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懲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兩個「一般」震懾力不一般

2020-12-28 北晚新視覺網

12月27日,在學習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強新時代少年審判工作座談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賀榮表示:對各類侵害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要堅決依法嚴懲;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適用緩刑,一般不得假釋,認罪認罰從寬要依法從嚴控制,減刑要依法從嚴控制;對性質惡劣、危害重大者,該判處重刑乃至死刑要堅決依法判處,絕不姑息,絕不手軟,形成不敢侵害少年兒童的法治氛圍。

未成年人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侵害未成年人權益,已經為人所不齒,性侵未成年人,尤為人所痛恨。每有未成年人被摧殘被踐踏,總能喚起公眾的惻隱之心;痛斥喪盡天良的犯罪分子禽獸不如。為保護未成年不受性侵,多嚴格的法律,公眾都覺得理所應當;處罰實施性侵的罪犯,再重的懲罰,公眾還覺得有餘辜。事實上,在司法審判實踐中,各級法院始終堅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則,堅決打擊損害少年兒童權益、破壞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違法行為,確保未成年人依法得到特殊保護、優先保護。最大化、特殊、優先等詞語,足以說明保護未成年人的特殊性,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打擊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

2019年,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共起訴成年人強姦未成年人犯罪12912人,起訴猥褻兒童犯罪5124人,起訴強制猥褻、侮辱未成年人犯罪1302人,三組數據較上年度均有大幅增加。這一方面證明了司法機關打擊力度的加大,同時也說明保護未成年人免遭性侵形勢嚴峻,任重道遠。

打擊犯罪,並非懲罰力度越大越好,罰當其罪,是司法重要原則之一。何以在現有的法律框架內,要加大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懲罰力度?除了適用法律條文時適度從嚴從重,此次提出的兩個「一般」,即「一般不得適用緩刑,一般不得假釋」,意義很不一般。這是依據刑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做出的重要決定,有利於形成更為強大的震懾力,為未成年人免受性侵戕害提供更多安全保護。

一般不得適用緩刑,意味著認定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性質極為惡劣,而且也不管其是否繼續危害社會。有此罪行,就要依法判決,判決了就要執行,不講條件,不給機會;一般不得假釋,意味著基本上與提前釋放無緣,必須老老實實服滿刑期。正如很多受性侵孩子父母主張的:不需要金錢或者物質上的賠償,只想讓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 賈亮

流程編輯:U01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最高法: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適用緩刑
    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今天在學習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強新時代少年審判工作座談會講話中表示,對各類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違法犯罪要依法嚴懲。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適用緩刑,一般不得假釋。
  • 最高法: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適用緩刑 減刑要依法從嚴控制
    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今天(12月27日)在學習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強新時代少年審判工作座談會講話中表示,對各類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違法犯罪要依法嚴懲。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適用緩刑,一般不得假釋。
  • 馬上評|「不得緩刑假釋」,升格打擊性侵未成年人犯罪
    在27日的學習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強新時代少年審判工作座談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賀榮表示,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適用緩刑,一般不得假釋,認罪認罰從寬要依法從嚴控制,減刑要依法從嚴控制。
  • 最高法:性侵未成年犯罪一般不適用緩刑
    最高法:性侵未成年犯罪一般不適用緩刑
  • 關愛兒童成長丨刑法修改嚴懲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圖看懂→
    關愛兒童成長丨刑法修改嚴懲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圖看懂→ 2021-01-04 2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絡性侵未成年人「暗流湧動」 很多案件定罪難
    「通過網際網路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件比例逐年上升,其作案手段更多樣、也更隱蔽。」天津市婦聯權益部部長劉海燕結合近年來向婦聯求助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分析,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發展,網絡性侵、隔空猥褻、網上傳播裸照等案件時有發生。由於其不易察覺、取證困難,未成年受害者往往難以獲得法律援助。
  • 傳一官員性侵未成年人!該如何更好保護孩子?實當嚴懲以儆效尤!
    而澎湃新聞4月28日稱,南充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回應澎湃新聞針對李獻豐涉嫌性侵未成年人的傳聞時表示,目前案件情況警方正在核實。細思極恐,如果這一行為坐實的話!因為現在信息更加公開、傳播更加廣泛快捷的結果,也有人們心理更加關注同情未成年人的光輝人性在裡面,所以一旦發生一例,大家記憶深刻,好像就在昨天。其實,如今社會已經漸漸地步入法治良性軌道。看看這些年公開的報導和處罰結果就知道了,這類惡性行為必將不斷呈下滑趨勢,必然被法治震懾遏制。其次,司法公正和正義必然彰顯。
  • 築牢防線,讓未成年人遠離性侵
    然而,現實中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違法犯罪現象依然頻繁出現,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仍面臨著嚴峻的局面,防止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更是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因此,必須嚴厲打擊針對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用法律為未成年人撐起保護傘。有法可依,向性侵說「不」。
  • 涉未成年人立法,當寬容而不縱容
    關於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立法,又有新的動向。這也是對近年來未成年人惡性犯罪頻繁引發公眾關注和討論的立法回應。如今的三審稿,則在二審稿的基礎上繼續突破,進一步擴大低齡未成年人犯故意傷害罪被追究刑責的範圍,符合刑事立法精神,更有利于震懾應受到法律懲處的「小惡魔」們。立法從來就不是不變的事物,應隨著時代變遷、社會變化,不斷做出調整修剪。
  • 「社論」涉未成年人立法,當寬容而不縱容
    關於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立法,又有新的動向。這也是對近年來未成年人惡性犯罪頻繁引發公眾關注和討論的立法回應。如今的三審稿,則在二審稿的基礎上繼續突破,進一步擴大低齡未成年人犯故意傷害罪被追究刑責的範圍,符合刑事立法精神,更有利于震懾應受到法律懲處的「小惡魔」們。立法從來就不是不變的事物,應隨著時代變遷、社會變化,不斷做出調整修剪。
  • 為何廢除了死刑的西方國家,都要把性侵未成年人的罪犯關到死
    域外國家幾乎都將特定關係人性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進行加重處罰,且保護的未成年人年齡一般都是高於該國的法定性同意年齡。各國對特定關係人性侵害未成年人的刑法立法規制主要有三種立法模式:單獨成罪,作為相關罪的加重處罰情節,作為有關侵害未成年人或兒童性犯罪的獨立條款進行規定。
  • 【老徐說法】性侵4歲女童,造成三處重傷,死刑!
    三、「針對未成年人實施強姦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的理解與適用[3]本條列舉7種情形,旨在從特殊身份犯罪主體、特定犯罪場所、危害性大的犯罪手段及行為、特別弱勢犯罪對象、相對嚴重犯罪後果、被告人有性侵前科劣跡等方面,對一些酌定從嚴處罰情節,通過規範性文件的形式予以明確,以指導各級司法機關在辦理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選擇從重處罰時,更加體現依法嚴懲。
  • 山東拐賣、拐騙兒童案件佔比逐年降低 網絡犯罪特徵明顯
    未成年人身心發育不成熟,對外界不良影響的防禦能力較弱,特別是農村未成年人。研究樣本顯示,涉及未成年被害人的所有案件中,在農村、鄉鎮生活的佔絕大多數,為65.9%,平均被害年齡9.7歲,其中一半多的農村兒童不滿十周歲。就個案而言,年齡在13歲的農村未成年被害人居多。
  • 歷史名案 | 福田孝行殺人案 犯罪低齡化背景下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
    1.未成年人保護制度是保護青少年還是縱容犯罪面對愈演愈烈的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保護制度成為嚴懲兇手的一道障礙,導致社會的對立情緒愈演愈烈。被害人及其親屬將無處發洩的不滿情緒轉嫁給司法機關,甚至是司法制度本身,極大地消耗了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司法公信力。尤其是近年來,面對日益殘暴的惡性校園暴力事件,未成年人保護制度成為眾矢之的。
  •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到底該如何處理?!
    隨著前段時間上海CP展不良偷拍事件暴露,隨之又一與JK相關的案件在西安出現,近日多名西安未成年對警方報案稱被性侵,公眾法律帶大家一起了解這起案件吧。2007年出生的小橙年僅12歲。今年5月,她在西安市的某小區樓頂被一名24歲男子楊某猥褻。小橙並非唯一的受害者。
  • 未成年人刑責降低至12歲!「他只是個孩子」不再是未成年人犯罪藉口
    未成年人的犯罪問題一直受到大眾關注,未成年人惡性犯罪的手段越來越令人髮指,諸如校園暴力類的案件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社會最敏感的神經。根據以前的刑法規定,14歲以下是不負刑事責任的,這條法律猶如一塊「免死金牌」,讓很多該年齡段的孩子無視法律的威嚴。如今,這一狀況得到了改變。
  • ...徐州泉山建立對性侵未成年人罪犯從業禁止及信息查詢制度
    從世界各國的相關數據和經驗來看,並結合我國的司法實踐,性侵未成年等犯罪存在再犯率高、隱蔽性強等特點,對於性侵未成年犯罪人員應限制其從事與未成年人教育、管護、服務等相關職業。但在司法實踐中,根據現有法律規定,判處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從業禁止五年往往是不夠的。
  • 哪些行為涉嫌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犯罪
    2020年4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的《關於依法嚴懲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黑惡勢力犯罪的意見》發布。
  • 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如何避免「塔西佗陷阱」
    他們認為,《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應該進行修改,對這些躺在法律裡邊的「低齡未成年人」進行針對性的矯治。一、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幹預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我國當前的《刑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分別進行了一定職權範圍內的規定,但實際執行中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