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課堂看電影學歷史:看懂《八佰》需要了解的五個歷史背景(上)

2020-12-25 達有可觀

捨生取義 兒所願也

——《八佰》

最近熱映的抗戰電影《八佰》讓所有觀眾熱血沸騰,在2020年這樣的特殊背景之下更突顯了其愛國主義的意義。時至今日,中華民族依然需要這樣的愛國情懷。

但是,要想完全的看懂這部電影,還是需要有一些歷史知識作為背景,儘管這些知識大家都在中學學過,我還是想給大家在「複習」一下。不明所以,就不明白此中意義。

1、為什麼一河之隔,兩個世界?

一河之隔、兩個世界

事實上,這個問題本身也是一段屈辱。這就是中國近代除了割讓領土之外,對中國領土主權破壞最嚴重的一件事——租界

租界是指兩個國家議訂租地或租界章程後,在其中一國的領土上為擁有行政自治權和治外法權(領事裁判權)的另一國設立的合法的外國人居住地(土地國有化)。說簡單點,就是在中國土地上的一塊歸外國人統治的區域,基本可以等同於「國中之國」。在租界內居住的大部分都是中國人,但是租界內卻完全由外國人統治,採用外國的法律。

據統計,中國自1845年英國從《上海租界章程規定》中取得第一塊租界,至1902年奧匈帝國設立天津租界。前後共有27塊租界,其中有25塊租借國單一的專管租界,2塊公共租界(公共租界舊時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在我國大城市以租借名義強迫劃定的共同管理的區域。中國共有兩處公共租界,分別是上海公共租界和廈門鼓浪嶼公共租界)。

各國租界的分布:(1911年)

英國7處

天津英租界

漢口英租界

廣州英租界

九江英租界

廈門英租界

鎮江英租界

上海英租界

日本 5處

天津日租界

漢口日租界

蘇州日租界

杭州日租界

重慶日租界

法國 4處

上海法租界

天津法租界

漢口法租界

廣州法租界

德國 2處

天津德租界

漢口德租界

俄羅斯 3處

哈爾濱俄租界

天津俄租界

漢口俄租界

義大利 1處

天津意租界

奧匈帝國 1處

天津奧租界

比利時 1處

天津比租界(1931年中國收回天津比租界)

公共租界 2處

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併而成)

鼓浪嶼公共租界(英、美、德、法、西、日、丹麥、荷蘭、瑞典-挪威)

天津最高峰時有9個國家設立租界(天津美租界在1902年合併入英租界)

仔細觀察大家會發現,上海的租界並不多,這是因為上海作為中國近代經濟的中心,始終都是英美帝國主義的勢力範圍。儘管日本在中國不斷擴張,但是其租界基本都建立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後《馬關條約》開放的口岸,上海是輪不到日本的

上海租界(仔細觀察會發現堂堂上海縣城

上海租界分為法租界公共租界。所謂公共租界原英租界與美租界於1863年9月合併而成。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國租界史上是開闢最早,存在時間最長,面積最大,經濟最繁榮、法律最完善、管理機構最龐大,發展最為充分的一個租界。今北黃浦、靜安以及虹口、楊浦兩區南部沿江地帶是上海公共租界(英美租界)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分別對應公共租界中區、西區、北區與東區。

今天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AIG和世界最大的銀行之一滙豐銀行分別於1919年及1865年創始於原上海公共租界。今天美國最大的金融集團摩根大通的首個亞洲分支機構及世界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在美國以外的首家分支機構均成立於原上海公共租界。

而四行倉庫就位於公共租界的中心地帶,其南側與東側都與公共租界相鄰。而南側的界限就是蘇州河。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就明白為什麼國民黨軍隊會選擇「四行倉庫」作為最後的據點,這場號稱「八百壯士」的戰鬥有特殊的意義。

首先,大家要明白所謂「淞滬會戰」,日軍進攻和國軍防守的並不是整個上海,甚至不是上海的市中心,而只是上海的郊區!因為上海最繁華和最核心的地區並不歸國民政府管轄。

其次,四行倉庫可以說已經處在英美公共租界的中心地帶,投鼠忌器的日軍在1937年是不可能讓戰火燒到公共租界裡的。一旦任何槍彈落入租界,那無異於向英美宣戰。當然,這也是蔣介石選擇此地作為「表演戰」的目的,說到底,蔣介石巴不得日軍犯下錯誤,把英美拖入戰爭。

八百壯士的背後,這段租界的歷史,一河之隔,恥辱背後書寫著的依然是恥辱!中國的命運沒有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相關焦點

  • 帶孩子看電影《八佰》,看完就忘?觀影前後做好這3點有不同效果
    可是電影畢竟只是電影,與歷史有所出入,特別是《八佰》這部電影從立項到上映,一直都伴隨著很多爭議。為了更好地讓孩子準確地了解歷史,讓孩子看懂電影所要傳達的精神內核。家長如果能在觀影前和觀影后,和孩子一起做好3個要點,將幫助孩子更好達到觀影效果,獲得更多增量知識。
  • 在看《八佰》之前,你不得不了解的歷史背景
    影片以抗戰初期淞滬會戰中88師謝晉元一部保衛上海四行倉庫的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在戰爭中表現人性溫暖和家國情懷。說起抗日戰爭,淞滬會戰必須是其濃重的一筆,然而,今天歷史書上只是簡單的用幾句話將這場戰役一筆帶過。很多年輕一輩對這段正面戰場的歷史並不了解,或者說了解的並不多。接下來的文字,就為大家描述一個真實的淞滬會戰歷史背景。一淞滬會戰的起源還要追溯到1937年7月7日,大家都知道的「七七」事變。
  • 寫意歷史的《八佰》
    誰要是把電影《八佰》當歷史紀實看,肯定會大失所望。或者不如說叫根本沒看懂。如果再有誰依據史實對《八佰》挑鼻子挑眼,那麼,可笑的,將不是影片編導,而是批評者自己。因為,《八佰》本意或主旨就不是紀實歷史而是寫意歷史。寫意,就不是照要樣本繪形,在酷肖樣板上發力,而是依樣本傳神,在升華靈魂上用心。
  • 電影《八佰》隨感——正確看待歷史,才是對歷史最大的尊重
    電影《八佰》終於上映了,點映的時候忍不住一個人跑去看了一遍,上映之後又和一婷一起看了一遍。我對一婷說電影可能不適合女生看,她昂著頭回了句「沒看過怎麼知道喜不喜歡?」,結果她一邊看著一邊抹淚。《八佰》在這一大環境下擺上歷史舞臺,像一場秀,更像是一場戰爭直播
  • 看《八佰》前,這段歷史你應該了解……
    《八佰》已開啟全球雲首映禮及超前點映。讓我們翻開歷史檔案吧。文 | 張遠 王勍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環球」(ID:GlobeMagazine),原文首發於2020年8月14日,標題為《看<八佰>前,這段歷史你應該了解……》,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關於電影八佰的一些歷史背景 電影八佰歷史背景介紹
    關於電影八佰的一些歷史背景參演此片的姚晨曾發博,稱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絕後的一幕。有鑑於此,加上電影片頭掛著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故現把搜集到的四行倉庫之戰的一些情況發一下,供大家參考。一、謝晉元守四行倉庫,是所謂「為掩護數十萬大軍撤退"嗎?
  • 達課堂:看電影學歷史——《悲慘世界》
    教科書編撰的目的實際上是想讓學生通過學習歷史科目能夠從更為深層次的領域來理解歷史。文學藝術作品作為更廣義的歷史史料,同樣能夠反映歷史發展的真實,同時也能反映文學藝術作品作者本身的創作背景與創作目的,其實是非常值得歷史研究者進行研究的對象。
  • 八佰裡黃曉明出演的是誰 電影《八佰》歷史背景是什麼
    八佰裡黃曉明演的是誰黃曉明出演的是特派員。電影《八佰》歷史背景是什麼最近上映的電影《八佰》,再次聚焦了80多年前那場淞滬戰役。四行倉庫之戰,是70萬國民黨軍3個月被動挨打大背景下,唯一的亮點。
  • 英雄枉死,歷史虛構?批評《八佰》的人你可曾真的了解這段歷史?
    近日由著名導演管虎執導的戰爭影片《八佰》在全國上映了,這部講述1937年中國國民革命軍堅守上海四行倉庫,抗擊日軍侵略的電影一開始就吸引了大眾了眼球。然而隨著《八佰》受到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各種對於這部電影的影評也接踵而至,其中有不乏合情合理的評價,但是更多的是脫離歷史、脫離事實的胡亂評說,連基本的歷史常識都沒有。本文只想給大家帶來真實的四行倉庫抗戰歷史,只有在真正了解這段歷史後,我們才能真正看懂《八佰》。
  • 電影未缺席的歷史敘述:《八佰》及其電影前史
    從1938年到2020年,這個故事跨越八十多年卻依然鮮活,它不停地通過電影人的光影書寫,在不同時代、不同政治背景下,呼喚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愛國精神和凝聚力。「八百壯士」的故事被四次搬上大銀幕這是一個富有戲劇性的故事。首先是它的悲劇感。
  • 電影未缺席的歷史敘述:《八佰》及其電影前史
    1938年《八百壯士》香港與內地戰時宣傳的合奏四行倉庫保衛戰僅過去幾個月的時間,八百壯士的故事便被改編成了電影。第一次將故事搬上銀幕的是香港影人。《八百壯士》的製作與當時香港影業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電影以其媒介傳播的屬性與真實的歷史史實一起共構了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使之不僅在當時激勵了同胞,也為中國電影史、文藝史留下了一個個悲劇式的英雄人物形象。
  • 《八佰》:歷史應該被銘記
    跳票一年多的國產戰爭題材電影《八佰》終於迎來上映,第一時間去看了點映。先簡單談一下《八佰》的歷史背景與由來。就歷史背景來說,淞滬會戰日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也破滅了日軍妄圖三個月佔領中國的幻想,但最終由於備戰倉促,各部協同作戰能力不足,高層指揮不當,缺乏經驗,最終戰敗,11月初,蔣介石下令撤出上海,但是為了取得國際上的同情
  • 章友德:《八佰》,還是讓它成為歷史吧
    因為信息的不斷傳遞與交流,「八佰」已經不再是一部電影了。它成為我們了解歷史的重要渠道。但這種電影能否反映真正的歷史,這個話題在任何一個國家,大概都是不容易的。立場不同,自然見仁見智了。很想去看一部冒著高溫與風險值得去看的電影。終於迎來了8月21日「八佰」開始公演的時間。據說,在「八佰」上演之前,還進行了點影,做足了讓一部電影火起來的各種前奏,也讓本來就是話題的「八佰」,更是成為巨大的話題。
  • 《八佰》:歷史需要突出英雄,生活是淹沒了眾生
    在近代史裡,四行倉庫保衛戰是一場長歌當哭的失敗,可是置換為電影,觀眾需要一場可歌可泣的勝利。閱讀歷史,是被時間的大棒反覆捶打。觀看電影,只是舔舐被某種不明物質包裹的棒棒糖。受眾需要要看到人,但最終要看的還是超級英雄。即便是真實歷史,被銀幕壓縮過後,銀幕對面的觀眾等待的,還是以一敵十的驍勇,萬軍叢中取敵上將首級的澎湃,刀折矢盡後的肅殺。
  • 看完《八佰》淚如雨下,然而有人卻質疑他「篡改歷史」
    最近被電影《八佰》所刷屏,當看完《八佰》時,淚如雨下,然而有人卻質疑他「篡改歷史」。由於今年的疫情影響,電影院封閉長達大半年之久,《八佰》在這個時候挑大梁上映,如今票房已經過幾億。 電影是藝術作品,不是紀錄片,本身就沒有承載對歷史分毫不差的還原,又怎能在這個話題上,給電影扣上「篡改歷史」的帽子呢?我覺得真的是可笑至極。
  • 《八佰》到底有沒有篡改歷史?
    不過也有影迷表示,電影並沒有篡改歷史,只不過是藝術效果罷了。所以今天我就來捋一捋,單從歷史角度來看,《八佰》有沒有改動歷史。一 背景《八佰》的背景是在1937年淞滬會戰的末期。當時國民黨的中央軍為保存實力全線西撤,身後的日軍瘋狂追擊。
  • 電影《八佰》成不了救世主
    電影《八佰》的歷史背景大家都是清楚明白不過了,觀影后大家都在糾結與歷史的表現真實與否,其實沒有什麼意義。是否被認同就是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了,回到電影本身的故事框架如:時代背景、事件地點、故事人物三大要素上,這電影是都有了。
  • 《八佰》——被遺忘的歷史記憶
    早在去年,《八佰》就已經未映先火,當然也引來了不少爭議,最大的爭議是指責導演管虎拜訪孫元良後人,以及電影歪曲歷史,不尊重人民等等。我不想成為一個純粹的民族主義者,所以我儘量避免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去批評,我只想從社會歷史的角度談談這部《八佰》。
  • 八佰電影講的什麼 八佰真實歷史事件
    8月倍受期待的國產戰爭大片《八佰》上映了,對於太久沒進影院的觀眾來說,這是一份巨大的驚喜。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太多太多的淚點湧現,相信大家在觀影時都忍不住流淚吧。不過沒去電影院看過《八佰》的朋友有福利,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電影《八佰》講的什麼?《八佰》真實歷史事件又是什麼?
  • 關於電影《八佰》,你需要知道的當時的歷史真相
    電影新片《八佰》,已經陸續在全國影院陸續上映,部分的電影院,更是會在8月14日搶先上線。 為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部電影,今天跟大家講一下,這部電影背後的一些基本歷史事實。近現代歷史上唯一一場有人觀看的局部戰鬥 《八佰》其實講述的是發生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上海戰場的「 四行倉庫保衛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