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公職律師說法】從「成都新冠女孩信息洩露事件」看隱私權保護

2020-12-20 澎湃新聞

【監獄公職律師說法】從「成都新冠女孩信息洩露事件」看隱私權保護

2020-12-17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事件回顧

2020年12月8日,成都市公布4例新增確診病例詳情, 20歲趙某因在近14天內曾去過多個酒吧在網絡上引起熱議,還有網友稱之為「轉場皇后」。隨後,網絡流傳出趙某的真實姓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等多個個人信息。

2、當事人澄清

12月9日,趙某實名通過網絡平臺發文,向成都市民致歉,表示誰也不願意讓這件事發生到自己的身上,且自己當時確實不知道奶奶已確診,否則肯定不會出來。趙某同時澄清,自己的工作就是在酒吧負責氣氛和營銷。

3、涉事人被罰

12月9日,24歲男子王某將一張內容涉及「成都疫情及趙某身份信息、活動軌跡」的圖片在自己的微博轉發,嚴重侵犯他人隱私,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受到公安機關行政處罰。

今年疫情暴發以來,全國各地已經出現多起個人信息被洩露事件。如何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如何尊重和維護他人的隱私權?鑑於《民法典》即將生效執行,監獄公職律師從《民法典》人格權保護的視角出發,聊一聊此事件涉及的個人信息和隱私權保護的話題。

公職律師對此事件作如下分析:

隱私權是一種重要的人格權。《民法典》人格權編對公民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做了專章規定。《民法典》第1032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那麼在此事件中,哪些單位或個人對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有責任呢?

1

確診或疑似患者

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對自己的私密信息、私密活動和私密空間進行隱匿,有權享有生活安寧狀態。但是,這種隱私享有時又會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譬如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趙某應向衛生防疫部門詳細說明去向和行蹤,這是法律對個人作出的義務性規定,是個人隱私權向公共利益需要作出的一種讓渡,每個人都應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如實向有關部門提供有關情況。

2

政府部門

收集或掌握公民個人信息的機構應當是依法授權的機關,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相關機關也不得洩露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這是法律的明確禁止性規定。相關機關應當採取嚴格的管理和技術防護措施,防止信息被竊取、洩露。因疫情防控工作確需公開的,應當經過加工處理,確保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

3

網絡運營者

應當依法加強對發布疫情相關信息的管理,對非法發布使用公民個人信息或者散布他人隱私的,應當及時採取消除等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4

吃瓜群眾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因此趙某的隱私不受他人的非法披露和公開。諸如王某之類的「吃瓜群眾」擅自在網絡中散布趙某個人信息的行為嚴重侵犯了趙某的隱私權,應當受到行政處罰。

公職律師建議

隨著全球病毒感染者持續上升,民眾對疫情特別關注甚至產生焦慮感,特別是網絡社會,人人可能成為信息發布者,須避免「好心辦了壞事」,無意中成為了網絡暴力的幫手。公職律師有幾點建議:

要提高自身法律意識

《民法典》第1032條為我們劃上了一個隱私權保護的範圍,他人不可侵犯。《民法典》第1033條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等均是侵犯他人隱私權的行為。

加強個人網絡安全意識培養

除依法授權的機關外,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以疫情防控為由收集公民個人信息。日常生活中,網絡打車、購物等的確便捷高效,但是網絡對我們信息數據採集也無處不在。我們要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要為了便捷將私密信息輕易洩露。

提升自己的網絡素養

網絡空間是一個社會互動的空間,我們的一舉一動對他人都可能帶來傷害。我們應當從權威發布機構獲取疫情信息,對未經證實的信息應審慎對待,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勿散布他人隱私。

公職律師評析

利用大數據的技術優勢,的確提升了疫情治理效果。但如果全社會不能保持對隱私權的尊重和敬畏,那就真如一個很著名的說法:大數據時代,人人都在「裸奔」。《民法典》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的理念,以人格尊嚴的至高無上為出發點,加大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力度。希望全社會都能夠重視個人信息和隱私權的保護,即使在疫情面前,個人尊嚴也同樣需要被捍衛和尊重。如此,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才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立裁分割增加層次感

透氣舒適 顯白襯膚

包容性強 垂墜有型

原標題:《【監獄公職律師說法】從「成都新冠女孩信息洩露事件」看隱私權保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成都確診女孩信息遭洩露 照片系盜用 警方介入
    據了解,針對本次「病例趙某個人隱私疑被洩露」事件,成都公安已介入調查。  網傳成都確診女孩照片系盜用  據封面新聞報導,8日中午,擁有11萬粉絲的湖南女孩小瑤在微博上闢謠,稱網上被熱傳的照片,是自己的藝術照,該照片被人盜用,她正在通過網絡向警方報警。
  • 【監獄公職律師說法】順風車,你還搭嗎?
    PART 01下面公職律師就來捋一捋其中涉及的法律問題: 日常生活中,在私家車越來越多的情形下,親朋好友、熟人同事之間順路搭車現象較為普遍,此種情形系好意搭乘,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搭順風車」。好意搭乘現象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增多而增多,發生好意搭乘者損害的事故亦隨之增多。
  • 【安法課堂】成都確診女孩信息洩露,小編教你如何保護好自己的隱私...
    【安法課堂】成都確診女孩信息洩露,小編教你如何保護好自己的隱私權!,但卻被網民洩露個人信息,生活受到嚴重影響。隨後,成都警方對洩露信息的男子予以行政處罰。疫情期間,維護公共安全固然重要,但隨意在網上洩露個人信息的行為是違法行為。下面,小編就給大家普及一下何為隱私權,如何保護好自己的隱私權!何為隱私權?《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
  • 被疫情撕扯的隱私權:患者信息被洩露 遭惡毒漫罵
    「自然人享有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受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權利。」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建順告訴記者,公職人員或醫護人員利用職務之便,隨意公布確診患者信息,已經觸犯了法律。疫情發生初期,微博、微信群、朋友圈中陸續出現疑似包含湖北返鄉人員身份證號、地址、電話等個人隱私的文檔及照片。
  • 【監獄公職律師說法】從《美國陷阱》皮耶魯齊的監獄生活際遇,到...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美國陷阱》當然也不止司法上的陷阱,為此,我們僅以《美國陷阱》一書中描述的監獄為視角,試對中美兩國不同監獄制度進行比照,從法律層面向大家普及中國監獄知識,藉此幫助大家走近中國監獄,正確了解中國監獄。原文擷取我們從書中節選了一部分,一起來康康(kan kan)皮耶魯齊筆下的美國監獄是怎樣的吧。
  • 男子洩露成都確診女孩隱私信息,被警方處罰!
    成都警方發布通報據@平安成華 消息,2020年12月7日23時許,王某(男,24歲)將一張內容涉及「成都疫情及趙某某身份信息、活動軌跡」的圖片在自己的微博轉發,嚴重侵犯他人隱私,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經公安機關調查,王某對散布洩露趙某某個人隱私的行為供認不諱,並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 網傳成都確診女孩照片系盜用!確診病例個人隱私疑被洩露,警方介入
    據了解,針對本次「病例趙某個人隱私疑被洩露」事件,成都公安已介入調查。網傳成都確診女孩照片系盜用據封面新聞報導,8日中午,擁有11萬粉絲的湖南女孩小瑤在微博上闢謠,稱網上被熱傳的照片,是自己的藝術照,該照片被人盜用,她正在通過網絡向警方報警。
  • 成都新冠確診患者信息洩露遭「人肉搜索」!當事人最新回應
    這兩天 一場涉及一名20歲女生隱私的風波 正在網絡席捲開來 20歲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個人信息洩露遭網曝
  • 洩露確診者個人信息,「發洩式」網絡暴力,檢察官:典型的侵犯隱私權
    成都一位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的女孩以及她在多家酒吧穿梭的行程,成為近期的網絡焦點。不僅她的私人信息遭到「人肉」,而且還被許多網友編成段子搞人身攻擊。此事再度引發人們對於個人隱私保護、抵制網絡暴力等問題的廣泛關注。
  • 新冠肺炎患者隱私洩露引發社會焦慮
    聚焦 發生多起涉新冠肺炎患者信息洩露事件  記者根據《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等媒體公開報導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各地至少發生了9起涉及新冠患者及親屬信息被洩露事件,洩露信息者包括醫護、村幹部等,已有13人因為洩露他人隱私被罰款、解聘,甚至行政拘留。
  • 成都確診女孩遭網暴,隱私怎麼洩露的?
    此前報導↓↓成都遭網暴確診女孩發聲!成都疾控有關工作人員曾回應南都記者稱,專業流行病學調查(以下簡稱「流調」)人員絕不可能洩露患者隱私,趙某個人信息被洩露一事警方已介入調查。9日晚,成都警方通報一名24歲男子涉嫌散布洩露趙某個人隱私信息被行政處罰。
  • 《民法典》視角下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
    《民法典》延續了《民法總則》第111條關於自然人個人信息保護的一般規定,並於人格權編中專章探討民事主體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明確規定了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定義、保護原則以及基本權利義務框架。[1]這不僅表明立法者關注網絡隱私安全、強化個人信息保護的立場,同時在基本法律層面,為我國未來構建科學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奠定基礎。
  • 熊律師說:《民法典》草案中公民「隱私權」的明確成為亮點!
    隱私權的利用同樣不得違反強制性規定,不得有悖於公序良俗,即權利不得濫用。三、《民法典(草案)》在第四篇單獨規定第六章「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可見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的息息相關。1、《民法典(草案)》條文第六章 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 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 保護網際網路隱私權應提升監管力度
    「當前,企業違規成本比較低,個人信息保護能力良莠不齊,違規侵害用戶權益的情況時有發生。」在近日舉行的全國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上,工信部有關官員表示,正部署開展專項整治行動,責令1336款違規App進行整改,公開通報377款整改不到位的App,下架94款拒不整改的App,以震懾這類違法違規行為。  工信部在2019年也曾進行過類似整治,而事實是,暴露出來的問題僅是冰山一角。
  • 成都確診女孩個人信息遭洩露,科學防疫不應該將隱私保護置於身後
    12月8日,四川成都一20歲女性感染者趙某的行程軌跡引發熱議,其個人隱私被洩露,遭網友謾罵。針對該事件,央視評論道,去除少數惡意成分,這也或多或少折射出人們對疫情出現的焦慮感。轉發提醒:現在,不是把注意力過度放在個別病例上的時候,我們應保持平和心態和理性態度,繃緊防疫意識不放鬆!
  • 過度收集、「內鬼」洩露、個人註銷難……個人信息如何保護?
    最近,某速遞公司深陷輿論漩渦:40萬條客戶信息被「內鬼」洩露。據悉,今年7月底,該公司總部監測到兩個加盟網點有員工帳號存在運單信息異常查詢,疑似有「內鬼」和第三方勾結導致客戶信息外洩,公司隨即報案,相關犯罪嫌疑人已落網。雖然是「內鬼」作案,但公司作為客戶信息的處理者,對於洩露事件難辭其咎。
  • 重慶一公司洩露萬名涉疫凍品購買者個人信息!被判道歉賠1元
    案發:重慶1萬多人因購買涉疫進口白蝦,個人信息被洩露2020年7月14日,一則「沙坪垻區西部物流園一冷凍倉庫部分厄瓜多進口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呈陽性」的新聞背後,相關部門迅速組織涉事產品及購買人員進行核酸檢測。
  • 新冠患者及密接者信息遭洩露!當事人:精神崩潰
    新冠患者及密接者信息遭洩露!自疫情發生以來,新冠患者信息洩露事件頻頻發生。專家分析,此類事件的背後,實際上存在違法成本低和維權成本高的問題。雖然有部分信息洩露者被已予以行政處罰,但處罰力度還不夠,不足以起到警示後續的用。
  • 疫情期間登記的個人信息遭受洩露危機 這些信息應當如何處理?
    因新冠疫情防控需要,小區、菜市場、超市等一開始都需要登記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住址等,實行掃碼登記之前,手工登記的量較大。不少市民表示,因疫情防控需要登記個人信息可以理解,只是擔心這些信息能否妥善保管確保不洩露。
  • 成都男子洩露確診病例信息被處罰 他是什麼身份?
    原標題:主播說聯播 | 成都男子洩露確診病例信息被處罰 剛強還有個關鍵追問成都警方今天通報,一男子因洩露確診病例個人信息被依法予以行政處罰。主播剛強說,這事並不能這樣結束,還想追問一個關鍵問題。剛強:成都20歲確診女子個人信息在網絡流傳事件今天有了初步結果。成都警方通報,洩露信息的男子王某已被依法予以行政處罰。但這事並不能這樣結束,我們還想追問一句,王某是什麼身份?他是如何獲得病例詳細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