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未成年人立法,當寬容而不縱容

2020-12-24 瀟湘晨報

關於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立法,又有新的動向。

據報導,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於12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舉行,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將提交三審,擬進一步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將雖未致人死亡,但屬於「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情形增加規定,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在很多人看來,二審稿已經有實質性的突破,雖然僅是個別調整了最低刑責年齡,但對於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情形,將不再游離於法律制裁之外。 這也是對近年來未成年人惡性犯罪頻繁引發公眾關注和討論的立法回應。

如今的三審稿,則在二審稿的基礎上繼續突破,進一步擴大低齡未成年人犯故意傷害罪被追究刑責的範圍,符合刑事立法精神,更有利于震懾應受到法律懲處的「小惡魔」們。

立法從來就不是不變的事物,應隨著時代變遷、社會變化,不斷做出調整修剪。從生理角度來說,如今的未成年人發育明顯提前,最低刑責也應隨之下調。有多大的社會危害性,就當對應多重的刑罰,也是刑事科學的體現。

就主觀惡性、社會後果而論,即便是特定的低齡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特殊情形,也應列入被追究刑責的範圍,而「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同樣應當進入刑罰嚴懲的射程之內。

這裡應當著重說明,「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對應了什麼嚴重後果。依照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刑法釋義》,這裡的「特別殘忍手段」,是指故意要造成嚴重殘疾而採用毀容、挖人眼睛、砍掉雙腳等特別殘忍的手段傷害他人行為。根據最高法在《全國法院維護農村穩定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精神,「嚴重殘疾」應參照《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鑑定標準》,一般在六級傷殘以上。

現實情況是,對於有些惡性犯罪而言,受到暴力摧殘的受害者,嚴重傷殘不能自理、不堪面對,他們之後的生命裡充滿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

根據《刑法》規定,故意傷害犯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量刑幅度都是相同的,都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這也說明,將低齡未成年人「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情形,也一併納入追究刑責範圍,具有合理性。

當然,這種擴大追責刑責範圍的做法,並不等於「完全放手」。沿襲二審稿的立法思路,犯罪主體,被限制於「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追責範圍,限制於故意殺人、故意傷害「兩種罪名」,後果也限定於「致人死亡」「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且情節惡劣;司法程序,須「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由此,有利於防止無序追責、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涉未成年人立法,當寬容而不縱容。低齡未成年人「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殘疾擬追刑責」,刑法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同步大修,是立法理念的進步,也是人本和法治精神的體現。

【來源:中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社論」涉未成年人立法,當寬容而不縱容
    關於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立法,又有新的動向。這也是對近年來未成年人惡性犯罪頻繁引發公眾關注和討論的立法回應。如今的三審稿,則在二審稿的基礎上繼續突破,進一步擴大低齡未成年人犯故意傷害罪被追究刑責的範圍,符合刑事立法精神,更有利于震懾應受到法律懲處的「小惡魔」們。立法從來就不是不變的事物,應隨著時代變遷、社會變化,不斷做出調整修剪。
  • 沒有公民責任教育的保護只能是縱容
    一些未成年人出現暴力傾向,有其複雜的成因。既有青春期特殊的心理原因,也有家庭教育的偏失,更有整個社會環境的影響。在對這些因素進行的分析中,有一種擔憂:未成年人是法律保護的對象,孩子違法甚至犯罪了往往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這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熊孩子」的惡習?尤其發生在學生之間的新型「網絡暴力」現象,如威逼下跪、性侮辱等並上傳照片及視頻,對受害的未成年人造成極大的心理創傷。
  • 個別下調刑事責任年齡 彰顯立法理性
    近幾年來,未成年人犯罪逐漸傾向於惡性化、低齡化,尤其是有關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人的惡性犯罪案件屢屢出現於輿論焦點,社會影響較大。此次刑事責任年齡下調是基於民眾呼籲和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觀形勢,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科學立法理念,具有較大合理性和進步意義。 第一,有利於糾正制度性偏差。
  • 關於人臉識別、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立法
    針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立法有何規定?「人臉識別」如何立法規範?反食品浪費法將盯緊哪些問題?2021年全國人大有哪些重點立法工作?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就一系列問題作出回應。———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將如何規定?
  • 人臉識別、低齡未成年人犯罪……這些立法問題有新回應!
    針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立法有何規定?「人臉識別」如何立法規範?反食品浪費法將盯緊哪些問題?2021年全國人大有哪些重點立法工作?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就一系列問題作出回應。 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將如何規定?
  • 嚴厲打擊直播環節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此次專項行動圍繞未成年人上網的重點環節,清理整治以下7方面突出問題:重點整治學習教育類網站平臺和其他網站網課學習版塊的生態問題,深入清理網站平臺少兒、動畫、動漫等頻道的不良動畫動漫產品,嚴厲打擊直播、短視頻、即時通訊工具和論壇社區環節存在的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從嚴整治青少年常用的瀏覽器、輸入法等工具類應用程式惡意彈窗問題,嚴格管控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拜金炫富等存在價值導向問題的不良信息和行為
  • 香港團體舉辦網絡直播 支持涉港國安立法
    中新社香港5月23日電 (記者 曾平)香港民眾聯席等團體23日舉辦網絡直播,呼籲支持涉港國安立法,讓香港社會重回正軌。該場直播邀請了學者、立法會議員、專業人士、普通市民等就國家安全議題建言,涉港國安立法成為焦點。
  • 最高法: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適用緩刑
    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今天在學習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強新時代少年審判工作座談會講話中表示,對各類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違法犯罪要依法嚴懲。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適用緩刑,一般不得假釋。
  • 非洲學界指出:涉港國安立法將維護香港長治久安
    非洲學界認為有關立法將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築牢制度根基,相信香港的未來一定更加光明美好。「國家安全是一個國家得以發展的基石,法制漏洞則是不安定因素的觸發器。」布吉納法索官方報紙《希德瓦亞》記者巴杜拉刊文稱,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存在法律漏洞和執行機制缺失,導致外國勢力可以幹預香港事務,煽動分裂和恐怖主義活動,嚴重危害中國國家安全。
  • 網信辦查處一批涉未成年人在線學習違規網站平臺,涉百度、網易...
    國家網信辦近日依法查處一批存在涉未成年人在線學習違法違規行為的網站平臺。其中,7家網站平臺網課學習頻道推送導向不良信息,故意利用色情低俗、暴力恐怖等有害內容引流。具體包括:百度APP、網易APP、嗶哩嗶哩網及其APP、愛奇藝、騰訊網及其APP、今日頭條APP、西瓜視頻。
  • 香港導演高志森:涉港國安立法助演藝界撥亂反正
    【解說】日前,成龍、汪明荃、王祖藍等2600多名香港文化演藝界人士發表聯署聲明,以支持涉港國安立法決定,著名導演及製片人高志森也名列其中。6月5日,高志森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社會對於支持涉港國安立法是一致的,法案有助於藝術界撥亂反正。【解說】高志森表示,黑色暴力沉重打擊香港電影業,原有的拍攝計劃紛紛延後,很多從業者失業,因無戲可拍而轉行的人不在少數。
  • 最高法: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適用緩刑 減刑要依法從嚴控制
    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今天(12月27日)在學習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強新時代少年審判工作座談會講話中表示,對各類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違法犯罪要依法嚴懲。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適用緩刑,一般不得假釋。
  • 支持涉港國安立法!香港黑暴少年醒悟後發聲
    Ivan表示,暴力無法解決任何問題,如果不想香港再陷黑暴,就一定要支持涉港國安立法。據香港《大公報》報導,Ivan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去年(2019年),香港的幾場主要暴亂他全部參與了,Ivan稱,最初是有同學和朋友鼓動自己上街,自己不明就裡,為了「合群」便去了。
  • 寶安法院打造涉訴未成年人支持體系,幫迷途少年回家
    面對頻發的未成年人犯罪如何才能幫助迷途少年找到回歸之路?近期,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舉行了「法潤少年」關愛基金成立兩周年新聞發布會,對未成年人審判司法改革工作成效等作了詳細介紹,通過架起涉訴未成年人立體式社會支持體系,專業化幫教,讓涉罪未成年人在實現中國夢的路上,也能閃耀絢麗的光芒。
  • 玉林這場不起訴宣告教育儀式,彰顯司法溫情~
    日前,博白縣人民檢察院對4名涉罪未成年人舉行附條件不起訴宣告教育儀式。對正處於青春期的懵懂未成年人來說,不小心觸碰紅線、面臨法律的制裁,就是他們人生當中的寒冬,而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重要意義就在於傳遞司法溫情,幫助失足少年越過寒冬、走向嶄新溫暖的春天。日前,博白縣人民檢察院對4名涉罪未成年人舉行附條件不起訴宣告教育儀式,並同步對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指導。
  • 追究低齡未成年人刑事責任芻議
    、實施的精神,彰顯了對未成年人優先保護、特殊保護的價值取向,體現了預防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及對之嚴管厚愛的立法本意。從法條文字看,似乎僅指低齡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重傷)這兩種犯罪。但深究立法本意,應當是指實施故意殺人或者重傷行為,這兩種行為不一定非定該兩種罪不可。比如,幾名低齡未成年人看到一位老太太手持高級手機,就合謀打劫,老太太反抗,結果被這幾名低齡未成年人毆打致死。按照刑法規定,本案只能定搶劫罪,不能定故意殺人罪。
  • 政法| 攜手保護「少年的你」 雲南臨滄涉罪未成年人幫教引入社工力量
    受幫教的5名涉罪未成年人有2人涉嫌故意傷害罪、3人涉嫌盜竊罪,5人均有悔罪表現。16人組成的志願服務隊通過法治教育、心理矯正、公益活動、知識學習與技能培訓等方式,為5名涉罪未成年人在附條件不起訴階段進行監督考察幫教,陪他們度過附條件不起訴考察期。16人的志願服務隊不僅年輕,專業知識也豐富。
  • 檢事|額爾古納市檢察院檢企聯合觀護幫教涉罪未成年人
    為加強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支持體系建設,提升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12月17日,額爾古納市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與額爾古納市啟明家電商城籤訂觀護幫教協議,由檢企兩家共同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觀護幫教。
  • 省檢察院第九檢察部主任王東麗到我市涉罪未成年人觀護幫教基地調研
    12月21日,省檢察院第九檢察部主任王東麗到我市涉罪未成年人觀護幫教基地調研,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毛江波陪同調研,市公安局、市教育局相關人員參加調研活動。王東麗主任實地考察了基地硬體設施建設情況,詳細查看教室、學生宿舍等場所的設施配備和安全狀況,了解涉罪未成年人在基地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參觀了多功能教室、親情會見室、法治教育基地。 在調研座談會上,毛江波副檢察長匯報了基地運行情況,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相關同志作補充匯報。王東麗主任對我市涉罪未成年人觀護幫教基地建設充分肯定。
  • 臺籍人大代表:涉港國安立法是高懸在「臺獨」勢力頭上的一把利劍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涉港國安立法是堵塞香港國家安全法律漏洞的必要之舉,是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治本之策,對「臺獨"勢力來說,更像是一把高高懸起的利劍。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蔡培輝(圖片來源:全國臺聯)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蔡培輝說,涉港國安立法是一種強力警告,它針對的主要是那些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的恐怖活動和外部勢力幹涉等。中央政府以解決香港問題為先機,意在明確告訴外部勢力,中國對於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政權安全,是完全有決心和有能力的。