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個題目有感於見到的一則新聞「常熟一寶寶給寵物兔餵菜葉,不料被咬斷手指」,首先慰問這個寶寶,希望接上的斷指日後生長發育中能夠彌補,不過我更希望這個新聞是網絡謠傳。這裡April對有小孩的人家養兔需要注意的事項做些介紹。
April個人認為無論這則新聞真假,就小幼兒的手指來說兔子是有這個咬力的,家長要避免這種極端的惡性事件,無外乎兩種選擇:一不要養兔(包括其他伴侶動物),二好好養愛護兔子的同時也是愛護孩子(也包括其他伴侶動物)。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要說,好無情啊怎麼似乎都是人的錯兔子沒錯?目前為止兔子不可能進化成為天生就愛護人類,只有高智商的人學習如何與牠們相處或者說利用也可。人沒有處置好,哪怕該動物被無數人標榜為「人類最好朋友」,都可能發生意外。
◆ 但凡動物能與孩子友好相處,其實都源於家長
家養的狗狗或貓咪與小嬰兒親密無間,甚至像保姆樣的呵護寶寶,這樣的傳聞或照片,大部分人都在網上見過。回想一下我們所見過的畫面,那些狗狗貓咪是怎樣的一個生存狀態?牠們都得到家庭非常好的照料,主人即便沒有將牠們當做是自己的另一個孩子、伴侶動物,至少也是真正當做寵物的(寵愛之物)。如此動物才能有一個平和的狀態,與人友好,自然就會呵護起家庭中的小成員。
上面說的是犬貓,那麼兔子呢?兔兔沒有犬貓的智商高,不可能像保姆樣,但兔兔與孩子能夠建立起怎樣的關係,我們看看下面這組作者起名「哥倆好」的照片,看看兔兔與孩子的互動,兔兔對待孩子的神情。
我不需要去了解這隻兔兔得到怎樣的照顧,照片中就充分反映了,一個被家長所寵愛的兔兔,牠會有輕鬆、驕傲、自在的神情,這與飢一頓飽一頓無人關心是截然不同的。其實這種照片我見過不少,家長若能二者兼顧即照顧好寶寶也照顧好兔兔的,孩子也會非常有愛且更懂事、懂得責任和擔當。
這隻兔寶寶名叫圓緣,感謝圓緣媽媽提供的這組照片,也祝福這兩個可愛寶寶健康成長!
照片中的寶寶也是在給兔兔餵食,這位媽媽為什麼那麼確定圓緣不會咬到寶寶?相信大家也都會說不像,圓緣似乎已經擁有了人類的表情,這源於照顧牠的人。在這裡兔兔是圓哥,寶寶是弟,兔兔是比寶寶先來到這個家庭的,牠已經完全習慣了與家人相處。同樣是兔子和幼兒,卻和本文案例截然相反的。
尤其上面最後的這張照片,稍有經驗的兔媽都能看出:蹣跚學步的孩子已經在學習怎樣與兔兔相處,媽媽肯定傳授給寶寶,兔兔最喜歡被摸摸腦袋。寶寶流露出的對弱小的愛護,不知道是否每個媽媽都喜愛的呢?
◆ 這個常熟的寶寶為什麼會被咬?
April根據養兔十多年的經驗來分析這隻兔兔的行為原因,希望能夠幫助家長避免這種極端情況發生,並非只站在兔子的立場來評論這件事。
描述中的介紹:兔兔養了幾個月,一直關籠子裡養,孩子拿了片菜葉子要餵兔子,家長一個不留神,孩子就把小手伸進了籠子,沒想到兔子張口就咬了過來,並狠狠地咬住欣欣的手指。據家人回憶,當天早上兔子沒被餵過,可能是餓了,所以寶寶餵食的時候,兔子下口特別猛。
April當時照顧已是暮年的暉,那時她的胃口已經很差了,兔糧是靠我每天抱著一顆顆塞到牠嘴裡吃下去的,有一次誤咬到了我的手指,傷口很小但很深,估計是遇到了血管,血一時還竟然止不住,事情過去了好幾年了疤依舊在。當時暉明顯是誤傷,並且我感覺到暉還是及時收口了,並且愣了好一會,她顯然也意識到闖禍了,這之後很明顯的她像是積累了經驗,牙齒碰到我的手指立刻會避開。而我現在幾乎每天會把兔糧攤手心裡餵倆兔且都是牠們最餓的時候,有時會咬到我但都會及時收口不傷我。
以上就是兔子在與人相處中積累的經驗和情感,很多兔子確實會咬人,但牠們懂得把握力度,即便誤傷咬人,也懂得力度。
April總結過《兔兔為什麼會咬人》,羅列了多種情況,希望尤其是家中有小孩子的家長,一定要了解動物的習性。被兔兔當食物誤咬到,確實很可能會比牠故意咬你嚴重,但與人相處一段時間後的兔兔,同樣會懂得避免傷人。
我們根據描述的情況和通常的情況來分析一下這個常熟的兔兔:定點餵食主人給遺忘了,兔子在事發當時非常餓。並且估計牠未被科學餵養,主食多半是蔬菜,如果拿蔬菜當主食,暫且不論這個方法的對錯,拿蔬菜餵兔一天要好幾斤才勉強夠,多數家庭不知道也不捨得,很可能餓上加餓。兔子夜間也進食且不比白天吃得少,這點很多人也不知道。兔兔本身年齡也不大,一直被關籠子養缺乏與人的互動,也就缺乏與人彼此相處的經驗。此刻搶食把孩子的手指當成了食物,如果這些因素都齊全,這種咬必然是嚴重+嚴重的。
◆ 為了孩子好,不要輕易買動物回家
很多人都會選擇買一隻小動物給孩子…好點的是作伴,觀念更差點是當玩具。那我奉勸所有家長一句,照顧小孩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如果你沒有時間和精力再照顧一隻小動物,無論是什麼,貓、狗、兔、小雞小鴨、鳥、魚…那請不要把牠們帶回家。照顧小動物非常繁瑣,小動物缺乏良好的照顧,是無法成為孩子的好夥伴的,帶給孩子的很可能是各種形式的傷害。
很多人都會說:小孩子喜歡活物啊,是的這是孩子的天性,可他們喜歡的是活的啊!讓他某日看到一具僵硬的小屍體?或者他問你討要小動物,你回答死了、扔了、送人了?然後看著孩子嚎啕大哭?這是給孩子的愛嗎?這不僅不是愛,而且很殘忍,孩子會持有這份記憶好多年甚至幾十年。
給孩子一個動物夥伴,陪伴他長大,讓孩子成為一個懂得愛護、懂得責任、懂得分享和分擔的人,家長是需要付出的,孩子和動物都要照顧好,任何事情都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孩子問你要大可明白的回答他,媽媽照顧你還要上班,沒空照顧小動物,等你能夠照顧好自己能夠照顧牠了就買。單純為了買玩具,買個不用吃喝拉撒的不帶喘氣的,一樣能夠達到目的且最安全。
April,2016年2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