實這是源於對漢文化的認同。
韓國曾經是中國的附屬國,而日本的大部分文化也是起源於中國,在文化上三國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屬性。所以當韓國民眾在網絡上宣傳自身文化有多深厚時,總是受到來自日本民眾的嘲弄和諷刺。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中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並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超越了韓國、歐盟和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面對重新崛起的中國,自視甚高的韓國人總是不願意相信這一眼見的事實,企圖通過各種方式來掩蓋中國這數十年來的發展和取得的成就,他們總是認為韓國才是東亞唯一的經濟奇蹟。他們為自己所取得的經濟成就而自豪和驕傲。
來自韓國的金蘭都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他眼裡韓國人所取得的經濟成果是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無法超越的,在他們心中那是一段經濟發展的奇蹟。
然而當他來到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時,金蘭都失望了。起先他也不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一切,然而走的越遠,待的時間越長,他心中的失落也越大,從不服氣的酸味轉別為發自肺腑的讚嘆。
金蘭都來到中國之後看到的不是他腦海裡所沉寂的那幅破爛不堪、窮困潦倒的畫面。在他的記憶深處中國應該是一個落後、貧窮、人民還吃不上一頓飽飯的封閉式的國家。
然而呈現在他眼前的是到處高樓林立的商業大廈,處處充滿著商業氣息的商務洽談活動和行色匆匆忙碌著各自事業的中國人。
當他再次回到韓國走上演講臺的時候 ,他發出了這樣的一聲感嘆"眼前的中國,徹底擊碎了他作為韓國人在中國人面前的驕傲"。
在他看來這個有著十四億人口的東方大國能夠憑藉著自身的努力,奮鬥來當下的世界地位和經濟實力那是從未有過的世界奇蹟。
如今還有很多韓國人對於中國取得今天的成就還是充滿了各種失落的酸味。
然而對於韓國的這種態度,怒噴他們最多的並不是中國人,反而是對面的日本,說起來也是一種樂趣。
當然作為中國人的我們並不會在成績面前止步,而是繼續奮鬥,實現中國再次成為世界中心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