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博士:一次中國行,徹底擊碎了我作為韓國人對中國的自豪感

2020-11-18 騰訊網

首爾大學金蘭都教授

就在不久前,著名導演於正在網際網路上公布了一組劇照照片,引來不少韓國網友的"稱讚",他們認為照片中的演員服飾是借鑑了韓國傳統服裝"韓服",這引發了不少中國網友自發為韓國網友進行科普:照片中的服飾其實是我國明代的服飾,流傳到韓國後,當地人在此基礎上經過改造演變罷了。

其實,韓國這些年來一直都有這樣的行為,例如提出"端午節發源於韓國"、"圍棋發源於韓國"。這樣"佔為己有"的無知行為,體現出韓國社會的一種不良風氣,但並不是所有的韓國人都是這樣,首爾大學金蘭都教授曾經感嘆:"一次中國行,使我作為一個人韓國人,對中國的自豪感蕩然無存"。

今日的中國,打破了韓國人的認知

曾經有一個關於中日韓三國關係的理論,叫做"三明治理論",這個理論也是很多韓國人都認同的一種理論,即"韓國處於三明治夾心的位置,日本在前,中國在後"。韓國人認為,中國是一個追趕者,位居日本和韓國之後。

三明治理論

金蘭都在回國後的一次演講中也提到了這個理論,但是他說如今的中國早已經不是那個奮起直追的追趕者了,當下需要奮起直追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韓國。在接下來的演講中,他提及到了在中國行中遇到的所見所聞。

在此之前,韓國人對中國的普遍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吃不起肉"的境地,但是金蘭都踏上中國的土地後,看到的卻是一個蓬勃發展、國富民強的中國:國家經濟騰飛,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行動支付、網際網路經濟、高鐵等一個又一個科技成果展現在他眼前,讓他不得不重新認識中國

金蘭都在演講中

"世界上瞧不起美國的只有朝鮮,瞧不起中國的只有韓國",這是金蘭都在紀錄片中說的一句話,這句話恰如其分在表達出韓國人對中國的一概態度。

在演講時,金蘭都一直播放著中國行的見聞:北京上海等繁華城市在鏡頭中顯得是那麼的刺眼,大街小巷琳琅滿目的商鋪,全面覆蓋的無現金支付,不計其數的青年企業家……

這些與韓國人之前的普遍認知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哪怕是韓國人最引以自豪的三星集團,在一些領域,也被近些年崛起的中國企業逐漸趕上。在金教授的演講下,臺下觀眾的表情由最初的不以為然逐漸變得嚴肅而震撼。

金蘭都在演講中

因為他們無法理解,那個被認為一向落後的中國,竟然變得如此強盛。但是事實勝於雄辯,當金教授講述中國行的感受後,他們不得不認識這樣一個情況:如今的中國已經不是幾十年前那個一貧如洗處處落後的中國了,正如金蘭都在中國面對"極為先進"的行動支付發出的感嘆:"我們韓國已經落後到這種地步了嗎?"

歷史原因造成的傲慢與偏見

韓國對中國的傲慢和偏見持續了幾十年,這其中相當一部分原因是歷史方面的原因。在二戰結束後,原本的國際秩序被打破,但是新的秩序尚未建立,而美國這時已經展現出欲成為"世界霸主"的獠牙,而韓國的地理位置相當優越,於是美國選擇了韓國,作為遏制蘇聯和中國的一個棋子。

70年代的韓國街頭

在經濟上,美國對韓國大力支援,進口產品優先購買韓國的,一個直接的例子就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左右,韓國企業生產的絕大部分工業製品如鋼鐵還有化學製品等產品,大部分均是由美國採購,這些都極大促進了韓國的工業發展,給韓國帶來了數億美元的利潤。據統計,在1953—1960年間,美國對韓國的經濟援助高達近20億美元。

在政治上,美國同樣對韓國各種支持,讓其與日本平起平坐,在國際上,也處處照顧,宛如大哥對自己的小弟一般。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韓國成長為了一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走在亞洲前列的國家,韓國的經濟發展史也被稱為"江漢奇蹟",國家也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

八九十年代的韓國

回看我們中國,可以說我國真正開始發展是從改革開放後開始的,至今也不過40餘年。戰後初期韓國在經濟政治發展上有著美國的大力支持,而我們則是幾乎處於獨自摸索的狀態,雖然曾經有蘇聯老大哥的幫助,但後來也分道揚鑣,特別是後來動蕩的十年歲月,嚴重阻礙了我國各方面的發展,那段時間我國經濟等方面的發展幾乎處於停滯階段。

雖然後來經過改革開放,我國已經出現了騰飛的跡象,但這已經是後期的事情了。所以在韓國人的普遍認知中,中國還是處於早前的年代中,逐漸地在韓國人心裡,形成了一種傲慢與偏見。直到近些年來,隨著兩國交流的日益密切和留學生數目的日益增多,這一現象才逐漸得到好轉。

劣跡斑斑的韓國業界

當今的中國已經不是那個40年前的中國了,如今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無論在哪個領域中,中國的發展可謂都是飛躍式的,甚至在一些科技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與此同時,我國的國際影響力也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來體會這5000年的文明沉澱。

金蘭都在演講中

當韓國還是那個狂妄自大,以自己為中心的韓國時,中國卻早已經完成了蛻變,實現了巨大的飛躍,如今韓國已經遠遠地被甩在了身後。但是,似乎仍然有很多韓國人沉醉在這種自我陶醉中,這種自我陶醉不僅僅體現在經濟上,還體現在文化上。

眾所周知,在東亞的發展史上,中國是影響力最大的一個國家,很多亞洲國家都受到中國的深切影響,尤以日本韓國受影響最大。但是前些年曾經傳出,韓國稱"端午節起源於韓國"的消息,還有韓國媒體聲稱"圍棋也是起源於韓國"。

金蘭都在演講中

這種荒誕不經的行徑,在我們看來著實可笑,但是韓國人似乎不以為然,認為這都是理所當然的。曾經網絡上流傳過這麼一個段子:"韓國人眼中的地圖,全世界都是韓國",仿佛這個只有5000餘萬人口的狹小國度,成了全世界的文明起源之地。

韓國人喪失判斷力了嗎?其實並不然,他們這種掩人耳目的做法,其實是內心的虛偽在作祟,是一種被曾經自己領先的國家所超越的嫉妒,用網絡用語來說就是"酸"。這種偽裝出來的自豪,並不是真正的自豪,在那幅看似趾高氣揚的外表下隱藏的,卻是深深紮根在內心深處的嫉妒和對自己民族的不自信。

此外,韓國不僅在文化上有這般行為,在體育界中,韓國同樣是聲名狼藉。韓國運動員在賽場上為了奪得成績無所不用其極,公然作弊,惡意傷人等行徑層出不窮。早在2002年世界盃期間,韓國通過賄賂裁判等行為成功打進四強,創造了這一"光鮮亮麗"的成績,哪怕17年後,當時的主裁判承認受賄,韓國媒體也對此置若罔聞。

平昌冬奧會期間韓媒對中國隊的抹黑

在2014年仁川亞運會上,羽毛球館的空調風向總是吹向外國選手不管怎麼交換位置,韓國選手總是在順風的一方,最終他們在決賽中擊敗中國隊奪冠。而就在前年的平昌冬奧會上,韓國隊員在短道速滑項目上屢次公然違規,而裁判對此置若罔聞,另外韓國藉助東道主之力,讓中國隊被吹犯規次數,居所有隊伍第一,最終韓國隊收穫了這枚金牌。

這種"黑料"實在是多得數不勝數,可見韓國社會中充斥著一種畸形的文化理念,在這種理念的"帶領"下,整個韓國社會正在朝著不可預知的方向發展,而到頭來,受害的只有他們本身。

結語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自信力,從來都不是他人贈予的,也不是和他人比較得來的,而應該是一種對自身發展、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一種自我認知。中華民族經歷了數千年的滄海桑田,才逐漸有了如今的地位,民族自信力空前強盛,這種自信力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幾千年的沉澱和積累。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魯迅先生曾經寫過一篇名為《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的文章,以當今情況來看,中國人不僅沒有失掉自信力,反而以一種更加積極向上的態度在蓬勃發展,相反似乎更應該是《韓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劉慈欣曾在《三體》中有過這麼一句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而韓國目前的情形正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

相關焦點

  • 韓國教授金蘭都:來到中國後,擊碎了我身為韓國人對中國的自豪感
    而韓國就不一樣了,為了將自己國家塑造成一個歷經滄桑的國度,再三的攫取著來自於中國的文化,甚至恬不知恥的向全世界宣示對於這些文化的主權。比如端午節是韓國的、春節是韓國的。就連八竿子都打不著的李白、孔子等這些歷史名人韓國也不曾放過,聲稱他們都是韓國人。
  • 韓國教授:這一趟中國之行,擊碎我身為韓國人對中國的自豪感
    ——《傲慢與偏見》 韓國教授金蘭都以學術者的身份調研中國改革,當他看到中國高樓大廈林立,貿易巨輪遊行在中國沿海地區後,不由得大驚一嘆。原來,在韓國大部分人的眼中,由於媒體的大量宣傳,中國人基本上還處於70年代,和朝鮮差不多。
  • 韓國教授:一次中國行,擊碎了我身為韓國人對中國的優越感
    韓國是一個小國家,國土面積十萬多平方公裡,5000多萬人口的國家,相當於中國一個省的大小。漢朝時期,韓國只是中國的一個小小的郡縣,唐朝時期,韓國也只是中國的一個都督府。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 韓國教授:一次中國行,徹底打破了我作為韓國人對中國的優越感
    正因為中國自古以來中國就十分強大,而且還是一個可以以唐朝為代表的文化帝國,自然朝鮮半島從進入文明史以來就歸附於我國,他們的文化也大多源出於中原文化,直到現在,韓國人的語言還是「拼音」,真正記錄歷史依然得使用漢字呢。所以,韓國缺少屬於自己的文化根基,沒有文化底蘊使得他們變得自卑。
  • 漢字是韓國發明的?李時珍是韓國人?韓國還要搶奪多少中國文化
    除此之外 ,韓國的全國漢字教育推進總聯合會,在官方網頁指出,新近發現的漢字,其實由他們的祖先東夷族發明的,韓民族是創造了世界第一流文字的偉大民族,這裡我們要提上一句,歷史上東夷族分為多支,部分融入華夏族,部分遷移至朝鮮半島,也就是現代韓國人的祖先之一,所以歸根結底這些都是他們的,將這麼多中國傳統文化歸為己有韓國人,其實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國家都是在中國成立的。
  • 孔子真是韓國人?韓國學者還拿出三大鐵證,中國的回覆讓韓國臉紅
    有人認為他並非是中國的猴,而是印度的一個猴神,經過多方查證之後確定了它就是中國的本土猴。引起猜測的還有華佗,同樣認為是印度的。不過相對起來容易跟中國人搶的還是韓國,這不,就有不少韓國學者為了證明孔子是韓國人擺出了三大證據。孔子,根據史料記載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在魯國陬邑,也就是如今的山東曲阜。
  • 為什麼韓國喜歡盜竊中國文化,拍攝虛假歷史劇來美化他們的歷史呢
    結果很多韓國人就生氣的說:「你們居然還有自己的文化?我不信,那可都是我們的!」再比如婦孺皆知的端午節申遺事件,很多韓國人迫不及待的要認屈原「當祖先」,真不知道2000多年前的楚國人屈原能不能聽懂20世紀初才被廣泛運用的韓語。甚至有一部分韓國人認為漢字是他們的祖先發明的,仿佛只要是中國的文化,他們都恨不得據為己有,這才有了「人類起源於韓國之說」。
  • 韓國人要跟中國搶火炕的發明權?
    中國北方人民盤腿上了這麼多輩的炕,怎麼就成了「made in Korea」?韓國人搶到中國的炕頭上了,他們問過趙四、劉能和謝廣坤麼?  不光如此,剛結束不久的索契冬奧會閉幕式上,韓國人還展示了活字印刷,並宣稱他們才是活字印刷的老祖宗。  今天壹讀君就來聊一聊,韓國人要申遺的「火炕」是怎麼回事,以及韓國人到底要幹什麼?
  • 韓國學者拿出三大鐵證,要證明孔子是韓國人,中國回復擲地有聲
    而這種爭端,即便是到了國際上也並不鮮見,尤其是作為漢文明影響之下的韓國。從端午祭的申遺,再到長白山,我們不難理解一個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下,受到「別人」影響之下的民族為了本民族的自豪感所作的努力,但就歷史史實而言,歸屬問題是要有證據的,是要能說服他人,令人信服的。
  • 韓國人心痛,中國一大半都是他們的,世界人聽了都笑了!
    就拿歷史來說,韓國人認為中國一大半疆土都是他們的,並且還痛心疾首地表示自己的意見,然後還有理有據的分析,還拿出一本引以為傲的史書,告訴世界人,他們說的都是有史書記載。而在韓國人痛心疾首的時候,世界人卻被他們逗笑了。韓國人引以為傲的史書名字叫《桓檀古記》,是一本韓國人口中記載他們輝煌歷史的史書。
  • 韓國人在外網稱漢字不是中國的文字,中國網友:宇宙都是韓國的!
    這個陳大教授是韓國仁濟大學的客座教授,曾於1998年在韓國成立了一個所謂的全國漢字教育促進總聯合會,到2011年更是公開聲稱漢字並非中國文字,而是韓國人的祖先東夷人所創造的文字
  • 李子柒做泡菜被韓國人圍攻!韓國的泡菜其實是中國製造
    韓國農業部對相關報導的回應如下:「如果沒有將泡菜與中國四川的泡菜區別開來,就報導泡菜獲得ISO認證是不恰當的。」韓國網友也紛紛跳出來捍衛自己的文化傳統。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的一名官員還解釋稱:韓國泡菜的英文名稱為「Kimchi」而中國泡菜的英文名稱則是「Paocai」。隨後,華春瑩對此回應道,「有這方面的爭議嗎?我不太清楚。
  • 日本就慰安婦問題道歉——為何對象卻是韓國而非中國?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改變東亞乃至西太的現有地緣政治格局,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得收服日本。就日本而言,且不說與中國的歷史過結,就以二國一衣帶水的地緣關係,一旦其被中國收服,就將徹底淪為附庸——甚至長遠看極有可能被華夏文明同化吸收。所以日本的反抗也在情理之中。既然日本不可能主動臣服,那中國當然要恃力強逼,二者的正面博弈無可避免。
  • 韓國紙幣上印中國渾天儀?兩邊都不開心了
    據韓國央行總裁李成太在發行儀式上致賀詞說,新幣提高了安全性、縮小了紙幣大小,還採用了科學、藝術領域具有歷史意義的圖案,在文化方面提升了自豪感。「在文化方面提升了自豪感」……但是渾天儀是中國的發明,這樣難免引起誤會。下一站,幸福解讀那是張衡的發明。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是中國古代研究天文的主要儀器。
  • 韓國姑娘在中國生活一年,回到韓國後坦言:中國男人太「可愛」了
    而中國作為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自然每年都會吸引著大量的外國人在中國旅遊、工作甚至是定居,每一年在中國定居的外國人不在少數,就像是廣州地區的非洲人,上海地區的日本人,當然還有青島地區的韓國人。就有這麼一位韓國姑娘在中國生活一年,回到韓國後坦言:中國男人「太可愛」了。
  • 孔子是韓國人?韓國專家拿出三大鐵證,中國網友的回覆讓他們沉默
    孔子,作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一直都是中國人的驕傲。
  • 韓國菜比中國菜好吃?日本人都覺得尷尬了
    曾經在一檔韓國的影視節目中看到韓國人評價自己的菜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這也能理解畢竟為了民族自豪感嘛!
  • 雲石原創:日本就慰安婦問題道歉——為何對象卻是韓國而非中國?【地緣政治117】
    與此同時,韓國大力培育獨立民族意識,激發民眾的民族自豪感,通過這種手法,來增強民眾的凝聚力和愛國主義情懷,在精神層面,增強韓國的軟實力。只是,韓國的歷史實在拿不出手,古代是中國附庸國,近代則直接淪為日本殖民地。這種歷史只會讓國民覺得沮喪,很難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獨立意識。
  • 孔子是韓國人?韓國專家拿出三大證據,中國網友的回覆讓他們沉默
    孔子是韓國人?韓國專家拿出三大證據,中國網友的回覆讓他們無言!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每天一點點進步,分想彼此的歡樂!
  • 跨界經緯學術︱樸宰雨 尹錫珉:韓國學界對中國近、現、當代作品中韓國人形象的發掘與研究
    此外,韓國留華學生金昌鎬發表的包含從形象學角度分析「東北現代文學裡的韓國人形象"篇章的中文博士論文「苦難的歲月,互補的文學:淪陷時期中國東北與韓國文學比較研究"(東北師大2003年10月)是從韓中比較的角度進行撰寫的首例。同時他也是韓國學者中運用比較文學形象學理論來進行探討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